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部畸形26例治疗体会

    作者:韩思源;贺佳妮;冷冰;郭家妍;李怒;左娜;刘海燕;胡枫

    目的 总结近5年我科收治下颌部畸形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26例下颌部畸形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安氏骨性Ⅲ类畸形、下颌前突、偏突颌畸形12例,其中,11例行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1例行经口内入路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3例同期行颏成形术;下颌角肥大9例,其中,7例行下颌角外板劈开截除术,2例行下颌角磨骨术;小颏畸形5例,其中,3例行膨体隆颏术,2例行硅胶假体隆颏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为7.69%.结论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可以通过向前、向后移动或旋转远心骨段来完成下颌后缩、前突及偏突畸形的矫正,效果确切;下颌角磨骨术对于外翻型下颌角肥大治疗效果较好,对于下颌角肥大向外侧与后方较明显突出的患者应选用下颌角外板劈开截除术;填充颏成形术仅适用于轻、中度的小颏畸形,其他类型的畸形应考虑颏成形术.

  • 3D打印技术在下颌角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孔旭;金元;梁久龙;何景涛;付志强;刘双阳;陶凯

    目的 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诊断、手术设计和手术导板制作在下颌角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10月,收治下颌角肥大患者26例.首先采集患者的3DCT扫描数据,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与患者实体等大的上下颌骨模型.通过模型明确诊断,确定截骨线位置.利用模型进行截骨线设计,并制成手术导板,辅助指导截骨部位和大小.手术操作采用口内切口,在导板辅助下完成下颌角截骨过程.结果 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60 min.术后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口唇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 基于3DCT扫描数据的3D打印技术,有利于更精确地完成下颌角整形手术,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下颌角定位器在下颌角弧形截骨中的应用

    作者:艾剑英;艾玉峰;杨力;黄卉;陈杨;左程

    目的 探讨经口内入路使用下颌角定位器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对64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实施定位器弧形截骨及下颌骨外板部分截除.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除2例改善不明显,3例双侧稍有不对称外,其余患者对下面部轮廓改善均满意.所有患者无下颌骨骨折和面动脉断裂出血,无下牙槽神经(颏神经)离断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定位器截骨可更安全有效地控制截骨线,进而降低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218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永胜;方皓;赵亮;王一星;郭坤红;石特立;袁继龙;刘德辉

    目的 总结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手术经验,分析并发症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18例骨性下颌角肥大求美者,行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咬肌肥大者,切除部分咬肌;颊部过度丰满者,去除部分颊部脂肪;对过于要求窄下颌者,同期行咬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总结临床经验并针对常见并发症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 经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求美者均获得了较好的面下部轮廓.5例求美者术后口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经激素治疗辅助张口锻炼后恢复;7例术后轻度颏神经损伤,1~3个月自行恢复;2例术后轻度血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恢复.结论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有足够的截骨量,只要规范手术操作并注意防治其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可作为下颌角肥大缩小术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耳后小切口矫正下颌角重度肥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金;白晋;宋建星

    目的 探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 应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26例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通过X线测量, 比较术前术后数据变化及容貌改变来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前后测量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数据接近正常人群.本组26例中,非常满意者23例(88%),满意3例(12%).未出现下颌骨骨折,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针对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采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结合术前三维CT设计截骨线,可以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且效果良好.

  • 下颌角肥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金;李娜;宋建星

    下颌角肥大畸形是亚裔女性常见的美容问题,不符合东方民族以"鹅蛋脸"为美的审美观,西方人主要是由于咬肌肥大所致,而东方人的主要是因下颌角骨性问题所致.本文就下颌角肥大相关的诊断标准,应用解剖,针对亚洲人特点的特殊治疗及治疗的前景进行综述.

  • 基于点云数据建立下颌骨数字模型

    作者:郭妤;柴岗;祁佐良

    目的 通过CT数据建立临床下颌骨数字模型,探讨其在颅颌面外科面部轮廓整形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择32例要求面下部轮廓整形的临床病例,均行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全头颅数字模型,通过数据切割原理建立颌骨术前及术后截骨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结果 32例下颌角肥大的临床病例均建立下颌角截骨手术设计的数字模型.结论 基于点云数据建立下颌角肥大病例的数字模拟手术模型,对未来个性化面部轮廓整形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兔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咬肌不同处理方式与骨的适应性研究

    作者:黄国倩;段瑞平

    目的:通过对兔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咬肌不同处理方式与骨的适应性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咬肌不同处理方式与下颌骨变化的差异,为下颌角肥大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雌性家兔50只,3个月龄,分为2组,每组25只.左侧为手术侧,第1组行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将咬肌与翼内肌缝合,第2组行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咬肌不做缝合固定.每组在术后第1、2、4、8、12周时分别处死5只动物,手术侧咬肌称重,切取手术侧部分骨组织连同其上部分咬肌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在200倍镜下用HJ-YG病理诊断分析系统测量肌小节长度和肌细胞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骨的厚度.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4、8、12周,第2组咬肌重量减轻,与第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8、12周,第2组下颌骨厚度未增加,第1组下颌骨厚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5).术后1、2、4周,第2组肌小节长度较第1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12周,第2组肌细胞面积较第1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兔下颌角骨外板磨除术后肌小节长度、咬肌细胞面积、骨细胞等发生了适应性改建,尤其是游离咬肌后咬肌失去张力,其附着点上移,致使其发生明显萎缩.下颌骨愈合后厚度不增加.

  • 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的截骨方法及其并发症处理

    作者:戴剑;熊猛

    下颌角肥大不符合东方人以"瓜子脸"为美的审美观,是亚洲女性常见的美容问题.下颌角截骨手术入路及截骨方法各式各样,作者对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等作一综述.

  • 方型脸改型术的护理

    作者:王国英

    东方人尤其是女性,普遍认为下面部狭小的椭圆形脸较为美观.近几年针对下颌角肥大、下面部过宽的患者开展了一种新型的美容整形手术一方型脸改型术.通过截除下颌角部部分骨质,去除部分咬肌或者去除部分颊脂垫,减小下面部宽度,达到改善面型的目的.我院自2000年1月~2002年6月施行该类手术23例.现就配合该术式开展的临床护理工作报道如下.

  • 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及其风险的防范

    作者:祁佐良

    磨骨瘦脸改变脸形是近年来整形美容外科的热点,就诊数量不断增加,成为整形美容外科行业的新增长点.所谓改变脸形就是面部轮廓整形手术,是应用颅颌面外科截骨技术,达到改善脸形目的,属于一种美容外科手术.下颌角是决定面下部宽度和形态的重要解剖结构,下颌角肥大导致面下1/3宽大,呈方形脸甚至梯字型面型,这与东南亚多数国家的人群推崇瓜子脸、卵形脸的传统审美标准显然不符.

  • 320排CT在下颌角肥大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陈卡娜;颜玲;金武军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根据各因素进行分型,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非下颌部原因行颌面CT扫描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因下颌角肥大术前CT扫描患者20例设为肥大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统计学分析及几何学方法得出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并按不同因素进行分型,根据医学参考值范围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根据相关因素可将下颌角肥大患者分为单纯咬肌肥大型、外展型、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及复合型.单纯咬肌肥大型:咬肌厚度> 18mm,下面部宽度超过135mm,其他指标正常;外展型:下颌角间距>110mm,下面部宽度>135mm,余指标正常;外翻型:下颌外翻角>30°,下面部宽度>135mm,余指标正常;后下突出型:下颌角角度<108°,余指标正常;复合型:以上任两型或两型以上复合而成.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分型及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 肿胀麻醉技术在下颌角整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可明;马海欢;才杰;曾高;庄力;路会;高占巍

    目的 探讨肿胀麻醉技术在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全麻下,将肿胀液分别从口外经皮和口内经黏膜注射于下颌角部的骨膜下及咬肌、翼内肌附着区.经口内入路行磨骨、截骨等下颌角整形术.结果 术野清晰,分离容易,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仅9例手术当天口服止痛剂,其余均无术后疼痛主诉;局部肿胀28例在术后1周消退,16例在术后2周消退,其余均在术后3天消退;12例出现下唇麻木,2~4周恢复正常.结论 肿胀麻醉技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利于术后恢复,符合美容手术原则,值得推广使用.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角美容手术中的运用

    作者:沈哲

    东方女性以卵圆形面型为美,下颌角过于肥大,则形成方形脸或梯形脸,缺乏女性魅力.咀嚼肌肥大在国外较为常见,而在亚洲人种中,下颌角肥大以骨性肥大为主[1];下颌角位于面部下外侧,构成面部下1/3轮廓的主要框架结构.通常在手术前要先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在该X线片上测量头颅、颌骨结构,牙颌关系及面部软组织情况,但常规头颅X线对下颁骨显示不佳,易与颈椎、颅骨重叠,空间立体感不强,整形手术要求是十分严格、精确的,对手术方式,截骨部位,骨段移动的方位和距离,咬合关系的确定等需要做一系列的预测分析及模拟手术才能确保手术成功,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要求做出相应的修改.

  • 1例口内径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冷高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形体美、容貌美的追求越来越高.下颌角肥大在东方民族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容貌畸形,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后,其特征为方形面容、下颌角突出肥大、下颌平面角平直[1].采用口内径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大的优点是切口隐蔽,避免了面颊部遗留永久性瘢痕.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2009年9月7日经口内径施行下颌角肥大矫正术患者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磨削矫正术

    作者:黄恒平;修志夫;陈贵敏;蔡群;蒋思军

    目的介绍磨削术矫正下颌角良性肥大的手术方法.方法在下颌升支前外侧,沿升支外斜线作切口,于骨膜下分离,暴露术区后,依术前设计用磨削锉将下颌角肥大畸形的骨性部分除去,并将其修磨成近似正常的下颌角.结果本组共16例,其中1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双侧下颌角外突畸形及方型脸均有明显改善,下颌侧面观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本手术方法去除异常骨质及下颌角的塑形较易掌握,操作简便、安全,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 静脉辅助麻醉在下颌角截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吉贵;黄孚;孙妹珍;高建华;罗盛康;冯传波

    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我们为13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在局麻加静脉辅助麻醉下,经颌下小切口行下颌角截骨方型脸改形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下颌角整形术中切除咬肌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晓松

    下颌角肥大以骨性肥大为主,但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在下颌角整形术中要根据咬肌肥大的程度决定是否切除部分咬肌.2005年9月~2007年10月,我们观察了下颌角整形术中切除咬肌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专家解读颅颌面整形

    作者:祁佐良

    方型脸改成瓜子脸下颌角肥大,又称"下颌角突出"或"方腮畸形",是由于双侧下颌角过于后突或外翻而导致下面部宽大的一种特殊面型,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也称"方脸综合征".若同时合并颏部发育不良,则下面部更显宽短,致使与上中面部的比例关系失调,严重影响容貌.对东方人而言,下颌角骨质的肥大突出是主要病因,包括下颌角过于后突、外翘或二者兼而有之.治疗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下颌角的截骨整形上,手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下颌骨肥大首选、有效的途径.

  • 双侧颧骨颧弓缩窄及下颌角截骨患者的手术配合

    作者:孙葵丽;陈春莲;王春娥;赵体玉

    对48例颧骨突出伴下颌角肥大的惠者实施颧骨颧弓缩窄及双侧下颌角截骨术,结果1例术后出现血肿,经局麻血肿清除后恢复;10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3个月左右自行恢复;1例术后1周内有轻度张口受限,进行被动张口训练后恢复正常,其余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除1例术前沟通不到位,认为术后改变未达到期望值之外,其余患者面部形态改善均满意,脸型符合预期.提出术前使患者对整容手术有合理的期望值,做好特殊仪器及器械的准备,术中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补充血容量,及时调整无影灯,保证充足的照明;器械护士术前熟悉手术方案,了解手术步骤,术中准确的传递手术器械,及时协助处理急性呼吸道梗阻,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125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