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卓

    目的:探究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有效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P=0.00073<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重症颅脑损伤应激性血糖增高应用甘精胰岛素的护理干预分析

    作者:陈素香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应激性血糖增高应用甘精胰岛素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72例重症颅脑损伤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与死亡情况。结果:实验组院内感染、低血糖与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研究

    作者:罗彩云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效果。方法:76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应用科学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相关护理观察与分析

    作者:莫海华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症颅脑损伤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者且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对其护理效果等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综合性护理总有效率达98.00%、套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00±1.00)d.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方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重症颅脑损伤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吴险峰

    目的:对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效果的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安顺市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病例号将其分为不同的4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剂量乌司他丁治疗,C组患者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D组患者不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4组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并调查患者生存率和住院天数.结果:4组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0%、45.0%、45.0%和5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少于D组(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也有所减少.A组生存人数为17例;B组生存人数为16例,C组生存人数为19例,D组生存人数为13例,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改善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并不理想,但能够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 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治疗方案探析

    作者:张曙;李苏;董永洪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各个时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治疗方案.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各个时期康复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针对性康复治疗后,应用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疗效判断,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对于急性期、过渡期以及康复期等各时期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坚持运动以及保持心理健康,是取得突出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改进研究

    作者:韩丽

    目的:探讨实施高压氧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方法的改进策略,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4例实施高压氧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展开临床对照研究,将其按照入选顺序编号后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强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预后结果及高压氧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前者预后良好率与后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期间观察组中耳气压伤、肺气压伤、窒息、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高压氧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成效,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 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乐平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重症脑损伤患者两种不同肠内营养注入法的效果评价

    作者:焦桂梅;张彤;安艳秋;张为佳;冯芳

    目的 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两种不同的注入法肠内营养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置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的重症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实验组利用输注泵持续泵入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注射器分次注入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前、营养后第5 d、第10 d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输注泵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增加营养的吸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李玉珍;冯萍;陈玉红;周玲

    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如果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低致残率[1]。因此,救治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力求佳预后,使其达到大化的功能恢复。STBI患者常出现蛋白质-热量性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导致骨骼肌萎缩、内脏和循环中蛋白质减少,引起分解代谢的全身效应[2],很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以及系统性的心肺、肠道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增加了STBI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在降低STBI的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STBI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魏春勇;郑丽华;高飞;韩磊

    目的 评估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外科ICU和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PN),研究组给予EEN,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3、5、7、14 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记录两组患者治疗7d及14 d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均下降,治疗1d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5、7、14 d CR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5、7 d 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14天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上升,上述指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EN与PN相比减轻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从昏迷中恢复,改善了患者机体的内环境.

  •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何淑英

    目的:研究和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即: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93.48%)、并发症发生率(2.17%)以及护理满意度(91.30%)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7.14%,17.14%,65.71%),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评价

    作者:段玉然

    目的:探讨和评价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 3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9例;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 2例,死亡10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再次手术率、迟发性血肿发生率和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令人满意,并发症较少。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艰难梭菌1例

    作者:王瑞莲;付亮;林丽娟;林裕龙

    患者,男,58岁,2013年4月18日因脑外伤后意识障碍16 d平车入院。2013年4月2日晚上患者发生车祸,送往当地市人民医院,治疗方案包括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维持水电解质、抗感染等治疗。4月18日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拟“重症颅脑损伤”收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71次/min,呼吸18次/min,体重67 kg,发育正常,精神状态差,强迫仰卧位。起病以来,患者呈昏睡状,通过鼻胃管进食,大便未解,小便正常;患者家属主诉一直长期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头孢类抗生素。4月26日患者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恶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4.34×109· L-1,淋巴细胞百分比11.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2%;降钙素原0.11μg/L。5月2日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7.2~39.2℃,大便次数多,多达10余次,主要为棕褐色水样大便,量大,恶臭、腹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2.76×109· L-1,淋巴细胞百分比5.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9%;血沉53 mm/h,降钙素原7.24μg/L;病原学检查:采集患者腹泻粪便标本1份,先利用传统的方法检测常见的细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气单胞菌、弯曲菌等,再用胶体金检测病毒包括腺病毒40/41型、轮状病毒A型。后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抗原和(或)B抗原为阳性,同时将粪便标本用70℃金属锅加热20 min然后接种厌氧平板进行厌氧培养,48 h观察结果,挑取疑似菌落涂片为革兰阳性芽孢杆菌,用质谱仪鉴定为艰难梭菌,将可疑菌落纯培养24 h后再用化学发光法重新测定强阳性。治疗:4月26日至5月1日期间口服蒙脱石散剂3.0 g/次,3次/d;盐酸洛哌丁胺胶囊4.0 mg/次,1次/d;疗效欠佳。随后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 g/次,2次/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次,3次/d;血浆300 mL/次,1次/d和25%人血白蛋白12.5 g/次,1次/d等进行腹泻治疗,疗效极差;在5月14日培养出艰难梭菌及艰难梭菌毒素阳性后立即停止所有药物的使用,口服甲硝唑0.4 g/次,3次/d,并继续静脉滴注血浆300 mL/次,1次/d和25%人血白蛋白12.5 g/次,1次/d。第2天体温下降,偶有低热,但无需治疗即可自行调为正常;第3天腹泻明显好转,继续静脉滴注血浆300 mL和25%人血白蛋白12.5 g,增强营养和抵抗力。5月23日使用开塞露40 mL 后解条形大便,因脑部损伤继续住院治疗。

  •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邢俊领;许国栋;赵家鹏;王玉峰;刘辉;张永森;赵遇辉;路艳荣

    目的 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实施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实施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两组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45.00%)高于对照组(22.50%),中残率(12.50%)和重残率(7.50%)均低于对照组(32.50%、25.00%).治疗组患者中,10.00%出现迟发性血肿,5.00%出现切口脑脊液漏,7.50%再次手术,5.00%急性脑膨出,12.50%发生切口疝;对照组患者中,27.50%出现迟发性血肿,20.00%发生切口脑脊液漏,25.00%再次手术,10.00%急性脑膨出,32.50%发生切口疝;除了急性脑膨出外,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并发症,适合在临床普及使用.

  • 早期人性照护理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艳春;陈光新;朱明敏

    目的 探究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人性照护对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重症颅脑损伤住院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比较,治疗组入院第1天予康复指导及按人性照护理论行人性化护理,常规组待病情稳定后2~3周行康复治疗及常规入院护理.结果 治疗组对比常规组在Barthel指数法评分中高出(14.2±4.8)分,Fugl- Meyer评分高(18.0±2.5)分.两组行统计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人性照护理论能加强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及肢体功能恢复.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监护与护理分析

    作者:黄妙嫦

    目的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ICU监护进行探讨,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经过CT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例,GCS评分均小于8分,平均为4.5分.对15例患者实施ICU监护,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积极的治疗,对ICU监护前后的患者GC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并调查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ICU监护、积极护理和治疗,1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平均GCS评分达到10.5分,其中有1例患者恢复正常,9例从重度昏迷恢复到中度,5例患者恢复到轻度,所有患者均脱离危险,满意度达到93.3%.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ICU监护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ICU监护对于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意义重大.

  • 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玉华;朱蔚仪;许美卿;魏晓玲;刘明发;许海雄

    目的 探讨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氯已定)漱口液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5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漱口液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洗法+冲洗法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牙菌斑指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4例(9%)、口腔炎3例(7%)、牙菌斑指数(1.20±0.18)、VAP发生率12%,较对照组[12例、10例、(1.88±0.22)、4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漱口液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牙菌斑指数,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 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营养状况及体液免疫的影响

    作者:戴红芳;唐钟祥;彭志允;李烽辉;伦桂莲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病人住院号分为两组,单号延迟普通营养治疗组(PT组,21例),双号早期营养集束治疗组(JS组,21例).于营养治疗开始的第1、7、14天观察营养相关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和ICU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JS组患者血清白蛋白、 前白蛋白、 血红蛋白与PT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亦明显升高(P<0.05).②JS组患者IgG、IgM、IgA、 外周淋巴细胞计数(TLC)与PT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③JS组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比PT组减少约1天,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规范的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 谷氨酰胺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作者:陈加链;蔡燕杏;陈科署

    目的 探讨添加谷氨酰胺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注射液.持续治疗2周后,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M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IS评分为(16.5±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1.8)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结论 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中添加谷氨酰胺,可以有效地改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679 条记录 25/34 页 « 12...2223242526272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