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用X射线CT辐射剂量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路鹤晴;朱国英;卓维海;郭常义;高林峰;刘海宽

    目的 分析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模体直径、模体内深度、螺距、准直宽度、照射野、算法及管电流调制技术等因素对多层CT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用CT笔形电离室、头部和体部剂量模体及国人仿真人体模型,在CT机上测量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模体直径、模体内深度、螺距、准直宽度、照射野、算法及管电流调制技术条件下的CT剂量学表征量.结果 当其它参数一定时,管电压与CT剂量成正比;管电流与CT剂量成线性正相关;模体直径与CT剂量成反比;CT剂量随模体内径向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螺距与剂量成反比,螺距的增加使超成像范围的剂量增加;准直宽度与剂量成反比;照射野和算法对CT剂量没有影响;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降低CT剂量.结论 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增加螺距、限制分段扫描、增加准直宽度、降低体形瘦小受检者的扫描条件及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使CT剂量降低.

  • 肺部局灶性病变的多层CT系统分析

    作者:李惠民;于红

    肺部局灶性病变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区分病变良恶性,至今为止,CT仍然是主要技术.现代多层CT(MDCT)的发展大大提高了CT的Z轴空间分辨率和扫描时间分辨率,可以有效获取各向同性分辨率的容积数据,能对病变进行更有效的分析和鉴别诊断.有关肺部局灶性病变(尤其肺结节)的CT影像学诊断有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断面影像的形态学分析、增强和动态增强分析已经相当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中仍然有相当比率的病变定性诊断困难,需要更多的信息帮助诊断.我们在长期MDCT的应用研究中提出基于各向同性成像的系统分析,除了前述的形态学和增强外,主要提出形态学空间三维分析法、气道分析法和血管分析法,显著地提高了疑难病例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 多层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自来;杨文洁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由原来仅仅依赖于传统X线平片技术发展到当前X线平片结合CT影像诊断的水平.

  • 16层CT肺部筛查低剂量技术研究

    作者:张军;肖湘生;刘士远;陶晓峰;于红;李惠民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中剂量与体格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150例健康体检低剂量胸部CT,男性89例,女性61例.身高1.52~1.82m,平均1.66m,体重45~86kg,平均63.13kg.采用TOSHIBAAquilion16层CT自肺尖至肺底扫描.扫描参数:准直1mm,螺距15(0.938),FOV280~330mm,120kV,0.5s/Rot.重建层厚肺窗7mm,纵隔窗10mm.设计给予4种剂量进行扫描并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在20mAs及更小剂量条件下获得可以用于筛检的图像,不必使用高条件.多数病例在10mAs条件下可以获得适用于筛检的图像(96例,64%),少数可以用更小剂量(16例,10%),其余需要稍高条件(38例,26%).10mAs剂量取得良好图像者的身高体重比95%可信区间为1.00~1.03,需要20mAs的为1.13~1.22,仅需5mAs的为0.83~0.88.结论:16层CT肺部筛查小剂量随体格不同而有变化,10mAs即可适用于多数人群,20mAs几乎可以覆盖全部人群.

    关键词: 多层CT 放射剂量
  • 多层CT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进展

    作者:路鹤晴;朱国英;郭常义

    多层CT(MDCT)可进行快速扫描和大范围容积扫描.与单层CT(SDCT)相比,MDCT特有的参数可能增加或减少受检者剂量.早期研究表明MDCT所致受检者剂量高于SDCT,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剂量相似甚至MDCT的剂量较低.多层CT主要依靠CT的合理使用来降低辐射剂量.CT检查正当化判断是临床医生与放射医师共同的责任.扫描参数应根据扫描指征、受检者体形、年龄及扫描范围设置,并使用自动曝光控制等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对临床医生和CT工作人员进行CT辐射防护培训有助于CT检查正当化及扫描方案与辐射剂量的优化.

  • 应用多层CT对正常听小骨立体结构的测量

    作者:翟昭华;张小明;黄小华;董国礼

    目的:通过多层CT横断薄层扫描后重建,以三维立体方法显示听小骨的正常解剖.材料和方法:对36例67耳正常自愿者行耳部1mm薄层螺旋扫描后再做0.5mm层厚局部重建横断图像,在工作站上使用专用三维重建软件(AW4.1-0.4)进行听小骨三维重建后,在二维坐标上对平面立体听小骨结构进行测量.测量三个听小骨的长宽高及各骨间的夹角.结果:右侧锤骨高度为6.38±0.83mm,锤骨头部横径2.1±0.26mm,锤骨外侧突横径1.64±0.20mm,锤骨体弯曲度136.48°±8.35°;右砧骨高度为5.81±0.56mm,头部横径3.75±0.38mm;镫骨长度0.97±0.55mm,宽为0.52±0.25mm,镫骨与砧骨间夹角为101.57°±10.57°;左侧锤骨高度为6.21±0.73mm,头部2.09±0.30mm,外侧突横径1.62±0.18mm,弯曲度134.4°±9.24°;左砧骨高度为5.76±0.48mm,横径3.71±0.35mm;镫骨长度0.93±0.59mm,宽0.48±0.22mm,其夹角98°±9.86°.两侧听小骨大小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67耳中,仅有33耳可观察到镫骨形态,其中呈近似三角形或水滴状17例,长条状8例,椭圆形8例.结论:多排CT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可立体多角度全方位显示听小骨,并能精确测量听小骨的大小,观察镫骨的形态,为临床重建听小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听小骨 多层CT
  • 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剂量负担的研究

    作者:路鹤晴;卓维海;朱国英;高林峰;沈耀芳;陈丽芳

    目的:研究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的剂量负担.方法:采用面上普查的方式,分头部、体部调查上海市各医院CT检查年频率,并调查X射线CT检查中成年人头部、胸部、腹部检查部位的标准扫描条件,结合CT剂量指数的测量结果和应用CT剂量评价软件,估算上海市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公众的剂量负担.结果:上海市目前有在用医用X射线CT机151台,2007年CT检查年频率为128.16人次/千人口.在头部、胸部、腹部等常规扫描中,一次检查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分别为0.93mSy、4.6mSv和4.9mSv.2007年上海市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全市公众集体剂量是4868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0.353mSv.结论: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公众剂量负担呈增长趋势,频率水平和单次检查有效剂量的增长是导致公众剂量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

  • 多层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宁阳;刘士远;李文涛;李成洲;张电波;肖湘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行152次多层螺旋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并计算其阳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活检阳性率94.9%,特异度100%;其中恶性肿瘤116例(鳞癌48例、腺癌34、小细胞未分化癌6例、大细胞癌4例、肺泡癌8例、转移癌16例),19例良性病变,包括结核7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1例,肺脓肿1例和隐球菌肺炎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高,是安全的经皮肺内活检方法.

  • 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策略

    作者:杨明;滕皋军;刘斌;吴旻;靳激扬;邓钢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策略.方法 4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检查,其中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DSA检查.观察CT增强后2次扫描下肢动脉远段的显示情况,并对比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对下肢动脉分支的显示差异.结果 第1次增强扫描时18支足背动脉不显影,15支足底动脉不显影;增强后延迟扫描14支足背动脉不显影,11支足底动脉不显影;第2次结果与DSA一致.MIP重建观察到的血管分支多于VR,两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t=7.445).结论 下肢CT动脉成像中需注意追加第2次延迟扫描.MIP较VR能显示血管的更多分支,两者在观察图像中各有所长,需合理应用.

  • 多层CT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克敏

    阐述和总结了多层CT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包括探测器、球管和数据处理系统的进展,并对多层CT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CT仿真内镜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同时提出了因多层CT的出现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 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伯圣;黄胜;龚沈初;崔磊;崔海燕;季娟;杨红

    目的:探讨64层CT小肠成像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33例小肠梗阻的多层CT小肠成像的图像.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小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结果:33例肠梗阻中肠粘连11例,小肠肿瘤10例,腹外疝3例,肠系膜扭转3例,肠套叠2例,阑尾炎1例,克罗恩病1例,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麻痹性肠梗阻1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其中21例手术,对照手术结果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22/22),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90.9%(20/22).结论:64层CT小肠成像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新技术,对于明确小肠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以及梗阻段肠管的血供状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P-糖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郑金霞;殷信道;张林;谢光辉;顾建平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火系.方法 胃癌患者66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术后采用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化检测P-gp在胃癌中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gp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的强化方式与其组织分化及P-gp在胃癌中表达有关,73.1% (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高/中分化腺癌,75.0% (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低分化腺癌(P<0.05).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gp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gp表达与门脉期强化率有关(P<0.05),与动脉期强化率、胃壁浸润厚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舣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gp阳性表达,提爪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gp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胃癌 多层CT P-糖蛋白
  • 泌尿系结石的16层CT低剂量技术优化

    作者:章家铭;应碧伟;李惠民

    目的 优化尿路结石的Toshiba Aquilibn 16型多层CT(MDCT)低剂量检查技术方案,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就诊顺序将60例疑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分为3组(1~10例和31~40例为A组;11~20和41~50例为B组,21~30和51~60例为C组).均采用1mm×16方式扫描,120kV,0.5s/rot,3组剂量依次为75、50和30mAs,并在工作站上分别观察横断面和曲面多层面重建图像,图像质量依次分为优秀、好、差3等.结果 肾结石11例16个肾脏,全部准确诊断;输尿管结石19例20侧,CT1例侧漏诊,敏感性97.2%,特异性100%,假阳性0%,假阴性2.5%,肾脏各种CT图像均符合诊断需要.有结石的20侧输尿管者(1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积水)仅2例标准体重(BMI)>27者2段图像质量较差;无结石侧输尿管者有8例15段图像质量较差(其中5例BMI<20),显著高于有结石的一侧.17段较差图像中15段位于盆内段,明显高于盆外段(P<0.01).结论 16层MDCT的1mm层厚、30mAs的筛查方案可用于尿路结石的诊断,可较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骨盆可影响输尿管盆内段的显示,其它影响因素可能还包括体格过大或过于消瘦.

  • 多层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虞琴;王俊

    目的:探讨MSCT扫描及后处理对结肠癌的诊断特点.方法:对48例可疑结肠癌病人采用MS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与分析. 结果:48例中有27例显示肿块型结肠癌、12例显示为浸润型结肠癌并显示肠腔不同程度的狭窄、8例溃疡性结肠炎显示了肠黏膜上多个溃疡面、仅1例难以确定. 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的检查及诊断上有明显的优势.

  • 多层CT低管电压对胸痛三联检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阮卫锋;李焯洪;冯庆瑜;李会芳

    研究多层CT低管电压对胸痛三联征排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这种扫描方法 的可行性.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清远市中医院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拟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痛三联扫描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KV)与对照组(120KV),采用4分法评价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包括CT值,图像噪声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比分析两组扫描长度、图像质量与ED.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扫描长度、图像噪声N、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主动脉CT值、肺动脉CT值及冠状动脉CT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6.87±1.48)mSv,对照组的为(12.13±3.24)mS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CT低管电压对胸痛三联征排查的图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且辐射量较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CT对非外伤性急腹症病因的鉴别价值探析

    作者:李旭丰;李标达;陈绵荣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8例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患者的CT表现、阳性检出率、各病因阳性检出率以及无阳性发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18例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中,有191例患者经CT检出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7.61%;其中胆道疾病72例,胰腺炎14例,阑尾炎10例,肠梗阻44例,消化道穿孔8例,输尿管结石19例,肠结核1例,克罗恩病1例,肝脓肿4例,肝肿瘤7例,胰腺肿瘤2例,其他疾病9例。44例肠梗阻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病因未能明确,病因阳性检出率为79.55%,其他各类疾病的病因阳性检出率均为100%。27例患者在CT检查中无阳性发现,多为肠道功能性疾病、胃肠炎症,均经保守治疗后成功出院。多层CT对非外伤性急腹症及病因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作者:左敏静;李晓;黄小宁;孟新萍;蔡炳宗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DCT)探讨肺动脉栓塞(PE)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3例可疑PE患者,使用MDCT肺动脉血管造影(MDCTPA)检查,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成像后综合分析.结果 确诊38例PE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18例见肺梗死;20例胸腔的积液;3例见支气管动脉扩张;1例见右心室肥大.VR、MIP及MPR能多方位、形象直观的显示栓塞血管.结论 MDCT用于PE诊断,能够提供更多有用可靠地信息,指导临床及时、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 多层CT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

    作者:魏绪龙;崔法;孙庚喜;贾飞鸽

    目的评价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血管系统中急性动脉或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临床怀疑急性脑缺血性病变的病人38例(表现为大脑半球症状28例,椎基系统症状10例),怀疑有急性脑静脉(CVT)栓塞病人5例.其中5例做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6例经DSA检查.对全部病例颅内外脑血管系统的狭窄或闭塞进行观察分析,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43例中有41例MS-CTA得到了可以达到诊断目的的高质量动脉和静脉图像,包括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颅内大动脉的第三段、硬膜窦、大脑内静脉.2例因假牙伪影致颈部血管显示不清.在所有影像和临床随访证实为非腔隙性脑梗死的23例中,MS-CTA均看到了潜在的血管病变.怀疑脑静脉栓塞的病例中,2例经CTA证实有静脉栓塞,3例被排除.结论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病例,MS-CTA是迅速和综合评价脑血管动静脉系统的有力手段.

  • 女性胸部多层CT扫描X射线辐射对乳腺损伤的研究

    作者:张涛;汤日杰;彭俊琴;张海南;林彬

    目的探讨女性胸部CT扫描时,X射线辐射对乳腺的损伤.方法 38例女性患者,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16层CT机,电压120kV,电流分别选择150mA 、200mA、250mA,螺距0.938或1.375.计算每例胸部扫描层数和乳腺所占的层数;从扫描程序设置栏,记录胸部剂量长度积(DLP),并依此计算出乳腺DLP.分析mA、层厚、螺距对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结果 38例中,胸部平扫层数19~33层,乳腺扫描层数7~16层,乳腺扫描层数和DLP占胸部扫描层数和DLP的27.59%~66.66%.扫描相同范围内,选择不同毫安和螺距对DLP影响较大.结论中等体型女性选择150mA,1.375螺距,7.5mm层厚,能够充分保证图像质量,且DLP相对较低,同时充分利用该机软件功能进行不同方式的重建,图像质量也良好.科学地选择螺距、扫描层数、层厚、mA等参数,能够达到减少患者乳腺接受X射线剂量的目的.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儿童髋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彭

    髋关节做为全身大的承重关节,其关节的形态以及功能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空间立体结构复杂,如何正确的认识髋关节的结构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且对于提高儿童髋发育不良的全面认识,规避手术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06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