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颈部纵隔镜手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58例初步诊断或疑诊肺癌的患者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并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报告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结果:全部病例中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者245例,确诊率95.0%(245/258).术前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67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阳性49例.阴性18例,CT检查准确率73.1%(49/67);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41例(其中肺癌24例,纵隔恶性肿瘤17例),良性疾病25例,术后诊断不明6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56.9%(41/72);术前拟诊为良性疾病11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疾病104例(其中结节病7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5例,纵隔淋巴结炎15例),恶性疾病(肺癌)8例,术后诊断不明7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7.4%(104/119).结论:在肺癌诊断及肺癌术前分期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准确、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 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孙健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地区、种族和病理类型的差异[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好发于50~69岁中老年人群[2].1913年,世界上第一例食管癌食管切除手术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于1940年由吴英恺教授完成.开放性手术是传统的食管癌术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考验,无疑是安全成熟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暴露好,直视下操作,手术彻底.同时也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弊端.

  • 纵隔疾病的诊断进展

    作者:段争;袁雅冬

    纵隔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疾病,包括胸腺瘤、纵隔囊肿、结节病等良性疾病,以及恶性疾病如纵隔恶性肿瘤、淋巴瘤、各种癌症纵隔淋巴结转移等.纵隔疾病临近大血管诊断困难,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扫描仅可提供形态学诊断,不能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纵隔镜、食管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等微创检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显著提高纵隔疾病的诊断率.

  • 手汗症患者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不同通气模式效果的比较

    作者:欧伟明;王汉兵;章绵华;刘洪珍;杨承祥

    约有3‰的亚洲地区年轻人患有手汗症,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要求术野暴露清晰[1].双腔气管导管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本研究拟比较手汗症患者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不同通气模式的效果.

  • Chamberlain手术在纵隔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伟;王群;徐松涛;范虹

    目的:探讨Chamberlain手术在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前纵隔占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左前纵隔切开入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进行活检术,其中2例同期行心包开窗术.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确诊率达100%.2例心包积液患者同期行心包开窗术效果良好.本组手术时间平均短于1h,手术出血量少于100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d,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Chamberlain对于纵隔镜难以到达的第5、第6组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尝试进行诸如心包开窗术等一些简单的治疗.

  • 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张小川;吴晓阳;张亚年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assisted mediastinoscopy,VAM)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8月-2008年11月开展的15例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48 mL.12例患者术前临床诊断肺癌,区域淋巴结(N2,N3)肿大明显,为进行病理分期,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行纵隔镜检查,7例病理检查阳性放弃开胸手术,5例阴性者开胸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纵隔疑难疾病3例,经纵隔镜手术后均明确诊断.本组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简便易行,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并为肺癌的准确分期提供病理依据.

  • 试从系统论探讨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的发展

    作者:张阵阵;薛磊;王映红;吴彬;甘辉亮

    食管癌属于高发病之一,在我国发病人数仅次于胃癌.对可切除的食管癌而言,食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并消化道重建仍然是经典外科方法.但开放食管切除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胸腔镜、腹腔镜及纵隔镜已开始应用于食管癌手术[1].但因受到技术条件及水平的限制,还未得到广泛的开展,且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尚存在争议.

  • 纵隔镜及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附两例报告)

    作者:徐志飞;钟镭;仇明;吴彬;郑向民;秦雄

    经胸腔腹腔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胸腔或颈部吻合是食管癌外科治疗的常规方法,手术方式成熟且应用广泛.但其手术创伤大,并发症亦较多.上世纪90 年代开始,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管癌手术中[1~3].2005 年3月我们采用电视纵隔镜腹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术2 例,现报告如下.

  • 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卫刚;谭黎杰;郑如恒;王群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外科2002年5月-2005年3月对94例纵隔肿物和淋巴结肿大者应用纵隔镜检查治疗,获取病理和切除肿物.结果其中79例CT显示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且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或经皮肺穿刺未找到病理细胞,纵隔镜检查后74例获得病理诊断,5例未获病理明确.另外15例临床诊断肺癌,区域淋巴结(N2,N3)肿大明显,为进行病理分期,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行纵隔镜检查,8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放弃开胸手术,7例阴性者开胸术中摘除的纵隔淋巴结标本与纵隔镜活检结果均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例,经纵隔镜活检阴性,而手术切除标本纵隔淋巴结阳性者1例,1例探查.除1例因术后出血需再开胸止血外,本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纵隔镜检查术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为肺癌临床N2和N3提供病理分期.

  • 多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分子诊断和分期研究

    作者:李彩霞;王君;田应选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其早期诊断困难,临床疗效及预后差. 按照通用的国际肿瘤TNM分期方法 ,合理有效地进行NSCLC的临床分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1]. 目前广为应用的分期方法 主要根据胸部影像学( CT、PET/CT等)及某些有创检查(气管镜及活检、纵隔镜等)来进行,这些检查多存在费用昂贵,操作复杂,患者痛苦大等不利因素.

  • 内翻路径微创手术治疗伴重度呼吸功能障碍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宏;韩开宝;周源;汪栋

    目的:探讨食管内翻路径微创手术治疗伴重度呼吸功能障碍胸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采用腹腔镜联合纵隔镜食管内翻路径微创手术治疗19例胸段食管癌,分析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49?5±30?3)min,术中出血为(100?0±52?7)ml,清扫淋巴结数为(13?5±2?5)枚,住院时间为(9?8±3?5)天。结论腹腔镜联合纵隔镜内翻路径微创手术治疗伴重度呼吸功能障碍胸段食管癌安全、可行。

  • 纵隔淋巴结肿大21例临床观察

    作者:蔡海波;张培喜;张宾;赵霞

    目的 结合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探讨良恶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治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不明的21例患者,均行手术获取病变组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指导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术前影像及临床初步诊断大多数考虑为恶性疾病.行剖胸探查6例,胸腔镜手术8例,纵隔镜手术7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瘤6例、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恶性胸腺瘤1例、结节病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5例、Castleman病1例、性质不明1例.结论 对于纵隔区域发现的难定性肿大淋巴结,治疗前应尽可能获取明确的病理诊断.胸腔镜或纵隔镜检查是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很有价值的确诊和治疗手段.

  • 胸内结节病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易海峰;张东瑞

    目的:了解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各项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胸科医院,病理明确诊断结节病31例.结果:本组资料各项数据与国内外报告相符,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中年为高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表现按排列分别为双肺门异常,纵隔淋巴结肿大,单侧肺门异常,肺内表现则多样化,可为间质性改变,肺泡性改变,肺内结节,SACE阳性率56.2%,BALF淋巴细胞平均比率34.1%;比较支气管粘膜活检,纤支镜肺活检,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开胸活检,浅表淋巴结活检,认为纵隔镜检查,对结节病诊断价值大.

    关键词: 结节病 胸内 纵隔镜
  • 纵隔镜辅助食管癌手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陆一民;王中林;蒋南青;张蕾;汪潜云;蒋波

    目的 分析纵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纵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手术资料,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 术中因出血中转开胸2例;气管损伤1例.术后发现喉返神经损伤4例;乳糜纵隔2例;纵隔血肿3例;血胸4例;吻合口瘘7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12例.结论 纵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常规手术少.

  • 肺结节病37例临床分析

    作者:包红菊;黄建安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常侵犯肺、肺门淋巴结,其次是皮肤、眼、浅表淋巴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本病无特殊临床表现,在诊断上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支气管镜、纵隔镜、皮肤黏膜、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大部分病例是在常规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易与肺门淋巴结结核、肺癌、淋巴瘤等多种疾病混淆.为提高对结节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现对本院收治的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刘勇;曹春芳;廖建文

    胸腔镜,纵隔镜的出现为胸科手术提供更为广阔的领域,单肺通气技术的操作越发显得重要.但临床上常遇到导管插入后管端不到位或由于术中患者体位变动,手术牵拉等原因,致导管错位.通常插管后用传统定位法(听诊法、呼出气流法),双肺隔离效果不佳,甚至发生低氧血症.自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应用于双腔管定位以来,双腔管插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大为降低.

  • 胸内结节病2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国钟;吴春玲;贾维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 以胸内为多见[1]. 本病无特殊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例是在常规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随着胸部CT检查的普及, 尤其近年来一些微创活检技术(如纵隔镜)的开展,更为结节病的诊断提供了条件.本文对22例结节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电视纵隔镜技术在纵隔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徐宁;汤磊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技术对诊断疑难纵隔疾病或胸部病变累及纵隔淋巴结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0例患者,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胸部CT、细胞学相关检查,其中9例行PET/CT检查,5例行EBUS-TBNA检查,将纵隔镜检查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相关检查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得或切除目标组织,终病理结果恶性19例,良性31例,经对比分析,影像学及细胞学等检查确诊率为61.53%,误诊率38.47%。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1例,成功压迫止血,术后颈部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影像学及细胞学等检查在纵隔疾病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纵隔镜检查是获得病理诊断的佳途径,确诊率较高,该技术安全有效。

  • 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雍雅智;柯明耀;吴雪梅;罗炳清

    目的:观察气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 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258例肺癌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病例进行EBUS-TBNA检查结果。结果2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检查,234例通过EBUS-TBNA获得病理学证据(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93例,小细胞癌48例),22例获取阴性结果,该22个阴性病例通过胸腔镜、纵隔镜或手术等方法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淋巴结转移癌敏感性90.70%,特异性100%。结论 EBUS-TBNA是判断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病变性质的有效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肺结节病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钟亚花;周燕娟;黄刚

    目的 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认识和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方法 对2002年2月~2010年2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结节病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年龄36~69岁,平均41岁,女性18例,男性4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CT表现为肺门(双侧为主),纵隔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肿瘤,22例均行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 肺结节病明确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纵隔镜/胸腔镜,皮肤黏膜、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68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