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癌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作者:肖帅;吴湘玮;陈艳平;刘雯;叶旭;姜翠红

    [目的] 比较舌癌术后患者调强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舌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调强组34例,常规组32例,比较两组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调强组3年总生存率为76.4%(26/34), 与常规组71.9%(23/32)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调强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高于常规组(47.06% vs 18.75%),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常规组(23.5% vs 46.9%),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调强组患者口干症发生率(26.47% vs 65.5%)和3~4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8.82% vs 62.5%)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IMRT治疗舌癌术后患者,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君;张静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结果]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2个月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2C30)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发热、放射性肠炎、注射部位疼痛等,观察组除发热、注射部位疼痛外,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RTC2C30评分为(16.42±3.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31±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且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斑蝥酸在HPV感染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超男;张蔚

    【目的】探讨斑蝥酸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 HPV 感染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腔内后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去甲斑蝥酸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放疗毒性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1个月、3个月的 KPS 评分分别为(86.82±11.25)分、(89.22±10.24)分、(91.24±10.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14±10.27)分、(82.91±9.87)分、(82.04±13.56)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25/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53.85%,与对照组(75.86%、5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5.88%、14.71%、26.47%、64.71%、38.24%、26.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HPV 感染宫颈癌患者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时,应用斑蝥酸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放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固定野动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在上腔静脉综合征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马骖;马莉;郭燕;樊一萌;吴亚东;张燕;刘慈;张雅静;陈晓芳;马志乾;李秉慧;王培培

    目的 比较固定野动态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48例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IMRT和VMAT计划,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在95%体积的P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IMRT和VMAT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肺脏,IMRT与VMAT计划中双肺V5、V10、V30、Dmean受照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中肺V20受照体积稍低(P =0.061).对于心脏Dmean、食管V35、食管V50、脊髓的受照体积,两种计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的加速器跳数低于IMR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VMAT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结论 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VMAT在肺脏保护方面更具优势,且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评估.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苑喜明;张彩清

    目的 观察适形调强放疗(IMRT)同步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综治组)26例,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1例,两组均采用IMRT,处方剂量1.8 Gy/次,5次/周,总剂量50.4~54.0 Gy/28~30次;综治组放疗第1天同步应用卡培他滨片化疗,21 d为1周期,共2周期,放疗结束后,再进行2~4周期化疗.结果 综治组有效率69.2%、症状改善率84.6%、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9.0%和30.2%、中位生存时间18.0个月,明显高于单放组(有效率38.1%、症状改善率57.1%、1年生存率45.9%、2年生存率10.2%、中位生存时间 12个月,P <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毒性及骨髓抑制.结论 IMRT同步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相关临床研究

    作者:赵青莲;张帅;刘鑫鑫;谢文杰;张文彬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放疗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121例中晚期宫颈癌(ⅡB期、ⅢA期和ⅢB)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行联合放化疗治疗.根据放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6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两组年龄、体重指数、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以及化疗方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患者治疗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髓抑制[32.2%(19/59) vs 51.6% (32/62)]、胃肠道反应[42.4% (25/59) vs 62.9% (39/62)]、直肠反应[27.1% (16/59) vs 45.2% (28/62)]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尿生殖道损伤[18.6% (11/59) vs24.2% (15/62)]、放射性直肠炎[23.7% (14/59) vs 25.8% (16/62)]和放射性膀胱炎[16.9%(10/59) vs 20.9% (13/62)]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年比较,观察组局部控制率(86.3% vs 7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够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减少放疗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扇形束兆伏级CT研究鼻咽癌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作者:王方正;蒋春儿;叶智敏;胡福军;王磊;杨双燕;郁欢欢;徐敏;时建芳;傅真富

    目的 应用扇形束兆伏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研究鼻咽癌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探讨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为制定临床靶区外的计划靶区边界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5年9月37例在本院接受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每日常规摆位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前行MVCT,并与计划CT匹配,纠正摆位,获取每次摆位误差.通过MPTV =2.5∑ +0.76[MPTV:计划靶区(PTV)外放边界;∑:系统误差;6:随机误差]计算MPTV.结果 37例鼻咽癌患者在三维方向的体位校正前各方向和旋转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分别为左右方向(2.102 ±0.040 6)mm;头尾方向(1.490±0.034 8)mm;前后方向(1.306±0.335)mm和旋转(1.392±0.038 4)°,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各方向MPTV为左右方向3.467 5 mm,头尾方向2.979 5 mm,前后方向2.888 5 mm,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有体重下降、肿瘤退缩.结论 鼻咽癌断层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应采用断层照射技术相关的MPTV,摆位误差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大,纠正摆位误差保证了断层调强放疗的精确实施.

  • 同期整合推量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邱艳芳;杨雯娟;刘志刚;王晖

    目的 分析同期整合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行SIB-IMRT的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处方剂量为PTV 50 ~ 64 Gy/26 ~ 30次,单次剂量为1.8~2.2 Gy;PGTV为60~ 70 Gy/26 ~ 30次,单次剂量为2.0~2.35 Gy.结果 随访时间6~40(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5.0(95% CI:23.8 ~26.2)和15.0(95% CI:11.3 ~ 18.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91.4%和51.7%;1、2年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6.9%和22.7%;无患者发生≥4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在亚组分析中,N3期患者≥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9.2%)高于N0 ~ N2期患者(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IMRT技术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患者是可行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 GTV分区勾画对椎前间隙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作者:杨凤姣;张九堂;于小平

    目的 探讨大体靶区(GTV)分区勾画对椎前间隙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伴有椎前间隙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a)20例,采用两种方法勾画靶区:第一种方法(Plan1)对于近脑干、脊髓GTV分区勾画,接近脑干、脊髓肿瘤勾画一亚靶区(GTVsv),并且对于GTV、GTVsv分区给量;第二种方法(Plan2)按传统方法勾画靶区.利用pinnacle调强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调强计划分两段执行.比较Plan1和Plan2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以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指数.结果 Plan1和Plan2中大体肿瘤的计划靶区(PGTV) <93%处方剂量的体积分别为[(0.63±0.21)%,(0.68土0.10)%,P=0.049];PGTV> 110%处方剂量的体积分别为[(11.59±7.01)%,(12.71±6.03)%,P=0.041];PGTV> 115%处方剂量的体积分别为[(2.05±0.80)%,(2.7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9).Plan1和Plan2中脊髓大剂量分别为(41.00±4.52) Gy vs(45.00± 3.25)Gy,两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lan1靶区剂量均匀性及适形度好于Plan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V分区勾画、分区给量,分程调强优化了椎前间隙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调强计划,改善了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减少了靶区低剂量区,降低脑干、脊髓受量.此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剂量学上具有可行性,对于此种方法的临床推广应用还有待于大样本的观察验证.

  •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熊丽;潘海卿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47例接受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12个月及18个月记录其临床症状及耳镜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声导抗及鼻咽部MRI检查结果.对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情况及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50.34% (74/147),放疗后6个月为发生高峰期;存在咽鼓管侵犯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67.86% (38/56),高于无侵犯者的发生率39.56% (3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1,P=0.00);咽鼓管放疗剂量≥60 Gy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59.21%(45/76),明显高于咽鼓管放疗剂量<60 Gy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40.85% (2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P=0.04).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咽鼓管侵犯以及咽鼓管照射剂量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相关,建议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咽鼓管应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勾画并控制其照射剂量< 60 Gy.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充;韩非;卢丽霞;黄劭敏;林承光;邓小武;卢泰祥;崔念基

    背景及目的:局部和区域未控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与靶体积的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采用常规二维放疗方法提高靶体积的照射剂量受到周围敏感器官耐受剂量的限制.本研究将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以期通过安全地增加靶体积照射剂量,达到提高局部和区域控制率的目的.方法:共60例初治原发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Ⅲ期49例,Ⅳa期11例.全部患者均使用IMRT技术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放疗计划及实施由NOMOS公司PEACOCK系统完成.采用连续加速推量(SMART Boost)方法照射,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30次共68 Gy,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30次共60~64 Gy,临床靶体积Ⅰ(Target Ⅰ)30次共60 Gy,临床靶体积Ⅱ(TargetⅡ)30次共54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体积和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治疗毒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结果:GTVnx、GTVnd(左)、GTVnd(右)、Target Ⅰ和TargetⅡ的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71.21、65.85、66.26、67.59和61.42 Gy,其中GTVnx、GTVnd(左)和GTVnd(右)的平均分次剂量分别达2.37、2.20和2.21 Gy,全部靶体积被95%处方剂量曲线覆盖的平均体积百分数>99%,GTVnx受照剂量大于105%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为43.87%.脑干5%体积的受照剂量和脊髓1 cc体积的受照剂量平均值分别为46.96 Gy和39.99 Gy,双侧腮腺和颞颌关节33%体积的平均受照剂量<38 Gy.全组患者未观察到Ⅳ级急性毒性反应,Ⅲ级皮肤、粘膜和咽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5.0%和1.7%.随诊时间6~37个月(中位15.5个月),全组病例未观察到鼻咽复发,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远处转移7例,死亡9例.3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6.67%、94.06%、84.98%和74.97%.结论:IMRT提高了局部晚期鼻咽癌靶体积的分次和总剂量,周围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均在可耐受范围,急性毒性反应较轻,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满意.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

  • 30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韩露;林少俊;潘建基;陈传本;张瑜;张秀春;廖希一;陈奇松

    背景与目的: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大样本量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不良反应并探索其预后因素.方法:分析从2003年9月到2006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IMRT的305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作生存分析.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为66~69.75 Gy/30~33次.Ⅲ~Ⅳa期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5~61个月).分别有16、8和39例出现局部、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3年局控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4.3%、97.7%、86.1%、80.3%和89.1%.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并不影响局控率及总生存率(P>0.05),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P=0.000)、无远处转移率(P=0.000)及无瘤生存率(p=0.003)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和辅助化疗不改善Ⅲ~Ⅳa期患者预后(p>0.05).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Ⅲ度皮肤反应14例(4.6%)、Ⅲ度口腔黏膜反应90例(29.5%)及Ⅲ~Ⅳ度骨髓抑制20例(6.5%):IMRT治疗两年后Ⅱ度口干发生率7%,无Ⅲ~Ⅳ度口干.结论:IMRT治疗鼻咽癌可以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及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降低远处转移率进一步提高疗效还需探讨化疗的意义.

  • 调强配合后装放射治疗同步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瑞杰;李婷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通过调强配合后装放射治疗同步化疗方案治疗后的疗效。方法66例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首先进行常规盆腔大野前后对穿照射30 Gy,之后在中间挡铅改为四野照射,照射剂量20~25 Gy,常规照射同时用铱192行后装治疗,每周1次。DT=(30~42)Gy/(6~7)次,总疗程7~8周,后装治疗日不再做外照射。治疗组采用调强放疗并给予GTV1[宫颈原发及宫旁直接侵犯肿瘤>60~66 Gy(30 f)-1·(5周)-1]。在调强治疗结束后进行后装治疗。两组在放疗同时给予单药顺铂周疗化疗,顺铂40 mg/m2,共6次,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方案,每周一次同时后装放射治疗,使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及生存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轻。

  • 伽玛刀与IMRT推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剂量学对比

    作者:刘锦全;齐斌;陈冬平;李铭仪

    目的 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后两种不同推量方式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影响.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鼻咽癌(T3、T4期)患者40例,在常规放疗后予伽玛刀推量治疗,推量剂量为6~10 Gy;应用Nomos Peacock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调强适形放疗(IMRT)推量计划,2 Gy/次,总量8 Gy/4次.比较两种推量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小受量(Dmin),大受量(Dmax),平均受量(Dmean).结果 伽玛刀的靶区Dmin、Dmax、Dmean均明显大于IMRT(P<0.01);脑干、颞叶、视神经、鼓室、颞颌关节的Dmin伽玛刀比IMRT要高(P<0.05);伽玛刀的视神经Dmax、Dmean均高于IMRT(P<0.05,P<0.01);双侧颞颌关节Dmean,伽玛刀高于IMRT(P<0.05).结论 伽玛刀推量治疗有可能提高鼻咽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其对视神经影响和张口困难发生率可能高于IMRT.

  • IMRT联合HIFU治疗手术及TACE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涛;景红霞;李林均;张军;余建云;程雄飞;焦娇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0例手术及TACE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IM‐RT联合HIFU同步治疗,对照组仅行IMRT治疗。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IMRT,总剂量54~70Gy/6~7周。观察组于放疗第1天开始行HIFU,5次/周,共6~7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8%、36.2%和89.9%、78.9%,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3%、28.1%和85.9%、5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和3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个月和27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或拒接手术的术后TACE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IMRT联合HIFU治疗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一定应用价值。

  •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川;熊德明;李湘宜;刘良忠;李刚;任必勇;刘强

    目的 探讨常规调强与简化调强两种不同放疗技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5例PHC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 TACE联合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 RT )行序贯治疗 ,对照组采用 T ACE联合常规调强放疗技术(cIM RT )行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总体生存时间(OS )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按要求进行随访 ,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放疗计划而未参与疗效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55 .81% vs .52 .50% )、PFS(25 .51周 vs .28 .06周)和OS(78 .82周 v s .83 .22周)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主要毒副反应相似 ,各项比较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其中观察组放射性肝损伤较对照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sIM RT 相对于cIM RT 可以获得近似疗效和预后 ,于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增加毒副反应 ,还有减少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趋势 ,可作为PHC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常规替代方式.

  •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摆位和照射技术

    作者:张声江;李建军;钟丽娟;吴克艰;郎锦义

    目的针对鼻咽癌患者采用全程束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又称孔雀刀),探讨其治疗摆位、照射技术及放疗质量保证.方法我院2002年1~12月,共12例经病理或MRI诊断证实为鼻咽癌低分化癌无远处转移患者,执行全程调强适形放疗.调强治疗计划(IMRT逆向计划)和实施由NOMOS公司Peacock系统完成,利用Varian600C直线加速器6MV-X线,采用1cm或2cm步进式断层技术(Peacock MiMiC)进行不治疗摆位和照射.结果放疗后直接鼻咽镜检查,肿瘤消退率100%,3年总生存率86.25%,放疗时无1例出现腮腺肿胀,5例出现中度口干.结论鼻咽癌患者应用IMRT放疗,剂量分布理想,局部控制较好,疗效确切,同时能有效地保护腮腺等重要器官,急性反应较轻.

  • 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和摆位误差探讨

    作者:张小红;何立;李书容;鲍丹;尚友兰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精确定位摆位照射技术的应用及可能出现的摆位误差,提高鼻咽癌放疗质量.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59例经病理或MRI诊断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无远处转移患者,采用精确定位摆位和照射技术,全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前拍摄一次正、侧位验证片,治疗过程中每两周实时验证一次.结果 59例患者积极配合并全部完成全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疗结束一月后CT复查,肿瘤消退率100%,仅36例患者出现口干.结论 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大限度地把剂量集中在靶区内,减少了正常组织副反应,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精确的定位摆位可减少摆位误差,是调强放疗成功实施的保证.

  • 调强放射治疗在不可切除老年胃癌患者姑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小东;邵颖;唐小英;王磊;张朗;李刚;蔡凯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老年不可切除胃癌患者中姑息减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老年病理确诊胃癌患者,手术无法切除,伴有出血(78.3%)、梗阻(52.2%)及疼痛(69.6%)症状;采用调强放射治疗为主的姑息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结果:全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0~89岁(平均74岁);Ⅲ期9例,Ⅳ期14例.全部采用6MV X线IMRT,常规分割,1.8~2.2 Gy/次,5次/周,总剂量35~50 Gy;同步放化5例,序贯化疗9例.出血、梗阻及疼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7.8%(14例)、58.3%(7例)和56.2%(9例);中位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101天、87天和99天.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4天,症状缓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症状未缓解者明显延长(129天vs 73天,P=0.01).治疗期间出现Ⅲ级毒副反应者2例.结论:IMRT是一个有效的、可耐受的并能够缓解老年不可切除胃癌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脑胶质瘤调强适形放疗后伽玛刀推量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郝灵芳;院刚

    目的 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后结合伽玛刀推量治疗颅内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分析其疗效并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脑胶质瘤(Ⅲ~Ⅳ)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后结合伽玛刀推量的方法.2010-2013年间27名胶质瘤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后1~3个月内复查提示病灶仍有活性、KPS评分基本稳定且未口服过替莫唑胺化疗的患者,其中15名患者入组本次补量观察.调强放疗处方剂量:PGTVtb 64.2Gy/2.14Gy/30f,PTV1:60Gy/2.0Gy/30f,PTV2:54Gy/1.8Gy/30f.伽玛刀主要为GTV追加剂量,分上下午两次给予,以40%~6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周边剂量6~9Gy.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结果 推量后影像复查有效率为73.3%,较推量前局控率明显提高(P=0.009<0.05).1、2、3年生存率两组相比x2=0.244,P=0.621>0.05,说明两组处理对生存曲线影响无意义.推量后KPS评分较补量前明显改善(t=-7.897,P=0.00<0.05),与同期拒绝组73±6相比提高明显(t=2.1,P=0.046<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结合伽玛刀2次分割补量发挥了放射物理剂量优势,又符合放射生物学原则,明显提高了病灶局部控制率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KPS),提高了生存机会.

163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