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变化

    作者:吴福根;滕海麟;秦涛;茹彩旺;江金彪;林应荣;陈弘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方法测定45例HSP患儿不同时期的血清IGF-1及IGFBP-3、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关系.结果 HSP急性发作组血清IGF-1[(452±183)μg/L]、IGFBP-3[(13 897±3124)μg/L]及CRP[(20±8)mg/L]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4.10、11.17、11.63、8.59、9.86.P均<0.01);HSP缓解组血清IGF-1、IGFBP-3及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0.34、0.52,P均>0.05).HSP急性期并发肾损害组血清IGF-1[(621±253)μg/L]、IGFBP-3[(18 763±3173)μg/L]水平升高,与无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1、7.26,P均<0.01),有胃肠道症组血清IGF-1[(479±192)μg/L]、IGFBP-3[(13 986±3162)μg/L]水平与无胃肠道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3、0.16,P均>0.05);血清CRP水平在肾损害组与非肾损害组及胃肠道症组与无胃肠道症状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6、0.32.P均>0.05).HSP急性期患儿血IGF-1、IGFBP-3与CRP浓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4,0.672,JP均<0.01).结论 IGF-1、IGFBP-3参与了HSP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IGF-1、IGFBP-3测定对紫癜性肾损害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胎鼠生长受限时的表达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作者:于娜;张延丽;武唤秀;李兰花;王志平

    目的探讨胎鼠生长受限(FGR)时大鼠胰岛素生长因子工(IGF-Ⅰ)及其受体(IGF-IR)表达的变化及其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定位.并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FGR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烟酒混合因素建立大鼠FGR模型,部分孕鼠予川芎嗪注射液8 mg/kg治疗,3组均于孕20日剖宫取出胎鼠,比较3组胎鼠的体重、鼻臀长度、体重系数.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孕晚期胎盘和胎鼠肝脏中IGF-Ⅰ和IGF-Ⅰ R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胎鼠体重、身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胎盘IGF-工及胎鼠肝脏IGF-IR表达明显降低(P<0.0 5),而胎盘IGF-IR及胎鼠肝脏IGF-Ⅰ表达则明显提高(P<0.05),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结论IGF-Ⅰ及其受体水平与FGR发病相关,川芎嗪注射液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IGFs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胎儿宫内发育.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作者:潘丽丽;王瑞英;朱国斌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v,LVH)的关系.方法 采取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名正常人的血清IGF-Ⅰ水平.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LVMI、IGF-Ⅰ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Ⅰ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 EH组血清IGF-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Ⅰ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GF-Ⅰ与LVMI存在正相关(r=0.45,P<0.05).结论 循环血IGF-Ⅰ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表明其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青春期高血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变化与心室质量指数的关系

    作者:李亚蕊;徐小改;张小平;崔涛;李晓霞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及引起心血管损伤的关系,研究青春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太原市城乡部分中学生体检中筛查出的青少年高血压患者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3~15岁;高血压前期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3~15岁;健康对照组34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19名,年龄13~15岁.健康青少年及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患者均禁食12 h,检测血清IGF-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统计学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空腹血糖(BFS)、LV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GF-1的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1与LVMI、BFS、TC、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前期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高血压前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清IGF-1水平与SBP、DBP、LVMI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83,P<0.01;r=0.59,P<0.01;r=0.87,P<0.01).结论 血清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密切相关,其参与了青春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飞虹;尚茹茹;吕淑萍;张锦;来春林;刘晓红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制备炎症模型即条件培养基(CM),未加LPS诱导组为对照组即非条件培养基(nCM).体外培养VSMC分为5组,分别予nCM、CM、CM+IGF-160 ng/ml、CM+IGF-190 ng/ml、CM+IGF-1120 ng/ml干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吸光度(A)值,以A值反应各组VSMC的数量.结果 巨噬细胞RAW264.7在LPS 0 ng/ml、10 ng/ml、100 ng/ml、1μg/ml、10μg/ml浓度刺激下各组上清液中IL-6的浓度分别是(6.75±0.12)pg/ml、(7.82±1.53)pg/ml、(44.09±1.58)pg/ml、(155.71±23.93)pg/ml、(436.59±3.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MC在5组不同干预下各组A值分别是(0.53±0.07)、(0.26±0.06)、(0.30±0.10)、(0.62±0.09)、(0.5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1型巨噬细胞可抑制VSMC增殖,但IGF-1可拮抗M1型巨噬细胞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中IGF-1促进VSMC增殖的适浓度为90 ng/ml.

  • 大鼠脑损伤早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Bcl-2的表达变化

    作者:刘杨;苗宇船;郭继龙

    目的 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Bcl-2的表达规律,为脑损伤的法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通过组织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6,12,24,36,48和72 h)大鼠脑组织内IGF-1,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IGF-1和Bcl-2表达,损伤后IGF-1表达即呈持续升高趋势,IGF-1免疫阳性细胞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Bcl-2在伤后的表达呈现双峰现象,即伤后Bcl-2表达即开始升高,于伤后24 h时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48 h时又开始升高,72 h时又达高峰,并较前一峰高,Bcl-2免疫阳性细胞也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后IGF-1和Bcl-2基因表达开始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可以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生物学指标,并可协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 IGF-1对MC3T3-E1 OPG mRNA RANKL mRNA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娟;董进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前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细胞骨保护素(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受体(RANKL)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对骨吸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IGF-1(1.0、10、50、100 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MC3T3-E1,24 h 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的方法 检测OPG mRNA,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半定量RT-PCR显示在IGF-1干预24h后,各组均有OPG mRNA的转录,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增加,而RANKL mRNA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减少(P<0.01).结论 IGF-1促进了MC3T3-E1细胞OPG 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RANKL mRNA的表达.

  • 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子宫内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表达的研究

    作者:吕霞

    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以及应用二甲双胍后子宫内膜GLUT-4和IGF-1表达的改变。探讨影响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70只,按体质量计算分为对照组20只、模型组50只。应用来曲唑灌胃建立PCO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抽取40只分取二甲双胍治疗组20只和PCOS组20只分别喂服二甲双胍和0.9%氯化钠注射液。14 d后麻醉大鼠并取材,光镜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组子宫内膜GLUT-4和 IGF-1的表达水平。结果 PCOS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中GLUT-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F-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LUT-4表达较PCOS组显著增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GF-1表达比 PCOS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仍然较高(P<0.05)。结论 PCOS大鼠子宫内膜GLUT-4和IGF-1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通过二甲双胍治疗后GLUT-4和IGF-1的变化明显接近正常对照组,说明GLUT-4和IGF-1与PCOS子宫内膜改变有相关性。

  • 重组大鼠pEGFP-N1-IGF-1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作者:李红宇;袁文;张竟;吕碧涛;徐盛明;高松;王莹

    目的 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IGF-1),为基因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前提.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大鼠肝脏组织总RNA中提取并扩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全长cDNA,并将该基因连接克隆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以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1.结果 实验从大鼠肝脏组织中提取总RNA,以RT-PCR方法获取编码IGF-1基因的全序列cDNA.构建IGF-1 cDNA真核表达质粒时将能发出绿色荧光的EGFP报告基因融合在IGF-1基因,并经酶切后DNA电泳鉴定及DNA测序证实结果.结论 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1成功,实验中将能发出绿色荧光的EGFP报告基因融合在IGF-1基因的3′端,并以编码柔软肽段的核苷酸连接,既保留了IGF-1的神经营养活性,又便于基因治疗中可检测到蛋白表达.

  • 丹参素对大鼠牙槽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晓燕;崔燎;吴铁;刘运新

    背景: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降低是骨丢失的早期标志.目的:测定大鼠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活性,探讨丹参素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卵巢组和丹参素组,后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对照组和去卵巢组用蒸馏水灌胃,丹参素组用丹参素12.5 mg/(kg·d)灌胃.给药90 d 后取大鼠牙槽骨,检测牙槽骨量、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去卵巢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减少33.88%(P <.05),骨小梁分离度增加43.58%(P < 0.05),牙槽骨骨量明显减少,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变少、变弱(P < 0.05).与去卵巢组相比,丹参素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加了45.45%(P < 0.05),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增强(P < 0.05).结果证实,丹参素能促进牙槽骨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防止去卵巢大鼠牙槽骨的丢失.

  • 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仁;禹晓东;付青格;许硕贵;张春才

    背景:天鹅记忆接骨器能对长骨干形成三维立体固定,保证骨折端稳定,并在骨折端间产生持续动态的压应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于骨生长代谢、细胞分化和有丝分裂都有调节作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能促进细胞增生,刺激骨和软骨形成.目的:定量检测大鹅记忆接骨器与传统固定方式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下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动物实验,于2007-01/05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天鹅记忆接骨器为含镍50%-53%的镍钛合金板材,形状恢复温度为(33±2)℃,由兰州西脉生物医疗器械公司定制.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选择兔一侧肱骨,截骨后用天鹅记忆接骨器固定;对侧肱骨同法截骨后,在相应位置用动力加压接骨板固定.内固定后第2,3,4,6,8,12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以骨折线两侧0.5 cm范围内为取材区,标本按内固定物分为天鹅记忆接骨器组和动力加压接骨板组.主要观察指标:天鹅记忆接骨器、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后2,3,4,6,8,12周兔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结果:天鹅记忆接骨器组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含量在内固定后2周逐渐增高,6周时达到顶峰,8-12周逐渐下降.动力加压接骨板组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在内固定后2周逐渐增高,8周时达到顶峰,12周下降.内固定后2,8,12周,两组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3,4,6周,天鹅记忆接骨器组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明显高于动力加压接骨板组(P<0.05),4周时差异大.结论:与传统固定方式动力加压接骨板相比,天鹅记忆接骨器独特的持续动态加压应力和三维立体固定能明显促进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分泌,促进骨折愈合.

  • 硫化氢增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核转录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作者:王海久;任利;邓勇;王聪;李衍飞;阳丹才让;樊海宁

    背景: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在生理浓度下具有抑制Ca2+内流、开放KATP通道功能,氧化还原等明确特定的作用.目的:观察硫化氢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核转录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0 min组,缺血20 min+灌注2,4 h组、硫氢化钠+缺血20 min组、硫氢化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Pringle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术前5 d中每天及术中向硫氢化钠+缺血20 min组、硫氢化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组,大鼠腹腔注射56 μmol/kg 硫氢化钠.结果与结论:肝脏缺血大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核转录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下降(P < 0.05),与缺血组比较,大鼠再灌注和腹腔注射硫化氢均能增加大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硫化氢、核转录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P < 0.05).提示全肝缺血再灌注后可造成肝脏损伤,硫化氢增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核转录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影响的量效关系

    作者:孔广吉;马迅

    背景:近年来体外椎问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伞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培养,观察胰岛索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及量效和时效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7-01在山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1月龄Wistar系大鼠30只,雌雄不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纤维环细胞.剂量-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由含体积分数为0.01或0.1的小牛血清HAMF-12配制成的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0.1,1.0,10,100 μg/L).以不加生长闪子做对照,培养72 h.时间-效应实验: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含有佳效应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F12培养液,分组为对照组和100 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分别培养1,3,5,7d.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噻唑蓝比色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体积分数为0.01和0.1的血清浓度下对大鼠纤维环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剂量、时间与作用效果的关系.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甲苯胺蓝染色,胞浆为深蓝色;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表明纤维环细胞有Ⅰ型胶原表达:在体积分数为0.1的血清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促进大鼠纤维环细胞的体外增殖,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

  • 补肾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黄宏兴;李颖;刘庆思;刘庆浩;陈彦东;万雷;庄洪;赵可伟

    背景:研究证实,胰岛素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目的:实验拟验证补肾复方中药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共同完成.材料:选择SPF级6 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约260~280 g.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手术组,分别为22只和46只.术后3个月后从两组随机各选出10只以确定造模成功.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各12 只.剩余12只为空白对照组.补肾中药主要由淫羊藿、补骨脂、丹参、黄芪等10味中药组成,含生药量为1 430 g/L,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制剂室提供.方法:中药组给予补肾中药按4.8 g/kg灌胃,1次/d;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按1 mg/kg灌胃,1次/周;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1次/d,连续治疗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双髋部骨密度,以及外周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肿瘤坏死因子α及雌激素含量.结果:后进入结果分析64只.①造模组全身骨密度低于空白组(P < 0.05).②治疗后,中药组和雌激素组的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 < 0.05),中药组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提高雌激素水平(P均< 0.05),与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还能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P < 0.05),雌激素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明显均低于其余3组.结论:中药补肾复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类雌激素样作用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但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影响不同于雌激素.

  • L-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贾俊海;陈素仙;范廷璐;张茜;刘可琢;陈永昌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管紧张素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醛固酮、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及L-精氨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6在江苏大学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大鼠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开胸结扎冠脉,造成心肌缺血,60 min后放松再灌注60 min;L-精氨酸治疗组:于手术前4周灌胃L-精氨酸250 mg/(kg·d),然后重复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操作;假手术组:完成操作后只穿线不结扎,观察2 h作为对照.实验结束时心室取血6 mL,摘取心脏,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②实验评估: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及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检测大鼠血清、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降低(P<0.05);L-精氨酸治疗4周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心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0.01);用L-精氨酸治疗4周后血清、心肌丙二醛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血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③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用L-精氨酸治疗4周后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发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与糖尿病心肌损伤关系密切.L-精氨酸通过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起心肌保护作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存在自由基代谢异常,补充L-精氨酸后,可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ATP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心肌组织功能.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谢家敏;田卫东;刘磊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但对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建立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培养模型的基础上,①分别用含体积分数为1%或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将两种生长因子配制成不同的实验终浓度,取第4代生长良好的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分别加入含0,0.1,1,10,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0,25,50,75,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培养基(0 μg/L作对照),培养96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增殖活性.②设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对照组.同上述方法每孔分别加含相应质量浓度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分别在培养1,3,5,7 d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细胞增殖活性,改良酶动力学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在0~1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时,两种生长因子对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促增殖作用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大,联合作用时有协同促增殖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大有效质量浓度为1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大作用质量浓度为100 μg/L.在0~7 d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类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随时间的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增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用时,对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协同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软骨细胞凋亡的抑制

    作者:李建华;黄建荣;张雅洁;许继德;樊雪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对软骨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 1(IL-1)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其抗损伤作用机制,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分离培养人胚胎关节软骨细胞,采用四氮甲基唑蓝( MTT)法测定不同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利用光镜、电镜、 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作为凋亡检测指标. 结果:IGF Ⅰ呈剂量依赖式促软骨细胞增殖,当 IGF Ⅰ含量达 50 μ g/L时 ,促软骨细胞增殖作用达大值. IL-1组光镜、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示特征性的 DNA梯状条带, IGF Ⅰ处理组未见明显凋亡征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IGF Ⅰ处理后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 结论:IGF Ⅰ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对 IL-1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甲钴胺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作者:李剑波;汪承亚;陈家伟;李晓璐;冯振卿;马洪太

    背景:糖尿病状态造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异常,后者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单剂量甲钴胺预防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学机制.设计: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材料:实验于2001-02/2002-0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80只.方法:①取64只大鼠进行造模:四氧嘧啶溶于生理盐水,以240 mg/kg剂量腹腔注射,48 h后,取20 mmol/L以上者为糖尿病模型.②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造成糖尿病模型,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中采用猪短效和长效胰岛素按2:1比例每日皮下注射后根据血糖水平不同分为2组:一组血糖控制较好为胰岛素治疗1组和血糖控制较差为胰岛素治疗2组,每组32只.各组取16只给予给予甲钴胺500 μg/(kg·d)肌注,分为甲钴胺+胰岛素治疗1组和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其余每组16只用作胰岛素治疗组对照.④于实验开始时及造模成功后2周,2,3个月测定动物体质量为初质量和末质量;血糖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果糖胺测定采用1-脱氧-1-吗咛.⑤采用VikingⅣ诱发电位仪测定诱发电位出现的波幅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半定量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神经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肽含量.⑥组间差异采用单析因方差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各实验阶段神经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肽含量,神经电生理变化.②各组大鼠各实验阶段糖代谢指标及体质量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糖尿病感染或急性并发症死亡3只,终进入结果分析77只.①体质量及血糖代谢变化:糖尿病成模后,甲钴胺+胰岛素治疗组分别与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果糖胺等血糖代谢指标差异不明显,体质量增长较正常对照组延缓趋势一致.②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表达及其肽含量变化:甲钴胺+胰岛素治疗组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mRNA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胰岛素治疗组(P<0.05~0.01)..糖尿病成模后2周时,坐骨神经甲钴胺+胰岛素治疗1组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RNA含量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1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2组(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程2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相应胰岛素治疗组(P<0.05~0.01).病程3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神经组织与胰岛素治疗2组无差异.甲钴胺对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肽含量变化的影响趋势与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基本平行.③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病程2和3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1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1组同期(P<0.05);病程2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基本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除外,P<0.05).病程3个月时,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和甲钴胺+胰岛素治疗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结论:①甲钴胺对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影响.②甲钴胺可以通过影响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预防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③血糖控制较好结合甲钴胺治疗能更有效预防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

  • 大鼠皮肤创面自然愈合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作者:夏扬;陈东明;周茂华;曲丛玲;张建英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在伤后1,,7,1,4,和17 d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研究皮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创面IGF-1前体、内源性IG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创面愈合相关因素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皮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内源性IGF-1表达量的变化与成纤维细胞活动、PCNA表达的变化基本相符,与IGF-1前体的变化关系不密切.结论:刨面愈合过程中,在局部发挥生理效应的IGF-1主要来自创面以外的来源.内源性IGF-1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 乳腺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的表达与病理学变化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季晨阳;刘来昱;罗荣城;李爱民

    目的:研究乳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factor-Ⅰ receptor,IGF-IR)的表达与乳腺癌各种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评价乳腺癌IGF-IR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乳腺癌组织、29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病理石蜡块,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IGF-IR的表达,将表达程度分为0,1,2,3级,2和3级定义为高表达.回顾性研究120例乳腺癌病例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间质反应、肿瘤分化.将IGF-IR的表达与各项病理指标比较,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IGF-IR在乳腺癌原发灶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x2=5.042,P=0.025).②低分化乳腺癌IGF-IR高表达比高分化乳腺癌IGF-IR高表达明显减少(x2=8.955,P=0.003).③IGF-IR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间质反应无相关性.结论:IGF-IR可能在乳腺癌抗转移方面扮演了一定的角色,IGF-IR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分化状态相关,提示较好的预后.

380 条记录 7/19 页 « 12...45678910...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