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风药、补虚药对脑缺血大鼠淀粉样β蛋白及其蛋白前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海征;张秋霞;赵晖;张弛;张楠;王雅丽;杨亦龙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方中风药、补虚药、风药补虚药联用对脑缺血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侯氏黑散方中风药、补虚药、风药补虚药联用对APP及Aβ42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4 h、48 h,模型组大鼠皮层APP、Aβ4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1)。缺血24 h,补虚药、风药补虚药联用可明显下调AP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48 h,风药组大鼠皮层APP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缺血48 h,风药补虚药联用可明显降低Aβ4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药补虚药联用可明显下调APP表达,抑制Aβ42的异常积聚,降低Aβ42的毒性,从而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 "益肾调督"电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大脑海马老年斑形成的影响

    作者:杨清华;郭玲;陈清;邬开会;伍艳君;贾岩;朱淑娟;唐成林;盛华均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电针法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区老年斑(SP)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D的机制.方法: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两疗程组和电针三疗程组,每组6只;6只雄性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给予各电针组小鼠"百会"和双侧"肾俞"电针治疗,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分别进行2个或3个疗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SP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1(BACE 1)和胰岛素降解酶(IDE)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明显增加(P<0.01,P<0.05),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小鼠的第5天逃避潜伏期和第4天、第5天搜索路径均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电针两疗程组相比,电针三疗程组的第5天逃避潜伏期和第4天、第5天搜索路径也明显缩短(P<0.05,P<0.01),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小鼠海马区无SP阳性斑块;模型组SP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海马区的SP数目均明显减少(P<0.01);与电针两疗程组相比,电针三疗程组SP数目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D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治疗组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D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三疗程组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电针两疗程组(P<0.01,P<0.05),ID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电针两疗程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电针法可降低AD小鼠海马区APP、BACE 1表达,提高IDE的表达,从而减少海马区SP的沉积,改善其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 脑尔康对AD模型小鼠脑内APP,Aβ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海峰;李玺;张智燕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脑尔康对慢性铝中毒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抗痴呆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西药吡啦西坦、脑尔康高、中、低剂量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氯化铝( AlCl3)溶液以100 mg· kg-1ip造模,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p,3个剂量脑尔康组给予脑尔康(34,17,8.5g·kg-1·d-1)连续ig 50 d,吡啦西坦组给予吡啦西坦(10 g·L-1)i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g.采用跳台法检测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尔康对AD模型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结构区域APP,Aβ表达的影响,对APP,Aβ阳性反应物质采用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记忆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学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学习与记忆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用药各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记忆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学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学习与记忆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各用药组模型小鼠脑内APP,Aβ的表达均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脑尔康3个剂量组比较存在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脑尔康对慢性铝中毒AD模型具有显著的抗痴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PP,Aβ表达有关.

  • 黄芪总苷防治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记忆障碍和对APP及β-分泌酶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文;李维祖;李卫平;孙翔翔;周素素;徐小群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AST)对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对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mRNA,α-分泌酶和β-分泌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ST(10,20,40 mg·kg~(-1))组和阳性药(人参皂苷Rg_1,6.5 mg·kg~(-1))组.用DEX(5 mg·kg~(-1),ig,21 d)建立小鼠学习记忆损伤模型,各用药组于造模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容积蒸馏水.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用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中APP、α-分泌酶和β-分泌酶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海马CA1,CA3区AP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ST(20,40 mg·kg~(-1))能明显改善小鼠记忆功能(P<0.05,P<0.01);降低脑组织内APP,β-分泌酶mRNA的表达(P<0.05),升高脑组织内α-分泌酶mRNA的表达(P<0.05);减少APP在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的表达(P<0.05).结论:AST能改善DEX诱导的小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APP及其mRNA、β-分泌酶mRNA表达,促进α-分泌酶mRNA表达有关.

  • 清心开窍方有效成分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海马区Bax、 Bcl-2、 Caspase-3和βAPP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逸如;张益慧;陈志裕;徐冬梅;陈翔;张晓艳;胡海燕

    目的 探讨清心开窍方中皂苷、挥发油及多糖有效成分对淀粉样蛋白(Aβ)1-40海马注射诱导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Bax、Bcl-2、Caspase-3及βAP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6只,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皂苷组、挥发油组、多糖组.采用海马注射A 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灌胃,安理申组[盐酸多奈哌齐片,1.67 mgl(kg·d)]、皂苷组[9 mL/(kg·d)]、挥发油组[3.33 mL/(kg·d)]、多糖组[8.33 mL/(kg·d)]灌胃,每天1次,连续2周(上午10:00).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荧光PCR及WB法检测AD大鼠海马区Bax、Bcl-2、Caspase-3及βAPP表达.结果 造模前各组大鼠同一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穿台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逃避潜伏期随时间推移逐渐缩短.造模后,与模型组比较,除挥发油组、多糖组外,安理申组、皂苷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穿台次数显著增多(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皂苷组、挥发油组、多糖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0.05,P<0.01);Bcl-2表达上调,Bax、CaspaseG、BAPP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 清心开窍方3种有效成分能不同程度地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区Bax、Caspase-3及βAPP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AD大鼠海马区内细胞凋亡有关.

  • 胆碱能前体细胞移植入β-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小鼠脑内的存活和迁移

    作者:曹敬丽;王雅杰

    目的 观察新生小鼠海马原代培养的胆碱能神经前体细胞移植人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小鼠脑内以后的存活和迁移状况,以探索胆碱能神经前体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前景.方法 取新生24h以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小鼠,以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获得海马胆碱能神经前体细胞,以前体细胞特异性标记抗巢蛋白(Nestin)和胆碱能细胞特异性标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 ChAT)做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特性.细胞培养成功后,收集细胞,在小鼠脑立体定位仪的固定下,参照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对APP转基因小鼠施行脑内注射.移植1周以后灌注取移植鼠脑组织行冰冻切片,在共聚焦显微镜下通过外源细胞的绿色自发荧光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情况.结果 在移植位点,外源性绿色荧光细胞存活良好并以移植点为中心向外迁移,且呈继续迁移的趋势.结论 新生小鼠海马原代细胞培养以后呈现神经前体细胞的特性并且胆碱能阳性,移植入APP转基因小鼠脑内以后,这些胆碱能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存活良好并呈现较强迁移能力,为进一步探索该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 高表达人淀粉样前体蛋白降低SH-SY5Y细胞M胆碱受体结合

    作者:阮灿军;王抒;孙兰;杜冠华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致病相关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的高表达致高度生成,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及M和N胆碱受体功能的影响,探讨β-淀粉样肽(Aβ)生成增加对细胞胆碱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盒将携带野生型人APP基因的pCMV695质粒转染至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以ELISA方法测定Aβ生成量.取稳定高表达Aβ细胞的克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hAT的活性;放射配基结合测定M、N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结果 与未转染APP的SH-SY5Y细胞相比,当Aβ生成量为对照的2~2.6倍时,SH-SY5Y-APP细胞中未观察到明确的细胞毒性形态学改变;ChAT活性无明显变化,但细胞M受体结合降低18.5%~21.8%(P<0.05);N受体结合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单纯Aβ产生增加就可通过影响M受体结合功能而引起脑内胆碱能功能障碍.

  • App17肽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昕;张人伶;孟卓;姬志娟;盛树力;晋志高

    App17肽是产生老年斑的主要成分b-淀粉样前体蛋白中具有促进神经轴突生长、突触形成作用的一个肽段.为探讨App17肽在治疗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以坐骨神经中Na+-K+/ATPase作为检测手段,观察了App17肽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

  • APP17肽对SAM鼠脑内Bcl-2和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淑莉;赵志炜;张璐;逯波;蒋瑾;晋志高;盛树力

    APP17肽是产生老年斑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前体蛋白中具有促进神经轴突生长、突触形成作用的一个肽段.本课题组曾将APP17肽作用于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结果发现其具有防止或逆转处于凋亡过程中的神经元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的功能[1],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也有保护作用[2];将APP17肽直接作用于糖尿病大鼠,发现其可以改善末梢神经的脱髓鞘,抑制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钙离子中介谷氨酸的毒性[3].

  •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脑内β-淀粉样肽的影响

    作者:邢安凤;任乐荣;王珏;李良

    目的 研究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脑内β-淀粉样肽(Aβ)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制作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质和海马CA1区APP、Aβ1-40、Aβ1-42的表达与分布;刚果红染色检测血管的淀粉样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手术后10d、30d、90d和180d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的Aβ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的APP含量.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低灌注90d模型组海马CA1区APP、Aβ1-40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者均P<0.05),低灌注180d模型组皮质和海马CA1区APP、Aβ1-40和Aβ1-42的表达均增加(除皮质Aβ1-40P<0.01外,其余均P<0.05);Aβ1-40阳性反应产物均匀分布于胞质内,Aβ1-42阳性反应产物在神经元胞质内呈颗粒状聚集.刚果红染色显示,术后180d脑实质内小血管发生淀粉样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大鼠术后90d海马Aβ和APP含量开始增高(两者均P<0.05),180d皮质Aβ和APP的含量增高(Aβ P<0.05,APP P<0.01). 结论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可引发大鼠脑内Aβ含量的升高,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 Tg2576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变化

    作者:刘恺;牛艳丽;李金菊;吴萍;邓锦波

    目的 探讨Tg2576转基因小鼠发育过程中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血管变化的规律.方法 取不同发育时间(P0、P7、P30、P180、P360) Tg2576转基因模型鼠与同时间点野生鼠,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TUNEL、墨汁灌注、RT-PCR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海马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变化.结果 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P180后转基因组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密度和血管体密度高于对照组小鼠,RT-PCR结果显示,P360时转基因组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更多处于激活状态.结论 小胶质细胞与血管改变的共同作用加重了阿尔茨海默病.

  • 敲除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促进铝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损伤

    作者:王冬梅;袁树民;张旭;张连峰

    目的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是与痴呆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利用APP基因敲除小鼠探讨铝诱导的认知障碍损伤,及APP对中毒性认知障碍损伤的作用.方法 3月龄同窝阴性小鼠分为野生对照组(WT)和铝处理组(WT+ Al),APP敲除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APP-/-)和模型处理组(APP-/-+Al),每组10只.铝处理组在粮食中加入相应剂量的乳酸铝,同窝阴性小鼠和APP-/-小鼠给予常规鼠粮作为对照,乳酸铝处理8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神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p)和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 与WT相比,WT+ Al小鼠在原平台区域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减少了28.1%和18.8%,而APP-/-+ A1小鼠在原平台区域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减少了44.1%和51%.Western blotting显示,WT+ Al小鼠和APP-/-+ Al小鼠脑组织中p-GSK-3β分别减少了17.4%和46.4%.结论 APP基因敲除促进铝诱导的神经毒性和学习记忆损伤.APP基因敲除导致GSK-3β的磷酸化水平降低、活性增高.由于GSK-3β活性增加对痴呆症具有促进作用,推测APP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在痴呆症发生过程中发挥保护效应.

  • 阿尔采末病相关基因与细胞凋亡

    作者:王雪;张岱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一种老年期痴呆综合征,痴呆的发生与神经元的凋亡密切相关.AD相关基因编码蛋白APP、PS1及PS2的突变体均对细胞凋亡有调节作用,同时亦有越来越多的凋亡调节因子参与AD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该领域的研究对深入探讨AD的发病机制以及研究其防治措施均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将着重对这些基因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 AD发病机制的新探索:轴浆运输障碍假说

    作者:朱轶冰;陆佩华;盛祖杭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突触密度减少和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该病发病机制解释普遍接受的是淀粉样沉淀假说.而新研究发现,早在β淀粉样多肽(Aβ)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出现之前就有另一种病理改变,即轴突肿胀的出现.并且这一病理改变是由轴浆运输障碍引起的,终可以导致Aβ沉积、突触功能障碍等其它AD相关的病理变化.据此推测,各种原因引起的轴浆运输障碍导致了AD的发病.本文通过介绍轴浆运输假说及其相关实验依据,对近年来AD发病机制的新研究进展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 淀粉样前体蛋白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吴琼;温咪咪;李娜;姜春艳;李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ase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β淀粉样肽(βamyloid, Aβ)为主要成分的老年斑是脑内的主要病理改变,因此 Aβ的过量产生和沉积是 AD 主要发病机制。Aβ主要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和γ分泌酶异常剪切产生, APP 表达增加被认为是 AD 的风险因素之一,目前关于 APP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为 Aβ的前体如何剪切及在 AD 发病中的作用,而对 APP 的生理功能关注较少。近年研究发现 APP 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APP 缺失可以影响学习记忆,这与其剪切及 Aβ的产生均无关。APP 广泛表达于多种器官和组织,生理功能具有多样性,因此了解 APP 的生理功能将为 AD 发病机制的研究与治疗干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AD)早老蛋白-1(PSl)变异 有新发现

    作者:

      编码PSl的基因突变是导致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AD)的普遍的原因。这种突变常常使该型A D的病程不同于散发型和另一种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引起的家族性AD。美、意、日等国的 研究者在《自然》杂志上联合报道,有一种特殊的缺少前10个氨基酸的淀粉样蛋白集聚于带 有PSl突变基因患者的脑组织内,该蛋白的积蓄量比在其他类型AD时显著增多。研究资料 表明,在PSl的基因突变中,至少有两种与过量的氨基末端截短的淀粉样和低浓度全长蛋 白有关。PSl基因突变可影响β和γ两种分泌酶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显示,无论散发性 AD,或者是家族性与PS1或β-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关联的AD, 都能从脑组织中检测到 在正常对照中没有的Bl(Aβ1~40/42)、B2(Aβpy3~42)、B3(Aβ py11~42)三条带。定量分析表明,B3带的量在PSl突变基因携带者中显著地多于散发 者和淀粉样前体蛋白有缺陷者。而B2和B3蛋白量在有H1391和H163A早老蛋白-1基因突变的 患者中高于散发的AD。产生过量的氨基末端截短Aβ的原因在于PSl基因突变影响了Aβ序列 氨基末端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切割。比起淀粉样突变的基因携带者,PSl突变基因携带者的 发病较早而其痴呆出现的时间较晚。病人脑组织内的氨基末端截短Aβ肽积蓄的增多与PSl 的基因突变病人的临床症状有关。

  • 磷酸化p38MAPK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轴索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金涛;金香兰;倪建强;蒋建华;尚晓玲;邢广羽;尹岭

    目的 观察p38MAPK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 )中的活化及其与早期神经元轴索损伤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以及p38MAPK阻滞剂SB203580对轴索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SJL雌性小鼠建立EAE模型,分别对模型组、SB203580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取脑和脊髓,行HE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并行磷酸化p38MAPK抗体染色;对相邻脑组织切片同时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免疫组化检测.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脑白质病灶内神经元胞浆阳性信号数目、覆盖面积及阳性信号平均密度值进行测量.结果 PLP肽段免疫的小鼠发病具有缓解-复发的特点,局部白质区域出现脱髓鞘改变.与模型组比较,SB203580组改变较轻,符合其行为学观测结果,且小鼠的体重增加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1).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在各时间点均有APP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SB203580组干预后APP蛋白表达较轻,阳性细胞数目与强度均明显下降( P<0.01);磷酸化p38MAPK在EAE小鼠免疫后第7天就有明显表达.与模型组相比,SB203580组p38MAPK表达较轻,阳性数目与强度均明显下降( P<0.01).结论 p38MAPK阻滞剂SB203580不仅能够抑制EAE中p38MAPK活化,而且可以有效下调EAE轴索损伤的标志性指标APP的表达;p38MAPK可能参与了EAE的轴索损伤过程.

  • 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10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锋;李友;赵斌

    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 ADAM)家族为一个包含了三十多个成员的家族,它们在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白细胞募集、炎症、蛋白水解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1]。 ADAM10为ADAM家族中一员,早从牛的脑髓鞘膜中分离纯化所得,当时被称为哺乳动物整合素金属蛋白[2],其后实验发现其为细胞质髓鞘碱性蛋白酶[3];随后的研究显示 AD-AM10在人的大脑[4]及外周结构[5]均有表达;而在过表达AD-AM10 cDNA的HEK293细胞中首次证实ADAM10具有切割APP的α分泌酶活性[6]。其后,Postina等[7]将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与ADAM10转基因小鼠杂交,发现小鼠脑内淀粉样斑块明显减少,而α分泌酶切割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所产生的可溶性片段APPsα增多,杂交小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均有所增强;与此相反,ADAM10突变小鼠的APPsα减少,淀粉样斑块增多,学习能力降低[8]。上述结果表明,ADAM10是一种功能性的分泌酶,其对APP的加工可抑制淀粉样斑块的形成。

  • Alzheimer病多重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袁慧;张苏明

    Alzheimer病(AD)是常见的老年人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其病因、发病机制并未明确;AD的主要病理学标志包括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目前AD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型AD;虽然家族性AD所占的比例极少,但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诸多AD相关基因,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及早老蛋白2(PS2)基因、载脂蛋白(apo)E4等位基因等.近,国外学者又报道了α1抗糜蛋白酶(ACT)基因、内质网相关的结合蛋白质(ERAB)基因可能与AD相关.这些基因对了解散发性、非典型性AD的病因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建立AD多重转基因小鼠模型,欲求更准确、完整的再现AD的病理特征,可为人们认识AD的发病机制提供有效的佐证.

  • 早老素:阿尔茨海默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丹涛;许贤豪;刘伟

    老年性痴呆(AD)是神经系统的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ADL)减退、精神行为异常(BPSD)及认知功能减退(Cognitive impairment),并伴有神经炎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特征性病理改变.AD的发生与许多基因突变相关,其中早老素(PS)基因突变可导致早发性家族性及散发性AD的发生,推测PS基因突变导致细胞骨架发生变化及细胞内钙信息紊乱,促进微管蛋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改变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剪切,从而加速神经炎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