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眼眶蜂窝织炎(续)

    作者:樊云葳;吴倩;曹文红(综述);于刚(审校)

    2.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11]:常用的是冠状位和矢状位的重组,显示眶上下壁骨膜下脓肿向眶内突出的程度及受侵的大小范围,眼外肌、视神经、眼球的受压及眶壁受累情况,尤其对范围较小的眶上下壁脓肿。
      3. MRI:显示眶內软组织较CT好,但对于眶壁骨质改变不如CT敏感和准确,缺乏特异性,而且费用高,检查时间长,不易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 作者:

    关键词:
  • 有关现代CT一些基本概念的讨论

    作者:王鸣鹏

    编辑同志:我在阅读杂志和文章中经常看到有"16层CT"或"16排CT"不同的说法,以及对于CT的图像后处理有的称为"重建",有的称为"重组",如多平面重建,多平面重组.诸如此类的名词究竟哪个是规范的说法,它们之间都有些什么区别.借杂志这块园地,能否对这样一些问题作一讨论或答复.谢谢.

  • 多层螺旋CT对儿童、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志刚;黄莉;李柏松;黄作林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儿童、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CT横轴位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图像.结果 22例患者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21例,诊断符合率95.4%,20例与手术和病理相同,准确率90.9%,1例分级错误,仅1例CT未能做出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对儿童、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有较高诊断价值.

  • MSCT三维重组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东;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于红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VR)对孤立性肺结节征象显示的价值.方法 73例MSCT检查的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行MPR及VR重组,分别比较其在横断面薄层、MPR、VR上显示率的差异.结果 1:MPR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轴位的检出率(P<0.05);2:VR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圆形结节征的检出率高于轴位的检出率(P<0.05);3:MPR对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圆形结节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面薄层的检出率,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R及VR对孤立性肺结节部分征象的显示优于横断面,结合横断面有助于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16层螺旋CT在烧伤后慢性骨髓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红军;田社民;胜秋艳;张业龙;魏莹;查新建;李允;肖宏涛;牛希华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烧伤后慢性骨髓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例烧伤后慢性窦道病例,行16层螺旋CT检查,然后进行3D及MPR影像后期处理,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 26例中正常骨5例,慢性骨髓炎15例,骨质疏松6例.多层螺旋CT的3D成像资料可准确显示病变的三维结构形态,MPR成像则能多角度多平面地检查出骨质的形态、大小、密度等的改变,对病变骨质显示准确.结论 16层螺旋CT能提供烧伤后慢性骨髓炎准确信息,临床应用价值大,其成像资料接近病理解剖,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手术计划.

  • 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肾上腺血肿1例

    作者:李成明;张水城;李唐涛;祝青松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8岁.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和右背区不适.近1月出现阵发性钝疼,既往身体健康,无结核和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半年前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体格检查:血压140/98mmHg,右背部扣击痛,余未见异常.化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肾功正常.本例使用phlips Brilliane 64排螺旋CT机扫描检查,常规使用了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显示图像,CT平扫横断位见右肾上腺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测直径9.8cm,囊壁厚薄不均匀局部见点状钙化,厚约0.3cm,囊内密度不均匀,偏右侧见片状高密度影,囊内密度测CT值33~69Hu,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囊内病变无强化(图1).

  • 64排螺旋CT 扫描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李成明;赵忠良;张水诚;李唐涛;祝青松

    目的 探讨64 排螺旋CT 扫描对膝关节外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和固定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 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进行64 排螺旋CT 检查,采集容积数据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斜位等的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 和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 软件后处理技术,调节不同的窗口技术显示图象.结果 64 排螺旋CT 扫描可清晰地显示膝关节各种类型的骨折和软组织及韧带损伤情况,显示关节腔内积血、积液,对石膏外固定和金属器材内固定术后,64 排螺旋CT 扫描复查无伪影干扰,对观察病变无影响.结论 64 排螺旋CT 扫描检查膝关节损伤,使用多种软件后处理技术,能发现X 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折征象,同时能显示关节腔和韧带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了诊断依据,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并适用于对固定术后复查患者,无明显伪影干扰,对治疗效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价值

    作者:王小进;白卓杰;张本善;吴联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骨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确诊率为80%,漏诊率为20%;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并联合多平面重组检查确诊率为100%,与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胫骨平台骨折并伴有胫骨骨干骨折和干骺端骨折11例,内侧平台凹陷骨折4例,单纯外髁劈裂骨折2例,单纯中央凹陷骨折3例,倒Y形骨折或单纯双髁骨折5例,劈裂加凹陷骨折5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采用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可为术前分类、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供参考的客观依据,利于解剖关系的理解,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合理性,更好的提高诊治水平.

  • 多层螺旋CT肋骨长轴面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肋骨长轴面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了16层螺旋CT常规容积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肋骨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曲面MPR和多向调整MPR技术对肋骨进行长轴面重组,观察患者重组图像.结果:60例患者中,两组患者的曲面MPR和多向调整MPR均获得清晰可见的肋骨图像.多向调整MPR图像在双侧第3-9肋骨的图像显示较好,在双侧第1、2,10-12肋骨的图像质量一般,而曲面MPR技术获得的肋骨图像质量均较好.在双侧第3-9肋骨的图像质量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双侧第1、2、10-12肋骨图像质量上,曲面MPR高于多向调整M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面MPR和多向调整MPR技术均能对肋骨骨折折患者获得肋骨长轴面图像,但多向调整MPR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MS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志清;罗帝林;吴冬;谭永良;杨茂洪;专庆春;莫金潮;吕永革

    目的 探讨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该病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胃间质瘤的CT及临床资料,并相互进行对比.结果 28例胃间质瘤中,良性或低度恶性18例,恶性10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腔外或腔内外突出,良性或低度恶性者直径多<5 cm,恶性者直径常>5 cm.平扫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良性或低度恶性者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者内见斑点状低密度灶;恶性者实性部分多明显强化,中心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多平面重组可清楚显示肿块与胃壁及周围结构的关系.CT仿真内窥镜能立体地显示瘤体形态、大小及表面情况.免疫组化示26例CD117阳性,21例CD34阳性.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其定位、定性诊断,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 CT重组技术在球形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书田;谢海;杨志飞;郑超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球形肺炎基本征象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经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行横断面高分辨薄层重组、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与常规横断图像比较,分析各自对球形肺炎基本征象的显示率及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薄层重组、MPR与VR在显示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及胸膜改变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CT.MPR与VR对支气管气相、病灶周边血管的观察有明显的优势.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重组、MPR、VR在不增加患者辐射量的情况下,能更加准确、细致、全面、立体地显示球形肺炎的基本征象.

  • 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文武;吕运梅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确诊为PTE的57例患者,均行肺动脉CTA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57例患者CTA均显示肺栓塞的分布范围、栓塞部位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如中心性、偏心性或完全阻塞性;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高压、中心肺动脉增宽、右心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肺梗死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无创性首选方法.

  • MSCT多平面重组在腹部巨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倪国才;罗帝林;赵志清;专庆春;李前国;李合莲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腹部巨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腹部巨大肿块患者CT及其MPR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1例腹部巨大肿块多平面重组图像准确定位者10例(91%),区分良、恶性正确8例(73%),组织类型估计正确6例(55%).MPR重建图像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更全面地、多方位地显示病变特征.结论 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对腹部巨大肿块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能为临床医生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 128层CT多平面重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允发;孙雪莲;王强

    目的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28层CT多平面重组(M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全腹CT平扫,进行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等多平面重建,观察分析其结果.结果 5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具体影像学诊断结果如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表现为阑尾充血、水肿、阑尾增粗,部分腔内可见脓性粘液;阑尾增粗直径>6 mm,其内见粪石、积气,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术前常规全腹CT平扫横轴位确诊的阑尾炎7例,另外2例阑尾与盲肠及小肠分界不清,难于辨别,经多平面重组多方位观察确诊;1例将增粗阑尾误认为小肠,经多平面重组发现其未与小肠相延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增粗阑尾.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直径7~12 mm,阑尾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阑尾壁增厚(>3 mm),阑尾腔内出现积脓,阑尾腔内不连续气体征象,且混杂气体征.18例患者中,阑尾腔内积液伴积气14例,阑尾粪石10例,均见阑尾周围脂肪脂肪条纹征,阑尾肠系膜周围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及索条影.③急性坏疽性和(或)穿孔及阑尾脓肿22例.坏疽性阑尾炎腔内压力增大,易发生穿孔,22例中15例阑尾穿孔,其中11例阑尾明显扩张,结构不清;2例阑尾正常结构消失,回盲部见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结肠旁沟见积液;2例阑尾外侧见气体影.结论 128层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病变阑尾及周围情况,是一种无创性、价值极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钟周军;杨少民;陈海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数据送至相关工作站做多平面重组处理。结果甲状腺结节患者经多层螺旋 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后,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7.5%、82.8%、83.7%。64例良性病变中,60例形态规则,4例形态不规则。16例恶性病变中,12例形态不规则,4例形态规则,病理均为灶性癌变。病变形态是否规则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边缘清晰,4例边缘模糊。16例恶性病变中,11例边缘模糊,5例边缘清晰。病变边缘是否清晰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伴有钙化,如斑片状、蛋壳状、细颗粒状。16例恶性病变中,6例伴有钙化,多为细颗粒状。病变边缘是否清晰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颗粒状钙化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良性病变中,27例存在囊性变,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恶性病变中,4例存在囊性变。是否发生囊性变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良性病变中,22例存在“强化残圈征”,25例存在“蟹足状强化”。16例恶性病变中,1例存在“强化残圈征”,1例存在“强化残圈征”。是否发生囊性变与良恶性甲状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上有较高诊断价值,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波;赵泽刚;罗君华;张国华;谢小雁;王丽萍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间经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5例脊柱结核.结果 125例脊柱结核中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共显示累及颈椎者5例,占4%,累及颈胸段者2例,占1.6%,累及胸椎者29例,占23.2%,累及胸腰段者10例,占8%,累及腰椎者72例,占57.6%,累及腰骶段者7例,占5.6%.其中125例骨质破坏,27例死骨形成,75例椎旁或腰大肌脓肿,78例椎间盘破坏,35例骨性椎管狭窄.结论 脊柱结核的传统X线检查,有其明显局限性,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细节,死骨、脓肿及钙化的形成,椎间盘的破坏,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及脊髓压迫的情况有明显的显示优越性.这二者的结合已成为目前脊柱结核的有效影像诊断方法.

  • 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熊小强;刘宝良;周乐夫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79例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上颌窦疾病患者用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按颌面部常规条件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成像、容积成像技术、CT仿真内窥境等图像后处理,并由2位以上CT诊断医生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慢性炎性病变59例,良性病变4例,上颌窦癌2例,上颌窭外伤14例.16层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89.87%.冠状位重组图像是观察上颌窦解剖结构、软组织、骨组织、病变的显示情况佳成像方法 .结论 16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上颌窦的空间关系信息,可作出定性定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 多层螺旋CT对叶间包裹性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东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腔叶间包裹性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胸腔叶间包裹性积液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影像特点,每例均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 结果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能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及与叶间裂的关系. 结论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组能多方位显示病灶,使病灶定位准确,利于叶间包裹性积液的确诊.

  • GE Light speed 64 CT重建技术在跟腱撕裂伤中的应用

    作者:帅海涛;孙建军;肖丹

    目的:探讨GE Light speed 64 CT重建技术在跟腱撕裂伤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手术确诊跟腱撕裂的18例患者施行GE Light speed 64 CT扫描,并对所产生的影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由影像科专家对CT影像下诊断结论并与临床符合情况对照分析.结果:跟腱撕裂患者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跟腱增粗、断端迂曲、密度减低等,应用重建技术可再现跟腱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确诊具有很重要意义.结论:GE Light speed 64 CT重建技术对于跟腱撕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术前取得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提供了确诊的新手段.

219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