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例胎头高直位阴道分娩的体会

    作者:任太芳;边文铃;徐贵红

    胎头高直位分娩难度大,尤其是高直后位,几乎均需要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1].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4年9月入院分娩产妇1 260例中,共发现胎头高直位11例,占分娩总数的0.087%,其中高直前位5例,高直后位6例.其中高直前位3例经加强宫缩、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其余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现将阴道分娩的3例高直前位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调整宫缩下屈髋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65例分析

    作者:刘新美;刘新领;党赛利

    目的 探讨调整宫缩下屈髋手转胎头在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165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在调整宫缩下屈髋配以手转胎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5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在调整宫缩下屈髋配以手转胎头后经阴道自然分娩126例,胎吸助产11例,成功率为83%;经上述处理无效,剖宫产28例,占17%.所有新生儿均无死亡,产妇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通过调整宫缩下屈髋配以手转胎头能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对胎儿损伤小,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应用

    作者:谢书华

    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适时采用卧位法和手法旋转胎头,配合催产素加强宫缩,可使难产变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手转胎头 头位难产
  • 手转胎头治疗持续性枕位异常的时机选择

    作者:赵芳;郑秀丽;秦翔娟;孙丽芳

    目的:探讨手转胎头治疗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合适时机。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断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单胎头位难产足月初产妇108例,宫口开大6~10 cm,胎先露在坐骨棘水平或以下<2 cm进行手转胎头者作为研究组(63例);宫口开全,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 cm进行手转胎头者作为对照组(45例),比较手转胎头成功率及围产结局。结果研究组手转胎头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0ⅱ.05);研究组顺产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产程进展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持续性枕位异常的重要非手术方法,掌握适应证、操作技巧、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可提高顺产率,减少不良围产结局发生。

  • 手转胎头40例临床体会

    作者:江雪华

    目的:徒手纠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率.方法:1998年5月~1999年11月,对40例胎头方位不正的孕妇,施行了手术旋转.结果:39例成功,成功率97.5%.结论:适时手转胎头,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

  • 2种不同胎姿势用2种不同手法手转胎头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莉;刘霞

    目的:探讨不同的胎姿势用不同的手法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1)胎头枕部与胎背在同一方向时,枕左横、枕左后位分别采取逆时旋转45°、90°,枕右横、枕右后位分别采取顺时针旋转45°、90°,即成枕右前;(2)胎头枕部与胎背在不同方向时,枕左横、枕左后均应先顺时针旋转15°,再分别逆时针旋转60°、105°.枕右横、枕右后应先逆时针旋转15°,再分别顺时针旋转60°、105°,即成枕左前、枕右前.结果:第一种胎姿势与第二种胎姿势各取100例.第一种胎姿势用第一种手法手转胎头术成功率63%.用第二种手法,成功率为28%.第二种胎姿势用第一种手法成功率5%,第二种手法手转胎头术成功率为68%.提高自然分娩率.结论:第二种手转胎头法也均适用于两种胎姿势,更优于胎头枕部与胎背不在同一方向.其目的是让胎头退位,也可纠正胎儿姿势扭曲,再根据胎方位进行旋转,可使头位难产转为阴道顺产.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头位难产手转胎头的时机探讨

    作者:刘晓霞;李淑杏;屈晓丹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的恰当时机.方法:在头位难产枕横位、枕后位时,以手转胎头为枕前位,使分娩结局改变.结果:手转胎位成功率,以宫口开大6 cm至宫口开全,胎先露在平坐骨棘平至棘下2 cm者成功率高,达93.75%;以宫口开大<6 cm,或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 cm者成功率低,为63.15%(P<0.01).结论:手转胎头是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与产钳及胎头吸引器转胎头相比较,更安全、有效、易掌握.胎头内旋转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初完成,选择适当的时机,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 头位难产徒手转胎头术的时机探讨

    作者:黄翠霞

    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体位改变联合手转胎头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作者:周红林

    目的:研究体位改变联合手转胎头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住院待产孕妇生产过程中诊断难产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手转胎头联合体位改变纠正异常胎头位置,对照组仅给予体位改变,其他处理一致,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以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自然顺产率6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分别为22.2%、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4%、28.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位成功的自然顺产率86.9%明显高于转位失败率17.2%,剖宫产率8.2%明显低于转位失败的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7分85例占94.4%,<7分5例占5.6%,对照组1 min apgar评分>7分75例占83.3%,<7分10例占11.1%,<4分3例占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生产过程中均未出现脐带脱垂、胎盘早剥、胎皮损伤、颅内出血、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未发生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事件.结论:体位改变联合手转胎头对枕后位、枕横位异常胎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 69例持续性枕横位产钳术的体会

    作者:吕娟

    持续性枕横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手术产率较高,由于胎头位置不正,先露下降常欠佳,是产钳术困难的主要原因.手术不当,易致严重母婴损伤.通常处理持续性枕横位的产钳方法有2种,一种是阴道内徒手转胎头为枕前位后放置产钳,一种是使用kielland产钳助产.本人于2000年8月~2002年5月在产科工作,对69例持续性枕横位采用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施行产钳术,结果手术均顺利,母婴损伤很少,体会如下.

  • 屈大腿法(McRobert法)与旋肩法并用处理巨大儿肩难产2例体会

    作者:李文华;汪彦晶;李枭雄

    1 病例介绍例1:28岁,孕1产0,妊娠41周,临产.于1998-10-20入院.第一产程无异常,第二产程2h,停滞.阴道检查:持续性左枕后位,手转胎头为左枕前位,行会阴侧切及胎头吸引器助产,胎头全部娩出后,颈部、肩部未能随之娩出,而是颈部回缩,使胎头紧贴于会阴部.阴道检查:胎儿前肩嵌顿于耻骨联合上方,用McRobert法与旋肩法并用约1min娩出1男性活婴,体重:4300g.Apgar评分1min8分,5min10分.经一般处置哭声响亮.母婴均无并发症出院.

  • 硬膜外镇痛下手转胎头并产钳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群;贡桂华;严梅华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下第2产程持续性枕横(后)位手转胎头并产钳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43例硬膜外镇痛下第2产程持续性枕横(后)位合并胎儿窘迫或宫缩乏力等需尽快娩出胎儿者,行徒手旋转胎头并产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功行手转胎头至枕前位并行产钳术40例,成功率为93.02%,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其产妇并发症主要为阴道侧切口延伸,新生儿窒息主要与胎儿窘迫相关.结论硬膜外镇痛下第2产程持续性枕横(后)位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高,合并使用产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助产方式,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和技巧.

  • 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附101例分析)

    作者:吴艳

    目的 探讨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确诊为枕横位及枕后位且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产妇101例,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6~8 cm、胎先露在坐骨棘水平或坐骨棘下1~1.5 cm时进行手转胎头;对照组在宫口开9~10 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下1.5~2.5 cm时进行手转胎头.结果 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经阴道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适时手转胎头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 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临床观察

    作者:曾晓明;欧阳安

    目的 探讨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3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单手旋转胎头法,观察组采用双手旋转胎头法,比较2组旋转胎头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均未发生脐带脱垂、分娩前阴道损伤及宫颈裂伤;2组新生儿轻度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均未发生重度窒息、头颅血肿、围产儿死亡.结论 双手旋转胎头法是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有效方法,可显著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且不会母婴并发症.

  • 头位难产手转胎头术的时机选择

    作者:王晓萍

    目的 探讨手转胎头术佳时机的选择.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鹿寨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30头位难产产妇,根据宫口扩张大小进行手转胎术的时机分A、B、C组,对比分析三组的转位成功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阴道分娩平均时间、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C组手转胎头成功率为94.5%,显著高于A组(67.4%)及B组(71.8%);剖宫产率为5.5%,低于A组(32.6%)及B组(28.2%);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为(9±1)分,优于A组的(7±2)分及B组的(7±2)分;经阴道分娩平均时间为(409±70)min,显著短于A组的(509±102)min及B组的(509±122)min;产后出血(148±56)ml,明显少于A组的(208±63)ml及B组的(213±68)ml.结论 头位难产适时给予手法旋转胎头,纠正胎头方向,可缩短产程,使胎儿顺利娩出,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同时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对母儿的损伤,提高产科质量.

  • 改变体位配合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48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玉勤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住院分娩、胎头位置异常者48例,采用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纠正头位异常.结果:48例中转位成功45例,失败3例,成功率93.75%.结论: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在治疗胎头位置异常中,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无不良反应、容易掌握等优点.

  • 手转胎头适宜时机的临床观察

    作者:易翠兰;种翠宁;郭剑影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 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 ~2 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 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 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官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 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配合手转胎头矫正胎方位的探讨

    作者:黄燕萍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其手术率极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我院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配合活跃期徙手转胎头方法纠正胎头位置异常,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仿生助产配合手转胎头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陆凤英

    目的:探讨自然阴道分娩使用气囊仿生助产术的助产效果.方法:选择适应症的产妇13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采用宫口扩张5cm时行气囊仿生助产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观察产程助产.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率明显降低;产后42d盆底功能筛查正常,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能缩短产程、降低会阴侧切率及盆底肌松弛,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及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气囊仿生助产术是一种操作简易、安全、有效助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