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子宫内膜及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黎宗保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密度值、子宫内膜厚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110例 POMP 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5例,联合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疗程均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激素、子宫内膜厚度、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化。结果治疗后两组 L2~4、股骨颈、Wards 三角区的骨密度值、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 均<0.05),联合组以上指标升高更明显(P 均<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雌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卵泡刺激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 PMOP 能明显改善患者激素及骨代谢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 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王琳;牛爱军

    关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确切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发现,MM骨病是由于破骨细胞引起的骨重吸收增加而成骨细胞引起的新骨形成受抑所致.已经证实,在MM细胞浸润局部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1],而MM细胞与骨髓微环境互相作用在激活破骨细胞及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破骨细胞活性因子(OAF)增加.

  • 谐振对强迫体位下兔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薛刚;王前进;黄昌林

    目的 观察4~6 Hz谐振动对强迫体位下兔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的含量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的影响.方法 60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及4、5、6 Hz谐振造模组,分别于实验的2、4、6周测定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含量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对照组BALP第6周升高,TRACP从第4周升高,BGP第4周降低(均P<0.05).各谐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LP第4周开始升高,BGP第2周即降低,而TRACP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与造模对照组相比,BALP第6周升高,4、5 Hz组差异显著(P<0.05).BGP第2周降低,而TRACP开始升高(P<0.05).2、4周时4 Hz组与5、6 Hz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谐振引起的骨损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壮骨关节丸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赵军法

    目的 探讨壮骨关节丸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影响.方法 将11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壮骨关节丸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7.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基质g la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腰椎1-4、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骨关节丸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能促进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补肾活血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刘菊;梅群超;张林英;龚星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影响.方法: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T值[T值=(受检者BMD值-青年人BMD均值)/青年人BMD标准差]、β胶原特殊序列、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aminoterminal prepeptide type Ⅰ procollagen,PINP)、骨钙素、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MD和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MD、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PI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和血AL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

  •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雅;秦贵军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N)和/或视网膜病变(DR)]患者187例为观察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63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其血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标志物,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对照组(P<0.05);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TX)、降钙素原(PTH)高于对照组(P<0.05);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低于对照组(P=0.05).DN合并DR患者OC均高于DN患者(P=0.001)及DR患者(P=0.02),βCTX高于DR患者(P=0.013),但与DN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βCTX高于DR患者(P =0.028).OC、βCTX分别与Cr、BUN、UA、PTH正相关(P<0.05),与eGFR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骨代谢异常显著,临床中Cr、BUN、UA、eGFR、PTH水平对骨代谢异常有预测作用.

  • 淫羊藿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代轶楠;向楠;周广文

    目的 观察中药淫羊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安慰剂对照组)、B组(淫羊藿小剂量组)、C组(淫羊藿大剂量组),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骨密度及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结果 B组、C组能有效提高腰椎及股骨颈的BMD(P <0.05),其中C组对腰椎的作用尤为显著(P<0.01).A组各部位的BMD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所检测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中,C组经6个月治疗后,β-CTX明显上升(P<0.05),B组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A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淫羊藿胶囊可以明显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大剂量的淫羊藿对腰椎骨密度的改善更为显著.

  • 加味青娥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及血清MGP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广文;向楠;沈霖;杨艳萍;帅波;马陈

    目的:观察加味青娥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基质gla蛋白(MGP)水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PMO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组(安慰剂对照组)、B组(加味青娥丸低剂量组)及C组(加味青娥丸高剂量组),治疗24周.另取26名BMD正常绝经妇女作为正常组.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MGP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清MGP mRNA水平,化学发光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BMD.结果:治疗后C组与B组均能增加血清MGP水平及MGPmRNA的表达(P<0.05或P<0.01),而A组和正常组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C组与B组BMD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C组对股骨颈及Ward,s三角的效果更为显著,A组和正常组BMD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骨代谢标志物(PINP,CTX) (P<0.01),而B组仅对β-CTX有降低作用(P<0.05);A组则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加味青娥丸能够提高血清MGP水平及MGP mRNA的表达,增加PMOP的BMD,降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并且其效果跟用药剂量正相关.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痿标痹”的核心病机研究

    作者:帅波;沈霖;杨艳萍;马陈;周丕琪;朱锐;徐晓娟;吕林

    目的:探讨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CTX,N-MID和T-PINP水平、血清IL-6、TNF-a含量及疼痛分级的相关性,揭示其“本痿标痹”的核心痛机.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1月一2013年12月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根据主诉疼痛分级法将疼痛分为0~~2级,按中医辨证分为虚痿证和本虚标实(痹)证两大类,用放免法检测血清β-CTX,N-MID和T-PINP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TNF-a的含量,分析中医证候与骨转换标志物水平,血清中IL-6、TNF-a水平及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候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其中疼痛0级患者95%属中医虚证,疼痛1级及2级患者全属中医本虚标实证.且疼痛2级患者血清β-CTX水平及IL-6、TNF-a含量明显高于疼痛0级及疼痛1级患者(P<0.05),但在疼痛0级及疼痛1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疼痛分级与骨转换标志物β-CTX及血清IL-6、TNF-a含量存在正相关(r=0.23,r=0.22,r=0.34,P<0.01),中医本痿标痹证候亦与骨转换标志物β-CTX及血清IL-6、TNF-a含量存在正相关(r=0.36,r=0.52,r=0.46,P<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CTX和血清IL-6、TNF-a与痹痛程度及中医“本痿标痹”证候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进展评价及疗效判定的指标,为阐述“本痿标痹”的病机提供部分临床依据.

  • 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萍;沈霖;杨艳萍;帅波;邹小娟;柯晖

    目的:观察古方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MOP肾虚血瘀证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钙剂对照组)、B组(青娥丸低剂量组)及C组(青娥丸高剂量组),治疗24周。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8、16、24周后观察患者疼痛VAS评分;在治疗前、治疗24周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变化,并检测患者骨密度(BMD)及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结果B组与C组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P<0.01),C组能更快缓解疼痛(P<0.05);B组与C组均能增加各部位BMD(P<0.05),C组对股骨颈及Ward’s三角的效果更为显著(P<0.01);C组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P<0.05),B组仅对β-CTX有降低作用(P<0.05);A组则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青娥丸能改善PMOP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BMD,降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并且其效果跟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活动性与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的研究

    作者:杨明常;何飞武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随着COPD病情发展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稳定期患者100例及同龄健康体检者100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alpha,TNF-α)、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p-CTX)、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工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 procollagen,PIN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病情发展对其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CRP、IL-6、TNF-α、β-CTX、ALP、OC和PIN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PINP/β-CTX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加重期低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尤其是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骨吸收功能异常活跃,骨量丢失明显增加,从而存在较高的继发骨质疏松的风险.

  • 雷奈酸锶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性骨痛及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云桥;汪金峰;葛晶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痛、骨密度、骨代谢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被随机分为雷奈酸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开放、对比研究.雷奈酸锶组:雷奈酸锶2g·d-1,口服,同时口服钙剂600 mg·d-1;对照组:钙剂600 mg·d-1,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腰背痛的VAS评分、L1-L4椎体、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值及T值、骨代谢指标,并观察2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奈酸锶组VAS评分明显改善,低于对照组,但骨痛缓解过程较为缓慢;雷奈酸锶组L1-L4椎体、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值及T值在治疗6月后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骨代谢指标在治疗6月后骨钙素(N-MID)明显上升,β-CTX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雷奈酸锶组;雷奈酸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及皮疹,对照组主要为便秘.结论:雷奈酸锶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骨痛,但作用较为缓慢.它能有效提高骨质量,改善骨代谢标志物,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少.

  • 断藤益母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雷旭杰;张明英;郭丽;林昌松

    [目的] 探讨断藤益母汤对大鼠骨代谢标志物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ⅠNP) 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72只SD大鼠分成9组, 采用完全弗氏佐剂造模; 给药36 d后, 观察各组足肿胀度, 血清CTX-Ⅰ、 PⅠNP水平, 及踝关节X线评分.[结果] 各给药组足肿胀度、 踝关节X线评分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 (P<0.05), 各组间血清PⅠ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复方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CTX-Ⅰ水平 (P<0.05).[结论] 南蛇藤对雌性佐剂性关节炎 (AA) 大鼠CTX-Ⅰ水平的作用呈双向, 加入川续断、 益母草组成复方后可降低南蛇藤副作用, 随着南蛇藤剂量的提高, 其对抗作用消失.

  • 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Ⅱ型胶原C-末端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镜山

    目的 探讨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骨生化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Ⅱ型胶原C-末端肽(CTX-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成4种类型,分别为普通股骨头坏死、进展型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外伤,分别于清晨空腹静脉取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骨代谢标志物TRACP-5b及CTX-Ⅱ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 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的TRACP-5b明显高于普通股骨头坏死患者、外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的CTX-Ⅱ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股骨头坏死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外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股骨头坏死患者、外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测定骨代谢标志物TRACP-5b及CTX-Ⅱ的水平可用来评估骨代谢状态、辅助预测治疗股骨头坏死疾病、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鉴别、预防、诊断、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途径.

  •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作者:何善智;王明霞;丁菱;王敏;邹婵娟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腰椎BMD值,参照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109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量减少组(OPl)组和骨质疏松(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包括血清骨钙素(0C)、Ⅰ型原胶原N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VitD-T)和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结果 随着OP程度的加重,BMD值逐渐降低,而年龄逐渐增大;然而不同骨量组患者的OC、PINP、β-CTX和PT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未提示与骨密度存在联系;血清OC、PINP、β-CTX和PTH只反映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的高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无明显意义.

  • 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霞;戴冽;朱浪静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软骨和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骨破坏是由破骨细胞介导的过程,可导致骨代谢水平的改变.目前多项研究发现骨代谢标志物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不仅与RA炎症活动程度相关,而且还能预测关节破坏的放射学进展.骨代谢标志物已被临床用于评估药物治疗RA的疗效及预测疾病预后.

  • Graves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映玉;颜晓东;玉颜庆

    目的 研究Graves病(GD)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寻找Graves病继发骨质疏松的预测因子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收集141例GD患者,其中29例患者伴有骨量降低,归为低骨量组;112例患者骨密度(BMD)正常,归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Ⅰ型前胶原N末端肽(PINP)、血清β-胶原C末端肽(β-CTX)水平以及腰椎(L1-L4)、股骨颈(FN)、桡骨远端(DR)的BMD.结果 低骨量组患者TSH、TRAb、25-OHD、BM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FT3、FT4、ALP、PINP、β-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患者骨代谢标志物PINP、β-CTX与LS、FN、DR的BM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GD患者BMD的降低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升高相关.监测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可预测骨量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GD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与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3、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叶惠成;刘玉华;尹镇钊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男性T2DM患者500例,根据其第2~4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的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174例、骨量减少组221例和骨质疏松组105例.测定3组患者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钙、血磷、血清PTH、25-(OH)D3、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P1CP)及HbA1c水平,分析各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血钙、血磷、25-(OH) 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病程、体重指数、HbA1c、BAP、N-MID-OT、T-P1NP、β-P1CP、PTH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患者体重指数、N-MID-OT和T-P1NP的水平降低,而HbA1c、BAP、β-P1CP、PTH的水平则呈升高趋势(P<0.05);校正病程与体重指数后,HbA1c与腰椎2~4、股骨颈、全髋骨部位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校正前、校正后PTH水平与腰椎2~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的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校正前,25-(OH) D3水平与各部位骨密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校正后,其与股骨颈和髋骨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BAP、N-MID-OT、T-P1NP、β-P1 CP水平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男性T2DM患者的25-(OH) D3与PTH、HbA1c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500例患者中,维生素D充足者占12.2% (61/500),不足者占22.2% (111/500),而缺乏者占比高达65.6% (328/500).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PTH、HbA1c、25-(OH)D3等指标均与男性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应综合各种因素对男性T2DM患者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进行防治.

  • 儿童血清25(OH)VitD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庆军;华青;戴婷婷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25 (OH) VitD水平及其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因生长发育缓慢、烦躁不安、夜惊多汗等就诊的儿童1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SIA)测定患儿血清25 (OH) VitD水平,同时检测骨代谢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蛋白(OC)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工(IGF-Ⅰ)的含量,并分析其与25(OH) VitD的相关性.结果:25 (OH) Vit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婴幼儿组与青春期组的25 (OH)Vit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C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0.05);随着血清25 (OH)VitD水平降低,BAP指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OC指标呈上升趋势(P<0.05),IGF-Ⅰ指标呈现下降趋势(P<0.01);血清25(OH)VitD水平与OC指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IGF-Ⅰ正相关(P<0.05),而与BAP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25(OH)VitD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不同,青春期和学龄期儿童VitD不足和缺乏的现象较婴幼儿更严重;血清25-(OH) VitD与O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血清25-(OH) VitD与IGF-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但血清BAP升高与25-(OH)VitD降低无相关性,通过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推断机体VitD营养状况尚待研究.

  • 骨代谢标志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骨折的预测价值

    作者:林红晓;王东岩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观察组)和4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非骨折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的45例骨密度正常人群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和正常组受试者均行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检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为(5.46±1.73)ng/mL,明显低于正常组的(38.57±9.12)ng/mL和对照组的(13.87±4.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分别为(81.95±9.21)ng/mL、(1116.63±104.72)pg/m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5.74±6.46)ng/mL、(387.75± 63.48)pg/mL和对照组的(919.76±81.72)pg/mL、(34.86±7.25)pg/m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N)含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ICP、β-CTX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呈正相关(OR=2.564、2.625,P=0.002、0.001),而25OHD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呈负相关(OR=-2.621,P=0.003).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紧密相关,其中PICP、25羟维生素、β-CTX是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118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