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红兵;李帷;王薇;李享;汪晓茹;陈思;邓晋妹;朱培一;张琳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健脾清化方联合西药补救三联对耐药Hp的根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耐药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予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治疗,西药组予标准补救治疗方案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证候积分、总体疗效以及Hp感染清除率和根除率.结果 2组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各证状积分比较,用药4周后胃脘痞胀、主症其他症状、胃脘灼热、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伴随其他症状,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西药组81.08%.中药组耐药Hp清除率为86.84%,根除率为73.68%;西药组对耐药Hp清除率为75.68%,根除率为51.35%.结论 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对脾虚湿热证耐药HP感染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对根除耐药Hp具有良好的作用.

  •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消渴病脾虚湿热证验案举隅

    作者:高永前

    病例1患者,男,43岁,干部,就诊日期:2003年10月12日.有消渴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饮酒,多食肥甘厚味之品,血脂亦高.FBG 10.8 mmol/L,已用美吡达10 mg、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现自觉倦怠乏力思睡,口粘不喜饮,肢体酸疼,脘腹微胀,大便粘滞不爽,纳呆,视物欠清,情绪急躁,舌质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属脾虚湿热内阻,气血瘀滞.治以健脾利湿清热、理气活血法.处方:姜半夏10 g,黄连10 g,全瓜蒌15 g,枳实5 g,丹参15 g,川牛膝30 g,茯苓15 g,生苡仁30 g,泽泻10 g,荷叶梗各10 g,葛根10 g,夏枯草15 g,决明子10 g.水煎服,7剂.并嘱调整饮食.复诊自觉肢体有力,不觉困倦,口中粘腻症减,双目视物较前清晰,纳食好转,大便粘滞症减,舌质红胖,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数.化验:FBG 8.4 mmoI/L,前方随症加减继服14剂,诸症缓解,复查血糖7.2 mmol/L,精神好.嘱其继续限制饮酒,节制饮食,增加运动.

  • 健脾清化汤结合西药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明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汤结合西药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耐药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分别给予抗HP标准三联7d后,治疗组改用中药健脾清化汤3周,对照组改用奥美拉唑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主要症状改善、胃镜变化、耐药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主要症状改善、耐药HP根除方面,中药加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清化汤结合西药对耐药HP相关性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二参三草汤对CAG脾虚湿热证PTEN、ERK、AKT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春兆;王光磊

    目的 探讨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及其对PTEN、ERK、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CAG脾虚湿热证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二参三草汤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病理性症状检查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EN、ERK、AKT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主要病理性症状检查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TEN表达积分显著高于治疗前,ERK、AKT表达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二参三草汤可提高CAG脾虚湿热证患者PTEN表达量,降低ERK、AKT表达量,改善病理性症状,疗效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60例

    作者:陈寿菲;胡海金;张统文;李艳君;张孔晖;张发钦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各6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中药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西药组予口服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三组一个疗程均为8周。西药组合并Hp感染者,加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口服一周。一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病理、C14呼气试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同时密切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且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 Hp根除率: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p治疗期间西药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和中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对胃镜疗效及Hp根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因此,病证结合,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可以优势互补,减毒增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健脾理气化湿方配方颗粒治疗脾虚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疗效及对FFA,HOMA-IR,APRI的影响

    作者:成扬;龚亚华;张银华;薛建华;平键;陈天阳;陈建杰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化湿配方颗粒治疗脾虚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根据标准募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湿热型NAS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1∶1比例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在运动和饮食调整基础上,对照组予安慰剂颗粒剂,治疗组予健脾理气化湿方颗粒剂口服,疗程共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检查,评估疗效并观察FFA,HOMA-IR和APR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5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F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APRI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PRI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结论:健脾理气化湿方对脾虚湿热型NASH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显著降低FFA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纤维化.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虚湿热证潜在microRNA表达谱研究

    作者:苏悦;罗雪梅;彭杨芷;党思捷;吴文军;苏姣;秦冰;冯全生

    目的:筛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脾虚湿热证的潜在microRNA表达谱,探讨CHB脾虚湿热证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HB脾虚湿热证组、隐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的microRNA,通过数据分析,选择脾虚湿热证组中与隐证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的microRNA作为其潜在的microRNA表达谱.并通过靶基因预测及富集分析等进行功能分析,探讨差异microRNA表达谱影响证候形成的可能路径.结果:研究获得miR-378a-3p等17条microRNA在脾虚湿热证组与隐证组、健康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CHB脾虚湿热证的潜在microRNA表达谱.结论:CHB脾虚湿热证的潜在microRNA表达谱为:miR-378a-3p、miR-4745-5p、miR-1275、miR-423-5p、miR-3188、miR-4800-5p、miR-4455、miR-939、miR-3676-5p、miR-3135b、miR-3141、miR-1587、miR-494、miR-4707-5p、miR-4739、miR-197-3p、miR-320a,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核心启动子、MAPK、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

  • 健脾清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戴彦成;郑烈;张亚利;陈璇;周燕文;方晨晔;叶任昊;唐志鹏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JQD)对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脾虚湿热证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分别予以JQD、5-ASA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2组患者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健康调查简表(SF-36)积分、Sutherand DAI积分、证候与症状疗效方面的差异,并以此来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utherand DAI积分均有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在IBDQ量表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的维度及总分,SF-36量表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4个维度及总分,腹痛、乏力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JQD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和替代疗法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热型UC,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三黄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作者:莫新民;唐利文

    运用三黄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30例比较,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三黄丸可有效降低血清Ig和C3水平,升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与SASP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临床应用三黄丸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明显优于SASP.三黄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扶脾养胃法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赵钟文;吴宽裕;乐宇民;郑顺姑;朱敏;陈娟;江敏;肖建平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在多年临床观察中也发现,我国南方地区RA患者以脾虚湿热者居多,由于气候偏热,地处潮湿,易致湿郁生热,伤及脾胃,故多表现为脾虚湿热之证候.

  • 二参三草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康建华;邹红;章超

    目的:分析二参三草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0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二参三草汤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且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牛兴东主任医师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机理探讨

    作者:高原;牛兴东;肖成;马富明;莫日根

    目的:研究老中医经验方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探讨.方法:应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6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中药口服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照组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含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免疫指标IgG、IgA、C3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gG,C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理肠汤加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理可能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溃疡修复.

  • 健肾片治疗IgA肾病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易岚;孙伟;曾安平;王钢;孔薇;邹燕勤

    目的:观察健肾片治疗IgA肾病(IgAN)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健肾片治疗IgA肾病40例,与32例肾炎四味片对照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健肾片能有效降低患者尿红细胞计数,降低患者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总有效率85%。结论:健肾片具有较好的治疗IgA肾病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 《冯氏锦囊秘录》湿证文献考察及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呼兴华;丁辉;焦振廉

    对清代医家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中湿证文献进行考察.冯兆张以儿科脾虚湿热证立论,广引前贤论湿诸说之长,或溯源,或统绪,或彰显,归纳病因,分类治法,精选方药,为后世研究宋元明清医家湿证诊治规律提供了重要资料.

  • 健脾解毒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杨燕青;刘宁宁;刘煊;王炎;孙筱婷;冯媛媛;邓皖利;李琦

    目的:评价健脾解毒方对脾虚湿热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90例化疗失败的脾虚湿热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健脾解毒方煎剂,对照组服用复方斑蝥胶囊,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健脾解毒方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中医证候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共有84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的中位OS为102 d(95%CI:95.6 ~108.4 d),对照组中位OS为80d(95%CI:76.1~83.9d),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改善15例、部分改善17例、无改善11例,对照组中显著改善9例、部分改善10例、无改善22例,治疗组的证候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 +/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可以延长化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 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舌苔蛋白质组学初探

    作者:刘晓谷;蔡淦;何磊;程亚伟;王文静;王忆勤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舌苔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特征性舌苔蛋白标志物,并建立特征性舌苔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30例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组)的舌苔,经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SELDI-TOF-MS)检验并筛选舌苔蛋白标志物,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在质荷比1 000~15000范围内检测到189个差异蛋白峰.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差异蛋白质谱峰表达值较高(P<0.05);通过聚类分析,两组蛋白质谱峰值显示的聚类性质明显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两组舌苔样本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可有效分离;构建的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1.67%,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83.33%.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能对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可为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 二黄茯苓汤治疗亚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任少杰

    目的:观察二黄茯苓汤对亚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二黄茯苓汤,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VitC每次0.1g,每日3次;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4d.结果:综合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74.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皮疹面积等各单项愈显率或有效率亦均以治疗组为显著(P《0.05);中医证候积分值改善上,2组比较以治疗组为更显著(P《0.05).结论:二黄茯苓汤对亚急性湿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健脾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60例

    作者:陈寿菲;张孔晖;张发钦;李艳君;张统文;胡海金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饮口服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疗效. 方法 选择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20例,按数学表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对照组予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口服,合并Hp感染者,加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口服1周.2组1个疗程均为8周,1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Hp感染例数、感染率、根除例数及根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6例抗Hp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健脾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优于西药,且未见不良反应.

  • 肠澼验案

    作者:王小平

    肠澼,相当于中医学痢疾范畴,以便下脓血为特征.痢之初作必由于泻,故痢与泻本为同类,皆以脾虚为本,治法可以相互参酌.但痢与泻又有深浅重轻之分,泻由水谷清浊不分,痢兼气血脂肉败坏,所以两者在具体治法及用药上又有所不同.痢的治疗当分清寒热虚实,一般素体无恙,骤发痢疾者,属实属热;脾肾本弱,随发随病者,多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前者可攻滞清火;后者宜温调脾肾为主,兼以行气攻滞、清热利湿.倘使脾肾再伤,则轻者反重,重者必危.

  •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

    作者:杜娜;唐旭东;李振华;李保双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每日1剂,疗程为4周.结果:主症积分改善为(6.32±5.57),次症积分改善为(4.75±3.39),总症状积分改善(11.07±7.37),主症总有效率为65.0%,次症总有效率为80.0%,总症状总有效率为76.6%,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以辛开苦降法为指导的方剂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