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后脊髓损伤患者的排便状况变化

    作者:远丽;徐青;廖利民;马利林;王磊;王烨;陶连元;李建军

    目的 了解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前后脊髓损伤患者排便情况的变化.方法 收集2005年9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博爱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的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入选本项研究,其中18例(60.0%)大便较术前变软,18例(60.0%)排便耗时较前减少.手术后患者大便性状、排便耗时有明显变短[由术前的(20.5±20.7)min下降为术后的(13.7±9.7)min](P<0.05),而且外伤性脊髓损伤同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相比排便耗时有明显减少[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由术前(38.7±20.6)min降为术后的(19.1±9.5)min,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则由术前(10.3±6.4) min降为术后的(8.3±6.7) min,P<0.05].结论 乙状结肠大部切除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排便状况;对需进行膀胱扩大伴严重便秘的脊髓损伤患者建议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

  • 糖尿病大鼠胃肠运动障碍与胃肠神经元的关系

    作者:侯宁宁;王朝迅;雒瑢;贾红蔚;邱明才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和胃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组.成模后16周测定大鼠胃肠动力,观察胃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胃肠动力减弱(P《0.01),胃窦、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元(6.6±2.9 vs 15.7±3.815.6±10.3 vs 22.6±7.4,P均《0.01)和胃窦部氮能神经元(5.3±1.2 vs 11.8±2.2,P《0.01)计数显著降低.胰岛素组胃肠动力、胃窦部氮能神经元和小肠胆碱能神经元计数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均《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TZ-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可能与胃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损伤有关;胰岛素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

  • 胃肠活动的观察及异常时的护理

    作者:汤华艳

    胃是消化道中膨大的部分,它具有容纳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进入胃的食物,通过胃蠕动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搅拌、粉碎形成食糜,并借胃的运动送到十二指肠.肠有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已基本完成,余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在大肠被吸收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

  • 腹泻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一氧化氮含量变化

    作者:穆标;王邦茂;刘之武;黄乃侠;刘文天;阎雪燕

    目的:探讨NO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对30例腹泻型、30例便秘型IBS患者及25例健康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及感觉阈值测定.(2)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肠黏膜NO的含量.结果:(1)肛、直肠压力:IB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组乙状结肠和直肠运动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便秘型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直肠内脏感觉阈值:腹泻型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便秘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黏膜NO含量腹泻型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与运动指数呈负相关,与感觉阈值呈正相关(P<0.05);而便秘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与运动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肠黏膜NO含量变化可能在IBS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Ghrelin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苗戎;张莉;张建生;薛承锐

    目的:探讨Ghrelin能否通过影响肠运动功能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起到保护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非治疗组)、Ghrelin治疗组,每组10只,各组予相应的造模手术或假手术处理,并于术后6 h处死,留取标本.从心脏取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固子-α(TNF-α)、淀粉酶水平;留取小肠组织标本,检测小肠组织含水量,进行小肠病理评分.结果:Ghrelin治疗组TNF-α、淀粉酶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肠运动系数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小肠病理及小肠含水量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hrelin对AP大鼠肠运动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Ghrelin对大鼠急性胰腺炎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与精神心理因素

    作者:马桂凤;华建平;李俊美;张秋寅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以上腹不适、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及反酸等症状为主,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功能性疾病.FD的病因现仍未明确,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由单一生物学基础的简单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综合模式的转变,使人们认识到FD症状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笔者对57例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0分的FD患者胃动力及精神心理状态进行研究,以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胃动力之间的关系.

  • 复元汤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美娟;施铁英

    腹部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刀口疼痛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因此术后不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胃肠功能一般在术后48~72 h才开始恢复,但有部分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得不到早期恢复,出现腹胀、呕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各类并发症亦相应增加,如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以往围手术期基本处理方法和依靠胃肠道功能的自然恢复,难于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肠源性感染的目的,而中医药疗法在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提前恢复肠蠕动,预防肠粘连的发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3-02~2004-02,我们将复元汤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后患者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 艾灸联合行气散足底热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观察研究

    作者:裴丽洁;杨文超;商建婷

    腹部手术时由于麻醉致腹部交感、副交感神经受抑制,以及术中对胃肠的牵拉、挤压等致局部血管痉挛水肿而引起血循环受阻不畅,术前炎症对胃肠的影响,术中、术后的渗血、渗液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腹腔冲洗等形成对胃肠局部的化学性刺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明显减弱,甚至暂时停滞。如果胃肠功能抑制时间过长,就会因肠腔积气、积液增多而出现肠管扩张、腹胀,影响患者进食,而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及机体恢复,严重者可并生肠梗阻、肠瘘、电解质紊乱以及长久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及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2011-07-2012-11,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行气散足底热疗治疗腹部术后患者40例,并分别与艾灸、行气散足底热疗及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各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捏脊疗法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淑芳;李从伟;孔梅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1],手术后产妇因创伤、术中对胃肠道的刺激及麻醉等因素,使术后胃肠道肠蠕动处于抑制状态,肠蠕动消失以及伤口疼痛均可影响直肠肛门排气排便,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2],直接影响产妇的有效康复.2008-10-2010-10,我们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捏脊疗法对120例产妇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1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电针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动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勋;李永炬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动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当日加用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并比较2组术前24 h及术后24、72 h血清胃动素水平变化。结果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2组术前24 h血清胃动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72 h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术前24 h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电针治疗可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提高胃动素含量,减轻胃肠功能紊乱。

  • 艾灸疗法对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文超;裴丽洁;商建婷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病。据统计,急性阑尾炎常占一般医院中急腹症之首位,约占普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阑尾切除术则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及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患者伤口恢复,减少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1]。2009-05-2011-08,我们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疗法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90例,并与单纯术后常规治疗9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电针足三里联合复方大承气汤空肠滴注对上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解然勇;侯超;王璇;王灿;秦博;高军杰

    上消化道术后,尤其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体质下降,患者胃肠功能减弱或消失,影响患者恢复,并发症多.2009-09-2011-09,我们观察了电针足三联合加复方大承气汤空肠滴注对上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如下.

  • 耳穴电针联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广;李明广;于西平;董云章;马保军;孙建辉;赵振田

    目的 观察耳穴电针联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常规对照组应用"两管一禁"原则,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中药对照组70例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组70例在中药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耳穴电针.观察3组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电针加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可明显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足三里贴膏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的临床观察

    作者:葛建立;张红英;刘满君;贾利辉

    目的 探讨足三里贴膏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30例胃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50例胆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6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敷贴组(足三里贴膏组);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随机分为空白组、敷贴组(足三里贴膏组)、西药组(吗丁啉组).空白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敷贴组和西药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敷贴组用足三里贴膏敷贴于足三里,西药组吗丁啉口服.3种手术患者各自进行治疗组和空白组的比较.临床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3种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敷贴组和西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敷贴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贴膏促进术后胃肠动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 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广;李明广;于西平;董云章;马保军;孙建辉;赵振田

    腹部手术可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患者痛苦较大,且影响预后,因而临床应尽早恢复胃肠蠕动功能.2008-08-2009-08,我们在西医常规术后治疗基础上运用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6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术后治疗60例对照,观察对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如下.

  • 19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腹泻患者的护理

    作者:黄冬梅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阻断了门静脉系统和奇静脉系统之间的侧支循环, 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但由于术中切断了支配胃肠活动的迷走神经, 使术后肠蠕动加快, 导致腹泻, 使病程延长. 为改善患者术后全身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康复, 加强护理极为重要.

  • 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分析

    作者:欧阳荡玉;吴孟章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低出生体质量儿指出生体质量小于2 500 g的新生儿,常为早产儿.由于宫内生活时间短,各脏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生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喂养困难和胃肠功能紊乱.现就我院儿科住院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有关的临床因素,以便及早预防和及时治疗.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褚丽花;王亚;吴水晶;叶慧;李会;陆雅萍;王海宏;方向明;谢郭豪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肠道手术患者55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体重50~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SGB组(n=18)和对照组(C组,n=37).SGB组于左侧第6颈椎水平在超声引导下行SGB操作,注入0.5%罗哌卡因7 ml.C组于同一部位超声引导下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SGB前5 min、SGB后2、4和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记录白细胞增高水平(SGB后24 h时白细胞计数-SGB前24 h时白细胞计数).记录术后第1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造口排气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SGB组SGB后2 h时血浆TNF-α浓度及SGB后2、4、24 h时血浆IL-1β浓度降低,白细胞增高水平降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造口排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GB可减轻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 戊乙奎醚对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志杰;武建斌;齐玉华;王国年

    目的 评价戊乙奎醚对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Ⅰ:昆明小鼠24只,体重17~22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1组)、阿托品组(A1组)和戊乙奎醚组(P1组).A1组腹腔注射阿托品0.3 mg/kg,P1组腹腔注射戊乙奎醚0.3 mg/kg,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后15 min以营养性半固体糊0.8 ml灌胃行小肠推进实验,灌胃后20 min处死,取小肠,测量小肠全长(幽门至回盲部距离)及幽门至营养性半固体糊推进的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百分比.实验Ⅱ:Wistar大鼠24只,体重170~22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2组)、阿托品组(A2组)和戊乙奎醚组(P2组).A2组腹腔注射阿托品2 mg/kg,P2组腹腔注射戊乙奎醚2 mg/kg,C2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取左心室血样,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浓度.结果 与C1组比较,A1组小肠推进百分比降低(P<0.05),P1组小肠推进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1组比较,P1组小肠推进百分比升高(P<0.05).与C2组比较,A2组血浆胃动素浓度降低(P<0.05),P2组血浆胃动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2组比较,P2组血浆胃动素浓度升高(P<0.05).结论 戊乙奎醚对鼠小肠运动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比较

    作者:程康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自贡市中医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的变化,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短于开腹胆囊切除术,提高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质量。

227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