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娟红;李长青;程斌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年单侧主观性耳鸣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甲钴胺1个月,每日3次,每次0.5 mg;试验组口服甲钴胺同期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4 d,治疗4~6次;应用焦虑自测量表和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试验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分别为(58.42±3.56)和(40.32±2.8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10例(21%),总体有效36例(75%).对照组治愈0例,总体有效12例(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主观性耳鸣安全有效.

  •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作者:伍伟明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Bell′s麻痹,俗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1-2].治疗方法多选择内科药物、中医中药、针灸和物理治疗.病程长,疗效不肯定,较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严重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陆建华;施冲;粟永萍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到颈交感神经及其附近组织,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性阻滞.既往认为SGB只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现在知道SGB对神经痛疗效显著[1],其治疗范围几乎遍及全身[2].在日本,每天至少有2万~3万人进行SGB治疗,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李建玉;宋骤;杨雪;吴群林;陆建华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死亡率的影响,明确SGB可否成为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内毒素血症小鼠分为SGB治疗组(颈部注射利多卡因)及对照组(颈部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动物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后2、7、14 d血清TNF-α、IL-1β、IL-6的变化及2、4、7、10、15、20 d累积死亡率的变化.结果:SGB治疗使内毒素血症小鼠2、7、14 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下降;注射LPS后 2、4、7、10、15、20 d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SGB可抑制内毒素血症小鼠过度的炎性反应,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从而成为有益于SIRS治疗的简单有效的新手段.

  • 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刘琳

    目的 探讨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 60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67%.结论 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临床治疗颈性眩晕较好的治疗方法.

  • 右侧星状神经阻滞对大鼠体外循环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黄倩;张炳东;王玲

    目的:研究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大鼠体外循环( CPB)转流期间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组)10只,右侧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体外循环组(RC组)10只。两组转体循环后转流1 h。在转流前,定于动脉静脉置管成功后为T0;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30 min为T1;体外循环后1 h为T2。3个时间点观察两组大鼠的血压、心率、血气及乳酸含量,计算动静脉血氧分压差( Pa-vO2)。结果两组大鼠乳酸、Pa-vO2和血压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心率、乳酸和Pa-vO2的组间和分组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心率和乳酸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能改善大鼠体外循环后的灌注,可提高机体的摄氧能力,改善机体的微循环。

  •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涂杰;张炳东;陈燕桦;梁蓓薇;梁东科;刘国锋;何芳

    目的: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体重42~67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GB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S组行右侧SGB后麻醉诱导,C组直接麻醉诱导.于右侧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后即刻(基础状态,T0)、降温至鼻咽温32℃(T1)、复温至鼻咽温37℃(T2)、停体外循环时(T3)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动静脉血乳酸浓度,并计算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值(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及桡动脉-颈内静脉乳酸差值(Da-jvL).结果:两组各时点心率(HR),氧分压(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目标范围内.与C组比较,S组在T1~T3时SjvO2升高,Da-jvO2、CEO2和Da-jvL降低(均P<0.05).结论:右侧SGB可降低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脑氧耗,保持脑血流和脑氧代谢的良好匹配,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周强;彭永华;裴瑞泽

    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神经痛(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以往患者就诊时医生多采用药物治疗,疗效往往欠佳.笔者自1999年3月至2002年11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alion block,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7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惠萍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开辟了一项效果确切、作用快的治疗途径.

  • 新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体会

    作者:邹展;马泽粦

    目的:探讨新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6例患者采用新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结果:146例患者治疗658人次,成功628人次(95.44%),仅45人次(6.84%)出现喉返神经麻痹,13人次(1.97%)出现血管损伤,无神经根损伤和椎管内阻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项技术施行简单、安全性大、容易掌握,适合推广应用.

  • 恩再适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亚莉

    面神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周围性面瘫体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发病原因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多种因素有关[1],尽管早期就诊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但后期遗留面神经功能缺损的可能性仍不可忽视.近年来我科采用恩再适(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局部注射法建立大鼠星状神经节阻滞模型的探讨

    作者:龚兴瑞;张炳东;陈燕桦;梁东科;梁蓓薇;何芳

    目的 建立经皮注射星状神经节阻滞动物模型,初步观察两侧分别阻滞时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8只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后入路阻滞和侧入路阻滞组,麻醉后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眼睑下垂为阻滞成功.结果 后入路组有九只出现单侧眼睑下垂,侧入路组有七只出现单侧眼睑下垂.结论 后入路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建立星状神经节阻滞动物模型的方法,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血压和心率没有影响.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炯端;孙芳;余向东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SHS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 治疗两周后,两组Fugl-Merey(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A)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表现更明显(P<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SHS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鲁南欣康治疗耐药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连忠;黄美玲;郭凯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鲁南欣康治疗耐药性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65例耐药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Ⅰ组(SGB联合鲁南欣康药物治疗)35例、Ⅱ组(单纯鲁南欣康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和2年内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有效率为100%,Ⅱ组有效率为6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缺血性相关事件Ⅰ组远低于Ⅱ组(P<0.05);再住院的病例Ⅱ组远高于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GB联合鲁南欣康药物治疗耐药性心绞痛优于单纯鲁南欣康药物治疗.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庆玲;王玉丰

    目的 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0.9%,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32,P< 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赖春娟;阳世光;冉启蓉;胡绮红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综合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与常规护理,10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肯定,给予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SUNCT综合征一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晶晶

    SUNCT综合征是一种伴有球结膜充血和流泪的持续短暂的单侧神经痛样头痛,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头痛综合征.SUNCT综合征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已经证实存在同侧下丘脑激活,据文献报道,这种反复频繁发作的头痛可能与三叉神经-面神经间的自主反射的脱抑制有关[1],但目前缺乏成熟治疗经验,个案报道单一药物、局部阻滞、三叉神经手术疗效均不肯定,而本案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发作右眶周及右颞区剧烈疼痛9年余"于2010年8月9日首次来我院就诊.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Hunt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及评价

    作者:杨丽;李鑫;刘昌佳;郜静;刘敏肖;李曼;苏心镜

    目的 观察及评价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期Hunt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期Hunt面瘫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2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翳风穴梅花针叩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Ⅰ组为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治疗,对照Ⅱ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局部疱疹消退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及2个疗程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疱疹消退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Ⅰ、Ⅱ组(P<0.05).第一疗程治疗完成后观察组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Ⅰ、Ⅱ组(P<0.05);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Ⅰ、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期Hunt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单一采用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 物理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阳世光;余则刚;邹传惠;陈丽嫦;郭锡素

    目的 观察物理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均以中药熏蒸、超短波和局部手法治疗等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 0.01).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快于治疗前(P< 0.05或P< 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物理治疗和物理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临床效果,后者的近期效果更佳.

  • 椎旁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阳世光;余则刚;邹传惠;陈丽嫦;郭锡素

    目的 观察椎旁阻滞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维生素B1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行椎旁阻滞治疗,每周1次,4次为1疗程.B组同时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半年和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以及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都较前明显降低(P< 0.05或0.01),治疗后1个月内,B组显著低于A组(P<0.05),半年后这些指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椎旁阻滞和椎旁阻滞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临床效果,后者的近期效果更佳.

693 条记录 29/35 页 « 12...26272829303132...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