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判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

    作者:张宏女;王红英;张才琴

    目的 探讨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8月选择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其中轻度肝纤维化40例(轻度肝纤维化组),中度肝纤维化30例(中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10例(重度肝纤维化组),都进行了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与肝脏硬度检测.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肝-门静脉过渡时间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纤维化四项指标(HA、LN、PⅢP、Ⅳ-C)测定值呈明显增加趋势,肝脏硬度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门静脉过渡时间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纤维化四项指标含量、肝脏硬度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结合肝脏功能其他指标,可用于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能有效判定疾病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发现一种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

    作者:孙宇;钱渊

    目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世界范围内爆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SARS).美国CDC采集了SARS患者的各种标本,并使用病毒分离、电子显微镜、组织学研究、分子与血清学分析等技术对这些标本进行广谱的病原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次的爆发流行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有关,而且有证据显示这种病毒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

  • 某门诊患者梅毒血清学结果分析

    作者:奚少勇;黄远真

    目的:分析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的梅毒病原体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皮肤性性病门诊就诊的疑为梅毒感染的患者651例,收集其血清标本,并进行TPPA以及TRUST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查,分析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组651例患者中,有321例确诊为梅毒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9.3%,其中,男性113例(41.4%),女性188例(58.6%).321例梅毒阳性感染者中,33例(10.3%)为一期梅毒,63例(19.6%)为二期梅毒,225例(70.1%)为隐性梅毒.结论:皮肤科性病门诊患者的梅毒感染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女性感染者多于男性,应加强对于梅毒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掌握其流行趋势以及传播特征,积极开展梅毒等一系列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宣教,以全面控制梅毒感染率及传播率.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分析
  •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国林;林浩铭;龙天柱;吕丽虹;徐鋆耀;俞建东;许晓婷;闵军;万云乐

    目的 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建立更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87只,完全随机法分组,其中移植组48只、非移植组36只、假手术组3只,实验共分胆管-胆管重建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非移植组和假手术组7组.各手术处理组以出现明显胆道并发症或移植后14 d作为观察时间终点.通过肝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测和血清学分析等判断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移植组总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9.6%,明显高于非移植组(25.0%)和假手术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管-胆管重建组(90.9%比50.0%,38.9%比11.1%,均P<0.05).非移植组中,结扎肝动脉组的胆道并发症高于不结扎肝动脉组(38.9%比11.1%,P<0.05).结论 经典"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改进.就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而言,胆管-十二指肠重建方式并非理想的选择.

  • 查菲埃立克体表面抗原P120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蹇锐;温博海

    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是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ncytic ehrlichiosis, HME)的病原体,已证实我国存在该病原。血清学分析是目前诊断HME及其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病原体为严格胞内寄生菌,难以通过细胞培养制备大量抗原去满足临床HME的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免疫学分析

    作者:高学慧;叶阿里;甘勇;李倩;王仲;倪安平

    自2002年11月起,我国广东、香港、北京等地相继出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暴发流行,截至今年5月已累及全球约30个国家和地区.经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现已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变种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已有研究显示SARS冠状病毒破坏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但对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我院收治的SARS患者进行了血清学分析,通过测定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研究分析其体液免疫变化.

  • 检测孕妇血循环中胎儿DNA进行无创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芳秋;郝秀芳;吴元赭

    孕妇血循环中胎儿DNA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存在于进入母体血循环中的胎儿的完整细胞内,二是游离于母体血浆中.分析孕妇外周血循环中完整胎儿细胞DNA或游离DNA,是无创性产前诊断领域的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无创性检查方法,如超声诊断、孕妇血清学分析等联合应用,使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年采用先进的磁珠细胞分选法(magnetic cell sorting, MACS)、流式细胞分选术和激光捕获显微分离(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富集分离胎儿细胞,发现孕妇血中存在较丰富的胎儿游离DNA,只要利用足够敏感的方法,就能对胎儿性连锁疾病和其他一些遗传性疾病进行无创早期诊断.本文就母血中胎儿DNA的存在形式、分析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利福平与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作者:邓吉成;孙晓霞

    1995年5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利福平与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并以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为对照,进行临床及血清学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某区部队人群乙型肝炎发病率前瞻性研究

    作者:杨占清;刘运喜;孙海龙;郭进清;曹丽华;李远贵

    目的:摸清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与乙型肝炎实际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某区两个有代表性甲、乙部队为观察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和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肝炎感染指标和血清学分型.结果:1993-1998年部队发生肝炎105例,发病率为0.90‰,各年度发病率为0.65‰~1.71‰;其中乙型肝炎61例,发病率0.52‰,各年度发病率为0.35‰~0.67‰,占肝炎发病数的58.10%.1993~1998年总漏报率为10.26%,各年度漏报率为0%~23.81%.其中乙部队漏报率(14.58%)明显高于甲部队(7.25%).肝炎患者中,干部肝炎发病率(1.62‰)和乙型肝炎发病率(1.02‰)均高于战士(0.90‰、0.5‰).结论:部队每年肝炎的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报告发病率.部队肝炎防治应以乙型肝炎为重点,尤其是加强部队干部HBV易感者的预防措施.

  • 军队人群流感监测(1995~200O)

    作者:段佩若;马纯钢;张励力;韩洪彦;张容惠;赵华;林京;王希良;严冰

    目的:建立"全军流感监测系统",获得流感流行病学数据和病毒变异及流行趋势,实施流感预测预报.方法:按WH0规定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对流感流行株、抗原和基因变异以及血清抗体和病毒多病原实行监测.结果:获军队流感病毒流行株40株,副流感Ⅱ型流行株2株;6 000名战士血清流感抗体纵向监测表明:每年每名战士平均受流感病毒侵袭1.4次,流感抗体在6个月之内下降67%.流感抗体横向监测表明:甲1型流感抗体从1995年以来呈阶梯形下降,易感人群由15%上升至75%.甲3型流感抗体从1997年以来长期处于高水平,预示将会发生变异.1 000余名战士鼻咽分泌物多病原检测结果表明:流感暴发流行期病毒总检出率为70%,一般流行季节约50%.抗原性变异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甲1型流感株已发生明显变异,发现3株新流行株与标准株的同源性仅有92%和91%,新株丢失了130位氨基酸和304位糖化位点.对14 840名战士调查表明:在流行季节45d内,流感发病率>21%,缺勤约50万工作日,军营病毒暴发流行疫情可在6 h作出报告.结论:初步建立了军队人群流感监测系统,掌握了军队战士主要呼吸道病毒的发病率和易感率,为流感的预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 亚东口岸传染病流行与社会因素的分析

    作者:拥巴;张琳;索娜卓玛;常春;白玛曲珍;邱红;曾维艳;罗布顿珠

    目的 新开放口岸传染病本底调查既是了解当地传染病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又是传染病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防止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和传出以及健康咨询和防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亚东口岸468名各类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包括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HCV、ALT,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生活饮食习惯、预防接种史、水源情况、输血/献血史、卫生习惯,以及亚东县即往疫情流行时间、范围、病种、人群死亡情况、疫情处理、从业人员的管理等.结果 共检出四种传染病60例,总检出率为12.82%,四种疾病的分别检出为HBsAg检出率8.76%,占栓出总数的68.33%: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99%,占检出总数的23.33%;HCV检出率为0.43%.占检出总数的3.33%;结核检出率为0.64%.占检出总数的5.00%,其中3例表抗阳性者同时重叠有梅毒感染,3例均为小三阳.不同性别间四种传染病的检出X2=3.43 P<0.1;已婚与未婚中四种传染病的检出无显著差异;四种传染病在不同民族中的检出X2=10.35 P<0.01;不同年龄与四种传染病的关X2=5.62 P<0.500;不同经济收入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X2=12.50 P<0.05;不同的饮食习惯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X2=2.60 P>0.100;在不同职业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X2=8.76 P<0.50;不同居住条件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X2=1.36 P>0.500;不同文化程度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X2=5.43 P<0.500.41例HBsAg阳性者中4人曾有献血史.468名检测中ALT异常者占总检出数的7.91%.结论 亚东口岸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的危险性较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口岸卫生检疫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协同地方疾控部门联合加强口岸传染病检测及防治工作.

  • 婚前医学检查1 106例传染性疾病血清学结果分析

    作者:张月花;陈前进;曹春远;王炳发

    目的通过婚前医学检查提高生活质量和出生人口的质量.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及PA法进行艾滋病抗体(HIV1+2Ab)过筛试验,并进行肝功能ALT测定.②采用TRUST过筛试验及TPPA确证试验进行梅毒检测.结果在1 106例婚检对象中检出HBsAg阳性152例,阳性率13.74%(152/1 106),HBeAg阳性19例,阳性率13.2%(19/152),ALT异常36例,占3.25%(36/1 106).梅毒TRUST阳性34例,TPPA确证32例,阳性率3.07%(32/1 106).HIV抗体阳性1例.结论1 106例婚检人群经血清学检测的传染病总检出率达16.73%(185/1 106),应提高人们对婚检意义认识.

  • 回龙观地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现况调查及乙肝血清学分析

    作者:杜蕾;杨长凤;李花;朱桂茜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地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免疫效果.方法 调查回龙观地区2015年出生的并在我地区计划免疫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的儿童的乙肝接种情况.并对在本地区居住的9岁以下已全程接种完乙肝疫苗且其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进行乙肝五项滴度检测.结果 5040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95.6%,本市与流动儿童首针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35).全程接种及时率96.2%,本市与流动儿童全程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46).血清学检测HBsAg阳性率1.7%;各年龄段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01).结论 回龙观地区每年开展的乙肝查漏补种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回龙观地区流动人口密集的特点,对乙肝的知识宣传和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 无偿献血人群检出Ael亚型一例

    作者:焦方东

    采用免疫血清学技术对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分析。献血者红细胞与试剂的反应格局与Ael亚型的反应格局符合,检出献血者红细胞上含有少量A抗原。为加强凝集强度的判定,对达不到凝集强度的标本,应进一步试验,避免ABO亚型的漏检和误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 肝癌相关抗原血清学自身抗体反应分析

    作者:聂轶飞;王凯娟;代丽萍;徐学琴;张建营

    目的 通过9种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鉴定技术(SEREX)筛选的人肝细胞癌(HCC)相关抗原血清学抗体反应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是否可作为人肝细胞癌(HCC)诊断标志物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重组克隆抗原表达技术表达9种HCC相关肿瘤抗原,免疫印迹法检测HCC、慢性肝炎和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反应,并以过9种抗原能否作为诊断HCC的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 HCC相关抗原角蛋白23(kerain23)、2a-HS糖蛋白(AHSG)、核糖体蛋白17(RRL17)、铁蛋白轻链(FTL)、RNA解螺旋酶[(DEAD)(Asp-Glu-Ala-Asp box polypeptide 41(DDX41)]在肝细胞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阳性率依次为76.4%,81.8%,78.2%,78.2%,91.0%,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阳性率依次为60.0%,53.3%,76.7%,56.7%,56.7%,96.7%;正常人血清阳性率为43.3%,46.7%,33.3%,43.3%,76.7%.3种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角蛋白23,a2-HS糖蛋白,核糖蛋白17,铁蛋白轻链,RNA解螺旋酶DDX41;其中肝癌与慢性肝炎和正常人合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KRT23,AHSG,ferritin;其他几个相关抗原包括人类骨桥蛋白(Human osteopontin)、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同工酶2(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soenzyme 2)、热休克蛋白P90的三磷酸腺苷酶激活子(activator of heat shock 90kDa protein ATPase)、血浆晒蛋白1(selenoprotein P,plasmal)在3种血清中阳性率无差别.结论 肝癌相关抗原角蛋白23,a2-HS糖蛋白,铁蛋白轻链有可能成为HCC血清学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

  • 耳鼻喉术前患者血清梅毒抗体检测

    作者:叶倩;张宗强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病人的阳性检出率和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分布特征.方法:化学发光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化学成分,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样品进行确认,同时进行血清学甲苯胺红的加热测试.结果:在耳鼻喉术前患者1448例中,发现感染梅毒的患者有41例,阳性率达到了2.8%左右.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在40-50岁组之间的为4.7%,这比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都要高,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喉头和声带疾病患者分别为6.7%和5.5%,比其他部位阳性率高的现象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性率的梅毒抗体ENT手术患者比一般人群要高,特别是10-50岁的病人以及喉咙和声带患有疾病的病人,要尤其注意梅毒抗体的检查.

  • 耳鼻喉术前患者1448例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

    作者:孔乐乐;孙贞;侯晓菁;陈洁;仲人前;梁艳;王皓

    目的: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法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TRUST)试验。结果1448例耳鼻喉术前患者中,检出梅毒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2.8%。40-50岁年龄组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7%,高于低年龄和高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喉部和声带疾病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和5.5%,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鼻喉手术住院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尤其对于40-50岁年龄组及喉部与声带疾病的患者,应重视梅毒抗体的筛查。

  • 580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丛宪玲;姜日花;朱明姬;蒋忠民;孙晶

    目的对580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580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采用RPR追踪观察驱梅药物的疗效.结果Ⅰ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4者多62例(23.6%),Ⅱ期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32者多77例(31.0%),潜伏梅毒患者血RPR滴度为1∶16者多13例(33.3%).580例梅毒患者TPP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TPPA及RPR实验对于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潜伏梅毒224例的临床特点与血清学分析

    作者:王敏

    目的 分析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方法、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人口学分布、临床病期、来诊初始原因、血清学的检查结果、治疗的效果等特征情况.结果 潜伏梅毒30~40岁患者发病构成比较大,女性较多,男女比例为0.75∶1.传染源及就诊原因较为繁多,尖锐湿疣为常见合并性病.采用TPPA、FTA-ABS及RPR检测血清对各期潜伏梅毒患者敏感度均较高.早期潜伏患者经过治疗后RPR转阴率明显高于早期显性梅毒患者.结论 潜伏梅毒隐匿性较高,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特点,针对绝大部分常见合并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血清学检测能够较好的早期发现患者潜伏病情,给予及早治疗后能够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 细粒棘球蚴抗原B亚单位多表位重组抗原的血清学诊断评价

    作者:江莉;冯正;张耀光;王真瑜

    目的 对6个细粒棘球蚴抗原B (AgB)亚单位多表位重组抗原和3个AgB亚单位抗原进行血清学平行比较分析,评价多表位抗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在多表位重组抗原MEA-26中插入一段Linker序列,成为MEA-49抗原.用I-TASSER在线服务器模拟分析蛋白质三维结构,比较2个目标序列相同但三维结构不同的重组抗原(MEA-26和MEA-49)在样品检测中反应性的差异.用间接ELISA方法对6个多表位抗原(MEA-8、MEA-20、MEA-26、MEA-36、MEA-49和MEA-52)、3个亚单位抗原(AgB1、AgB2和AgB4)和2个对照抗原(Trx和Linker)平行检测232份血清样品(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112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35份、囊尾蚴病患者血清43份和健康人血清42份),并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抗原对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三维模型预测结果显示,MEA-26的表位区域相互靠近,呈平行排列;MEA-49表位区域相互分离形成独立的结构域.用MEA-49抗原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反应性(2.88±2.02)、敏感性(92%)和诊断效率(89%)等均高于MEA-26抗原(2.54±2.02,78%,82%).ELISA结果显示,MEA-20 (2.24±1.31)、MEA-26 (2.54±2.02)、MEA-36 (2.44±1.51)、MEA-49 (2.88±2.02)和MEA-52(2.50±1.37)等5个抗原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反应性均高于AgB1抗原(2.15±1.26).多表位抗原检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反应性与AgB1抗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A-52抗原检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1.27±0.70)的反应性显著高于AgB1抗原(0.95±0.13)(P<0.01).6个多表位抗原检测健康人血清的反应性仅MEA-8抗原的反应性(1.04±0.15)与AgB1抗原(0.8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3个亚单位抗原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以AgB1抗原高,为77%;MEA-49 (92%)、MEA-36 (92%)、MEA-52(87%)和MEA-26 (78%)等4个多表位抗原的检测敏感性均高于AgB1抗原. 结论 多表位抗原的总体反应性优于亚单位抗原,MEA-49抗原对不同患者血清的反应性均强于目标序列相同但三维结构不同的MEA-26抗原.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