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张芬;张昆玉;缪春梅

    目的:探究乳腺良性疾病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08—2013年接待的300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皆经过B超检查(B超组),对诊断结果进行记录,然后进一步采取B超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B超+麦默通组),也将诊断结果做好记录,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同时对两组同病理结果之间的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B 超组确诊率为84.37%(2531/3000),B 超+麦默通组确诊率为94.53%(2836/3000),两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麦默通组更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确诊率较高,相较于单纯采用B超诊断而言更佳,加上病灶活检使得各类病变确诊率更加符合病理诊断,值得临床借鉴。

  • 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微创入路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周联合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不同入路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21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选择乳晕处作为手术入路,B组选择乳房后间隙作为手术入路,C组选择腋入路作为手术入路.所有患者均行Mammotome(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结果 术后A组患者满意率为95.2%,B组为90.1%,C组为97.3%.病理分析结果:纤维瘤多,占68.9%,乳腺腺病次之,占20.3%,此外还有少数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炎块.结论 从乳腺作为入路容易出现血肿,但瘢痕小;以乳房后间隙作为入路能更好的清除肿块,不容易产生并发症,但由于瘢痕稍明显,患者耐受度低;从腋下作为入路进行手术的感染率较高,但是瘢痕较为隐蔽,患者满意度高.

  •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慕仪;叶艳娜;张爱玲;吴丽华;袁领勤;吴清时

    目的:探讨麦默通(MMT)乳腺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良性病灶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者103处乳腺良性病灶采用MMT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并对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和心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74例患者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为30~100 ml.平均手术时间(34.2±19.7)min,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和感染,心理满意度达到了100%.随访6~12个月,1例出现乳腺纤维瘤复发.结论:高频超声引导MMT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获得较好美容效果和心理满意度,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治疗直径3 cm的乳腺良性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下麦莫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6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倪庆丰;朱正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实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瘢痕大小比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对乳腺良性疾病进行治疗,具有微创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 乳晕外缘弧形切口在乳腺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关宁;杨振淮;李国康

    目的 探讨经乳晕外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5年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应用350例,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口瘢痕不明显且保持了乳房的圆润外形,医患均满意.结论 在操作技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经乳晕弧形切口行乳腺良性病变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既达到了治疗目的 ,又符合美学要求.

  • 浆细胞性乳腺炎36例诊治分析

    作者:周崇臣;霍彦平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非哺乳期良性疾病,临床比较少见,其发病占乳腺良性疾病的4%~5%[1],常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回缩、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及疼痛等,极易与乳腺癌等疾病混淆,术前很难做出正确诊断.现对我院199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乳腺良性疾病微创入路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刘成宸;陆峰;胡鹏

    目的 观察乳腺良性疾病微创入路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3月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口手术)和观察组(采取微创入路手术),各30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手术时间(26.39±1.02)min;术中出血量(11.26±1.03)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选择微创入路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乳腺良性疾病中真空辅助微创旋切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

    作者:邓彬;徐浩

    目的 比较分析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采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经乳晕切口实施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长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长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中采取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手术治疗,相比传统手术而言,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愈合快,瘢痕长度短,安全性高.

  • 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巍

    目的 研究分析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的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乳房变形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将两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乳房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的预后.

  • 常见乳腺良性疾患钼靶X线检查分析

    作者:贾秋波

    目的:探讨乳腺疾患的钼靶X线检查中乳腺良性疾病的X线影像表现。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行钼靶X线检查的乳腺疾病良性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诊断30例患者中,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影15例,局部腺体非对称性致密影14例,结构扭曲1例。结论钼靶X线检查可发现病变,明确部位、确定性质。可以早期发现微小肿块、恶性钙化灶,对手术前诊断极为重要。

  • 乳腺良性疾病误治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杜建秀

    乳腺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但在我国乳腺疾病的诊治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地区差异.近,在复习本院2000~2009年有关乳腺疾病的病理检查资料过程中,发现送来本院做病理检查的乳房标本中,凡是临床行乳房单纯切除或根治术,而病理检查结果为乳房良性疾病的共10例.现就这10例病例的误治教训谈几点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颖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多发于30~ 50岁女性.乳腺增生症病理学改变多种多样,反映在超声声像图上亦复杂多变.现总结52例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患者的超声资料,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乳腺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罗浩泉;林忠顺;黄小林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对疾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53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促乳素(PRL)水平,观察PRL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3个月后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PRL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前及术后1周其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RL水平有助于发现疾病的相关情况.

  • 癌前干预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综合疗法临床分析

    作者:徐菽涓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 年8 月,引入"蓝丁格尔"系列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癌前干预,即为止痛→消核→修复→调理,层层递进治理乳腺良性疾病.整体治疗,尤其是局部消核与调节内分泌、调理子宫、卵巢功能.至2012年1 月,共计接诊乳腺良性疾病263 例,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 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后小管径引流管的护理观察

    作者:王姝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后小管径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76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8例,加强术后小管径引流管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对乳腺良性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后,加强小管径引流管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真空辅助抽吸旋切系统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宁;王铁柱;陈平;黄林平;韦佳明

    目的:探讨麦默通真空辅助抽吸旋切系统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抽吸旋切的55例患者的67处病灶.结果:50例患者的62个良性病灶被准确完整切除,每个肿物的所需手术时间5~35min,平均15min,平均旋切次数为4次.5例恶性病灶获得病理诊断后及时安排化疗及手术.其它良性病例,术后愈合良好,随访无乳房变形,无明显瘢痕.3个月后彩超复查,未见残留及复发,无一例感染,无大出血.结论:麦默通真空辅助抽吸旋切系统操作简易安全,损伤小,对乳腺肿瘤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乳腺良性疾病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效果观察及特点分析

    作者:潘高峰;刘维燕;潘智裕;魏传超

    目的 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 将20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105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结果、肿物切除完整与否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指标,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05例患者经麦默通旋切刀手术乳腺肿块全部完整切除.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6.2%(101/105),对照组为81.0%(81/100),观察组的手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4.187,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30±6.70) min与(57.23±8.96)min、(10.43±5.14) ml与(109.16±13.45)ml、(10.27±0.06) cm与(1.43±0.12)cm,t值分别为18.741、,26.167、11.421,P均<0.05],术后恢复时间、瘢痕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1±2.5)d与(8.0±3.5)d、(0.15±0.03) cm与(1.21±0.46) cm,t值分别为5.176、2.647,P均<0.05],肿瘤残留比例分别为1.9%(2/105)、0(0/105),明显少于对照组[12.0% (12/100)、9.0%(9/100),x2值分别为6.721、11.470,P均<0.05],观察组乳房变形、皮下血肿、淤斑、切口感染、皮肤破损、疼痛、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分别为2.9%(3/105)、5.7%(6/105)、1.9%(2/105)、2.9%(3/105)、8.6%(9/105)、2.9% (3/1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0%(9/100)、12.0(12/100)、7.0% (7/100)、16.0% (16/100)、23.0% (23/100)、8.0%(8/100),x2值分别为2.164、3.071、2.467、6.194、6.177、2.642,P均<0.05].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刀手术较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且具备手术安全、高效、美观、并发症少、人性化特点.

  • 乳腺良性疾病93例误诊为乳癌原因分析

    作者:商继英

    我院1986~1996年间共治疗3 441例乳腺疾病,入院诊断为乳癌764例,其中有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疾病,误诊率12.2%。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3例均为女性;年龄17~68岁,平均39.2岁,其中≤30岁占12.9%,31~59岁占83.9%,≥60岁者占3.2%。1.2 发病部位 91例为单侧发病,右侧57例,左侧34例;2例为双侧发病。外上象限39例(41.9%),外下象限24例(25.8%),乳晕区12例(12.9%),内上象限9例(9.7%),内下象限5例(5.4%),弥漫性4例(4.3%)。1.3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乳腺包块81例(87.1%),患乳疼痛5例,乳头溢液4例,乳头凹陷或上抬2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93例查体时均查到乳腺包块,大小为(1.0 cm×0.8 cm)~(12.0 cm×11.0 cm),质地偏硬。

  • 超声引导下麦莫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5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红杰

    乳腺良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出现乳房疼痛、肿胀等症状,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1].临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般选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传统的手术切除术和超声引导下麦莫通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比较,超声引导下麦莫通旋切术的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翻.本研究比较了超声引导下麦莫通旋切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乳腺癌发生危险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随琴;杨磊;王婧;吕爱莉;李小妹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乳腺癌发生危险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乳腺癌病人(BC组)49例、乳腺良性疾病病人(BBD组)57例和同期住院的非癌症病人(NC组)49例进行调查.[结果]与BBD组和NC组病人比较,BC组病人生活事件总刺激、负性事件刺激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F=24.383,P<0.001;F=37.576,P<0.001;F=7.405,P=0.010),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F=5.655,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刺激(OR=1.167)、消极应对方式(OR=1.338)和积极应对方式(OR=1.077)是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生活事件刺激(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和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106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