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纯食管裂孔网膜疝

    作者:葛青松;黄虹;曹和涛;吴献华;王鸿帼

    目的:探讨单纯食管裂孔网膜疝(simple esophageal hiatus omental hernia ,SEHOH)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证实的SEHOH ,均作了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获取亚毫米数据作MPR及MIP。结果横断位7例均显示食管裂孔(E H )膈上大小不等纯脂肪血管囊,其中呈椭圆形和类圆形各3例,分叶形1例,多位于食管右前方;矢状位表现为心后区铸型脂肪密度影,形态由正中矢状位的半月形或三角形逐渐过渡到旁中央矢状位的三角形或半圆形;冠状位呈椭圆形3例、倒梨形2例和分叶状2例。脂肪血管囊下部呈“狭颈样”与腹腔网膜脂肪连续,上极被撑开的膈食管膜与食管相连成角状。MIP均显示胃左动脉(GLA)主干僵直,食管支附近呈对称“∩”形穿越EH。贲门均位于膈下。结论心后纯脂肪血管囊膨胀性和可塑性形态,紧贴食管并与腹腔网膜相连;GLA主干僵直,食管支附近呈对称“∩”形并穿越EH是SEHOH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多层螺旋CTMPR技术对镫骨结构的显示及相关数据测量

    作者:徐宁;巩若箴;巩武贤

    目的 用MPR技术重组镫骨斜位图像,观察该层面对镫骨结构的显示状况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方法 收集因搏动性耳鸣、眩晕等需行颞骨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50例(100耳),利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出镫骨斜位图像,观察该层面对镫骨显示状况,测量镫骨高度、镫骨闭孔纵径及横径、砧镫间夹角,观察镫骨前后脚粗细、镫骨闭孑的形态及镫骨小头;将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不同侧别间的测量值,并与文献中相关标本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①100耳镫骨斜位图像上均可显示镫骨各结构,显示率为100%;②相关测量值:镫骨高度:左侧(3.31±0.22)cm、右侧(3.34±0.27)cm;镫骨闭孔纵径:左侧(1.73±0.29)cm、右侧(1.70±0.23) cm;镫骨闭孔横径:左侧(1.54±0.30)cm、右侧(1.58±0.26)cm;砧镫间角度:左侧(84.18±13.38)°、右侧(82.79±13.24)°;镫骨闭孔形态:三角形41耳(41%,41/100)、半圆形19耳(19%,19/100)、圆形及不规则形分别10耳(10%,10/100)、卵圆形8耳(8%,8/100)、梯形及长方形各4耳(4%,4/100)、方形及半卵圆形各2耳(2%,2/100);镫骨前后脚粗细:镫骨后脚粗于前脚者77耳(77%,77/100)、前脚粗于后脚者5耳(5%,5/100)、前后脚等粗者18耳(18%,18/100);镫骨小头:镫骨小头向前脚倾斜者37耳(37%,37/100)、倾向后脚者13耳(13%,13/100)、正中位者50耳(50%,50/100).左右侧镫骨高度、镫骨闭孔纵径及横径及砧镫间角度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镫骨高度、镫骨闭孔纵径及横径测量结果与文献中相关标本上所得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砧镫间夹角测量结果不一致.结论 镫骨斜位图像可准确、全面显示镫骨结构及形态,有利于镫骨各结构的显示.

  • MSCT多平面重组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

    作者:毛齐心;曹和涛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simple omental diaphragmatic hernia,SODH)的价值.方法 31例SODH均行MSCT容积扫描并作亚毫米重组,3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MPR图像,以发现膈肌中断缺损、膈上脂肪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作为诊断SODH依据;横断位及MPR征象显示及诊断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31例SODH中Bochdalek疝15例、Morgagni疝4例、医源性膈疝3例、食管裂孔疝6例及腔静脉裂孔疝3例,膈肌中断缺损、膈上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横轴位和MPR依次分别显示:6例和22例(x2=16.67,P<0.01)、31例和31例、6例和28例(x2=31.52,P<0.01)及3例和11例(x2 =5.90,P<0.05).横轴位诊断12例,MPR全部明确诊断(x2 =27.40,P<0.01).结论 MSCT MPR清晰显示SODH多种特征性征象,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 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传军;李晓东;刘林祥;邵长青;蔡世峰;朱西琪;蓝海洋;贾绍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处理,获得兴趣区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病因作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结果: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肠梗阻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肠道本身病变39例,诊断符合数34例(87.2%);肠道外病变50例,诊断符合数46例(92%);肠道内病变19例,诊断符合数18例(94.7%),以上三种分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8.79,P<0.05).结论: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

  • 肩关节斜冠位多平面重组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振波;马得廷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对肩关节进行斜冠位成像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肩关节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20例(40侧),均应用多向调整MPR (AMPR)、在旋转容积再现(VR)图像的基础上行MPR(旋转式MPR, RMPR)及常规MPR(CMPR)技术对重建图像进行斜冠位重组,后由2名CT诊断医师对所有重组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0侧肩关节中,三种MPR技术均获得了斜冠位图像.在显示肩关节图像质量方面,AMPR与RMPR模式优于CMPR模式(UAMPR:CMPR=-6.648,URMPR:CMPR=-6.388,P值均=0.000),AMPR与RMPR模式无差异性(U=-0.338,P=0.735);在肩关节成像的简易程度方面,AMPR模式优于RMPR模式(P=0.000).结论:AMPR、RMPR技术获得的斜冠位图像均能直观显示肩关节,优于CMPR技术,RMPR技术较AMPR技术简便,在评价肩关节疾患方面斜冠位图像较常规冠状位图像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肋骨病变中的应用:横断、MPR与VR图像的比较

    作者:沈峰;钱雪荣;谢国华;张传臣;狄玉进

    目的:比较常规横断面、MPR及VR在评价肋骨病变方面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CT检查的41例肋骨病变患者,所有图像由三位放射医师阅片评价病变的性质(骨折、肿瘤及肿瘤样变、感染).骨折的影像诊断包括骨折累及的肋骨位置及数目;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必须说明病理学类型.终诊断以活检及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图像模式诊断的准确性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对于骨折,横断面图像诊断的符合率77%,MPR 100%,VR 100%;对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横断面诊断符合率为90%,MPR 96%,VR 99%;感染性病变,横断面诊断符合率为100%、MPR 100%、VR 100%.各观察者之间及对各类图像诊断的把握性无差异(P>0.05).结论:评价感染性病变,横断面、MPR 及VR图像之间无差异;对于骨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MPR及VR图像优于横断位图像.

  • 三叉神经根、Meckel腔内半月神经节及其分支与断层标本对比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韩兴军;杜英林;肖建国;梁长虎

    目的:获得三叉神经根、Meckel腔内半月神经节及其分支的正常MR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57名正常体检者和1例伴有下颌神经痛的患者进行3D-CISS序列扫描、多平面重组(MPR)成像,对三叉神经根、Meckel腔内半月神经节及其分支的走行进行大程度的显示,将正常MR成像结果与尸体断层切片、尸体头颅标本3D-CISS序列成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三叉神经感觉根在斜横断位、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组图像上全部以100%(114/114)的几率显示;三叉神经运动根在斜横断位、斜矢状位及冠状位重组图像分别以59%(67/114)、61%(70/114)及46%(52/114)的几率显示;Meckel腔内半月神经节及其分支在斜横断位、斜矢状位及冠状位重组图像的显示率均为100%(114/114);②31%(35/114)的三叉神经根束在进入Meckel腔之前呈聚拢状,其内未见明显脑脊液信号;69%(79/114)的三叉神经根束在进入Meckel腔之前呈分离状,其内可见明显脑脊液信号;③同一被检查者的双侧三叉神经根束走行基本一致;60%(68/114)正常体检者的三叉神经根束呈水平状进入Meckel腔,24%(27/114)正常体检者的三叉神经根束呈前、上方向走行进入Meckel腔,16%(18/114)正常体检者的三叉神经根束呈前、下方向走行进入Meckel腔;④在三叉神经根断面的外下1/3区域分布着下颌神经纤维束,在断面的中内1/3区域主要分布着上颌神经纤维束,在断面的头侧1/3区域主要分布着眼神经纤维束;在连于脑桥部位,部分与三叉神经呈分离状态的三叉神经运动根位于感觉根的内侧;⑤将正常体检者的三叉神经根、Meckel腔内半月神经节及其分支成像显示结果与尸体头颅3D-CISS MR成像、断层切片标本所显示的三叉神经相对照,显示良好的对应关系.结论:3D-CISS MR成像可以清晰显示三叉神经根、Meckel腔内半月神经节及其分支.

  • 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对Ⅶ~Ⅸ对颅神经成像质量的比较

    作者:梁长虎;柳澄;李坤成;黄杰;乌大尉;王海燕;赵振美

    目的:通过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对Ⅶ~Ⅸ对颅神经成像质量的比较, 确定3D-CISS序列对脑脊液包绕的Ⅶ~Ⅸ对颅神经和淋巴液充盈的内耳迷路成像显示的优势.方法:应用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分别对第Ⅶ~Ⅸ对颅神经及内耳迷路进行MR成像,在MPR图像及MIP重建图像上大程度的显示颅神经及内耳迷路,并对两种序列的成像质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面神经的脑池段、内听道近段及远段、前庭蜗神经的脑池段及内听道近段、耳蜗、前庭及半规管在两个序列中全部以100%的几率显示;蜗神经、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及舌咽神经在3D-CISS序列、3D-TSE序列的显示几率依次分别为:100%、81.2%;100%、51.4%;100%、42.0%;100%、57.1%;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的内听道段、内耳迷路、舌咽神经的3D-CISS序列成像质量明显优于3D-TSE序列成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脑池段3D-CISS序列成像质量略优于3D-TSE序列.结论:对于被脑脊液包绕的颅神经和淋巴液充盈的内耳迷路的成像,3D-CISS序列是佳的选择.

  • 多层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立民;马得廷;孔庆奎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患儿鼻咽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矢状位重组,测量A/N值.结果:CT平扫所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鼻咽腔变窄,10例伴有鼻窦炎,6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A/N值≤0.60者6例,介于0.60与0.70者15例,>0.70者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儿童腺样体肥大有明显地优势,应作为腺样体肥大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 多层CT面神经管MPR双斜位成像方法

    作者:陈青华;柳澄;刘凯;王道才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CT各向同性容积数据,实现面神经管的MPR双斜位成像.方法:对50侧正常颞骨行多层CT横断位扫描,利用双斜位MPR技术,先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与面神经管鼓室段长轴平行,然后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再次调整参考线方向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长轴方向平行,重组出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计算面神经管成像成功率,并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比较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有无差异.结果: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需要在横断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32.85°±6.76°,在冠状位参考图像上旋转参考线的角度为14.15°±9.02°;在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上,面神经管表现为"ㄟ"形,由前向后同时显示出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后膝部和乳突段;面神经管双斜位成像成功率为100%,面神经管行程的显示程度大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结论:多层CT双斜位MPR是显示面神经管的新方法,面神经管双斜位图像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对全面、直观地观察面神经管行程、管径、毗邻具有重要价值.

  • CT MPR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梅红;张建梅;夏国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术前对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利用原始数据行MPR重组,比较原始横轴位图像与MPR图像显示DAA的情况.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9例.MPR图像上也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18例.21例均能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 MPR能显示DAA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可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是术前评价DAA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肺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敏;王涛

    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达到了真正意义的各向同性,能够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在任意角度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克服了横段面扫描角度的限制,在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MSCT的MPR技术在肺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 MSCT重建、重组层厚对肾上腺MPR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万祥慧;巩武贤;邵江;全勇;巩若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重建、重组层厚对正常肾上腺MPR( multiplanar reformatted)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Somatom 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2例行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左侧肾上腺正常)的肾上腺图像进行后处理,对肾上腺区的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层厚原始轴位图像重建,重建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重叠率为70%;用不同层厚的原始轴位图像进行MPR冠状位重组,重组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应用双盲法评价各组MPR图像质量、测量其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mm/1.5mm(原始轴位图像重建层厚/MPR图像重组层厚)、1.0mm/2.0mm、1.5mm/2.0mm层厚重建、重组MPR图像的信噪比和图像质量评分高,与其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肾上腺体积小而薄,所以推荐使用1.0mm/1.5mm层厚进行MPR图像重建、重组,能更好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同时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

  • MSCT长轴位MPR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琪;胡跃群;刘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长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例(40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行常规轴位颞骨HRCT扫描,并利用MPR技术获得前庭水管长轴位大显示MPR图像,测量原始轴位图像和长轴位大显示MPR图像中前庭水管中段的管径大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原始轴位图像中30耳可全程显示前庭水管长肢,前庭水管中段管径宽度的测量值为(2.87±0.43)mm,长轴位大显示MPR图像中所有前庭水管长肢均全程显示,前庭水管中段管径宽度的测量值为(2.50±0.45)mm.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庭水管长轴位大显示MPR图像能全程显示前庭水管长肢,对前庭水管扩大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轻度前庭水管扩大畸形的诊断.

  • MSCT前庭导水管15°斜状位图像的重建、径线测量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林省;张丽红;陈月芹;王皆欢;刘艳杰;郭沐洁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 ,MSCT)重组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 ,VA)15°斜矢状位图像,探讨径线测量值对大前庭导水管畸形(the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LVA)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化处理106例(212耳)正常人的颞骨M SC T 图像获得前庭水管标准化图像,测量V A中间径大小,建立99%医学参考值范围;对43(85耳)L V A患者V A中间径进行测量,并与正常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侧别及各年龄组间VA中间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t=0.252,P>0.05;t=1.573,P>0.05;F=0.089,P>0.05)。VA中间径(0.76±0.15)mm ;99%医学参考值范围:0.41~1.10 mm。LVA患者VA中间径大值为3.60mm ,小值为1.13mm ,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892,P<0.05)。结论利用MSCT 多平面重组易于获得VA15°斜状位图像;99%正常人 VA 中间径参考值范围:0.41~1.10 mm ;VA 中间径大于1畅10mm 提示LAV。

  •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的价值

    作者:王林省;孙新海;张丽红;陈月芹;李娴;时克伟;史志涛;孙占国

    目的 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该病中的价值.方法 18例大前庭导水管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轴位扫描,经后处理获得MPR 图像.结果 在18位患者中17例为双侧和1例单侧扩大,扩大的导水管呈三种形态:裂隙状(6耳)、三角形(27耳)及囊袋状(2耳),其内缘均显示与前庭(19耳)或总脚(16耳)相通,导水管中段平均管径3.15mm;结合MPR图像可全面地显示导水管.结论 CT能准确地判定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存在,MPR图像能更好的显示和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畸形.

  • HRCT多平面重组矢状位在LVAS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倩;全勇;郝大鹏

    目的 运用HRCT多平面重组矢状面图像,对前庭导水管径线进行测量,探讨在诊断LVAS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正常人80例,对颞骨进行HRCT扫描,将所得图像行MPR后处理,重组两侧前庭导水管矢状位图像,测量前庭导水管在此图像上中段的宽度,并建立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另搜集16例临床表现为听力异常,颞骨HRCT扫描后,横轴位测量初步诊断为LVAS患者,与正常观察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R重建出的矢状位图像对前庭导水管的显示率高于直接轴位图像扫描显示率,并且在左右两侧及男女性别无差异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导水管中段宽度值在重组矢状位方向上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左侧0.4894~0.9790 mm;右侧0.5190~1.0278 mm.16例临床诊断为听力异常患者,横轴位测量初步诊断为LVAS患者,重组矢状位中段值范围1.2~3.9 mm,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前庭导水管在矢状位重建上中间宽度值≥1.1 cm,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同时伴有临床听力减低及相应病史,诊断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 多平面重组术对无错位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作用

    作者:黄九峰;申涛;常志峰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症,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但对无错位的股骨颈骨折,平片有一定困难.本文就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无错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价值做一些探讨.

  • 应用多层CT螺旋程序扫描及后重建技术减少腰椎疾病漏诊

    作者:张继良;葛英辉;王永红;朱绍成;杨振岭;程天明;谢瑞刚;孙晓平;郭濴

    目的:探讨螺旋扫描技术及其后重建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层CT螺旋程序扫描技术扫描腰3~骶1,将所得资料传到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三维重建.结果:经螺旋扫描发现腰椎病变222例,其中有77例若仅行椎间盘扫描则可能漏诊,包括19例椎间盘病变,34例椎体病变,24例峡部病变.结论:利用螺旋扫描技术及其后重建,不但能对椎间盘病变进行诊断,还能发现常规扫描所遗漏的疾病.

  • 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3D-FIESTA序列对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靖;黄立新;周军;朱越

    目的:应用M R常规扫描序列结合3D-FIES T A序列对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方法70例动眼神经的患者分别行常规头颅MR扫描,FSE序列的T1WI增强扫描及3D-FIESTA序列扫描,结合不同扫描序列的检查结果,对动眼神经麻痹进行诊断分析。结果7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6例(22.8%)病变部位位于脑干(中脑及桥脑)及动眼神经脑池段;32例(45.7%)位于海绵窦及眶尖区;10例(14.3%)病变部位位于眶内(动眼神经不全麻痹);12例(17.1%)终检查病因不明确。结论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3D-FIES T A序列能够对82.9%(58/70)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较好的明确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变原因。

219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