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老素1基因在转染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γ-分泌酶的关系

    作者:梁平;潘阳杏;赵雪梅;杜洪震;张冀民

    目的研究早老素1(PS1)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生成β-淀粉样多肽(A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γ-分泌酶的关系.方法构建APP和PS1双基因稳定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应用免疫沉淀和印迹、脉冲追踪及ELISA方法,检测PS1的表达和代谢半衰期,分析对Aβ分泌的影响及与γ-分泌酶功能的关系.结果 PS1转染的CHO细胞(APP-PS1)表达的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全长PS1蛋白,其半衰期短于1 h,而其活性片段的N-末端片段和C-末端片段则相对稳定,半衰期接近16 h.突变型PS1(M146L)转染细胞分泌的Aβ总量与野生型PS1转染细胞没有明显差别,但分泌的Aβ亚型Aβ1-42是未转染PS1或野生型PS1转染细胞分泌的将近2倍.结论 PS1参与了APP加工生成Aβ的过程,突变型PS1(M146L)导致Aβ1-42的分泌增加,提示PS1可能就是预期的γ-分泌酶.

  • 饮食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调节前脑早老素-1敲除对小鼠体重的作用

    作者:耿莹;苏俭生;梅兵

    目的:使用前脑特异性敲除早老素-1(PS-1FB-KO)的小鼠模型,观察饮食对其体重的影响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该小鼠体重调节的作用。方法将2月龄体重相近的PS-1FB-KO和同窝对照(CON)雄性小鼠各分为2组分别给予高脂和普通膳食。连续喂养8周后再将高脂喂食组各分为3组进行为期1周的以下处理:(1)恢复普通饲料;(2)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同时腹腔注射EGCG;(3)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同时腹腔注射PBS。同期连续监测小鼠的体重和血糖值。结果实验前8周,PS-1FB-KO高脂膳食喂养组小鼠的体重增长率小于CON组。实验第9周,PS-1FB-KO与CON高脂膳食喂养同时腹腔注射EGCG的体重减低率大于同基因型注射PBS组。PS-1FB-KO组与CON组的血糖在各时期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S-1FB-KO使小鼠的体重调节功能产生障碍,并且这种差异并不是由外周代谢差异引起的。EGCG 能够降低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并且其潜在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帮助PS-1FB-KO的小鼠减轻肥胖。

  • 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作者:范倩倩;劳基通;贾丹丹;陈永敏;刘力源;刘晓斌;李其富;廖小平;马琳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建立急性睡眠剥夺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颞叶内侧皮质及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42 (Aβ42)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Western blot法测海马组织LC3-Ⅱ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Aβ42阳性反应物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LC3-Ⅱ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0.27±0.15 vs 0.16±0.04,t=-2.61,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可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加重;海马组织自噬活性增强,可能是其介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及进展的机制.

  •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孙永安;衷弘熙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全球大约有3500万患者,到2050年约有1亿1500万患者.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位于细胞外的、由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为主形成的老年斑和由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病理特征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终可引起患者死亡.

  • 早老素-1基因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蓉;贾建平

    目的 探讨早老素1(PSEN1)基因甲基化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MassARRAY质谱定量检测35例SAD、33例轻度认知障碍(MCI)和22名对照者PSEN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构建报告基因质粒,转染细胞,分别用血清剥夺、Aβ25-35、S-腺苷甲硫氨酸(SAM)及5-脱氧杂氮胞苷(5 aza-CdR)处理.检测不同处理后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 PSEN1基因在-288至+101区域有26个甲基化位点,其中大多数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很低,平均甲基化率小于10%.与对照组相比,SAD组患者PSEN-1启动子在-173、-95和+76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降低程度在10%~50%.MCI组与对照相比,启动子区各CpG位点甲基化程度的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N1基因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与年龄之间呈负性相关(r=-0.707,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无论是在SH-SY5Y细胞中,还是在HeLa细胞中,PSEN1启动子质粒的转录活性在SAM干预下,与非处理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 结论 PSEN1基因甲基化与SAD发病相关,PSEN1可能通过甲基化改变基因转录水平,进一步影响淀粉样蛋白7分泌酶的活性,从而导致AD发病.

  • 早老素1与热休克蛋白70同源蛋白羧基端相互作用蛋白

    作者:刘润忠;易雪莲;霍淑芳;扬悦;侯海波;张云武;洪水根;许华曦

    目的 探讨早老素(PSI)蛋白突变体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中的作用和PSI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分子伴侣蛋白热休克蛋白70同源蛋白羧基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PSI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在构建pGBKT7-PS1-C203诱饵质粒和含全长CHIP的pACT2一CHIP质粒表达载体后,用p-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法检测两者的相互作用;然后转染哺乳动物细胞293T,用Co-IP和Western blot法测试其相瓦作用. 结果 获得了一个能与PSI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即CHIP,并通过β-半乳糖甘酶活性测试、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实了PSI和CHIP相互作用的特异性. 结论 CHIP既可以和分子伴侣蛋白相互作用,本身又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可调控蛋白的折叠和降解,PSI与CHIP相互作用的证实,有助于阐明机体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PSI的调控和进一步阐明AD的病理机制.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突变位点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许二赫;贾建平;孙文君;刘璐;董秀敏

    目的通过对一个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大家系突变位点的检测,探讨中国人家族性AD(familial Alzheimer disease,FAD)的发病机制,同时观察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实用价值. 方法应用DHPLC方法及DNA直接测序技术,对一个有130人的AD大家系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基因的突变位点检测. 结果 (1)5例AD患者及4例家系中的无痴呆症状者(Ⅳ-30、37、41、43)经DHPLC检测有PS1基因的第5外显子的突变峰,家系中其他成员无突变峰.PS1基因其他外显子检测及APP基因检测,家系中所有成员和正常对照组均无突变峰.(2)上述9例经DNA直接测序在PS1基因第5外显子的136号密码子发生了GCT→GGT错义突变,使丙氨酸变为甘氨酸(Ala136Gly),无突变峰者DNA测序均未发现异常. 结论 (1)DHPLC检测显示出这一AD大家系PS1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突变,该突变位点可能为中国人FAD患者早老素基因突变点之一.(2)DHPLC技术可作为大样本筛查突变位点的一种便捷可靠手段.

  • 具有路易体痴呆样临床表现的早老素-1基因突变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一家系

    作者:李珺;贾树红;乔亚男;王康;顾卫红;钱端;焦劲松;金淼

    目的 研究1个有路易体痴呆样表现的早老素-1基因突变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临床表现及存在的基因突变.方法 分析该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集先证者及其女儿的血样,并选100名健康体检者设立健康对照,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早老素-1、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基因检测.结果 该家系中有3名成员具有路易体痴呆样临床表现,先证者及其女儿的早老素-1基因第12号外显子第1 292位碱基均发生变异(C→T),导致第431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Ala变为Val.MAPT基因未发现致病突变.健康对照组未发现相似的早老素-1基因突变.结论 该家系早老素-1基因发生A431V突变,证实在中国人群存在这一突变现象并且导致发病.该基因变异导致的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也可以出现路易体痴呆样的特殊临床表现.

  • 梓醇对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双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宋冲;楚亚楠;贺桂琼;刘刚;王凌唏;周泽芬;姚秋会

    目的 观察梓醇对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APP/PSI)双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个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梓醇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并以10只同月龄的相同遗传背景的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梓醇(每天5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3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老年斑数量的变化;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6.0±0.6)比较,梓醇治疗组小鼠老年斑数量(个)明显减少(2.3±0.7,t=3.500,P=0.025).行为学结果显示:(1)在可视平台实验中,3组小鼠找到平台的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的平均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隐蔽平台下,梓醇治疗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及搜索的路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探索实验中,60 s内梓醇治疗组(6.4±0.5)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次)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9±0.4,t=5.592,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6.8±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682).结论 梓醇治疗能显著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老年斑数量,改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常压高氧对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双重转基因小鼠脑内老年斑及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作者:高宝兵;龙志敏;贺桂琼;孙善全

    目的 探讨常压高氧(40%O_2,60%空气)处理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1(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对APP/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分型,待子代达10周龄时,取双重转基因小鼠40只,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0只,A、B 2组小鼠喂养于常压高氧中8 h/d,A组持续4周,B组持续8周;C、D组喂养于空气中4或8周,分别作为A、B组的对照.高氧处理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Thioflavin S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PP代谢过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ELISA定量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Thioflavin S染色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氧处理组小鼠皮质和海马内老年斑数量明显减少,B组比A组减少更显著.高氧处理组小鼠脑内C_(99)、C_(8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各组小鼠脑内全长APP及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ELISA结果提示,B组小鼠海马和皮质内Aβ_(40)[(783.6±97.2)pg/ml]和Aβ_(42)[(175.3±17.1)ps/m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Aβ_(40)[(1251.6±42.3)pg/ml,t=9.36,P<0.01]和Aβ_(42)[(286.8±13.0)pg/ml,t=13.7,P<0.01]的含量.结论 常压高氧处理能显著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Aβ的产生、沉积及老年斑的形成;这种改变可能通过减少Aβ产生或加速Aβ清除实现.

  • 早老素1基因p.L226 R所致家族性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一家系分析

    作者:马丽敏;夏明荣;时英英;任志霞;刘俊然;马乾坤;梅文丽;王珍珍;张元杏;王婉;王灿灿;张杰文

    目的 探讨1个中国家族性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11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先证者及其家系,对先证者进行早老素1基因、早老素2基因、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神经心理测评结果,并对家系中部分成员、50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50名家系外正常个体进行突变位点验证.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表现为语言损害、记忆力下降、人格改变、言语重复、视空间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我们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早老素1基因7号外显子第226位点密码子发生p.L226R突变,家系中另5位成员(Ⅲ1、Ⅲ2、Ⅲ4、Ⅲ6、Ⅲ7)亦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先证者母亲有可疑症状,姐姐及弟弟与先证者有相似症状,均已去世.50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50名家系外正常个体均未发现该突变.先证者CT血管造影示血管正常,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FDG-PET)显示脑萎缩及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代谢减低;2例携带者(Ⅲ6、Ⅲ7)MRI、MRA、18 F-FDG-PET均正常.结论 我们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早期以语言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家族性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1个突变位点,即早老素1基因第7号外显子p.L226R突变,此突变很可能与该家系的发病相关.

  • 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三例患者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杨志华;田杰;商丹丹;张书语;毛澄源;骆海洋;宋波;许予明;史长河

    目的 研究3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3例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EOAD患者,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Sanger测序对EOAD患者的常见基因进行筛查,包括早老素1(PSEN1)基因、早老素2 (PSEN2)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第16、17号外显子.结果 3例EOAD患者基因检测均为PSEN1基因7号外显子突变.第1例为家族性EOAD,基因突变类型为PSEN1基因7号外显子相邻2个位点基因突变,且与该家系共分离,其中1个位点为同义突变,另1个位点为新发突变类型Y256N;第2例也为家族性EOAD,基因突变为PSEN1基因新发突变类型H214R;第3例为1例极早发EOAD患者,无家族史,突变类型为PSEN1基因突变G206V.结论 PSEN1基因是EOAD患者的重要致病基因.我们发现了PSEN1基因的2个新发突变和1个已知突变,进一步丰富了EOAD的突变数据库.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老素-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突变后对早老素-1和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功能的影响

    作者:卢晓雄;吕清;浦佳丽;张宝荣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早老素-1(PS-1)基因突变情况及PS-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GTG突变对PS-1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 mRNA水平及PS-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对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1例AD患者行PS-1基因突变筛查;(2)将筛查发现的突变型PS-1 c.1A>G和野生型PS-1基因全长cDNA克隆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以空质粒、野生型和突变型PS-1转染人胚肾(HEK) 293和小鼠成神经瘤(N2a)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细胞PS-1和APP mRNA水平及蛋白质印迹检测PS-1蛋白的表达,以研究PS-1基因突变后的功能改变原因.结果 (1)1例患者(编号M766)PS-1基因3号外显子起始密码子发生了杂合突变ATG→GTG;(2) PS-1基因mRNA水平在HEK293细胞和N2a细胞中野生型均明显高于突变型(116.8±3.9与49.5 ±3.3,t=13.27,P<0.01;69.0±1.9与29.5±1.3,t=17.20,P<0.01),APP基因mRNA水平突变型和野生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野生型和突变型PS-1在HEK293细胞中均表达,且突变型表达量较野生型少,而N2a细胞仅表达野生型PS-1.结论 PS-1基因检测仅发现1个新的杂合突变ATG→GTG,AD患者PS-1基因突变频率很低;PS-1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导致PS-1蛋白表达减少,PS-1蛋白部分减少可能不是引起致病的独立因素,但可能是AD的一个危险因子.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tch1、ps1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时素华;李志刚;宋金玲;尹明锡;宋萌;郑光华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 SCI)后的保护机理.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信号通路基因(notch1)、早老素1( ps1) mRNA的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h、1d、7d后脊髓组织中notch1、ps1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notch1、ps1 mRNA表达均降低,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notch1、ps1 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凋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otch信号的激活可加速并不可逆地促进神经干细胞(NSC)向胶质细胞分化,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tch1、ps1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麦芽酚铝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β-淀粉样蛋白4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梁瑞峰;李伟庆;葛翠翠;牛侨

    目的 探讨铝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麦芽酚铝终浓度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μmol/L的完全培养基染毒12、24、48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测定PS1、Aβ42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h时及各浓度麦芽酚铝染毒24 h、48 h时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麦芽酚铝染毒浓度的升高,不同染毒时间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h时及200、400 μmol/L麦芽酚铝染毒24 h、48 h时PC12细胞PS1蛋白的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00 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h时及200、400 μmol/L麦芽酚铝染毒24 h时以及100、200、400 μmol/L麦芽酚铝染毒48 h时PC12细胞Aβ42蛋白的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分泌酶表达增加可能是铝致PC12细胞Aβ42蛋白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 β-分泌酶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袁裕钧;胡细枚;宋婷;尹静茹;马英

    阿尔茨海默病(A D )是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主要临床特点为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终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甚至死亡,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多发[1]。对于年轻家族性AD患者而言,AD的发生与多基因因素相关,而对于年老的散发性AD患者,其原因是多重性的,包括基因、环境和后天造成的基因改变等因素。尽管AD的病因不明,但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增多可能是导致此病的首要原因。Aβ主要是由β-淀粉样前体(APP )在β-分泌酶(BACE1)的作用下使其在β位点发生裂解而产生,这一过程在AD的病理性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AD患者中BACE1的表达和活性均有显著升高[3],已成为诊断AD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4]。而关于BACE1的了解目前还存在很多局限,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近年BACE1在AD中的有关研究进展。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通路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

    作者:邢莹;白瑞樱;鄢文海;韩雪飞;段萍;许燕;樊志刚

    本研究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增殖及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采集健康自愿者骨髓,体外培养获得hMSCs,取第3代hMSCs,在诱导剂(β-ME,DMSO,BHA)作用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尼氏体的表达以确定诱导效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时相的变化.在诱导前后,用免疫荧光和RT-PCR 方法检测Notch通路中Notch1受体蛋白、配体Jagged1(JAG1)、调节蛋白活化相关物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靶基因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1(HES1)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诱导前,处于G0/G1期的hMSCs占58.5%,S+G2/M 期的细胞占41.5%;诱导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S+G2/M期细胞比例下降,NSE阳性细胞率达(77±0.35)%,细胞质中可见深蓝色的块状或颗粒状尼氏体.免疫荧光显示,诱导前后hMSCs内Notch1和JAG1均呈阳性表达,但RT-PCR 检测发现诱导后Notch1、JAG1、PS1和HES1 mRNA表达量较诱导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果表明,诱导h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能抑制Notch信号分子表达,低水平的Notch信号激活可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分化.

  • 过量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早老素1基因对SH-SY5Y细胞的影响

    作者:方伯言;贾建平

    目的 观察转染人野生型和突变型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EGPF后对SH-SY5Y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含突变PS1基因的质粒及与绿色荧光蛋白共表达载体,转染至SY5Y细胞中,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并鉴定;观察转染后各组细胞之间形态的区别,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PS1的细胞模型构建成功,转染pcDNA3.1/PS1突变质粒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结论 此细胞模型的建立为下一步研究突变型PS1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广西某铝矿区老年人群血清中铝元素与BACE1、PS1、PS2、SORL1和HIF1的mRNA表达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振中;廖艳花;廖献就;谭俊杰;黄健;黄忠仕

    目的 探讨广西某铝矿区老年人群血清中铝元素含量与β-分泌酶1(BACE1)、早老素1(PS1)、早老素2(PS2)、分拣蛋白相关受体(SORL1)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测(MMSE)得分,将受试者分为非矿区对照组和非矿区病例组,矿区对照组和矿区病例组.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各组血液中铝元素含量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液中BACE1、PS1、PS2、SORL1和HIF1的mRNA表达量,并分析铝元素含量与BACE1、PS1、PS2、SORL1和HIF1的mRNA表达相关性.结果 矿区病例组老年人血清中铝元素含量显著增高(P<0.01),血清中BACE1、PS1、PS2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1),SORL1的mRNA表达量降低(P<0.01).对矿区与非矿区受试老年人血清中铝元素与BACE1、PS1、PS2、SORL1基因的mRNA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485、0.476、-0.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F1基因的mRNA的相关系数为0.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铝元素含量与BACE1、PS1、PS2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SORL1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性痴呆症(AD)的前期症状——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浅表铝暴露致使人体内铝元素含量升高而导致了AD相关遗传危险因子BACE1、PS1、PS2的mRNA表达量升高,SORL1的mRNA表达量降低而引起的.

  • 外源性硫化氢对原代神经元早老素1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筱山;何选丽;朱丽娟;张华;冯飞;晏勇

    目的 探讨外源性H2S对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①NaHS为外源性H2S的供体,不同浓度NaHS(0、5、10、20、30、40、50μmol/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β1-4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S1蛋白表达水平.②神经元分为对照组(0 μmol/L NaHS)、20 μmol/L NaHS组、A干预组(NaHS 20 μmol/L加PI3K通路阻断剂LY294002 20 μmol/L)和B干预组(NaHS 20 μmol/L加MAPK通路阻断剂PD98059 20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PSI蛋白表达.结果 ①5 ~ 20μmol/L浓度NaHS干预时,不引起明显神经元凋亡;30~50 μmol/L时,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P <0.05);10、20 μmol/L浓度NaHS显著降低Aβ1-42水平和PS1蛋白表达水平(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NaHS组和B干预组PS1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A干预组PS1蛋白表达无改变(P>0.05);而20 μmol/L NaHS组和B干预组间无差异(P>0.05);与A干预组相比,B干预组P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低浓度外源性H2S(30 μmol/L浓度NaHS范围内)不引起神经元明显凋亡,降低Aβ1-42水平和PS1蛋白表达,并可能通过PI3K信号通路发挥降低PS1蛋白表达的作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