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

    作者:朱格非;彭伟;周秀珍;曾婷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及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1,7d;1,3mo观察患者的主观感觉,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CFS)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7d患者的不适症状评分CF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1),泪膜稳定性显著下降,泪液分泌明显增加(P<0.01);术后1,3mo不适症状明显减轻,CSF接近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可显著影响泪膜稳定性,至术后3mo,所有检查项目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 巩膜隧道加非缝合巩膜瓣滤过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探讨

    作者:张胜利;赵俊宏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加非缝合巩膜瓣的滤过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7-12收治于我院的46例4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并发症等.结果:所收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8(平均5.21±4.12)mo,术后1mo平均眼压15.3±4.87mmHg,术后5mo平均眼压16.8±4.77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眼压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wk前房稳定,8例有较轻的葡萄膜炎反应,术后5mo视力较术前无下降,视野复查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巩膜隧道加非缝合巩膜瓣的滤过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滤过手术方式.

  • 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作者:李宏科;张洪勋;刘毅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达60mmHg应用脱水缩瞳封闭等方法治疗眼压波动在6mmHg者谓之).方法:对2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18眼应用前房穿刺临时降低眼压,10眼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角巩缘切开缓慢入出房水临时降低眼压后皆按常规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3眼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为4眼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以上并发症经临床药物、脉络膜放液前房注入Henlon等治愈.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恢复至21mmHg以下.术后1周检查眼底,7眼有视网膜片状出血,经治疗3月后出血吸收呈斑块状改变.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时,为保护患者有用视力,手术介入是积极有效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药物和其它治疗可以治愈,故急诊手术应是首选方法.

  • 超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郭玉强;张清生;庞彦利;陈瑞强;冯督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6/2018-01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纳入本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 EX-PRESS植入联合超乳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

    作者:高美丽;赵玉新;田霞;高夕宁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1/2017-01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持续高眼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术后1、4、8、12、24、48 wk的眼压、矫正视力,记录手术的治疗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患者前房深度为1.974±0.182mm,术后患者前房深度为2.961±0.1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8、12、24、48 wk时患者眼压与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wk成功患者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但总成功率均为100%.术后48 wk患者矫正视力显著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安全有效.

  • 晶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PAACG细节问题体会

    作者:徐金华;王育良;施立新;杨颖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中的细节问题.方法:回顾我院2013-02/2015-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PAACG)患者21例2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讨论术中手术切口、环形撕囊、水分离、人工晶状体选择、房角分离等细节方面问题,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mo,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本组1眼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失代偿,1眼患者术中后囊破裂.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中注意细节问题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可使手术更趋于完善.

  • 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丽芳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03/2014-10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12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2例60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48例60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对比术后3 lo两组患者的视力及视野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3lo,所有患者眼压降至正常范围,观察组视力较术前增加(0.16±0.02),而对照组增加(0.09±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力疗效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视野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能有效提高其视力、改善视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汪玲;朱秀萍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行眼压、房水流畅系数、缩瞳前后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选择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择期检查视力、眼压、房角镜、UBM,观察至术后3mo.结果:患者32例中24例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例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各组均有1例术后眼压高,点降眼压药物控制.结论:房水流畅系数、缩瞳后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有助于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底出血临床探讨

    作者:何维铭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眼底出血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对40例5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1d~1wk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观察.并对发生眼底出血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发生眼底出血患者50眼视力恢复良好,发生黄斑出血者5眼视力不能恢复.结论:造成眼底出血的主要原因与眼压突然降低有关,大多预后较好.

  • 青光眼术后视功能恢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忠友;裴付彬;鲁勃文;姜寿山;席秀芝;明春平;孙欣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患者57例83眼经过手术治疗后,眼压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前房深度正常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比较两组视力、视野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比较,视力、视野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应用复方樟柳碱,患者视力、视野有明显改善.

  • PACG急性发作后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玛琮;朱勤;胡竹林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继发性睫状体脱离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8/11住院治疗的8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发作缓解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B超发现,19例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及UBM测量急性发作前后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眼压50.4±6.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5±0.12mm;发作缓解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7.93±4.3mmHg,中央前房深度1.29±0.1mm.UBM及B超检查显示:继发单纯脉络膜脱离10例,单纯睫状体脱离4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例,给予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全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均复位.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常可合并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且治疗前眼压越高,缓解时间越短,缓解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几率越高,其直接征象为眼压过低、前房更浅,UBM为其可靠的检查方法,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为该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氩离子及Nd:YAG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PAACG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于爱萍;王瑞夫;李明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治疗房角广泛粘连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tue angle-closure glaucoma,PAACG)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急性发作后房角广泛粘连33例33眼的LPIP治疗的远期效果,主要观察患者眼压控制情况及房角粘连的变化.以不使用或使用不超过3种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视为眼压控制.结果:患者24眼随访21~37mo,眼压成功控制,其中15眼使用1~2种局部降眼压药物;9眼因眼压控制不满意终行小梁切除术,其中6眼于LPIP后3d内手术治疗,另3眼分别于LPIP后18,42d;9mo手术治疗.LPIP治疗后短期内27眼房角粘连不同程度开放,6~12mo后,6眼的房角粘连程度较治疗早期扩大.LPIP治疗后3眼出现核性白内障,其中1眼于激光后3a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结论:LPIP是治疗房角广泛粘连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患者在激光后不同时间出现眼压升高,房角再次粘连,应定期检查.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肖华;熊全臣;杨建刚;何娜;冯海晓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临床变化过程,并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 )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34例,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治疗前后检查眼压、裂隙灯和UBM,分析睫状体脱离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眼压为6.75±3.12mmHg,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其中1级53%,2级32%,3级15%.经治疗33例眼压正常,平均末次眼压为12.67±5.52mmHg.UBM检查发生明显的变化,ACD,AOD,θ1增加(P<0.01),TCPD,ICPD增大(P<0.05).睫状体脱离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结论:药物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可获得理想的疗效,UBM检查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磊;王强;雷宁玉;任莉;张娟;戴慧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mo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为(3.12±0.46)m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

  • 3D电影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作者:花雷;郭斌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上多见于虹膜膨隆型,相对性瞳孔阻滞较重,房角呈"全"或"无"的不同程度关闭.由于房角关闭突然且范围较大,因此一般有眼压升高的明显表现.

  • 智障患者抗青光眼手术1例

    作者:毕大光;张伟;那辉

    0引言智障患者由于配合能力差,临床上为智障患者行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通常把智力障碍作为手术相对禁忌证,只有在患者绝对需要手术时才考虑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1].我院2012-07-18收治1例合并先天智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应用

    作者:齐银征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急症,高眼压可导致眼球灌注压明显降低,引起视网膜灌注不足,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将造成不可恢复的视功能损害.因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关键就是尽快降低眼压,常规治疗方法是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配合眼局部降压,疗效可靠.但临床上常有部分患者用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佳,仍不能控制眼压,而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手术,并发症多,风险大,术后效果不佳.近年来,我院采用前房穿刺配合眼局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持续性高眼压的手术治疗

    作者:宋传英

    引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控制眼压至正常后择期实施手术.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1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用足量的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仍在40mmHg以上,为挽救和保护视功能,对这类顽固的、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干预

    作者:洪杰;杨玉英;单晓玲

    0引言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内压力升高超过正常水平而造成患眼视神经损伤和视功能缺损的常见眼病.其中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 首诊内科误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作者:李桂芹

    0引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其发病特征是眼压升高,眼球胀痛,视力骤降,伴头痛,恶心呕吐.有些患者发病早期全身症状较突出,首诊去内科就医,延误了抢救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吸取经验,引以为戒,予以报道.

753 条记录 32/38 页 « 12...29303132333435...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