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软骨损伤临床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康;王大平;朱伟民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AC)缺乏直接的血液供应、淋巴循环和神经支配,并具有低代谢的生理特点,当外伤或疾病而发生缺损时通常不能自行修复,持续发展会导致骨关节炎[1].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和社会老龄化等因素,因各种原因导致软骨缺损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寻找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迫在眉睫.目前临床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很多,大体分为刺激关节软骨再生及生物移植技术两大类.

  • 磁力靶向传递SPIO标记的BMSC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加荣;张余;黄华扬;夏虹;尹庆水

    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干细胞靶向问题亟待解决。该文阐述干细胞靶向传递的新策略--磁力靶向传递技术,重点介绍该技术应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背景、优势及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外伤性股骨髁部负重区软骨缺损的治疗

    作者:陈滨;郭刚;王钢;朱立军;陈国奋;林昂如;裴国献

    目的探讨外伤性股骨髁部负重区软骨缺损的治疗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文献回顾.方法2000年至今共处理股骨髁部骨折20余例,其中2例为股骨髁部骨折并负重区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另有1例刀砍伤致负重区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合并股骨髁部骨折首先复位固定骨折,然后软骨缺损以骨膜移植进行修复;刀砍伤所致软骨缺损行磨削关节成形术.结果按照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例1随访1年,评分21分;例2随访8个月,评分29分;例3随访6个月,评分4分.结论单纯软骨缺损采用骨膜移植疗效一般;采用磨削关节成形术效果较好,与文献回顾疗效相吻合.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主动运动对大鼠髌股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研究

    作者:贾俊杰;宋锦旗;黄磊;梁亮;许长鹏;赵培冉;余斌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主动运动对大鼠髌股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15只用来提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另外15只随机分成5组(n=6):A组:空白对照组,B组:造模+自由活动组,C组:造模+主动运动组,D组:造模+ PRP+自由活动组,E组:造模+ PRP+主动运动组.10周后进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检测血清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计算TIMP-1与MMP-3OD值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数量多,排列有序,Ⅱ型胶原含量丰富;B组软骨缺损仍较大,表面不平整,成纤维细胞数量少,Ⅱ型胶原含量少;C、D、E3组分别进行主动运动或(和)PRP干预后软骨缺损基本修复,表面比较平整,成纤维细胞数量相对较多,Ⅱ型胶原含量相对较多;后3组缺损部位修复的软骨组织基本为纤维软骨组织,很少有透明软骨.各组TIMP-1/MMP-3OD值的比值分别为0.401±0.056、0.247±0.028、0.583±0.054、0.435±0.054、0.387±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85,P=0.003).其中B组低于A、C、D、E组,C组高于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骨缺损后,早期进行中等强度主动运动或(和)关节腔内注射PRP,对软骨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尚不能证实主动运动和PRP之间的协同促进作用.

  •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复合修复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黎健伟;裴国献;缪旭东;陈书军;陈佳生;陈炅昊;梁双武

    目的建立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纤维蛋白胶(FG)的混合物修复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关节面制造圆形缺损,每孔直径4 mm,深度约3 mm,达松质骨.术后12周利用自体BMSCs与FG混合物进行修复.将36只兔共72侧膝关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陈旧修复组、新鲜修复组3组.术后分别在4、8、12、24、32和4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参照Pineda标准对新生组织评分对比缺损修复的情况及新生组织的类型.结果陈旧组与新鲜组两种混合物修复组在甲苯胺蓝变色反应表明其与周围正常软骨无明显区别,均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而对照组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后期为纤维组织和板层骨修复.陈旧组与新鲜组各期平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Pineda评分后数据做方差分析,8、12和24周陈旧组与新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这两组在第4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陈旧组与新鲜组2~48周期间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和新鲜缺损应用BMSCs与FG复合修复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明确了BMSCs与FG的混合物在短期内能够良好地修复陈旧性关节软骨全层缺损,长期效果还有待研究.

  • 自体骨膜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不同龄动物大块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比较

    作者:李卫国;黄向红;唐景清;何勇

    目的研究比较自体骨膜移植软骨再生修复不同龄动物大块关节软骨缺损.方法用52只不同龄家兔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大块关节软骨缺损,比较移植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与松质骨时再生软骨的差别.结果经不同时期肉眼和组织学检查证实,幼年兔和成年兔的骨膜移植都能生成软骨,修复大块关节软骨缺损.在成年兔骨膜再生的软骨与成年兔本身周围正常软骨的厚度、组织结构一样.移植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与松质骨二者间再生软骨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骨膜具有再生软骨的能力,可用来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的缺损.骨膜移植生发层不同朝向对软骨再生无明显影响.成年后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能够生成与自身相适应的软骨.

  • 羊膜衍生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浩;张治金;赵德伟;郭林

    目的 研究人羊膜衍生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非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体外分离、扩增兔BMSCs,以1.63×105/cm2的密度接种于HAAM上,共培养7~8d后,行电镜、光镜检查及苏木精咿红(HE)染色.24只兔股骨髁间窝制备直径4mm、深3mm的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建立膝关节髁间窝非负重区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右膝为空白对照侧,不植入任何材料,左膝为实验侧.A组左膝植入BMSCs与HAAM复合体,B组左膝植入单纯HAAM.移植4、12周后取新生组织,以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结果 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术后4、12周A组BMSCs-HAAM侧再生组织色白、质软、表面光滑,可见透明软骨细胞.12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平齐,修复部位表面较平整,界限模糊,接近正常软骨;修复组织全层可见透明软骨细胞.B组HAAM侧修复组织表面不平并有明显凹陷,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两组空白对照侧未见明显修复.结论 人羊膜衍生膜负载BMSCs可以修复兔膝关节髁间窝非负重区关节软骨缺损.

  • 脱细胞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林;张治金;康凯;赵德伟;朱瑞萍;刘朋飞;田丰德;袁小林

    目的 研究人脱细胞羊膜(HAAM)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兔BMSCs,以1.63×105/cm2的密度接种于HAAM上,培养6~9d后行细胞与羊膜复合体的电镜及光镜检查.实验兔24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建立兔膝关节髁间窝非负重区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右膝为空白对照侧,不植入任何材料,左膝为实验侧.A组左膝植入BMSCs与HAAM复合体(复合组),B组左膝植入单纯HAAM(HAAM组).术后8、12周,对缺损部位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的评分,评估新生组织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 大体观察结果表明,A组术后8、12周实验侧出现类软骨组织,而对照侧由纤维样组织填充;B组术后8、12周无类软骨组织出现,对照侧新生组织质地较硬.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A组术后8、12周实验侧均类软骨细胞密集,而12周类软骨细胞数较多,并出现类软骨基质,对照侧无类软骨细胞形成.B组实验侧术后8、12周出现少量的类软骨细胞,对照侧只有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术后8周复合组为5.31±0.68,而术后12周为3.23±0.52,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脱细胞羊膜负载BMSCs在体内环境下能够较好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bFGF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及修复软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作者: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卢小虎;李冉

    目的 探讨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在PLGA培养生长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PLGA复合物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bFGF基因转染成功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在PLGA培养生长,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将复合物植入软骨缺损,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对软骨缺损模型的修复效果.结果 bFGF基闪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可以在PLGA上正常生长,并有Ⅱ型胶原的高表达,将复合物植入动物后,可以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结论 PLGA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与PLGA复合物町以修复兔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可以作为自体软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 bFGF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骨髓基质细胞转染

    作者: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卢小虎;李冉

    目的 探讨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 及可行性.方法 构建bF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介导转染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LISA法、及RT-PCR方法 检测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功性,以及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bFGF基因成功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持续稳定的分泌bFGF蛋白,可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 bFGF基因可以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

  • PLGA复合Ⅱ型胶原和生长因子诱导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熊高鑫;查振刚;谭文成;吴昊;林宏生;夏吉生;黄馨霈;屠美;张嘉晴;李劼若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种植到复合胶原和生长因子的聚乙醇酸一乳酸共聚物(PLGA)生物材料上,再种植到兔体内,进一步诱导成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的可行性,并观察此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能力.[方法]相分离法制作PLGA,复合Ⅱ型胶原和成软骨生长因子bFGF,TGF-β1.将P3代的BMSCs种植到复合材料上.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于肌袋内植入BMSCs/复合生长因子和胶原的PLGA、复合生长因子和胶原的PLGA、复合胶原的PLGA,于术后第4、8、12周取材观察细胞的定向分化及生长情况,包括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16只新西兰白兔分2组,上述组织工程骨植入实验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对照组仅做缺损,12周后取材初步观察修复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材料有类软骨样组织生长,而对照组和空白组则仅见纤维组织生长.各种染色及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复合物内可见多的成软骨细胞及少量的破骨细胞.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均为阴性.大体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得到修复,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表面关节软骨形成,与周围正常软骨形成连接.[结论]胶原修饰的PLGA生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BMSCs种植到复合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生物材料上在兔体内可诱导成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组织,并初步证实有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能力.

  • 专用四肢关节磁共振在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曾旭文;梁治平;陈鸿辉;钟敏之;陈松;杨小红;梁佩红

    [目的] 研究新西兰成年白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后的低场强专用四肢关节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 40只兔左膝关节随机分为两组:A组:通过手术形成软骨缺损,不植入Ⅱ型胶原;B组:缺损内填充Ⅱ型胶原,术后2、6、12、18周分别行专用关节MR扫描,扫描后取材,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A、B两组手术区均显示有规律的动态MR改变,结合组织学分析,A组是软骨缺损的自我修复过程,B组是填充物的成熟过程.12周时两组均可见关节软骨信号,B组软骨信号较光滑,与组织学结果相符.[结论] 专用四肢关节MR检查具有评价关节软骨修复的潜力,可望成为一种无创的软骨修复术疗效评价方法.

  • 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软骨损伤的影响

    作者:姚军;李佳;杜刚;赵劲民

    目的 探讨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 BMSCs组,每组10只.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 BMSCs组建立新西兰白兔双膝软骨损伤模型,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1周将NSP-PCL支架植入到NSP-PCL组和NSP-PCL+ BMSCs组的双膝软骨损伤处,向BMSCs组和NSP-PCL+ BMSCs组的靶侧肌肉注射BMSCs,连续注射3周,每周注射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末次给药后24 h,切取缺损软骨组织.通过HE染色法,观察双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软骨层变薄,粗糙,软骨表面有明显凹陷.与模型组相比,NSP-PCL组、BMSCs组和NSP-PCL+ BMSCs组中软骨表面凹陷有软骨细胞填充,软骨层增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和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SP-PCL组、BMSCs组和NSP-PCL+ BMSCs组血清中IL-1和TNF-α的含量降低(P<0.05),其中NSP-PCL+ BMSCs组降低程度大(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 BMSCs组软骨中的TGF-β1的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NSP-PCL+ BMSCs组升高程度大(P<0.05).结论 NSP-PCL联合BMSCs通过降低血清中IL-1和TNF-α的含量及提高软骨中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

  • 真皮瓣修复耳廓缺损1例

    作者:沈运彪;李友良;叶祥柏

    患者,男,42岁.因右耳廓外伤后缺损入院,要求一期手术修复缺损.手术过程:取原耳廓缺损处切口,对耳廓及耳舟处行"z"形切开,沿软骨膜游离上下皮瓣,显露耳廓软骨,将软骨缺损缘显露后在下方做一软骨瓣掀起,向上搭于耳轮软骨创缘上形成耳轮支撑点,在耳轮缺损处设计上两个对偶三角瓣将其下方之三角瓣去表皮后形成真皮瓣.

  • Ad-BMP-2、Ad-TGF-β3转染 BMSCs 复合 DBM构建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王鑫;李彦林;金耀峰;陈建明;王慧建;何川;曹树海;赵沣凯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Ad-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Ad-TGF-β3)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脱钙骨基质(DBM)构建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滇南小耳猪8头,16膝,制作32个全层软骨缺损模型。 A 组植入双基因转染的 BMSCs +DBM, B 组植入未经转染的 BMSCs + DBM,C 组单纯植入 DBM,D 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A 组缺损区被软骨样组织修复,HE 染色显示有典型的透明软骨结构,D 组软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组织充填。O′driscoll 评分 A、B、C、D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BMP-2和 Ad-TGF-β3双基因转染的猪 BMSCs 复合 DBM 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

    作者:黄克坚;高立华;臧学慧;孙辉;肖平国;林军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技术,对34例股骨髁非负重区骨软骨条移植至负重区软骨缺损处,术后膝关节支具固定、康复治疗.结果 34例膝关节疼痛均消失:其中1例屈曲受限,经过手法松解康复训练后恢复.34例均获随访24~36(30±6)个月.终末随访Lysholm评分为(90.2±4.2)分,与术前(62.8±1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恢复原有工作、运动.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治疗小面积股骨髁软骨缺损效果良好,患者恢复快,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同时可以处理合并损伤.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分析

    作者:孙辉;臧学慧;高立华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Outerbridge分型Ⅲ~Ⅳ级软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关节镜下证实为Outerbridge分型Ⅲ~Ⅳ级,符合微骨折适应症42例膝关节全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根据Tegner运动评级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手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14.6个月.Tegner平均评分由1.6±1.2提高到4.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lm平均评分由41.2±12.4提高到86.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技术,它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器械价格低廉,且保留了再次手术治疗的机会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BMSCs复合壳聚糖-胶原蛋白修复兔大块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高桥

    目的 使用同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兔BMSCs.采用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P2代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同时制备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诱导后细胞与事先制备好的"壳聚糖-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移植到软骨缺损区.术后于2、4、8、16周进行组织学评分并杀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结果 术后16周移植的细胞一致分化为软骨细胞,大部分软骨缺损区被新生软骨修复.结论 应用BMSCs结合"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可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人BMSCs复合载体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颖;金旭红;张寿

    我们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载体支架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并选择常见的几种细胞载体支架材料分别进行阐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实现性的细胞源,将在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理想的支架材料在种子细胞修复软骨缺损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现有支架材料仍存在许多问题.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自体脱钙骨基质,成软骨诱导促进软骨缺损的修复,因其良好的稳定性与免疫学性能,值得今后更深入地研究.

  •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缺损区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王攀

    目的:探析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缺损区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患者52例,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评分标准综合评价术后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患者经治疗后, Tegner平均评分由(3.26±1.60)分升高到(6.53±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平均评分由60.36分升高到9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缺损区微骨折术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确切,微创,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可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70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