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谭琳;聂波;谢瑜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BCR/AB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确诊为初治BCR/ABL+-ALL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用vDLP加伊马替尼方案诱导化疗,对照组24例单用VDL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组完全缓解后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结果:治疗组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CR)共20例(83.3%),对照组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CR共13例(54.2%),(P<0.05).治疗组20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期13(7~19),个月,对照组13例CR,中位缓解期6(3~9)个月(P<0.05).含伊马替尼治疗组与不含伊马替尼治疗组2 a总生存率(OS)分别是45.8%和12.5%(P<0.05).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97BCR/ABL+-ALL,CR较常规化疗明显提高.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中位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也较单用化疗明显延长.

  • 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诱导治疗14例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奎;郭玥潞;姚子龙;金香淑;张冉;韩晓蘋;高晓宁;于力;靖彧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在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诱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初治成人Ph+ ALL病患者共14例,均应用VP方案诱导治疗,自第8天加用伊马替尼400 mg/d,并持续应用,若粒细胞缺乏持续1周或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可以停用VP方案;在诱导化疗第28-33天复查骨髓形态及BCR/ABL融合基因定量判断疗效,达完全缓解(CR1)后根据患者情况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进行巩固及维持治疗或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14例患者经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诱导化疗后全部达CR1,BCR/ABL: ABL比中位下降55.89(10.25-180.97)%,诱导化疗期间14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颜面部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14例患者中终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移植后髓外复发.结论:在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时期,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诱导治疗Ph+ ALL可获得满意的CR率,并降低传统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诱导期间并发症可控制,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为后续行allo-HSCT争取机会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 Lyn激酶在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娟;赵谢兰

    本研究探讨Lyn激酶在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76例CML患者分为初治组、伊马替尼耐药组和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yn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患者Lyn的表达差异,分析Lyn与临床特征、BCR/ABL融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结果表明,76例CML均表达Lyn;伊马替尼耐药组Ly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及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组(P<0.05),初治组和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组的Lyn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Lyn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平均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和脾脏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相关(P<0.05).Lyn表达与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10例伊马替尼耐药的CML中,1例患者存在t(6;22)和t(2;9)改变,与Ph染色体共存,其余9例患者仅存在Ph染色体改变.结论:CML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Lyn,Lyn在伊马替尼耐药的CML中表达明显增高,Lyn高表达与CML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相关.

  • 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bcr/abl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戴海萍;沈群;周建伟;汤唯艳;朱光荣;夏雯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 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及JWA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随药物作用浓度升高,K562细胞逐渐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bcr/abl及JWA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青黛复方能部分抑制K562 bcr/abl及JWA基因的表达,其对CML的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下调Mcl-1和Bcl-xl诱导K562细胞凋亡

    作者:张宝珍;任汉云

    本研究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CML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的影响,探讨Mcl-1在BCR/ABL抗凋亡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应用STI571处理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株,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STI571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exin Ⅴ和碘化丙锭双染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STI571对细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STI571可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K562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同时降低细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和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xl的表达.STI571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与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xl的表达下调一致.结论:STI571通过阻断CML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下调Mcl-1和Bcl-xl的表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表明Mcl-1和Bcl-xl一起在CML抗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移植造血干细胞后bcr/abl融合基因变化的实时定量RT-PCR监测及其意义

    作者:薛梅;王恒湘;段连宁;闫洪敏;朱玲;刘静;丁丽

    为了探讨Ph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变化的实时定量PCR监测及其意义,对21例CML患者骨髓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2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CML患者移植后7例未检测出融合基因,14例移植后1-6月仍可检出不同水平bcr/abl融合基因.动态观察发现,9例bcr/abl融合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相对数在0.0074%-0.088%,于移植后第3-7月转为阴性.5例符合分子生物学复发标准,融合基因相对数在0.077%-75%.其中1例在骨髓移植后1、2、3个月融合基因相对数分别为0.95%、1.5%、0.16%,于移植后4个月自行转阴性;2例接受同一供者单个核细胞输注后bcr/abl转为阴性;2例发展为临床血液学复发,其中1例经化疗及同供者单个核细胞输注再次缓解,但bcr/abl阳性,另1例不治死亡.结论:对于ph阳性CML患者骨髓移植后连续定量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可以了解疾病残留状态,预测分子学生物学复发,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疗效.

  •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作者:刘旭平;李承文;代芸;秦爽;肖继刚;徐方运;贡金英;王四平;于成龙;范婧;王建祥

    本研究总结分析1295份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DC-DF-FISH)检测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结果对比,进一步证实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DNA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行荧光原位杂交,回顾分析FISH和核型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539例患者的1 295份骨髓标本中FISH阳性结果456份,涉及患者310例,核型正常的18例,核型分析失败的5例.310例FISH阳性病例中典型的DC-DF-FISH信号(2Y1G1R)234例,占75.5%(234/310).非典型信号患者76例,其中变异信号66例,占FISH阳性病例的21.3%(66/310).典型变异信号(1Y2G2R)16例,abl/和/或bcr缺失50例.213例多次DC-DF-FISH结果中,治疗后总转阴率为60%(128/213),治疗过程中阴性阳性多次反复的达12例.结论:双色双融合FISH技术可以检测隐匿核型、变异核型、基因序列缺失、微小残留病(MRD),是一个敏感、精确的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有必要同细胞遗传学检查一样作为常规项目,尤其对于治疗后的病例,它在监测微小残留病及监测复发方面更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4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楼方定;卢学春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近期疗效.方法 54例CML患者接受imatinib治疗,其中慢性期(CP)17例,加速期(AP)13例,急变期(BC)24例.imatinib用法:CP患者400 mg/d,AP和BC患者600 mg/d,均为餐后一次顿服.治疗前全面查体,查血象、骨髓象、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治疗期间第1个月每周查血象2次,1个月后每周或2周1次.每2~4周查一次肝、肾功能.待血液学取得完全缓解(CR)后择期复查骨髓、Ph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根据血象和患者对药物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经中位时间5个月(1~10个月)随访,17例CML CP期患者16例(94.1%)取得血液学CR,其中6例(35.2%)Ph染色体转阴;13例AP患者8例(61.5%)回到CP;24例BC患者9例(37.5%)回到CP.药物不良反应有造血功能抑制、眶周和下肢轻度水肿、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和恶心、呕吐、低热(37.5~38℃)、皮疹、胆红素升高等.结论 imatinib对CML有较好近期疗效,其疗效以CP好,AP其次,BC较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荧光定量PCR对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变化的检测效果研究

    作者:杨柳;江千里;孟凡义;宋兰林;林榕;徐晓兰;周淑芸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bcr/abl融合基因的水平,并比较RQ-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CML微小残留病方面的敏感度.方法 采用RQ-PCR技术检测初诊CML患者30例,以及应用伊马替尼治疗1年、2年的CML患者各8例,观察骨髓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的表达情况,并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Q-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可达到10个拷贝.初诊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水平为68.18%±26.67%,而经伊马替尼治疗1年、2年后的水平分别为0.16%±0.15%、0.04%±0.02%,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2.82和3.36个对数级.当FISH结果为阴性时,RQ-PCR的检测结果仍为阳性.结论 RQ-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比FISH更高,对于监测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分子水平的变化、提示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c-CBL是连接BCR/ABL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桥梁

    作者:郭子宽;杨靖清;李金兰;陈珊珊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产物c-CBL在P210BCR/ABL激发的异常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反义技术、免疫沉降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研究c-CBL、BCR/ABL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K562细胞内,c-CBL、BCR/ABL与PI3K可能形成一种三分子复合物,c-cbl反义RNA转染细胞后BCR/ABL免疫沉降物中PI3K含量减少59%左右,而BCR/ABL自身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原癌基因产物c-CBL对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无反向调节作用,它是连接BCR/ABL与PI3K之间的重要桥梁分子.

  • 四嗪二甲酰胺对K562和K562/Adr的作用及其与NF-KB信号分子的关系

    作者:张玉霞;周永列;徐菲;邱莲女

    目的 探讨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K562-S)和耐药细胞株K562/Adr(K562-R)的抑制作用及其对p210 BCR/Abl融合蛋白和转录核因子KB(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其对K562-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克隆形成初步分析其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PARP-1、p210 BCR/Abl、C-Abl、NF-KB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ZGDHu-1对K562-S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ZGDHu-1作用48h时的,IC<,50>值为0.25μg/ml.在ZGDHu-1作用7天后,K562-S及K562-R细胞克隆形成被完全抑制.ZGDHu-1作用48h后,出现PARP-1裂解,诱发细胞凋亡,下调K562-R细胞p210 BCR/Abl及c-Abl的表达,抑制K562-S及K562-R细胞质内NF-KB/p65的表达.结论 ZGDHu-1能够抑制K562-S及耐药细胞株K562/Adr(K562-R)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通过抑制p210 BCR/Abl的表达,降低NF-KB的活性,阻断NF-KB信号传导通路,尤其对于耐药型白血病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细胞凋亡与肿瘤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巍

    化疗中的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通路的异常改变是导致肿瘤化疗耐药的重要原因.现通过总结研究凋亡基因与肿瘤化疗的文献,分析凋亡基因,如Caspase、p53、Bax、Fas/FasLX系统、c-myc、Ras等与肿瘤化疗的关系,以及抗凋亡基因,如Bcl-x、bcr/abl、survivin等与肿瘤化疗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凋亡与肿瘤化疗的关系提供参考.

  • 实时定量RT-PCR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bcr/abl mRNA水平

    作者:秦亚溱;阮国瑞;刘艳荣;李金兰;付家瑜;王卉;常艳;江滨;江倩;江浩;丘镜滢;陈珊珊;陆道培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简称伊马替尼)治疗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bcr/abl 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RT-PCR(RQ-PCR)技术连续监测34例α干扰素治疗无效Ph+CML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前后不同时间120份骨髓标本bcr/ablmRNA水平.治疗前骨髓Ph+细胞百分率均≥95%.结果RQ-PCR的敏感度为10pgRNA,标准品日间差及日内差均<5%.10例伊马替尼治疗前标本中位bcr/abl mRNA水平为5.79%,各例之间差异甚大(0.24%~60.90%).72份Ph+细胞百分率为0%~94%的治疗后标本bcr/abl mRNA水平与Ph+细胞百分率显著相关(r=0.82,P<0.001).7例治疗12个月内达到完全遗传学缓解(CCyR)的患者bcr/abl 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迅速降低,可供分析的6例患者治疗3个月时较治疗前下降65.9%~98.8%.达到CCyR后,bcr/abl mR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继续下降,直至为0.4例治疗12个月后获得显著遗传学缓解患者(Ph+细胞百分率均<35%)bcr/abl mRNA水平缓慢下降,可供分析的3例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bcr/abl mRNA水平分别比治疗前下降2.5%、18.5%及61.6%.5例持续遗传学无效,并且维持在慢性期的患者bcr/abl mRNA水平1例缓慢下降,2例缓慢上升,2例基本不变.4例治疗中发生急变的患者bcr/abl mRNA水平均逐步升高.结论对于伊马替尼治疗患者,连续定量观察bcr/abl mRNA水平比单一的结果更有价值,伊马替尼治疗后获CCyR者bcr/abl mRNA水平下降迅速.

  • bcr-abl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者:姜扬文;钱莉;龚卫娟;刘伟;蒋桂花;季明春

    目的在小鼠体内外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探索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构建表达bcr-abl融合基因cDNA片段的真核细胞质粒pVbcr-abl,将pVbcr-abl质粒用纳米颗粒聚乙烯亚胺包裹后给BALB/c小鼠肌内注射,检测小鼠血清中bcr-abl特异性抗体水平.小鼠免疫后20 d皮下接种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SP2/0/bcr-abl细胞(H-2d),观察小鼠生存情况、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和肿瘤细胞浸润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变化;LDH释放法检测脾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bcr-abl,bcr-abl融合基因cDNA片段在真核细胞中可得到高效表达.pVbcr-abl免疫BALB/c小鼠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CTL活性,并形成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免疫小鼠的移植肿瘤形成时间、表面出现破溃时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荷瘤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免疫小鼠移植肿瘤组织中有大量CD3+T细胞浸润.免疫小鼠的脾细胞杀伤SP2/0/bcr-abl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升高.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发生改变,CD4+/CD8+细胞比值升高到1.54±0.29.结论pVbcr-abl真核表达载体除能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外,还能诱导高水平特异性CTL活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

  • 联合应用FISH和巢式RT-PCR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

    作者:吴彬;周淑芸;刘晓力;宋兰林;张燕

    目的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bcr/abl融合基因,协助临床诊断.方法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Northern杂交和巢式RT-PCR技术.结果在16例被检测的CML患者中,有3例两种方法的结果不一致,经Northern杂交验证发现,RT-PCR较FISH更敏感,但存在假阳性;另外,FISH较容易检测到bcr/abl融合的少见类型,而巢式RT-PCR需要同时设计多对特殊引物,否则极易漏诊.结论联合应用FISH和巢式RT-PCR技术检测CML bcr/abl融合基因可以优势互补,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适合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以及对微量残留病的监测.

  • 两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具有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

    作者:秦亚溱;刘艳荣;李金兰;王卉;常艳;付家瑜;阮国瑞;史惠琳;丘镜滢;陆道培;陈珊珊

    目的研究2例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异常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构.方法分别采用常规的M-及μ-型bcr/abl融合转录子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T-PCR扩增产物测序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确定扩增产物的成分及bcr/abl融合转录子类型,其中1例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并通过PCR研究其DNA水平bcr与abl基因融合方式.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CML-CP特征,RT-PCR扩增后均未见典型的M-及μ-型扩增带,而分别出现一条异常的条带,产物大小分别介于M-及μ-bcr/abl之间及小于M-bcr/abl.经序列分析证明RT-PCR产物均含有bcr及abl基因序列,例1的bcr基因断裂发生在第18外显子(e18)内部,abl基因融合位点为常见的外显子2(a2)处,它们之间插入了40 bp的部分abl基因内含子1b序列,为一种新型的符合阅读框架结构的bcr/abl融合转录子e18-int-a2.经PCR证明该融合发生在DNA水平.例2的融合转录子中缺失典型M-bcr/abl(b2a2)融合基因中abl基因外显子2(a2),为e13a3(b2a3)型.结论少见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CM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PCR扩增带.

  • 慢性髓系白血病不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作者:秦亚溱;刘艳荣;李金兰;王卉;常艳;付家瑜;阮国瑞;丘镜滢;陆道培;陈珊珊

    目的研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转录子类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537例临床怀疑CML的患者新鲜骨髓标本三种bcr/abl(M、m及μ型)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 479例CML患者 M-bcr/abl阳性,其中慢性期(CP)370例,加速/急变期(AP/BC)109例,CP期和AP/BC期患者表达b2a2型融合基因转录子的百分率分别为32.4%(370例中120例)及36.7%(109例中40例)(P>0.05),急淋变及急髓变患者b2a2型百分率分别为52.6%(19例中10例)及33.3%(90例中30例) (P>0.05);b3a2型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数明显高于b2a2型患者[(485.9±333.8)×109/L] vs [(380.5±321.9)ⅹ109/L](P<0.05);66.0%CP及64.4%AP/BC患者同时表达M-bcr/abl及m-bcr/abl;1例单纯m-bcr/abl(+)患者表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例μ-bcr/abl(+)患者均具有典型CML表现.结论典型CML患者几乎均为M-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m-bcr/abl表达,个别CML患者可以为μ型;除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外,单纯m-bcr/abl(+)也可见于AML或CML急粒变的患者; b3a2型患者初诊时更易有血小板数增高表现.

  • RNA干扰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晓霞;王椿;卫菊;秦尤文;颜式可;高彦荣;蔡琦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效应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并用电穿孔方法将siRNA转染K562细胞株,以未转染的细胞及非特异性的siRNA转染细胞作对照;同时转染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载体作为阳性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以确定转染效率;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RNA的抑制效应.MTF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及碘化丙锭双染法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电穿孔的转染效率可达70%;化学合成的siRNA可以抑制bcr/abl融合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异性siRNA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转染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达47%,48 h达56%;特异性siRNA转染细胞24 h组凋亡率为15.05%,48 h组为19.47%,与对照组(1.00%)比较明显提高.结论在细胞水平上,化学合成的siRNA可以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为利用RNA干扰作为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

  • bcr/abl融合基因对β1整合素和L-选择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伟良;沈悌;惠玉荣;顾惜春;李蓉生

    目的研究bcr/abl融合基因对β1整合素和L-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和阳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中β1整合素和L-选择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b-C-Box基因转染bcr/abl基因阳性细胞后β1整合素和L-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bcr/abl基因阳性细胞中,L-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cr/abl阴性细胞,转入Rb-C-Box基因后,L-选择素mRNA的表达水平与bcr/abl阴性细胞相似.bcr/abl阴性和阳性细胞及转染Rb-C-Box基因细胞中β1整合素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可抑制CML细胞中L-选择素mRNA的表达,对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影响较小.

  • 抗ABL胞内抗体对K562细胞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徐冬;付晓达;魏枫

    目的:观察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转导抗ABL胞内抗体基因后,对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ib-IRES-eGFP,转导K562细胞,分选eGFP+的细胞,用RT-PCR检测胞内抗体mRNA的表达,观察细胞内BCR/ABL、c-ABL酪氨酸激酶活性及细胞总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获得表达胞内抗体的K562细胞:K562-ib-eGFP.RT-PCR证实胞内抗体mRNA在K562-ib-eGFP细胞内表达.与对照组相比,K562-ib-eGFP细胞内BCR/ABL和c-ABL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及总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明显受抑制.结论:转导抗ABL胞内抗体能有效降低CML细胞内ABL酪氨酸激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