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损伤性腰椎不稳症临床治疗

    作者:刘恩祥;林乐波

    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们收治腰椎不稳症病人108例,采用手法松解软组织和整复腰椎关节方法,使脊柱达到新的力学平衡,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 自体骨粒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

    作者:廉凯;葛黎;晏雄伟;王健;覃巍

    目的:探讨自体骨粒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42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8例,不稳定型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4例.术中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辅以椎体间自体棘突和椎板骨粒嵌压植骨.结果: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29例获随访,手术后平均随访14.2月.依照疗效评价标准,优14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87.8%.结论:自体骨粒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的优点,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椎体间融合方法.

  • 单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

    作者:苏允裕;劳贵昌

    目的 探讨后路半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85%.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问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医疗费用少等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 椎间融合器结合不同固定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椎不稳症的比较研究

    作者:苏寅;李荣;黄聪;李杰;邢海清

    目的 比较椎间融合器结合不同固定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椎间盘源性腰椎不稳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PEEK)加关节突螺钉固定组(A组),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单纯椎间融合器组(C组),三组均行椎间植骨.结果 三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发现:C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丢失程度较A组、B组明显(P<0.05);B组术中出血较多、C组融合器后移及后期融合器下沉发生率较高;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PEEK椎间融合器加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肯定,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费用.术后还能保持较好的腰椎活动度,并发症相对较少.

  • 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易小波;陈晓东;王洪;曹国庆;蔺福辉;任志宏;胡鑫华

    目的 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评价其疗效和价值.方法 对34例腰椎退变性失稳症患者,采用B-Twin融合器进行后路椎间融合手术,共融合34例36个椎间隙.对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复诊时进行JOA评分、X线片椎间隙高度测量,并对融合情况进行考察.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34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7±1.36)分,术后复诊时平均(22±3.5)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果显效26例,有效8例,显效率76.5%.X线片检查显示,平均椎间高度术前(7.5±2.0)mm,术后(11.5±1.3)mm,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椎间高度(11.0±1.5)mm,较术前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力位X线片显示腰椎融合率88%,B-Twin下沉率23.5%,未发现B-Twin移位.结论 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症,是一种有效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是确保手术长期疗效的前提,手术技巧、B-Twin的佳大小、植骨技术和数量是确保其近期手术效果的关键.

  • 经双侧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

    作者:贺仕雄;姚国荣;袁九安;杨永太

    自2002年2月~2003年3月采用经双侧椎间孔Cage骨复合体椎间融合,同时行脊神经鞘膜切开减压术治疗13例腰椎不稳症并神经症状的病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腰椎融合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

    作者:卢占斌;陈先

    笔者自2000年7月-2007年1月,采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融合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2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65-72岁,平均68岁.

  • 腰椎管内炎性占位误诊为椎管内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张运兴;于秀淳;张永兵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下腰部及双下肢疼痛3个月"人院.患者16年前曾因外伤致L3椎体压缩性骨折.3个月前因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行两次椎管内注射药物治疗.初次治疗后腰痛减轻,再次治疗后,腰部及双下肢疼痛加重,需服止痛药物镇痛.2周前就诊于我院,MRI检查后诊断为"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腰椎管内肿瘤、腰椎不稳症"收入院.

  • 单枚cage和单枚cage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

    作者:张建华;李新志;周宏斌;王光勇;李菲霰;陈文瑶;王宪伟;余洋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34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改善率平均为78.12%,B组为94.32%;A组优良率为82.14%,B组为97.06%;A组植骨融合率为78.57%,B组为97.06%.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age相关并发症(cage脱出、移位和沉降各2例)的发生率为21.43%(6/28),B组cage移位1例(1/34,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都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但后者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相关并发症较少.

  • 应用TSRH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

    作者:李春海;刘尚礼;黄东生;沈慧勇;李卫平

    目的:评价TSRH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1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TSRH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诊分析.结果:21例获平均20.9个月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5.2%,疗效满意.结论:TSRH椎弓根钉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 髓核摘除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3年随访研究

    作者:包肇华;杨惠林;张志明;季一鸣;梅晣

    目的:探讨单纯髓核摘除联合应用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腰腿痛患者,均有相应节段神经受压引起的腿痛、麻木、无力,均行保守治疗3~6个月治疗无效.责任节段分别为L3/4节段2例,L4/5节段16例,L5/S1节段14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手术.采用VAS和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行X线正侧位片、动力位片检查及CT扫描观察内固定情况和固定节段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临床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16min,平均出血量150±42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3±2.2分;术后3个月时为2.2±1.0分,末次随访时为1.8±0.9分,均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ODI术前为(59.7±13.2)%;术后3个月时为(32.6±11.4)%,末次随访时为(30.8±10.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责任节段术前活动度14°±2.5°,术后3个月时为2.8°±1.5°,末次随访时为2.6°±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无钉棒断裂,固定节段无再发椎间盘突出.结论: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保留了责任节段部分活动度.

  •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

    作者:谭景初;吕国华;肖筱武;黎新宪;谢军;刘从清;付开珍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degenerative lumbar instability syndrome,DLIS)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文献报道的方法多样,总体上来说,在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外科治疗仍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彻底减压和重建腰椎稳定性.我科2001年3月~2004年9月共收治腰椎退行性不稳症19例,采用一期前路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联合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双BAK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

    作者:尹庆伟;肖联平;江毅;赵延勋;刘智

    目的:评价BAK椎间植骨融合对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前或后路BAK置入椎间单或多节段植骨融合,滑脱病例同时使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并经后路行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结果:36例随访8~32个月,平均15.8个月.滑脱复位率94.4%(34/36);BAK融合率91.7%(33/36).按O~9评分系统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88.9%.4例分别出现了伤口不愈合,窦道形成;滑脱复位不完全;假关节形成.结论:BAK能够提供节段稳定性及为椎间植骨融合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但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技巧.

  • 椎间盘源性腰痛

    作者:胡有谷;李放;张永刚;张伯勋;宋跃明;郑召民

    [编者按]腰痛或下腰痛是脊柱疾患常见且极其复杂的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目前将"椎间盘源性腰痛"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来诊断,它如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等进行鉴别?它的病理、组化改变及发病机理与上述疾病有何异同?它涵盖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何谓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供同道们临床参考.

  • 作者:

    关键词:
  •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会生;张建军;杨阳

    目的 探讨采用椎弓根系统和横突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1997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23例腰椎不稳症行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 23例经9~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依据日本JOA评分法:优18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和横突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对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的骨性融合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

  • 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作者:陈谨;曹钢;陈凤群;宋晖;陈燕颜

    目的 评价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的效果.方法 对2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术后随诊分析.结果 22例获平均12.4 m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100%,疗效满意.结论 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贤坤;谭志宏;洪海滨

    目的 观察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两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入Cage融合术治疗(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B组).术前、术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Cage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性融合情况、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约16个月,术后末次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270 mL;B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510 mL.经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率平均为93.5%,B组为81.32%;A组优良率为96.54%,B组为82.14%;A、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6%、96%;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4.0%.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减压融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朱德志

    目的 探究与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材料(nHAC)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腰椎不稳症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rhBMP-2结合nHAC治疗的实验组,单纯以nHAC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JOA评价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内感染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男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7%与48.89%,x2=0.03,P=0.84).实验组与对照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与57.78%,x2=5.49,P<0.05).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4.44%、8.88%、6.67%,对照组分别是13.33%、24.44%、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2、3.78、3.56,P均<0.05).结论 rhBMP-2结合nHAC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较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高,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器与髂骨块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作者:郝延科;黄向业;李凌云;王晓英

    目的:比较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情况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与传统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和椎管减压的基础上,42例行cage融合器椎体间植骨(A组,植骨仅用减压时取下的松质骨),36例取自体髂骨块行椎体间植骨(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变化、植骨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78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术前和术后2周的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A组优良率92.86%,B组72.22%(P<0.05);植骨融合率A组95.24%,B组83.33%(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腰椎不稳症,均能有效的恢复腰椎的稳定性,cage椎体间融合在症状改善、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维持、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比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有较明显的优势.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