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粉针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韩茹;张贵君;张春晖;崔萌萌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4种药效组分;并用RP-HPLC法对制剂中的4种药效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Agela Venusil HPLC Clumns(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6%磷酸水(12:88~30:70);检测波长:340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在1.652~9.9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9%;绿原酸在0.1096~0.6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39%;荭草苷在0.1944~1.1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牡荆苷在0.0472~0.28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9%.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地控制黄金菊粉针质量.

  • 煎煮时间对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影响

    作者:王佳琳;张贵君;郭亚芳;彭慧;孙启玉;刘亮;王月;刘傲雪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对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影响,为栀子柏皮汤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同时测定不同煎煮时间(10,20,30,40,50,60 min)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木兰花碱-甘草苷(λ=238 nm)、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甘草酸(λ=265 nm)、异甘草苷(λ=360 nm)、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λ=440 nm)的含量.结果:当煎煮时间改变时,各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栀子、黄柏、炙甘草药效组分及药效组分总量不同煎煮时间下变化显著,栀子、黄柏、炙甘草药效组分以及药效组分总量在10~20 min均有大幅度上升,20 min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后含量增加,终含量与20 min时大致相近.结论:不同煎煮时间影响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溶出,从而影响疗效;当煎煮时间为20 min,各组分含量较高,且避免了因受热时间过长对西红花苷类成分的破坏,验证了传统煎煮时间的合理性.

  • 甘草饮片、药对以及四君子汤中药效组分的测定

    作者:李景松;张贵君

    目的:以内蒙古野生炙甘草单味药、药对、复方为研究载体,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组分含量,探索药效组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单味药、药对配伍、复方配伍组分-液相色谱综合分析法。结果: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在单味药(内蒙古野生炙甘草)中含量为(12.14±0.31),(3.25±0.19),(38.75±1.77),(1.4±0.25);在药对(炙甘草-人参)中含量为(2.87±0.04),(0.74±0.02),(6.42±0.18),(0.37±0.03);在药对(炙甘草-白术)中含量为(5.99±0.01),(2.16±0.09),(22.4±1.8),(0.77±0.02):在复方(四君子汤)中含量为(2.99±0.03),(0.81±0.04),(10.05±0.31),(0.32±0.03)。结论:甘草中4中药效组分在单味药、药对、复方中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进一步完善甘草药材质量的制定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 醋白芍、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药效组分变化规律分析

    作者:朱广伟;张贵君;孙奕;汪萌;渠磊;向丽;鲁丽娜;武亚楠;杨颜芳

    目的:研究醋白芍、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醋白芍及炙甘草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醋白芍、炙甘草单味药及其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醋白芍4种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醋白芍(1.07±0.12、0.36±0.02、2.00±0.21、0.37±0.03) mg/mL;醋白芍-甘草(1.89±0.11、0.86±0.05、3.25±0.13、0.52±0.03) mg/mL;醋白芍-炙甘草(1.90±0.09、0.87±0.04、3.30±0.24、0.52±0.01) mg/mL.炙甘草五种药效组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分别为:炙甘草(6.53±0.25、2.17±0.33、0.52±0.21、0.48±0.23、0.09±0.03、9.79±0.65) mg/mL;炙甘草-焦白芍(5.13±0.32、2.11±0.21、0.47±0.12、0.57±0.22、0.12±0.02、8.40±0.75)mg/mL;炙甘草-炒白芍(6.47±0.33、2.67±0.23、0.56±0.23、0.60±0.23、0.12±0.01、10.42±0.78) mg/mL;炙甘草-醋白芍(8.76±0.35、3.10±0.43、0.79±0.32、0.76±0.34、0.15±0.05、13.56±0.99)mg/mL.结论:配伍影响或改变了药效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改变了药效组分的溶出,终改变了药效组分在复方汤剂中存在状态.中药治疗作用的关键在于药效组分,包括药效组分的组成及各药效组分之间的比例.药效组分的组成不同,疗效也不同;药效组分的组成相同,但比例不同,疗效也不一样.不同组成的药效组分或不同比例的药效组分分别代表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其根源在于药效组分的不同,应加以区分.因此,对中药药效组分的研究与探讨是解析中药配伍机制的关键.

  • 黄芩药材中活性成分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作者:李景松;张贵君;张智圆;张雅楠;徐蓓蕾;刘长松

    黄芩苷是黄芩药材的药效组分之一.笔者对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含量测定、药理活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为进一步开发黄芩苷的产品和综合利用、建立黄芩药材及其制剂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相关的分析数据.

  • 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红外光谱表征分析

    作者:徐蓓蕾;崔向微;孙素琴;文春先;王晶娟;张贵君;刘晶晶;彭慧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复方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进行测定,采用复方汤剂和化学药效组分指纹表征表述质量特征.结果:葛根芩连汤的主要特征峰出现在1 727,1 614,1 509,1 448,1 362,1 272,1 031,838,767,582 cm -1等,安徽产区药材煎煮全方与道地药材煎煮全方的相似度高.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主要指纹表征(1 800~400 cm-1)有1 726,1 607,1 509,1 451,1 364,1 238,1 037,891,834,591 cm-1等.结论:采用红外指纹表征鉴别法可评价葛根芩连汤的质量,可反映出本质的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 葛根芩连汤中14种药效组分的HPLC分析

    作者:毛莹;张贵君;刘晶晶;董文茜;张雅楠

    目的:分析测定葛根芩连汤中的14种药效组分,为建立其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技术和思路.方法:按照传统经方制备葛根芩连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药效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葛根芩连汤中的14种药效组分,即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甘草酸铵、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1.6737%,0.1533%,0.0473%,0.4480%,0.0916%,0.0123%,0.0067%,0.0955%,0.0343%,0.0438%,0.0360%,0.0483%,0.1103%,0.1580%.结论:所采用的HPLC法快速、简便,所测得的葛根芩连汤中的药效组分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

  • 三黄泻心汤药效组分分析

    作者:刘晶晶;张贵君;彭慧;毛莹;徐蓓蕾;黄睿

    目的:分析三黄泻心汤其泻火解毒的药效组分,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和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依据经方的制剂方法制备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生物碱类-黄酮类-蒽醌类药效组分的含量.结果:测定了16种药效组分: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番泻苷A-番泻苷B-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其含量依次为1.80%,5.40%,7.70%,4.50%,18.80%, 47.80%,9.40%, 3.60%,1.10%,0.42%, 3.54%,0.07%,0.11%,0.37%,0.11%,0.03%.结论:三黄泻心汤泻火解毒16种药效组分的含量为104.75% (mg·g-1),16种药效组分比例是56∶ 163∶ 232∶ 136∶ 571∶ 1448∶ 283∶110∶32∶ 107∶ 13∶2∶3∶ 11∶3∶1(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番泻苷A-番泻苷B-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 HPLC测定CO2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油药效组分

    作者:项妤;张贵君;甘德全

    目的:测定CO2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油药效组分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正丁基苯酞.方法:采用HPLC,ZORBAX-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25 cm,5 μm),流动相0.05 mol· L-1醋酸铵水溶液(pH 4.0±0.2)(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30%B;10~60 min,30~60% B;60~65 min,60% B;65 ~70 min,60~30%B),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 mL· min-1,柱温25℃.结果: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油药效组分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正丁基苯酞分别在0.4610~20.842 6μg,0.012 6~0.4768μg,0.0228~0.8251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7%,99.12%,97.14%.结论:HPLC可用于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油药效组分测定,为建立当归油及其制剂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单因素配伍剂量对大黄甘草汤药效组分的影响

    作者:武亚楠;张贵君;刘亮;彭慧;向丽;杨颜芳;许洪亮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汤中配伍饮片生大黄或生甘草剂量改变对该复方药效组分的影响,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应用和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DAD同时测定不同配伍的大黄甘草汤中通便止呕的药效组分芦荟大黄素-甘草酸-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波长254 nm),甘草苷-甘草素(波长276 nm),番泻苷B-番泻苷A-异甘草苷-异甘草素(波长360 nm)的含量.结果:大黄甘草汤中生大黄(或生甘草)配伍剂量增加时,生甘草(或生大黄)药效组分均逐渐降低.当大黄与甘草配伍剂量为经方比例12 g/3 g时,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 258.03±35.52),(115.26±7.88),(246.09±4.02),(15.41±0.20),(1 823.44±23.44)μg·g-1;番泻苷B,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质量分数依次为(124.51±0.60),(189.91±7.04),(214.03±6.08),(1 110.60±24.36),(193.83±0.95),(133.21±3.28),(51.26±1.00) μg·g-1.结论:配伍剂量改变时,大黄甘草汤药效组分的溶出量与经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其功效随配伍剂量的不同而变化.生大黄(生甘草)的配伍剂量改变对甘草(大黄)、其自身及大黄甘草汤药效组分总量均有显著影响.生甘草配伍剂量对大黄甘草汤药效组分的影响强于生大黄.

  • 瑞香狼毒药效组分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H22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国凤;杨庆;刘安;温小刚;李玉洁;董宇;朱晓新

    目的:考察两种体内给药途径瑞香狼毒药效组分对小鼠肝癌移植瘤H22抑制作用强度与量效关系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H22实验动物模型,采用灌胃与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瑞香狼毒药效组分Zp1102、Zp1103、Zp1105、Zp1111、Zp1113在小于1/3-1/5 LD50的剂量范围内,观测各受试药对移植瘤H22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情况,并测算实验小鼠胸腺与脾脏指数.结果:瑞香狼毒各药效组分对小鼠皮下移植瘤H22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其中Zp1102、Zp1103经灌胃给药2g/kg(折合成生药量)时能达到35%左右的抑瘤率;Zp1105灌胃给药效果较差(16g/kg时仅能达到35%左右的抑瘤率),而腹腔注射给药法250mg/kg时就可以达到38%的抑瘤率;Zp1111 在250mg/kg剂量时对皮下移植瘤H22的抑瘤率达48.35%.多数药效组分对荷瘤小鼠的体质量与免疫器官系数较溶剂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其影响比阳性对照药要小.结论:瑞香狼毒药效组分对小鼠皮下移植瘤H22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好,其中zp1111N瘤作用强;腹腔注射给药在较低剂量即可显示良好的抑瘤作用.

  • 组分藏药的药效组分理论探讨

    作者:高飞;王智森;纪玉哲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实施,藏药的复杂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组分藏药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对传统藏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进行系统研究,对藏医药理论进行科学诠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其中对药效组分的研究是组分藏药的核心内容,根据藏药组方的功能主治来研究药效组分的作用机制,然后开展药效组分配伍研究,用药效组分标示藏药质量特征,加强组方中药效组分与有效组分关系的研究以及藏药方剂中药效组分开展多环节、多靶点的研究.

  • 蒙药草乌药效组分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作者:图雅;张贵君;刘志强;王淑敏

    目的:分析传统蒙药草乌的药效组分.方法: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对蒙药草乌的水煎煮液进行了直接分析.结果:草乌水煎煮液中含有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等共3种类型生物碱.结论: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可以对蒙药草乌药效组分作出快速分析,方法简便,直观,用样量少.

  • 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抑菌生物效价测定

    作者:徐蓓蕾;张贵君;崔向微;文春先;刘长松;张雅楠

    目的:对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抑菌的生物效价进行测定.方法: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观察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对相关细菌的抑制作用,通过MIC和MBC值的测定及相应抑菌圈直径的测定,计算生物效价.结果:抑菌实验表明,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菌敏感,且药效组分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复方水煎液,终测得每19药效组分相当于4.5倍葛根芩连汤(219g);每30mg药效组分相当于910U庆大霉素.结论: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中药芍药甘草汤基原及药效组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作者:朱广伟;张贵君;汪萌;王晶娟;渠磊;蔡悦萍

    文章对传统中药芍药甘草汤基原、药效组分和药理作用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探讨芍药甘草汤的传承轨迹、中药概念的定位和现代中药传承创新的基本思路.芍药甘草汤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功效:柔肝舒筋、缓急止痛.后世医家在此方基础上的加味方颇多,但对本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仅见一斑.文章系统揭示了中药的属性、临床传承与药效组分的对应性关系.未来中药是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产生的药效组分中药.

  • 草乌叶及其煎煮液中生物碱类药效组分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

    作者:图雅;张贵君;王淑敏;陆志强

    目的:对草乌叶及其煎煮液中的乌头碱类药效组分进行定性分析,说明煎煮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方法: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法.结果:煎煮后草乌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和三酯型生物碱均发生了水解.前者水解产物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后者水解产物为3-乙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为草乌叶及复方制剂煎煮液中的生物碱类药效组分的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 金莲花傅里叶红外光谱鉴别及药效组分表征分析

    作者:潘艳丽;肖培根;张贵君;陆景珊;孙素琴

    金莲花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的干燥花[1],金莲花药效组分为黄酮及有机酸类成分,主要有荭草苷、牡荆苷和藜芦酸等[2].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金莲花品质,为中药鉴定提供适用的方法和技术,作者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对20个药材供试品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基团组分特征鉴定法对其水提取物和主要组分牡荆苷(vitexin)、荭草苷(orientin)、藜芦酸(veratric acid)的FT-IR表征进行了分析.

  • 超声提取九州虫草子座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国英;马小清;任雪琼;凌建亚

    虫草是昆虫病原真菌侵袭寄主昆虫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以冬虫夏草为代表的虫草属真菌其药用价值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九州虫草Cordycepskyushuensis是国内新纪录种[1],其寄主为豆天蛾Clanis bclineata walker幼虫,无性型为九州轮枝菌[2].前期研究表明,九州虫草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和开发价值[3-6].本研究首次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九州虫草子座黄酮类物质,考察了佳提取工艺,以期完善对九州虫草黄酮类药效组分的认识,对其进一步药理、毒理作用研究有所助谊.

  • 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对应性研究

    作者:汪萌;闫永红;邹慧琴;朱广伟;赵婷;吴浩忠

    目的 研究经方芍药甘草汤9种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的变化规律,探讨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的对应性.方法 以经方芍药甘草汤(《伤寒论》方)为载体,用5个不同配伍组分的芍药甘草汤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陈列检测法测定含量.结果 不同配伍的芍药甘草汤9种药效组分为(mg/ml):《伤寒论》方为1.92、0.90、3.51、0.53、8.35、3.16、0.77、0.77和0.15;《传信适用方》为0.92、0.45、1.62、0.37、0.78、0.34、0.06、0.10和0.01;《朱氏集验方》一为1.59、0.82、3.28、0.49、3.15、1.10、0.27、0.44和0.08;《朱氏集验方》二为1.14、0.52、2.12、0.41、2.92、0.97、0.22、0.36、0.06;《魏氏家藏方》为1.38、0.59、2.70、0.43、2.40、0.35、0.06、0.10和0.01;《医门八法》方为1.52、0.67、2.91、0.45、3.00、1.07、0.24、0.42和0.07.结论 1.9种药效组分变化规律为:《伤寒论》方>《朱氏集验方》一>《医门八法》方;《朱氏集验方》二中的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魏氏家藏方》,而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魏氏家藏方》;《传信适用方》方中9种药效组分含量低.2.配伍不同,药效组分总量和比例也不同,临床疗效也各异:《伤寒论》方药效组分总量为20.06 mg/ml,用于止痛;《朱氏集验方》一药效组分总量为11.216 mg/ml,用于消渴;《朱氏集验方》二药效组分总量为8.72 mg/ml,用于治脚弱无力;《传信适用方》药效组分总量为4.65 mg/ml,用于治湿气腿脚赤肿疼痛;《魏氏家藏方》药效组分总量为8.02 mg/ml,用于治湿热脚气;《医门八法》方药效组分总量为10.35 mg/ml,用于治胃气痛.

  • 降脂宁有效部位及其药效组分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英;刘斌;毕力夫;王伟

    目的 观察降脂宁有效部位及其药效组分对氧化损伤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EAHY926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EAHY926,建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内皮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含量;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 降脂宁有效部位及其药效组分能够提高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活力,增加NO释放,使ET-1和MDA水平降低,提高SOD及T-AOC活力.结论 降脂宁有效部位及其药效组分对Ox-LDL所致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