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兴安县1994~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何彬

    目的分析兴安县1994~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1994~2004年兴安县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在0/10万~5.59/10万之间,年均为2.12/10万.除2002年外均达到WHO规定的1/10万以上的要求.病例呈散在分布,无病例发病年龄、性别、时间及地区的分布聚集现象.监测系统48 h内调查率、14 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标本7 d内送达自治区中心及时率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结论兴安县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敏感的,监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继续做好常规计划免疫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尤其加强特殊人群中儿童的管理是该县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 2004-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作者:宋晓哲

    目的 了解2004-2005年徐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策略实施情况.方法 收集2004-2005年报告的5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和随访表,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初免接种对象免前和免后血清标本和0、1、2、3、4~9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之后分别进行病毒分离和抗体滴度检测.结果 2004-2005年报告的57例AFP病例发病年龄大的14岁,小的2日龄,男性37例,女性20例,分布于10个县(区),免疫次数≥4次的占78.90%.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为1.99/10万和1.67/10万.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6.67%、98.33%、100.00%,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2%、94.94%、90.29%.结论 徐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实施效果良好.

  • 济宁市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作者:郝学安;吴吉英;孙艺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和疫苗相关病例,为疫情控制和无脊灰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张家港市1995-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黄莉芳

    为全面掌握我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论证工作作好充分准备,现将我市1995-1999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回顾

    作者:郑志刚;卓家同;刘巍;钟革;周为文;蓝光华;罗水英

    目的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所采取的消灭脊灰策略,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并为控制和消除包括麻疹在内的其他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强化免疫,实施应急免疫、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和实验室监测.漏卡调查、捕获-标记-再捕获等方法应用于应急免疫和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结果自1992年6月开始,广西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出现;2000年10月,成功通过无脊灰认证.结论(1)高常规免疫覆盖率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基础,强化免疫和扫荡免疫能清除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2)漏卡调查、捕获-标记-再捕获等方法使常规免疫、扫荡免疫更加彻底;(3)良好的实验室建设、敏感的AFP监测系统是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阻断措施的先决条件.

  • 崇左县1990-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评价

    作者:丁小莲;张世京

    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除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外,加强AFP病例监测,采取措施提高其高敏感性,及时地发现可疑病例,愈显重要.现将我县1990-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如下.

  • 泉州市2002-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评价

    作者:杨德林;李美华

    泉州市自1992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逐年提高.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实,泉州市已连续9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为维持无脊灰状态,进一步完善本市AFP监测系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现将2002-2003年该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评价如下.

  • 红河州1995-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张榕松

    我州自1994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逐年提高.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4年达到1/10万以上指标,并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同时,开展了7次14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有效地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传播.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我州已连续8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为进一步完善我州AFP病例监测系统,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州1995-1999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 1996-2005年宝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杜红中

    目的 为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1996-2005年宝鸡市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质量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男、女性别比1.53:1;5岁以下占53.1%;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43例AFP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阳性3例,为疫苗株,1例(PV Ⅰ+Ⅲ型)诊断为疫苗相关病例(VAPP),其余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10万,48 h内调查率96.3%,合格采样率84.6%,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率85.3%,随访及时率80.9%,"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4.7%,主动监测及时率92.0%.结论 1996-2005年宝鸡市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高,达到并维持无脊灰状态.但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落实主动监测,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重点.

  • 徐州市1997-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质量评价

    作者:白智泳;赵广法;沈玲玲;孙建胜

    徐州市自1993年起连续8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1997年以来无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标志着徐州市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作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现将徐州市1997-2000年AFP病例的监测质量评价如下.

  • 湖南省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作者:李放军;陈长;张淑君;胡瑚;谢超;李俊华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区为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地区,标志着我国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维持无脊灰状态是此后工作的重要任务,其关键是要开展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与强化免疫,保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高效与敏感.现将湖南省2000-200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为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 禹城市1997~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赵明祥;宋晓娟;姜萍

    目的了解禹城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薄弱环节,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03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7~2003年共报告AFP病例59例,其中11例被山东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监测中心确诊为非AFP,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3/10万;乡镇级医院无AFP病例报告,病例大部分为0~4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75.00%;发病时间和地区无明显聚集趋势;有12.50%的儿童未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甚至于出现零剂次.结论乡镇级医院在监测系统敏感性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今后应加强乡镇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AFP病例的筛检工作和提高脊灰疫苗有效接种率.

  • 秦皇岛市1998-2000年AFP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卢凌凌

    秦皇岛市自建立脊髓灰质炎疫情专报系统以来,急性弛缓性麻痹(简称AFP)病例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全市总人口258.75万,15岁以下儿童47.55万.1998-2000年全市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共报告36例AFP病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2.92/10万、2.10/10万和2.52/10万.达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要求.36例AFP病例均采集粪便标本,标本采集率为100%;双份合格大便标本34份,合格率为94.44%.AFP监测系统指标已达到WHO和卫生部规定要求.现将我市1998-2000年AFP监测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 2000-2012年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残留麻痹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秀惠;周勇;何爱华;严水秀;张红榕;严延生

    目的 了解无脊髓灰质炎后残留麻痹(含死亡)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2012年福建省残留麻痹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0-2012年1822例AFP病例中1790例(98.26%)在麻痹60天后进行了随访,发现残留麻痹病例295例(其中死亡17例),占16.48%.295例残留麻痹病例中,男童是女童的2.13倍,53.22%的病例<2岁;脊灰病毒阳性23例,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2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发病、免疫史0次和1次、多次就诊、初始麻痹较严重、深部腱反射异常是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对临床医生培训,及时发现AFP病例,对重症病例及时给予合理治疗,是减少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相关措施.

  • 2004-2015年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疾病谱变化趋势

    作者:李娟;李晓梅;张朱佳子;赵丹;周涛;张合润;罗明;龚成;李仁清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4-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疾病谱特征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指导AFP病例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4-2015年北京市AFP病例监测资料,将12年平均分为三个时间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FP病例疾病谱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5年北京市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26/10万~3.80/10万之间,临床诊断包括45种疾病,顺位前20名的疾病占所有病例数的87.05%;三个时间段期间,疾病谱顺位发生了一定变化,6种疾病一直居顺位前10名,7种疾病顺位上升至前10名,3种疾病顺位下降至10名外.结论 可根据AFP病例疾病谱的变化特征,扩充检索疾病名称和关键词的范围,指导AFP病例的报告工作.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明文;李文;陆沛超;卢然

    目的 分析2000-2013年玉林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对玉林市2000-2013年所有AFP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451例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PV) 13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9株,分离率分别为2.88%和8.65%;13例PV阳性标本进行型内鉴定,共检出1株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其余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其中Ⅱ型7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PV与NPEV全年均可检出,PV分离率12月较高;全市除陆川县、兴业县外,均检出脊灰病毒阳性病例;各年龄组之间PV分离率以<1岁高,其次为1~4岁和>4岁组,分别为11.90%、9.60%和4.27%.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结论 玉林市2000-2013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 2001-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余刚;侯明书;于力力

    目的 了解四川省宜宾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探索降低残留麻痹的措施.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AFP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宜宾市2001-2010年的10年间共报告残留麻痹AFP病例63例,残留麻痹发生率为25.40%,发生率高的是筠连县(45.45%),低的是翠屏区(6.67%);病例主要发生在<5岁的儿童,占60.32%;病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为主,占68.26%;残留麻痹病例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率是66.67%.结论 加强临床医生对GBS知识的培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人群卫生保健知识及进一步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降低AFP病例残留麻痹率的重要措施.

  • 2005-2009年云南省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分析

    作者:张丽芬;丁峥嵘

    目的 评价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对云南省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缅甸入境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脊灰病毒(Poliovirus,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与缅甸接壤边境6个州(市)累计报告212例AFP病例,所报病例均排除脊灰,<15岁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3/10万,报告后48小时调查率为98.60%,14天内双粪便采集率为83.97%,合格粪便采集率为81.15%,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率为92.88%,随访及时率为77.64%,AFP病例粪便标本PV分离率和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40%和9.60%.6个州(市)共开展8轮次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应种儿童3682599人,实种3578530人,服苗率97.17%.省脊灰实验室检测缅甸入境健康儿童粪便标本856份,PV分离率和NPEV分离率分别为3.74%和13.79%.结论 夯实边境州(市)AFP监测各项工作,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 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郭敬云;孙丽;张振国;李静;张俊棉;赵娜;李琦

    目的 了解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对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特征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北省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和转换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AFP监测系统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河北省报告AFP 312例,转换后报告361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8/10万和2.58/10万.AFP病例均在夏秋季高发,男性高于女性,集中在0~4岁组;疾病谱均以吉兰-巴雷综合征(又名“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但手足口病及脊髓炎病例增多;残留麻痹率分别为11.86%、17.45%;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率分别为2.56%、1.66%,优势毒株分别为Ⅰ、Ⅲ型;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分别为19.23%、12.74%.结论 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河北省AFP病例的发病率、季节、地区及人群分布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疾病谱构成发生变化,残留麻痹增多,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下降,脊灰病毒优势株由Ⅲ型取代Ⅰ型.

  • 2004-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俞梅华;钱晓萍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湖州市2004-2016年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残留麻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2004-2016年湖州市共报告<15岁AFP病例128例,主要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32/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1月、3月和8-10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1.肠道病毒分离率为7.81%.10.16%的AFP病例在麻痹60 d后仍残留麻痹.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发病、深部腱反射异常是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加强临床医生培训、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尽早对重症患者开展对症治疗,是降低儿童AFP病例致残率的有效措施.

642 条记录 2/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