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让爱不再成为束缚——鲍恩家庭系统理论的应用(中)

    作者:毕金仪

    父母在婚姻中造就的依恋方式和行为上期案例中的父亲Y先生生长于一个大家庭,强势的母亲和姐姐使他很早就认同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配合/妥协意味着相安无事"的策略被直接引入到他自己与配偶的婚姻中.母亲C女士由于幼年父母早亡而导致强烈的不安全感,并由此激发其控制欲,使她不断给自己和家人订立更高的标准,她生怕任何形式的懈怠会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她从不享乐,缺乏生活乐趣,她把自己学生任何形式的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称为"不思进取",她让周围所有人感受到她的焦虑,一种永无止境进取和提高的焦虑.无论是丈夫、孩子、学生、亲属,只要是她亲近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人面前没有优点,她从不表扬、赞赏、激励,她只会贬低别人成绩的价值,或低估别人的能力.Y先生因为对妻子的依赖,除了为自保竭力妥协外,完全放弃了在家庭暴力面前保护孩子的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婚姻的依恋模式:丈夫的依赖+妻子的控制,形成一个孩子感觉被围堵、禁锢、缺少温情的焦虑环境.当然,在这个焦虑环境中挣扎的也包括这对夫妻.

  • 大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与依恋模式的关系

    作者:蔡海燕;王德斌;程静;黄正林;管建粉;童连;洪倩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并探讨其与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27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依恋模式为安全型占59.3%,沉溺型占18.3%,漠视型占13.1%,恐惧型占9.3%.HIV/AIDS相关知识与安全型得分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漠视型呈负相关.调查对象接纳感染者的态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恐惧型呈负相关;对高危行为的反对程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漠视型、恐惧型呈负相关;对感染的影响担心程度与沉溺型呈正相关,与漠视型呈负相关,与恐惧型呈正相关;对感染风险意识与安全型呈负相关,与恐惧型呈正相关.结论依恋模式对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有重要影响.

  •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HIV/AIDS服务与支持利用调查

    作者:蔡海燕;王德斌;程静;黄正林;管建粉;童连;洪倩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HIV/AIDS相关服务与支持利用行为,并探讨其与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2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医生的评价和依从性与安全型和沉溺型依恋模式得分呈正相关,与漠视型呈负相关;相关行为的部分影响因素也与依恋模式相关.结论依恋模式对HIV/AIDS相关服务与支持利用有重要影响,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依恋模式对失独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作者:周娜;孙卓尔;尚志蕾;刘伟志

    目的 调查失独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与依恋模式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地区149名失独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城市居民版(PCL-C)和成人依恋量表修订版(AAS-1996)进行PTSD症状和成人依恋模式评定.结果 PTSD症状的阳性率为30.9%(46/149),其中女性发生PTSD的比例高于男性(P<0.01).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的PTSD阳性率高于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P<0.01),且在PTSD的B(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C(情感麻木与回避)、D(警觉性增高)3组症状群方面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依恋模式对PTSD的影响不同,恐惧型依恋模式个体更易发生PTSD.结论 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失独个体易发生PTSD,尤其是恐惧型的不安全依恋模式.失独女性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高于男性.

  •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对HIV/AIDS态度的关系

    作者:陈晋广;童靓瑛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HIV/AIDS的态度,探讨其与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依恋模式分剔为安全型56%;沉溺型20%;漠视型13%;恐惧型11%.调查对象接纳感染者的态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恐惧型呈负相关.结论:依恋模式对大学生的HIV/AIDS的态度有重要影响.

  • 社会支持在犯罪青少年及情绪障碍青少年依恋模式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周晓琴;李晓驷;李泽爱;穆菁菁;刘寰忠;郑诚;刘丽军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的依恋模式以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亲密关系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抽取177例犯罪青少年、80例情绪障碍青少年和16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三组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和退避等维度差异显著(F=7.902,8.047,59.009,19.248,5.304,7.596,10.652,6.699,11.009; P<0.05).②情绪障碍组依恋回避与对支持利用度、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470,-0.350; P<0.01);犯罪组依恋回避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r=-0.232,-0.235;P<0.01),主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r=0.272,P<0.01),支持利用度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258,0.424;P<0.01),依恋焦虑与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呈显著正相关(r=-0.253,0.300;P<0.01).③情绪障碍组和犯罪组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求助之间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犯罪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解决问题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都具有不安全型依恋特征,在社会支持方面均有欠缺,且都容易采取消极退避的应对方式.两类问题青少年的依恋模式均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应对方式产生影响,但影响路径略有差异.

  • 成人依恋与婚恋质量

    作者:孙俊才;吉峰

    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依恋模式,特别是依恋安全感是解释婚恋关系质量差异的主要变量[1].本文在综述成人依恋与婚恋质量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依恋与婚恋联系的机制以及依恋理论对婚恋咨询和治疗的意义.

  • 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中病人与治疗师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峘;田凌飞

    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中,病人和治疗师之间的治疗关系呈现出四种不同依恋模式.目前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主要的技术是以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的移情中心治疗,它通过强调建立良好关系而进行治疗.研究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和病人的交互作用所起的作用,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

  • 初中生与其母亲依恋类型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许兴建;徐芬

    英国精神病学家J.Bowlby 于1969年早提出了依恋这一概念,他认为依恋指的是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与孩子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上的联结.在这基础上,Main 1985年提出了成人依恋这一概念,所谓成人依恋指的是成人当前对早年与父母依恋经历的心理表征.并在"陌生人情境"程序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成人依恋访谈(AAI)"这一成人依恋测量工具.AAI方法的使用,使得人们能够在父母依恋模式与子女依恋模式的联系、父母依恋模式与子女行为问题、依恋模式与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广泛且深入的研究.

  • 偏头痛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泽东;郝玉曼;秦新月

    偏头痛是临床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亦是一种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因素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文献综述,探讨偏头痛与人格特征、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不安全依恋等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 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

    作者:陈琳;桑标

    近几年来,国外发展心理学领域的许多研究者关注"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inter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f attachment patterns),其意为:根据特殊照料者(常常是父母)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与特殊照料者之间依恋关系的安全性.该研究领域可以从理论背景、测量方法、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这几方面稍作评述.目前该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是代际传递性的内在机制研究.E.Meins(1997)提出"将心比心"(mind-mindedness)的概念,Annie Bernier等(2003)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机制来解释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