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力学状态的初步研究

    作者:周巧兰;李治安;勇强;马琳;汪勇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X-strain)技术,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力后的形变特点,探讨该项技术在评价斑块力学状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118人,共采集67个颈动脉斑块,排除强回声硬斑19个,选择其余48个斑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回声特点分为软斑组(n=17)、混和斑组(n=17)和溃疡斑组(n=14).选取颈动脉长轴方向,应用X-strain技术观察3组斑块不同位点的应变方向,并测量斑块不同位点的大应变(Smax,大应变取正、负应变峰值差值的绝对值).结果:1.斑块不同位点应变大小比较:斑块2个肩部的应变>斑块顶部的应变>斑块基底部的应变,3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斑块2个肩部的应变方向有较明显的规律性:即斑块2个肩部的应变方向相反,出现概率约43/48=89.6%.3.因斑块形态及受力情况的不同,斑块应变方向开始转变的位点(拐点)数量可以不只一个;以拐点为中心,向2个肩部移行过程中,Smax逐渐递增,到肩部达到大,出现概率约22/31=71.0%.4.溃疡斑的Smax比较,肩部近心端Smax大于肩部远心端Smax,肩部远心端Smax大于顶部Smax,顶部Smax大于基底部,但4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组斑块肩部近心端、肩部远心端及基底部Smax之间比较,溃疡斑的Smax均为大,但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strain技术能够观察斑块应变部分规律,为研究斑块发生破裂的可能原因提供理论依据;定量的比较斑块不同位点的应变大小,为判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提供一种无创性的新方法.

  •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永红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7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IMT,计算出这些患者的脉压差,观察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脉压差大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均增高(P<0.05).结论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IMT相关,脉压差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 长期应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逆转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平;梁艳玲;曲建昌;李丽;赵蕾;徐锌;赵红玉;张丽萍;祝开思

    目的 观察评价长期应用利拉鲁肽治疗T2DM患者的疗效及血糖、血脂、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 方法 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97例,随机分为利拉鲁肽(LIR)组(n=49)和胰岛素(Ins)组(n=48).LIR组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Ins组应用诺和锐联合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脂、C-P、BMI、BP、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等指标. 结果 治疗3.2年后,两组FPG、2hPG、HbA1 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R组BMI降低,Ins组升高.LIR组FC-P[(4.73±2.39)vs(2.72±1.57) ng/ml,P<0.01]、2 hC-P[(13.33±3.39)vs(6.93±2.2)ng/ml,P<0.01]高于Ins组.LIR组TC[(4.19±0.48)vs(5.11±1.51)mmol/L,P<0.01]、LDL-C[(2.55±0.64)vs(3.13±0.73) mmol/L,P<0.01]、SBP[(126.55±10.08)vs(137.22±27.42)mmHg,P<0.01]、DBP[(78.22±6.45)vs(85.60±9.54) mmHg,P<0.05]低于Ins组.LIR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较治疗前降低[(0.57±0.26)vs (0.22±0.10) cm,P<0.01],Ins组则升高[(0.52±0.27)vs(0.83±0.34)cm,P<0.01]. 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能降低FPG、2hPG,改善胰岛细胞功能、血脂、血压;利拉鲁肽能够促使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减低,具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 阿托伐他汀40~80 mg有效降低卒中/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作者:

    卒中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约20%的缺血性卒中由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约7%脑血管事件与明显的颈动脉狭窄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脑血管危险分层除了与狭窄程度有关,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特征有关。其中斑块易损性(如表面完整性、组织性特征等)极大地增加了卒中风险。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循环标记物的相关性

    作者:宋达琳;初建华;滕金龙;康维强

    近年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可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的预后,并认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我们通过对ACS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P选择素的检测,探讨斑块负荷与凝血系统之间的关系.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香玉;马巧玲;杨卉;夏爱君;张仲英;梁辉;王东明

    我们应用复式超声诊断仪对脑梗死、脑血管病(CVD)危险因素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内膜厚度(IMT)及狭窄程度检查,并随访3年,观察不同研究对象脑梗死的发生率.

  • 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吴多智;李新明;苏哲坦;李伟;张旭日

    本研究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示和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4年3月至12月连续入住我院的胸痛患者.其中ACS患者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对照组患者各39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检查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莉梅

    目的 对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64例,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并且分别采用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和常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50±0.41)cm2,对照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66±0.27)cm2,观察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应用于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斑块的缩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或逆转的影响

    作者:陶振荣;谢永富;邹秋红;赵志青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根据医疗诊断数据统计,在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中,超过62%的患者都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发现,有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患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要大大提高,同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致病因素.本次研究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稳定或逆转的影响.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丽娜

    目的 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Logistic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独立因素有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等.结论 多种因素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注重对高危因素的控制,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杰;李新辉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与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各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IMT、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IMT厚度,可推广.

  • 天麻定风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疗效观察

    作者:尤路

    目的 天麻定风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12月1日~2016年6月1日收治住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20例患者采用口服天麻定风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20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疗效.结论 天麻定风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在颈动脉斑块以及血脂水平上较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疗效更为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春彦;刘莹

    目的 观察逐瘀通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逐瘀通脉汤.3个月后检测每组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经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逐瘀通脉汤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稳定及消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且药物副作用小,患者耐受高,依从性强.

  • 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王丽艳;王海娟;谷晓英

    目的 分析和研究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4例,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参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斑块的Crouse积分度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示不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明显影响(P>0.05).结论 采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析

    作者:刘晓晗

    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进行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观察。结果:二维超声显示软斑为边界模糊,硬斑分叉处斑块显示不清楚,混合斑边界形态比较清晰。而三维超声显示软斑为边界清晰,硬斑清晰,混合斑形态显示全面。二维超声检出斑块56例,检出率为70.0%;三维超声检出斑块64例,检出率为80.0%,三维超声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意义重大,而三维超声的应用更加有利于进行斑块检出与鉴别分析。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翠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显示。通过观察冠心病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减少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影,预诊心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治疗依据,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现将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 CA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颈动脉钙化斑发生例数、钙斑面积、也较对照组增多、增大,所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钙化斑、钙化斑面积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较敏感实用的方法,有其推广和应用的价值,报告如下。

  • 彩超在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庆军

    目的:分析彩超在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脑梗死患者34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斑块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混合与脑梗死密切相关.结论:彩超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软斑块与混合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因素.

  •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杨勇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同时寻找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病患的临床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取并予以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病变病患,以检查结果为参考指标将病患分成3个组,A组(轻度狭窄)、B组(重度狭窄)、C组(重度狭窄);再以冠状动脉病变的实际支数将病患分成3个组,a组(单支病变)、b组(双支病变)、c组(3支病变)。给予所有病患监测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等指标,实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的客观评价。结果: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整体严重性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实际支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较之A组、a组病患,B组、C组、b组、c组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实际形成例数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P<0.05)。结论:基于冠状动脉病变病患而言,给予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全面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病变实际状况进行客观反映,建议在冠心病病患普查工作中进行推广。

  • 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夏圣梅;王立凌;杨姗杉;张继红;邓丹;宋来军;刘江华;杨凤民;董学爽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 对634例患者(包括72例脑梗死患者及5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用水银柱式血压计、医用磅称、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检测,统计吸烟指数.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81.94%、(7.24±0.07) mm、(7.21±0.60) mm]与腔隙性脑梗死组[28.85%、(7.45±0.10)mm、(7.52±0.75) 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血糖、高血压、肥胖、吸烟、脑梗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血糖、高血压、肥胖、吸烟等指标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 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MRI表现

    作者:李明山;孙绪;刘燕;黄迎春;管文举;李怡;崔玉娥

    目的 研究易损性颈动脉斑块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提高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MRI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31个病例的55个斑块,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磁共振诊断各类型斑块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等指标.结果磁共振诊断结果中:III型Sen为0.750;Spe为1.000.诊断颈动脉斑块IV型-V型的Sen为1.000;Spe为0.875.诊断颈动脉斑块VI型的Sen为0.950;Spe为1.000;诊断颈动脉斑块VII型Sen为1.000;Spe为0.500.结论磁共振对不同性质的颈动脉斑块都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通过多序列技术予以处理,提高斑块的形态及信号特征清晰度,同时可针对患者对易损性颈动脉斑块加以定位与分型,合理判断患者斑块稳定性情况.

759 条记录 5/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