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层15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作者:曾国安;邵婵君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的病因,提高对眩晕患者的诊断认识.方法:选择我院15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与国内相关研究作对比.结果:与董万利的<正确认识和诊治眩晕类疾病>报道的病因百分比有很大差别.结论:眩晕常见的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我院大部分病因归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应正确认识眩晕患者的病因以减少误诊及误治.

  • 神经内科门诊519例眩晕/头晕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陈丰;宋歌;程冬梅;赵津京;胡春艳;王凯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眩晕/头晕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按预先设计的眩晕患者调查表记录,连续收集519例2014年6 ~12月在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以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确定病因并随访观察.结果 初诊:反复就诊为1:2.1;与头位变化有关的占53.8%;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神经症、后循环缺血(PCI)、前庭性偏头痛(VM)为本组患者病因的前4位,占全部病因的76.5%.而常见的自我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血管狭窄、自觉血压心率不稳占比60.1%.结论 BPPV是眩晕患者常见的病因,应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和VM所致头晕的认识,仔细进行眩晕床旁检查,提高手法复位率.

  • 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

    作者:周爱芳;黄勇;江雪;吴维洁

    目的 研究人本位整体护理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其中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采用人本位整体护理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眩晕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理想.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威;张之福;陈英;高亚丽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新版诊断标准为依据,筛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入组,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发病诱因、一般临床表现、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及手法复位的疗效.结果 共入组126例患者,年龄为31~81岁,平均年龄为(53.7±7.6)岁,男:女=1:1.2;77例(61.1%)患者起病前有明确的剧烈的头位或体位变化,26例(20.6%)患者出现剧烈呕吐;按部位分类,后半规管90例(71.4%),上半规管10例(8.0%),水平半规管18例(14.3%),混合型8例(6.3%),管结石103例(81.7%),嵴帽结石23例(18.3%);91例(72.2%)经过手法复位后治愈.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后半规管发病率高,手法复位有助于患者缓解症状.

  •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徐勇

    目的 评价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分析了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和混合型(多个半规管受累)BPPV患者84例,分为两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58例,非手法复位(对照组)26例.结果 治疗组首次治愈40例(69.3%),其中后半规管BPPV症状消失者有29例(76.3%),水平半规管BPPV有6例(54.5%),上半规管BPPV3例(60.0%);混合型BPPV(多个半规管受累)有2例(50.0%).对照组11例(45.0%)在一周后症状消失.在3~6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1%和83.3%,有12例(22%)在随访中复发.结论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是BPPV患者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耳石症的患者应尽早诊断和及时复位治疗.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王波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诱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史、过度劳累、家族史、脑力与体力劳动、合并中耳疾病、全身疾病、精神与心理因素,分别占28.46%、56.15%、2.31%、63.08%、48.46%、37.69%、8.4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BPPV的影响因素包括过度劳累、全身疾病、精神与心理因素、合并中耳疾病.结论 分析影响患者发生BPPV的因素多种多样,实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疾病的复发.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8例误诊临床分析

    作者:唐金勇;彭建辉

    目的:探讨4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误诊原因及确诊后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误诊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8例、梅尼埃病8例、高血压病5例、颈性眩晕5例、脑梗死2例;后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 39例,外半规管BPPV 9例;所有误诊病例确诊后予手法复位均痊愈。结论凡是与头位变动相关且持续时间短的眩晕发作,应行Dix-hallpike试验及平卧侧头诱发试验以避免误诊;明确诊断后予行手法复位,疗效明确。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因素

    作者:陈曦;林少莲;吴子明;张榕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BPPV患者的年龄、性别对BPPV发病的影响,并探讨BPPV发病与内耳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性BPPV患者的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异常率为22.1%(32/145)、女性为37.2%(54/145);中年(30~55岁)BPPV患者的高刺激ABR的异常率为37.9%(55/145)、老年(>55岁)BPPV患者为21.4%(31/145);不同性别、年龄BPPV患者高刺激率ABR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内耳缺血可能与BPPV发病有关,但BPPV发病在不同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眩晕疾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唐志辉;高晗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眩晕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这些疾病除了发展成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外,一些非手术治疗方式也有了较大发展.

  • 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

    作者:刘春丽;王宏艳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收集87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予以Epley手法复位并配合护理干预,复位1周后随访,观察复位的有效率及护理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治疗,7名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意外发生.随诊发现78例患者痊愈(89.7%),5例改善(5.7%),有效率95.4%.结论:Epley手法复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治疗有效,护理积极配合是提高BPPV患者疗效的重要保证.

  • 重复检查对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重要性和相关临床特点

    作者:黄炬辉

    目的 分析研究重复检查对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重要性和相关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诊的130例疑似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我院进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检查的130例患者中,终确诊的有110例.其中,有50例(45.46%)患者需要两次以上的重复检查才能确诊,有30例(27.27%)患者在初诊时就能确诊,有30例(27.27%)患者经过第二次复诊时才可确诊.需重复检查才能确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45.46%,与第一次检查就能确诊的患者(27.2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疑似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中,建议进行多次检查,按时复诊,才能及时发现眼震等情况,不耽误病情的治疗.

  •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友进;王丹;万婷玉;任庆华;王艳竹;李孟修

    目的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治疗7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1、6个月的复发情况、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计时平衡实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和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头部震荡法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伟;李召晨

    目的 比较常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法及头部震荡法+常规复位法治疗BPPV的疗效差异,得出后者可以提高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750例患者采用常规耳石复位方法治疗750例患者,1226例患者采用头部震荡法+常规复位法,统计两部分患者的治疗次数.结果 对于BPPV的患者采用头部震荡法+常规复位法治疗后,患者复诊的次数及复发的情况明显减少.结论 头部震荡法可以提高BPPV(尤其前半规管和嵴顶结石型BPPV)的治疗效果.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多次耳石复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温骏;刘福达;黄焕章;唐开雄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需要进行多次耳石复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从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8例BPPV患者.系统性地分析BPPV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有136例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成功率约为91.9%.年龄较大、出现症状后就诊时间较长以及多个半规管受累患者与多次手法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多次手法复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出现症状后就诊时间及受累半规管为多次手法复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耳石手法复位是BPPV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年龄较大、出现症状后就诊时间较长及多个半规管受累会影响手法复位效果并增加手法复位次数.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建兴;周华磊;卢永田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50例在我院确诊的BPPV患者,经过2周内3次以上的手法复位仍疗效不佳,记录各患者临床表现及随诊结果,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BPPV患者中,60岁以上的36例,占70.2%.纯音测听双耳正常19例,31例有不同程度的耳聋症状.冷热试验异常中同侧19例,对侧12例;高刺激速率ABR异常中同侧22例,对侧17例.单侧后半规管受累10例,单侧后半规管嵴顶受累11例,单侧水平半规管受累11例,上半规管受累者8例,混合型BPPV 12例.2周~1个月内痊愈23例,1个月后31例,2个月后35例,3个月后39例,1年内手法复位完全无效的9例,有效的41例中1年内复发的25例,占61.0%.结论 短期疗效欠佳的BPPV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嵴顶结石、多管受累可能是其复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此类患者一次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多数需要联合多种复位方法,结合体位训练和药物辅助治疗.

  •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进展

    作者:谷艳玲;张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主要指头部迅速向某个位置运动时出现的短暂眼震和眩晕.分为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两种.当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继发性BPPV一般发生在头部外伤、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以及梅尼埃病等疾病后.为了全面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进展情况,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疾病特征以及发生情况,后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开展分析.

  •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仁亮;刘涛;孙慧;贾庆霞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常见的类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头部外伤、手术和内耳疾病为公认的继发因素,但原发性BPPV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近研究发现原发性BPPV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就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误诊及其关联成本分析

    作者:钱淑霞;李斐;庄建华;陈瑛;杨化兰;周晓闻;顾欢欢;高博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误诊情况,并评估由此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损耗.方法 收集2015年10-12月,上海长征医院眩晕专病门诊确诊的80例BPPV患者,采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诊史、辅助检查项目以及诊治费用等数据,分析研究BPPV的误诊数据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结果 研究表明,BPPV的误诊率为60.0%(48/80),常见的非针对性的检查包括:头颅CT、MRI平扫、颈椎MRI检查、颈部及头颅血管检查等,上述误诊组患者(48例)和非误诊组患者(32例)在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受累半规管、BPPV类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非误诊组患者,误诊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增加[81.3%(39 /48)比34.4%(11 /32)].单个误诊患者的误诊成本估计为8 502.98元人民币,估算每年上海市由于BPPV误诊导致的相关经济负担为1 318.47~7 886.21万元人民币.结论 本研究表明,BPPV的误诊率较高,而且因BPPV误诊误治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成本浪费.对于存在变位性眩晕的患者,在昂贵的医学检查之前,例行床旁Dix-Hallpike诱发试验和平卧侧头试验,可以有效地减少BPPV误诊误诊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 189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

    作者:刘洋;俞琳琳;李原;赵建辉;刘剑锋;王娜亚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对189例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进行治疗,并于1周后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4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BPPV患者1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手法复位1周后总治愈率为87.8%(166/189),其中后半规管BPPV为89.8%(141/157),水平半规管BPPV为79.2%(19/24),上半规管BPPV为66.7% (2/3),混合性半规管BPPV为80% (4/5).观察随访3个月后总治愈率为95.8%(181/189).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 病史两问法在判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受累半规管中的意义

    作者:俞琳琳;刘洋;李原;赵建辉;刘剑锋;王娜亚

    目的:探讨病史两问法(①起卧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和②床上翻身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对判断受累半规管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门诊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158例,进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明确诊断,和同期确诊的84例BPPV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病史两问法对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58例主诉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中,99例主诉有第①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其中确诊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 63例;同期确诊的67例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中63例有第①种眩晕症状.第①种眩晕症状诊断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3.6%(63/99)、特异性94% (63/67).158例中26例主诉有第②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确诊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 16例.同期确诊的17例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16例有第②种眩晕症状,第②种眩晕症状诊断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1.5%(16/26)、特异性94.1%(16/17).结论:病史两问法可以初步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

661 条记录 9/34 页 « 12...678910111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