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专家共识(下)

    作者:中华医学会高尿酸血症诊疗共识专家组

    (接上期)(2)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能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成人起始剂量25~50mg/日,2~5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75mg/日或100mg/日,早餐后服用.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或肾移植患者.(3)新型降尿酸药物①尿酸酶:将尿酸分解为可溶性产物排出.

  • 痛风石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冉兵;魏俊

    痛风石由尿酸及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外周骨及软组织而形成,常发生于四肢关节及皮下,其不仅影响局部外观还可破坏骨与关节结构,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传统经典药物治疗是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必要措施,然而对于晚期痛风石,药物难以有效,手术治疗可清除痛风石,控制机体尿酸总量,改善局部功能,但其创伤较大且易复发.新型抗尿酸药物是目前研究热点,其除了对于控制血尿酸水平疗效显著外尚可溶解部分痛风石,但其费用较高.晚期痛风石佳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

  • 灵长类尿酸酶假基因化机制及其与灵长类进化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赵百学;陈建华

    尿酸酶是生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中的一种氧化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物种体内,主要介导尿酸氧化降解的酶促反应[1-3]。自然界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功能型尿酸酶,而部分灵长类(大型猿类、人类)尿酸酶基因由于进化中突变事件而成为假基因不能表达功能型尿酸酶,因此后者血清内尿酸水平比前者高3~10倍[4-5],这也是人类是唯一容易罹患痛风的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痛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的治疗药物比较匮乏[6]。尿酸酶类药物可以快速降解人血清中尿酸从而有效地治疗痛风,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均是外源性尿酸酶,强烈的免疫原性限制了其使用[7]。研究灵长类尿酸酶基因失活的机制从而恢复其活性对于低免疫原性抗痛风药物的开发无疑是一条新思路。目前,灵长类尿酸酶失活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灵长类尿酸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进化失活与自然选择及其失活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痛风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作者:涂彩霞;刘旭;李玲;牛艳芬

    痛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当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目前治疗痛风的药物倍受关注,主要包括以嘌呤代谢关键酶为靶点的降尿酸药物、以肾小管尿酸转运体为靶点的降尿酸药物、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和肾小管尿酸转运体的双重抑制剂及尿酸氧化酶等4种类型。本文概括了痛风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 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潘红英;时乐;徐立;尹莲;曾宛平;张光际;杨凡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丸(MSW)有效部位群(EFC)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由次黄嘌呤和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制备持续性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记录每日摄食量,收集末次造模后12 h尿液,ig给予模型大鼠MSW 50 g·kg -1以及EFC 12.5,25和50 g·kg -1,连续5 d;采用尿酸排泄抑制剂烟酸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ig 给予模型大鼠 MSW 50 g·kg -1以及 EFC 50 g·kg -1,连续3 d。末次给药后,取血和肝组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水平,酶比色法测定血清、肝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D)、分光光度法检测红细胞、肝组织中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酸酶等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种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SW和EFC 50 g·kg -1均可显著降低2种模型大鼠血尿酸水平(P<0.01)。EFC 12.5和25 g·kg -1可降低由氧嗪酸钾制备的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P<0.05),MSW和EFC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升高模型动物红细胞PNP活性(P<0.01),EFC 25和50 g·kg -1还可显著降低血清XOD 活性(P<0.05,P<0.01)。对由烟酸复制的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MSW 50 g·kg -1和EFC 50 g·kg -1均能升高肝组织尿酸酶活性(P<0.05),EFC 50g·kg-1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XOD活性(P<0.01)。结论 EFC能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清XOD活性使尿酸合成减少以及激活尿酸酶活性促进尿酸分解有关。

  • 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风险:一个新的治疗靶标

    作者:张伟丽;惠汝太

    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在肝脏被尿酸酶(uricase)降解生成尿囊素,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当体内核酸代谢异常和(或)肾脏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水平增高.

  •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药用性分析

    作者:武文明;段瑞娴

    尿酸作为嘌呤分解终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血清尿酸的水平是肾脏功能监测的有效指标.酸酶可专一催化氧化尿酸生成尿囊素、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从而广泛用于临床检验领域测定血清尿酸.本文初步探讨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的特性,为通过分子改造获得理想的药用尿酸酶进行理论性铺垫.

  •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脂质体的酶学性质及其免疫原性

    作者:王娜;谭群友;徐美玲;李艺;赵春景;张景勍

    目的 研究脂质体介导的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Uricase,UC)的酶学性质及其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C脂质体,测定UC脂质体和UC的适反应温度、适pH值、酸碱稳定性以及部分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对酶活力的影响;并以其为抗原免疫SD大鼠,制备抗血清,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 UC脂质体和UC的适反应温度均为40℃;适反应pH值分别为8.0和8.5;UC脂质体的稳定性明显高于UC;UC脂质体和UC的血清抗体效价分别为1:500和1:8 000.结论 产朊假丝酵母UC脂质体的酶学性质明显优于UC,免疫原性明显低于UC,为该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球形节杆菌尿酸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活性

    作者:陈丹;韩晶;史洪娜;刘娟;沈林;霍烛;王维龙;孙志丹;李鼎锋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球形节杆菌尿酸酶(uricase,Uri),并进行纯化和检测其活性.方法 根据大肠埃希菌遗传密码子偏爱性,结合原核翻译起始序列的局部二级结构自由能小化原则,优化设计编码Uri蛋白的核苷酸序列,经PCR扩增球形节杆菌uri基因,克隆至载体pET43.1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3.1 a-uri,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odonPlus(DE3)-RIPL,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硫酸铵粗纯及DEAE琼脂糖凝胶层析纯化后,经SDS-PAGE分析纯度;参考Uri产品说明书测定蛋白酶活性,并确定其佳检测温度及pH值.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ET43.1 a-uri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3 000,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酶活性达13.2 U/mg,酶活性检测佳反应温度为40℃,佳反应pH值为9.0.结论 成功于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uri基因,并获得高纯度的Uri蛋白,其酶学性质与天然的球形节杆菌尿酸酶基本一致,为其大规模稳定生产及尿酸酶法检测试剂的配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特性分析

    作者:王娜;赵春景;黄开顺;滕永真;张景勍

    目的 制备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uricase,URI)脂质纳米粒,并分析其药效学特性.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3批URI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uricase from Candida utilis,LNURI),检测其包封率、URI活性、酶的适作用温度和适作用pH值.采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h经尾静脉注射LNURI和游离URI,建模后3、5、7、8、12h,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结果 制备的3批LNURI的平均包封率为(64.27±2.26)%;LNURI的适作用温度为40℃,适作用pH值为8.0,在同样的作用温度和pH值条件下,LNURI的活性明显高于游离URI; LNURI降低高尿酸模型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的效果较URI更显著.结论 成功制备了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脂质纳米粒,其可降低高尿酸模型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

  • 白细胞介素1阻断剂与尿酸酶治疗痛风新进展

    作者:吕小希;薛愉;于一云;杨雪;邹和建

    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IL-1)阻断剂与尿酸氧化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治疗。现将国内外IL-1阻断剂、尿酸氧化酶使用情况的文献进行相关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脂质体的制备及特性

    作者:谢江川;何丹;胡雪原;周云莉;晏子俊;陈薇;张景勍

    目的 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脂质体(hyaluronic acid-uricase liposomes,UHLP),并对尿酸酶(uricase,UC)和UHLP的体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HLP,测定UHLP的包封率、粒径与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对UHLP进行观察.考察游离UC和UHLP中UC的适温度和适pH,还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以及抗部分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能力,并对UHLP提高UC活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UHLP的平均包封率为(57.27±3.93)%(n=3),平均粒径为(322.6±8.2) nm(n=3),zeta电位为(-19.4±1.7)mV(n=3).透射电镜下UHLP呈分布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游离UC和UHLP中UC适温度均为40℃;游离UC适pH为8.5,UHLP中UC适pH为8.0.稳定性结果显示,UHLP中UC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以及抗部分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能力均优于游离UC.UHLP提高UC活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C经UHLP包裹后其活性发生改变,和UC与UHLP脂质膜的相互作用有关,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UC的构象发生翻转,构效发生改变,UC活性中心暴露,从而导致其活性增强.结论 UHLP不仅能提高UC在体外的活性,还能提高UC在体外的稳定性.

  • 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多囊脂质体的体外特性及药效学过程

    作者:冯娇;谢江川;晏声蕾;晏子俊;张景勍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UC)多囊脂质体(uricase in hyaluronic acid-uricase multivesicular liposomes,UHMVLs)的体外特性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UHMVLs并测定包封率及理化特性.取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模型组采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n=3),UHMVLs组(n=3)和UC组(n=3)分别于建模后尾静脉注射UHMVLs和游离UC,并以正常组(n=3)为对照,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结果 UHMVLs的平均包封率为(62.48±3.87)% (n=3).UHMVLs和UC适温度均为40℃,适pH值分别为8.0和8.5.在同一温度(20~70℃)和pH(6.5~9.5)条件下,UHMVLs中UC的活性均高于游离UC(P<0.05).除1、36、48 h外,其余各时间点UHMVLs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血清中尿酸水平的效果均较游离UC更显著(P<0.05).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UHMVLs不仅能提高UC的活性,还可以增强UC的稳定性;UHMVLs在大鼠体内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能力优于游离UC.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作者:邹大进;张燕

    1 老年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发生机制引起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肾脏排泄的减少和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大多数哺乳动物经肝尿酸盐氧化酶(尿酸酶)分解形成尿囊素由尿中自由排出.

  • 老年高尿酸血症106例临床分析

    作者:季宏;鲍军

    本文对1999年5月在本院体检的且资料完整的597例离休干部进行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与方法 597例均为1999年5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离休干部,其中男471例,女126例,年龄60~9l岁,平均年龄(66.3±14.8)岁。所有人除测血压、称体重等全身体检外均查血尿酸(UA)、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常规等。血尿酸值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因更年期后女性血尿酸值接近男性,故本组资料高尿酸血症标准男女均大于或等于420μmol·L-1。

  •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非天然氨基酸突变蛋白的培养优化

    作者:黄捷;田浤;陈海;姚文兵

    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改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等,然而常用的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匮乏导致突变蛋白的产量过低,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相比传统的优化方法,文章结合了人工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更方便、更准确地对大肠杆菌发酵突变蛋白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以引入对乙酰基苯丙氨酸的尿酸酶作为模式蛋白,以尿酸酶的酶活测定直观反映蛋白表达量,对培养条件中4个因素进行了摸索并优化,终获得了佳培养条件为:甘油1.04%、非天然氨基酸溶液1 mmol/L、金属离子综合液0.86×、IPTG 0.5 mmol/L,并且利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发酵获得的尿酸酶产量较未优化前提高了14%.并且通过测定尿酸酶酶活的精确比较,验证了ANN方法较响应面法在优化复杂的非线性生物工艺方面的优势.本试验的顺利完成,不仅提高了引入对乙酰基苯丙氨酸的尿酸酶的产量,同时也为其他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引入蛋白的发酵培养基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 PEG修饰对尿酸酶酶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郭原;田浤;高向东

    对Candida utilis来源的尿酸酶进行定点修饰,并对修饰前后尿酸酶酶学性质的改变进行了研究.PEG修饰使尿酸酶的适pH往中性偏移,适温度反应曲线展宽,与底物亲和力增加但大反应速率降低,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更加稳定,对尿酸酶结合金属离子及阴离子的能力有弱化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EG修饰不仅可以通过屏蔽效应改善尿酸酶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也可能通过影响尿酸酶亚基解离、亚基表面电荷分布等性质而影响尿酸酶的酶学性质.这些结果为新药开发PEG-尿酸酶提供了基础.

  • 氨基末端定点聚乙二醇化尿酸酶的研究

    作者:李盈淳;朱姝;高向东;才蕾;姚文兵

    制备氨基末端定点PEG 修饰的尿酸酶,并比较尿酸酶修饰前后的免疫原性差异.采用M_r20k的mPEG-丙醛选择性修饰尿酸酶的氨基未端;利用source 30Q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分子排阻层析分离纯化修饰后尿酸酶;测定修饰前后尿酸酶的酶动力学参数和免疫原性.尿酸酶和N端PFG修饰尿酸酶的SDSPAGE检测显示单一条带,SE-HPLC测定尿酸酶修饰前后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578 min和23.818 min;PDG修饰后尿酸酶的大反应速度为尿酸酶的80%;PEG修饰后尿酸酶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和体内的免疫原性均明显降低.这种方法可用来制备N端PEG定点修饰尿酸酶,修饰后町明显降低尿酸酶的免疫原性.

  • 重组尿酸酶部分理化性质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

    作者:李晓娟;李依芯;陈建华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由基因工程菌表达,文章对重组蛋白的亚基相对分子质量、适作用温度、适作用pH及其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成功构建了小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并用于重组尿酸酶的初步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经SDS-PAGE检测重组尿酸酶亚基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32.4 k.酶的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8.0,且在pH6~12,温度20℃~60℃条件下比较稳定.初步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重组尿酸酶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体内的血尿酸水平.

  • 聚乙二醇化尿酸酶体内外稳定性研究

    作者:杨剑;朱姝;才蕾;田浤;姚文兵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化尿酸酶体内外稳定性.方法 以酶活为指标,考察聚乙二醇修饰尿酸酶和尿酸酶的温度稳定性(4~80℃)、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和小鼠体内半衰期.结果 4~60℃条件下,修饰的尿酸酶的稳定性大于尿酸酶,在70℃时,两者活性均迅速降低.pH 5.2~6.0及pH 9.2~10.0之间,尿酸酶活性迅速降低,而修饰的尿酸酶却保留了较高的活性.抗胰蛋白酶水解中,尿酸酶在作用200 min后,活性降至高值的20%;而修饰的尿酸酶仍保留70%的活性.体内稳定性试验表明,修饰的尿酸酶和尿酸酶的半衰期分别为1 530和45 min.结论 聚乙二醇修饰可以增加尿酸酶的稳定性和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延长体内半衰期.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