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膜表达的HLA-G诱导免疫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产生

    作者:周浩;黎纬明;张敏;刘峥嵘;邹萍

    为了探讨体外诱导免疫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产生的方法及其机制,利用人HLA-G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并与DC共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0、CD86、ILT3和ILT4分子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DC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表达的HLA-G1分子与树突状细胞作用后,DC表面免疫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下调,而抑制性分子ILT3、ILT4表达上调.HLA-G1作用后DC异基因抗原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明显下降.结论:HLA-G1分子可以在体外条件下,下调DC表面免疫共刺激分子水平,促进LIT3、ILT4表达,诱导免疫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产生.

  • 人源化CD25单克隆抗体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微;任汉云

    本研究探讨人源化重组CD25单克隆抗体(rhCD25MAb)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加或同时加rhCD25MAb或环孢菌素A(CsA)进行体外培养,或先用PHA刺激T细胞活化后再加入rhCD25MAb继续进行培养.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25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L-2R(sIL-2R)水平.结果显示:rhCD25MAb和CsA均能有效抑制PHA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总体比较,CsA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虽然CsA和rhCD25MAb均能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sIL-2R的水平及CD25+/CD3+的比例,但rhCD25MAb的作用明显强于CsA.rhCD25MAb无论是在T细胞活化前还是活化后均能抑制T细胞表达CD25抗原和分泌sIL-2R.结论:rhCD25MAb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它能抑制T细胞活化及抑制活化的T细胞增殖,临床上它不仅可用于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还可用于预防aGVHD.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分析

    作者:毛平;罗畅如;张玉平;王彩霞;许艳丽;应逸;杜庆华;谢健晋

    本研究探讨AML患者在初发、治疗缓解后、复发等不同疾病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T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情况,分析不同白血病细胞负荷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尤其是对抗白血病功能的影响.应用RT-PCR扩增11例AML白血病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及3名正常供者外周血的TCRBV2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genescan)的方法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CDR3克隆性质,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Vβ亚家族的应用、克隆性增殖、T细胞的复杂性以及T细胞免疫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1例AML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TCR Vβ亚家族,经体外诱导后TCR Vβ亚家族表达增加;完全缓解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数量明显增多,但未达到完全正常;4例患者在复发时TCR Vβ亚家族表达数量明显下降;11例患者中有9例在初诊时外周血有1至2个TCR 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缓解期克隆性增殖的Vβ亚家族T细胞有增加趋势,在多数病例观察到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初发、缓解、体外诱导扩增以及复发时仍维持克隆性增殖状态;AML白血病患者初发及复发时T细胞CDR3复杂性明显降低,呈偏态分布,而疾病缓解时T细胞复杂性有所改善.结论:AML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呈限制性表达;在大多数病例中无论是疾病初发抑或缓解及体外诱导、甚至在疾病复发时均可观察到克隆性T细胞的存在;在部分病例中某些Vβ亚家族在上述不同痰病状态下始终维持克隆性增殖状态,部分Vβ亚家族的克隆性增殖同白血病细胞的存在相关;在疾病状态下,AML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复杂性有所降低,而疾病缓解后可部分恢复.

  • 测定同种异体反应中分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作者:孟筱坚;林茂芳

    本研究目的是测定同种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刺激后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以建立一种监测同种异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新颖的细胞因子分泌检测方法(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了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分泌IFN-γ,IL-4和IL-l0的T淋巴细胞水平;然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2例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T细胞水平.结果表明:经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1.12±0.13)%],而分泌IL-4和IL-10的T淋巴细胞则无升高,分别为(0.12±0.03)%和(0.10±0.03)%.患者外周血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水平和a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利用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水平的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对aGVHD的识别.

  • 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李振宇;徐开林;潘秀英;孙海英;高飞;鹿群先;李德鹏;何徐彭

    本研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并观察其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亚克隆技术将多聚嘌呤通道(PPT)元件、泛醌启动子(PUB)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至pLO134载体,构建成pTK153载体.之后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包括包装质粒△NRF、转移质粒pTK153和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小时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和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观察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1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FACS分析转染效率为(63.04±7.24)%,病毒滴度测定为(3.09±0.61)×106U/ml.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FACS分析转导效率为(37.98±6.26)%.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小鼠T淋巴细胞有较高的感染效率.

  • LMP2混合肽负载树突状细胞与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产生识别EB病毒抗原的T细胞

    作者:邢艳平;岑溪南;童春容;顾江英;蔡鹏;陶秀艳;靳娴;朱平

    LMP2是EB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的一种蛋白.本研究探讨应用适于不同HLA分型的EB病毒-LMP2抗原混合肽(MIX-LMP2)体外刺激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EB病毒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取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并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用EB病毒MIX-LMP2混合肽刺激,促成熟后在体外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每周刺激1次,共刺激2次;同时对部分分离的淋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予以刺激作为对照.用基因扫描T细胞受体(TCR)β基因图谱的方法观察培养前后的T细胞克隆分布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将培养的细胞和靶细胞共培养检测IFN-γ的分泌以研究CTL细胞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扫描TCRβ基因结果显示体外培养改变了患者的TCRβ基因图谱,培养前为寡克隆的TCRB基因家族在培养后出现与正常人相似的多峰分布,提示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恢复正常;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培养前的淋巴细胞CD3+、CD3+ CD8+、CD3+ CD45RA-CD45RO+ 比例分别为70.73%、42.99%、27.56%,用负载EB病毒LMP2肽2次刺激体外培养后,上述的淋巴细胞表型分别升高为95.17%、52.54%、81.41%.NK细胞(CD3-CD56%)、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FOXP3+)比例变化不大,分别从培养前的2.12%,0.03%变化为2.35%,0.02%.CD3+ CD45RA-CD45RO+ 细胞增长比例较大,表明2次刺激后大部分的初始型T淋巴细胞被激活.IFN-γ分泌检测结果显示,当负载LMP2肽的DC细胞作为靶细胞时,刺激1次的细胞分泌IFN-γ量和刺激2次的细胞分泌IFN-γ量明显高于同期未刺激细胞分泌IFN-γ量(p<0.05).而对于未负载LMP2的DC细胞作为靶细胞时,IFN-γ检测结果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负载EB病毒MIX-LMP2肽的树突状细胞(DC)刺激T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可以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分布,产生识剐EB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

  • 转染外源性FasL的CD34+细胞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忠文;肖娟;邹萍

    为探讨通过Fas/FasL途径选择性去除移植物中成熟T细胞的可能性,本研究借助反转录病毒途径,以FasL基因转染骨髓CD34+细胞,与经过富集的T细胞进行单向混合培养(刺激细胞/效应细胞比例为5:1),加入或不加入IFN-γ,IL-2,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5天后的细胞凋亡率,并比较两种细胞因子对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影响.以转染外源FasL的CD34+细胞为刺激细胞,T细胞凋亡率为(12.1±1.5)%[对照组为(3.2±1.1)%,P<0.01];经IFN-γ或IL-2作用后,转染细胞诱导T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上升至(20.1±2.3)%,(17.6±1.3)%(P<0.01);且IL-2对CD34+细胞Fas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转染外源FasL的骨髓CD34+细胞可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IFN-γ和IL-2增强上述致细胞凋亡作用,且IL-2更有利于临床应用;提示该方案可选择性清除移植物中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可望为临床上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提供新的途径.

  • 两种抗T细胞免疫毒素对靶细胞杀伤效应的比较

    作者:黎燕;赖春宁;裴武红;贺永怀;孙英勋;沈倍奋;陈兴国;金荔;孔繁华

    免疫毒素杀伤靶细胞的关键取决于抗体对靶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毒素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本研究比较了我们所研制的两种抗T细胞免疫毒素(CD5:rRA和CD5:Ricin)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实验结果证实:①两种免疫毒素在10-9-10-11mol/L浓度范围内均可有效地清除CD5+T细胞群,并对CD25+CD3+激活T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②两种免疫毒素均对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与CD5:Ricin比较,CD5:rRA在10-10-10-11 mol/L浓度范围内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③10 mmol/L氯化铵与CD5:rRA联合应用,可增强CD5:rRA对T细胞的清除效率;④两种免疫毒素及氯化铵与CD5:rRA联合应用在有效杀伤T细胞的浓度范围内,对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性

    作者:陈健琳;郭子宽;徐晨;李欲航;侯春梅;毛宁;陈虎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验证培养上清中蛋白的存在.结果显示,异体T细胞与MSC共培养后,CD8+细胞增多,CD25+细胞减少.RT-PCR检测结果证明MSC高表达TGF-β1基因,但不表达IL-4和IFN-γ基因.ELISA证实MSC培养上清存在TGF-β1蛋白,其72小时分泌量约为1 ng/ml.结论:骨髓MSC在体外可使异体T细胞对异体抗原的反应性减低,这种作用体现在细胞亚群的改变与MSC分泌TGF-β1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预防HLA不相合骨髓移植中GVHD的发生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 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IL-17、IL-35和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昭娟;赵冬;李付平;王英芳;肖汇颖;王旭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r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 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相关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作为药物筛选新方法的探索

    作者:卢学春;迟小华;杨波;朱宏丽;刘丽宏;张峰;严江伟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d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检索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并对此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显著性检验后筛选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3 000种药物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筛选与SAA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特征相反者.结果表明,在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到1个满足条件的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库GSE3807.与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一共有515个(表达水平变化超过2倍),其中上调者202个,下调者313个.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别属于核酸代谢、泛素依赖的蛋白降解通路、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高尔基体蛋白运输以及蛋白质磷酸化等通路.SAA发病相关基因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发现,羟基喜树碱、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治疗SAA的作用.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疾病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有可能成为SAA治疗药物筛选的新方法.

  • 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叶芳;乔振华;朱镭;杨涛;杨林花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allo-HSCT相关GVHD防治中的作用.用终浓度为10 μg/ml的PHA于不同时间作用T淋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功能;以不同数量的MSC分别与活化T淋巴细胞作用,根据MSC数量不同实验分为A组(对照组,不加MSC)、B组(MSC 2×104)、C组(MSC 4×104)、D组(MSC 8×104),用3H-TdR掺入法检测作用前后T细胞功能,FCM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结果显示,在终浓度为10 μg/ml PHA作用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8小时达高峰.FCM检测MSC细胞表型表明:CD44、CD105、CD29、FIK1表达阳性,不表达CD33、CD34、CD45、HLA-DR.随着MSC数量增加,与共培养前相比,T细胞的SI值逐渐降低(p<0.05),但C组和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在低数量MSC作用下,CD3+CD4+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CD4+CD152+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与时照组相比,CD3+CD4+表达明显降低(p<0.01),CD3+CD8+、CD4+CD25+、CD4+CD152+明显增高(p<0.01).结论:丝裂原PHA可以使T细胞活化;骨髓MSC在体外可以使活化T细胞功能和细胞免疫表型发生改变,下调CD3+CD4+的表达,上调CD3+CD8+、CD4+CD25+、CD4+CD152+的表达.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陆晓茜;刘霆;孟文彤;朱焕玲;席亚明;刘咏梅

    为了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MSC,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将植物血凝素(PHA)及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刺激因素,经磁珠分选的人CD2+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3H-TdR标记β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与MSC共培养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MSC共培养10天后的CD2+T细胞内各亚群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MSC能明显抑制由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04),同时MSC抑制由PHA引起的T细胞增殖,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26),MSC培养上清液单独并不具备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与MSC共培养后的T细胞亚群中,Th2及Tc2亚群含量较共培养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MSC对由DC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及诱导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

  •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效应的研究

    作者:司志刚;白海;王存邦;薛智文;王茜;吴涛;杨小亮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i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尼龙棉柱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将T细胞与MSCs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与MSC共培养及单独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表达.结果表明,与MSC共培养3天后,CD4+与CD4+CD25+T细胞与单独培养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MSC共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同时IFN-γ表达减少,IL-4表达增加.结论:MSC减弱了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与反应体系中CD4+CD25+T细胞比例增多及IFN-γ、IL-4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作者:宁红梅;金建刚;扈江伟;冯凯;陈虎

    为了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防治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排斥反应(HVGR)的可能途径,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将MSC分别以8×104(A组)、4×104(B组)和2×104(C组)个细胞/孔分别接种于6孔板,并与经分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7天,以单独培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培养0、24、72小时和7天测定各组T细胞上CD3、CD4、CD8、CD25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T细胞和MSC共培养组与T细胞单独培养组相比,A组和B组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CD8+T细胞明显增多,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CD25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骨髓MSCs在体外可使外周血T细胞表型发生改变,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CD8+T细胞明显增多,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GVHD时MSCs的输注数量提供了参考.

  • 成人EB病毒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及实验特征

    作者:张倩;张红宇;张文丽;钟凤鸾;冯佳;孟庆祥;尹为华;聂李平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 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 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 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32岁(20-70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肝脾大、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为常见首发表现;血细胞减少出现在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具有β2-MG、LDH、TNF、IL-6水平升高及血EBV-DNA阳性(中位拷贝数> 106);骨髓细胞形态表现为异常大颗粒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多或伴噬血现象;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易见CD5、CD7缺失的T/NK淋巴细胞;骨髓活检显示,10例患者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间质浸润,6例可见少量大细胞成灶性浸润;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异常细胞表达为CD3+ CD56+ NK细胞2例,CD3+ CD8+T细胞11例,CD3+ CD4+细胞3例;全部病例表达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和EBER;3例淋巴结活检病理主要为反应性增生.全部患者死于进行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EBV+ T/NK-LPD以发热和肝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EBV-DNA持续升高、EB病毒感染T/NK淋巴细胞组织浸润并有多器官进行性损伤的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多数预后不良,上述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成人EBV+ T/NK-LPD的及时诊断.

  • 高压氧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晓宇;孙鲁宁;郑宁宁;张海鹏

    本研究探讨高压氧(HBO)在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和提高生存率中的作用及机制.给受致死量照射的C57BL/6受鼠注入供鼠BALB/c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分别给与高压氧、环孢素A、氨甲堞呤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细胞及其亚群和黏附分子CD3+、CD4+、CD8+、CD4+ CD11a+、CD4+ CD18+、CD8+ CD11a+、CD8+ CD18+ 的表达,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TNFα的表达.结果表明:HBO组小鼠11天的活存率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HBO和CsA+MTX可明显降低脾组织中CD3+、CD4+、CD8+、CD4+ CD11a+、CD4+ CD18+、CD8+ CD11a+、CD8+ CD18+的表达(P<0.05);HBO组小鼠血清IL-2和TNFα的浓度及脾组织中IL-2和TNFα mRNA的含量都低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组(P<0.05),但高于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IL-4和IL-10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组和CsA+MTX组(p<0.05).结论:高压氧在对抗aGVHD和提高活存率方面优于环孢素A和氨甲蝶呤,其抗aGVHD的作用机制与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抑制T淋巴细胞作用有关.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作者:何津;张毅;江小霞;刘刚;刘元林;李荷莲;毛宁

    为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将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为2000个/孔组与1000个/孔组),与经分离的脐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3天,以单独培养的脐血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60小时,H3-TdR标记后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以观察MSC对脐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接种2 000个MSC时,其对T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3.4%);而接种1 000个MSC时,其对T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促进率为22.5%).由此得出结论,MSC免疫调控作用与其加入细胞数量相关,当MSC数量多时表现为负调控,而当MSC数量少时表现为正调控.

  • 血浆HMGB1、IFN-γ、 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戴昕;李文倩;李建平;冯建明

    目的:探讨血浆HMGB1、IFN-γ、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ITP的患者25例,同时选取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HMGB1、IFN-γ和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TP组治疗前血浆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4.259,P<0.01),治疗后降低至接近对照组(t=1.267,P>0.05);ITP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检测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0.05);ITP组治疗前血浆IL-4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t=5.708,P<0.01),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2.107,P=0.01);ITP组治疗前血浆IFN-γ/IL-4比值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t=5.436,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且略低于对照组;ITP组治疗前后TLR4表达均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HMGB1水平与CD3+的含量呈正比(r=0.824,P<0.01),与CD4+的含量无明显关系(r=0.074,P>0.05),与CD8+的含量呈正比(r =0.844,P<0.01),与IL-4的含量呈正比(r =0.784,P<0.01),与IFN-γ的含量呈反比(r=-0.814,JP<0.01),与IFN-γ/IL-4比值呈反比(r=-0.887,P<0.01),与TLR4表达水平呈正比(r =0.772,P<0.01).结论:ITP患者HMGB1和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临床治疗可以通过靶向控制其表达,以缓解病情并达到治疗目的.

  •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CD45RO+T以及CD45RA+T在外周血中的分布特点分析

    作者:贾新颜;杨文忠;苏洋;李琦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患者记忆T细胞(CD45RO+T)以及初始T细胞(CD45RA+T)在外周血中的不同分布特点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7例PTCL患者,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通过比较PTCL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外周血中CD45RO+T、CD45RA+T的分布差异,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的PTCL患者外周血中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PTCL患者的淋巴结中T细胞抗原呈多样性表达,以CD4+为主要免疫表型,无B细胞相关抗原表达;患者组外周血CD4+/CD8+、CD4+CD4SRO+T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CD4+ CD45RA+T、CD8+ CD45RA+T、CD8+ CD45RO+T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Ⅰ/Ⅱ期PTCL患者外周血CD4+/CD8+、CD4+ CD45RO+T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CD4+CD45RA+T、CD8+ CD45RA+T、CD8+CD45RO+T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结论:CD45RO+T和CD45RA+T在PTCL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针对其不同分布情况制定相应PTCL的处理方案,可提高PTCL的确诊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4031 条记录 7/202 页 « 12...45678910...2012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