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调强放疗方案联合化疗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娟;史颖;崔晓萍

    目的 探讨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联合化疗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70例,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分为IMRT组(35例)和VMAT组(35例),两组分别在化疗基础上同步给予IMRT和VMAT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和复发转移时间,治疗前后卡氏行为状态(KPS)评分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远处转移时间和局部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VMAT组高于IMRT组(P<0.05).VMAT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IMRT组(P<0.05).结论 IMRT和VMAT联合化疗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总体效果接近,但VMAT有助于改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

  •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力博;刘志洪;胡蓉;刘世敏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近期疗效、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CD8+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4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观察组Ⅲ级+Ⅳ级膀胱急性反应6.25%(3/48)、直肠急性反应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4/48)、47.92%(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05,26.889,P<0.01).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消亡等因素有关.

  •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作者:陆红;胡学军;王淑琴

    目的 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0例进行内分泌治疗(大限度雄激素阻断)联合外放射治疗(调强适形外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局部晚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6例采取单纯内分泌(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随访9~40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方面.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与单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P=0.042);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P=0.000);治疗后两组血清PSA<0.2 μg/L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36);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P=0.0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97);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在随访期间均无1例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作者:敖亮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CRT),B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T-IMRT).处方剂量为50Gy/25次,观察疗效.结果 经治疗,B组的剂量均匀性好于A组剂量均匀性(P<0.05);B组计划靶区在V105时体积小于A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为乳腺癌保乳术后常用的治疗方法,而T-IMRT在剂量使用中凸显了优势,与其他剂量相比降低了心、肺的照射体积.

  • 放射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希海;赵相轩;卢再鸣;郭启勇

    局部进展胰腺癌的预后较差,传统放射治疗、传统放射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局部进展胰腺的局部控制及生存获益有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能够控制局部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近年在局部进展胰腺癌中逐步应用.抑制DNA修复药物发展迅速,DNA修复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在分子、细胞、动物水平经广泛研究,并已初步在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进展胰腺癌的预后.

  •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周媛媛;张思杏;郑青平;石成良;罗展雄;李旌;于斌;李中华

    目的 评估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2种不同放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放射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20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分别进行3DCRT和IMRT 2种放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均为40 Gy/20 f.比较2组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及加速器跳数(MU).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IMRT在计划靶体积(PTV)的剂量覆盖、均一性及适形度均优于3DCRT(P<0.05);3DCRT与IMRT的肝V30 Gy及肝V20 Gy分别为33.55±5.67vs 29.41±2.67(P=0.001)和44.24±6.17 vs 41.28±4.59(P=0.021).2组的正常肝组织低剂量区范围与胃、小肠、脊髓、双肾的受照射剂量并无显著性差异.3DCRT与IMRT的MU分别为303.7±35.8和377.4±33.2(P=0.000).结论 与3DCRT相比,IMRT有较满意的PTV高剂量覆盖及均匀的剂量分布.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IMRT的肝脏高剂量区范围明显低于3DCRT,而不足的是,IMRT的治疗时间显著长于3DCRT.

  • 原发性大肝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方子燕;金帅;黎功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不适宜手术以及射频消融、介入等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武警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9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次剂量2 ~6 Gy,5 F/w,总剂量50~70 Gy.观察近期疗效及预后.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差异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完全缓解率3.57%,部分缓解率32.14%,疾病稳定率53.57%,进展率10.72%,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6.43个月,中位生存期(OS)11.4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79%和25.2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缓解率为PFS的独立预后因子,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FS的独立预后因子为肿瘤缓解率和处方剂量,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肿瘤缓解率、肿瘤直径、肿瘤体积.常见放疗急性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放射性肝损伤及骨髓抑制.结论 调强放疗对于不能手术治疗及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大肝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调强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黄龙;祁亮;黎功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武警总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2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应用8 MV直线加速器对行调强放射治疗.单次剂量3~6Gy,5次/周,总照射剂量56 ~ 96 Gy,中位剂量60 Gy.记录生存期,评估不良反应.生存率及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2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未完成放疗.22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63.7%.分析显示,肿瘤缓解率与癌栓类型、肿瘤大小有关(P<0.05),是影响预后的显著性因素.中位生存时间13.4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27%、18%.22例完成放射治疗患者没有出现急性放射性损伤,未出现放射性肝病等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 高分级神经胶质瘤112例术后放、化疗疗效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汪洋;盛晓芳;高晶;陈淑;董伟;戴嘉中;潘力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分级神经胶质瘤术后常规放疗加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共112例高分级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加IMRT联合化疗.放疗方案为前程常规放疗加后程IMRT 2个阶段,总剂量57.5~62.5 Gy(27~29次,37~45 d).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63例为替莫唑胺方案,49例为司莫司汀加替尼泊苷方案.记录治疗反应,计算总体生存率和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多为1~2级,无4级以上反应,有3例发生后期放射性脑坏死.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9%、54.7%和30.8%,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病灶部位(P=0.001)和KPS评分(P=0.011).1、2和3年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8%、38.9%和1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无局部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病灶部位(P=0.001)、KPS评分(P=0.001)和病理类型(P=0.005).多因素分析未显示替莫唑胺方案化疗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后常规放疗加IMRT联合化疗治疗高分级神经胶质瘤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后不良反应可以耐受.KPS评分、病灶部位和病理类型是重要的预后因素,替莫唑胺化疗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 CT/MRI图像融合精度对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影响

    作者:任志刚;胡伟刚;陈颢;赵建东;蒋国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CT与MRI图像融合的精度,以及在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中对肿瘤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方法:8例HCC患者行深吸气末屏气模拟CT扫描、呼气末MRIT2相扫描及深吸气末屏气快速MRIT2相(MRIT2F)扫描.采用互信息法进行图像融合,自动匹配后手动微调.分别在CT及MRI图像上勾画临床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及肝脏,在CT图像上勾画周围重要器官.利用CT和MRI图像上骨性标志点在融合图像上2者之间的距离(DCT-MRIT2,DCT-MRIT2F)及肝脏交叠度P-LIVERCT-MRIT2 (CT-MRIT2F)评价图像融合精度.根据CT及MRI勾画的GTV,计算融合后形成的总体积V-GTVCT+MRIT2及V-GTVCT+MRIT2F.根据GTVCT+MRIT2及GTVCT+MRIT2F制定2组放疗计划,比较2组肿瘤95%计划靶体积的放疗受量(D95)及周围重要器官受量的差异.结果:DCT-MRIT2及DCT-MRIT2F分别为(2.3±0.9)及(2.0±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VERCT-MRIT2及P-LIVERCT-MRIT2F分别为(85.4±2.3)%和(9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TVCT+MRIT2和V-GTVCT+MRIT2F分别为(642±561)和(547±474)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放疗计划中的D95、十二直肠大受量、胃大受量及左肾平均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脊髓大受量、右肾平均受量、正常肝脏平均受量及正常肝脏接受5、10、15、20、25、30、35和40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T2组要大于CT+MRIT2F组.结论:将C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HCC患者的3DCRT,在采集图像时应统一呼吸时相,可进一步减少周围重要器官的受量.

  • 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调强放射治疗

    作者:陈真云;盛修贵;马悦冰;薛莉;刘娟;张海燕;张小玲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用于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化疗,然后给予全程IMRT,1.8~2.3 Gy/次,1次/日,5次/周,总处方剂量58~68 Gy,中位剂量63.5Gy,同时设计28例患者的普通主动脉旁2野照射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rgans at risk,OAR)受照射剂量.随机选择32例接受普通放疗的病例,比较IMRT和普通放疗的急慢性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全程IMRT,照射靶区内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平均剂量为67.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6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IMRT与普通主动脉旁两野比较,肾、脊髓、小肠的受照射剂量明显减小(P均<0.05),急、慢性毒副反应明显减少.两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年生存率IMRT组较普通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但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技术用于治疗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靶区可以获得根治性剂量,临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38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瑛;韩波;王树强;杨丽姝;孙淑娟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ve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前列腺癌, 37例放疗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35例同时服用内分泌药物.放疗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23.5~159.0 ng/mL,中位值36.0 ng/mL.36例完成全程调强适形放疗,总剂量60~72 Gy/38~50 d(2.0~3.0 Gy/次,4~5次/周),中位剂量68.6 Gy .结果:38例调强适形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87.6%,5年总生存率75.2%;急性直肠毒性反应Ⅰ级30.6%、Ⅱ级8.33%,急性膀胱毒性反应Ⅰ级38.9%、Ⅱ级5.56%,未见直肠和膀胱Ⅲ级、Ⅳ级反应.结论:前殂腺癌调强适形放疗可提高前列腺局部剂量,相邻组织器官的毒性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良好的耐受性.联合激素治疗没有增加直肠和膀胱的毒性反应.

  •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多序列平面剂量仪(Mapcheck)验证

    作者:阎超;王中和;胡海生;石慧烽;金冶宁

    目的:采用多序列平面剂量仪(Mapcheck)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逐野通量验证,探讨其替代胶片验证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共1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接受了9个照射野的调强放疗.18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经点剂量验证通过后,对每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逐野0度角通量计算、实施0度角6 MV X线计划、逐野加速器照射、Mapcheck测量和γ辐射相对剂量的比对.每一个调强放疗照射野剂量符合率均≥90%后,再行面剂量胶片验证,并计算通过率.结果:18例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经点剂量验证通过后,其Mapcheck验证的平均每野符合率为(95.5±2.07)%,100%通过验证.随后行面剂量胶片验证的结果显示,平均符合率达(97.8±1.0)%,也全部获得验证通过.结论:本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Mapcheck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逐野通量验证以替代胶片验证是可行的.

  • 一种新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全盆腔适形弧放射治疗技术

    作者:杨瑞杰;王俊杰;姜伟娟

    目的:探索和评价一种新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全盆腔适形弧放射治疗技术.方法:采用新适形弧技术将计划靶区矢状面体中线2侧各删除宽1.25 cm的区域,以生成左右2个剂量成形结构,分别以2个剂量成形结构及其中心为靶区及等中心设计2个180°适形弧.通过对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个等中心的适形弧治疗(two-axis conformal arc therapy, 2A-CAT)、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对2A-CAT进行剂量学评价.结果:适形弧、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计划的平均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83、0.61和0.88,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15、1.08和1.10.适形弧计划中小肠+结肠、直肠、膀胱和盆腔骨的平均照射剂量较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分别低1.19、3.39、4.65和1.64 Gy,但较调强放疗计划略高.适形弧计划中正常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较调强放疗计划高1.87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适形弧放射治疗技术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相比,可明显改善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和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但较调强放疗技术略差.

  • IMRT联合替吉奥和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蒋亚齐;张西志;武文娟;陈丽;刘丽琴;戴尔珣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初治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化疗方案(奈达铂20 mg/m2,d1-5+替吉奥60 mg/m2,d1-14,21天为1周期,共2周期),化疗同时行调强放疗,放疗剂量56 ~ 64 Gy/28 ~ 32次.结果 完全缓解16例(80.0%),部分缓解3例(15.0%),总有效率95.0%;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4%、62.6%.主要的血液学毒性为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0% (4/20),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和放射性食管炎,均为Ⅰ~Ⅱ级.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奈达铂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有效,不良反应可接受.

  • 胃癌术后IMRT和VMA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徐莉霞;李夏东;章霓;俞玉凤

    目的 研究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以及正常组织受量等方面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10例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勾画完靶区后,分别运用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脊髓的受量以及正常组织肝V5、V30、Dmeann和双肾V12、V22、Dmean.结果 VMAT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适应性和均匀性较好(均P<0.05),正常肝组织受量V5、V30、Dmean相对较低(均P<0.05),双肾受量和脊髓的大受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癌术后的VMAT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及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正常肝组织的受量相对较低,对保护肝组织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用VMAT计划从剂量学及效率上都优于IMRT计划.

  • 3种放疗方式用于胃癌术后的近中期疗效及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

    作者:方亮

    目的 比较二维多野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3种放疗方式用于胃癌术后的近中期疗效及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 统计分析75例术后随机行二维多野照射、3DCRT或IMRT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各25例).结果 3DCRT组和IMRT组患者的不适症状完全缓解率和改善率均高于二维多野照射组(均P<0.05);3DCRT组和IMRT组患者的2、3年生存率均高于二维多野照射组(均P<0.05),复发率均低于二维多野照射组(均P<0.05);IMRT组患者的2、3年生存率均高于3DCRT组(均P<0.05),复发率均低于3DCRT组(均P<0.05);3DCRT组和IMRT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胰淀粉酶升高、转氨酶升高、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均低于二维多野照射组(均P<0.05);IMRT组患者的周围组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3DCRT组(均P<0.05).结论 在胃癌术后的近中期疗效方面,IMRT优于3DCRT,二维多野照射较差;在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方面,IMRT轻,3DCRT其次,二维多野照射损伤较大.

  • 优化参数对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影响

    作者:徐莉霞;李夏东;王佳浩;任垚

    目的 分析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参数中子野个数、子野小面积、小机器跳数对计划优化的影响.方法 对15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以固定2个物理参数、改变1个物理参数的形式对调强放疗计划重新优化,分析这3个参数各自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并对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的计划在改变子野个数、小面积、小机器跳数后计划优化得出的结果:任意固定2个参数,改变其中1个参数,都会影响计划的结果.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和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及肺V5、肺V20所受影响相对较大,肺V30、肺平均剂量(Dmean)、心脏V30、心脏Dmean、脊髓大剂量(Dman)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在这3个参数中,改变子野个数相对于改变其他2个参数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 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调强计划优化中改变子野小面积和小机器跳数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大,而在适当的子野个数基础上再增加子野个数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小.

  • C反应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数预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侃;杨邵瑜;徐晓;李鑫;张敏娜;王冰;陈雪琴;夏冰;马胜林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基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的胸部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acute radiation pneumonitis,ARP)的发生率,并评价血常规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ARP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接受VMAT胸部放疗的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CTCAE 3.0标准进行ARP分级.采集患者放疗前1周内及放疗结束后1周内血常规数据及CRP指标,分析各指标与AR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77例患者ARP的发生率为39.0% (30/77),其中有症状ARP的发生率为28.6% (22/77).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后中性粒细胞数较高(P=0.004)及放疗前、后CRP变化评分较高(P=0.006)是A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放疗后N和CRP变化评分联合预测AR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690.结论 放疗后N联合CRP变化评分对于预测和诊断ARP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 鼻咽癌魔十字调强适形放疗操作技术

    作者:欧光明;戴相昆;马林;徐寿平;王运来

    介绍鼻咽癌魔十字调强适形放疗操作技术,供放疗人员参考.

163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