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胆汁回输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

    作者:吴新民;秦长春;杨金煜;张树顺;赵顺云

    目的探讨自体胆汁回输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在114例因各种原因行胆道外引流的病人中,通过鼻十二指肠导管、空肠造瘘管两条途径开展胆汁回输.结果胆汁回输避免了体液的丧失,防止了内环境的紊乱,改善了营养状况,并能改善和减轻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内毒素血症,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结论胆汁回输可提高胆道外引流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时间,降低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管辉球;丁明金;赵国栋

    目的 分析比较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置细导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A组)与5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A组)术后胆漏发生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比0,P<O.05).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略长[(125.3 ±28.3) min比(131.3 ±20.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4)d比(7.8±1.9)d,P>0.05].患者随访3~29个月,平均8.4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残余结石,肝功能正常.结论 胆道镜的应用使胆总管一期缝合成为可能,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使胆总管一期缝合更安全、可靠.

  • 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振杰;何晓顺;陈规划;黄洁夫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的方法,为研究肝移植胆汁细胞学及免疫学等指标变化提供实验手段.方法根据Kamada和孙君泓报道的术式加以多项技术改进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胆道外引流管采用的是硬膜外导管.结果 52次定型手术中成功44次,成功率为84.6%.44只手术成功大鼠中,下一步实验处死前死亡4只,其余40只均存活至下一步实验.结论该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建立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

  • 胆道外引流术后螺旋CT三维成像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贵民;陈亮;徐乃东;邱香;王树江;王秀清;谭毓铨

    结合胆管造影术及螺旋CT(SCT)三维成像技术就胆道手术后经引流管行胆道三维成像术进行研究,探讨该技术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置管胆道外引流的作用

    作者:丁明金;管辉球;赵国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经胆囊管放置细导管(F5输尿管导管)胆道外引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3月5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经胆囊管放置细导管行胆道外引流.结果 全组均手术成功,术后胆汁引流量30~ 570 ml/d,术后无胆漏、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术后6~8d拔管57例,10~11 d拔管2例,无拔管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1±2.0)d.全组随访5个月~3年,平均16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残余结石,肝功能均正常.结论 经胆囊管放置细导管胆道外引流,是一种简易、安全及有效的胆道外引流方式,可以消除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潜在风险.

  • 胆汁回输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作者:吴新民;秦长春;杨金煜;赵顺云;张树顺

    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胆汁回输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7至2000年我们对76例行胆道手术的患者测定血浆内毒素,并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胆汁回输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外引流加胆汁回输,共24例;单纯外引流组,同期因梗阻性黄疸行胆道外引流者,共27例;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因单纯胆囊结石行择期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25例.胆汁回输组、单纯外引流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2±11)岁、(51±10)岁和(50±8)岁.

  • Ⅳ型胆管囊肿伴胰头段胆管结石一例

    作者:冉崇福;刘冬生;梁昕;陈理国

    患者女,37岁.因右上腹痛伴腹部包块4年,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术后3年入院.4年前因右上腹痛伴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包块,当地以慢性胆囊炎、多囊肝行胆囊切除术.

  • 长期胆道外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夏艳红

    目的 目前我国人口正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胆道疾病发病曲线已呈逐年增高趋势.因而胆总管探查,t型引流术也相应增多,t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宜承受过高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同时不能促使炎症消退,有利愈合,可防止狡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术后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作者:韩云;秦伟;杨生虎;李晓峰;杨立平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后肝脏中的表达。方法监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组及假手术组TGF-β1的表达强度。结果 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表达强度较高,术后3、6、9 d表达强度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①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术后肝脏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术后不同时段差异不同,术后随时间推移TGF-β1表达减弱。②胆道外引流术可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越早引流肝损伤恢复越快。

  • 胆汁回输器在胆道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张岩;翟强;车玉兰

    我们自1998~1999年使用自制T型管内套管胆汁回输器,进行胆道外引流胆汁回输1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4~67岁,平均56岁.疾病类型:胆总管结石9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3例.

  • 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规范提案

    作者:施海彬;李麟荪

    阻塞性黄疸是一临床常见病,多数由恶性肿瘤引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可很快缓解肝内胆管的张力,明显减轻黄疸,改善症状,可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此项技术,目前,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介入器械逐步改善和发展,尤其支架的应用,多数原先单纯的胆道外引流已被内支架置入术所取代.具体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变类型和程度可选择不同的引流方式.近年,更有开展介入方法以获取胆管内组织作活检以协助病理诊断.

  • 胆道持续外引流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书云;王晓亮;彭志海;钟福全;裘国强

    目的 建立稳定的胆道外引流和胆汁收集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在"双袖套法"技术基础上,引入大鼠躯干"马甲"式外固定器保护胆道引流管和胆汁收集装置.结果 大鼠胆道外引流原位肝移植手术60次,手术成功率93.3%(56/60).术后1 d、1周和4周存活率分别为86.7%(52/60)、76.7%(46/60)和68.3%(41/60).因胆瘘和胆道梗阻死亡各3例(10.0%).结论 本大鼠肝移植模型胆道外引流稳定,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肝移植后胆汁生物学分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胆总管切开术后胆道引流方法的改进

    作者:蒲华云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术后放胃自制的胆道外引流管,防止拔除T管后胆瘘的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胆总管切歼术后放置自制胆道外引流管,缠绕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并与同期符合相同条件下常规行T管引流术的患者对照,结果共156例患者放置胆道外引流管.其中 84例患者放置自制胆道外引流管,其余72例仍按传统方法放置T管引流.自制胆道外引流管引流时间(24.5±4)d,术后拔管胆漏1例;传统方法放置T管引流,引流时间(36.5±6)d,术后胆漏6例.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自制胆道外引流管并缠绕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 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的改进

    作者:杭化莲;仇毓东;毛谅;朱新华

    目的 对原有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为动态检测移植术后胆汁中各项指标提供可能.方法 根据Kamada和王振杰报道的术式加以多项技术改进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胆总管内置硬膜外导管外接合适口径的软管,高位空肠造瘘并置入软管,两软管引至右侧腹壁皮下对口相接.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98次,24h动物存活率达94.1%,1周动物存活为88.2%.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可大大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是一种长期、动态收集胆汁的理想模型.

  • 经皮肝胆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及术后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满珍;梅华;祝强华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1例经CT及MRI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性经皮肝胆管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总胆红素下降至<70μmmol/L后给予盐酸吉西他滨或卡陪他滨或两药联合化疗2-6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51例均外引流成功,并成功植入胆道支架,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6.27±45.95)mmol/L,术后7d、14d及21d总胆红素分别下降为(118.55±32.52)、(90.18±14.3)和(48.58±11.61)mmol/L,后经化疗2-6周期后肿瘤部分缓解27例,稳定11例,总有效率为74.5%,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65%、27%;中位生存期14.3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进行减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联合化疗控制肿瘤,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胆道外引流拔管后胆漏4例

    作者:丁乂;张奎林;冯艳玲

    胆道外引流术包括胆总管T型管引流及胆囊造瘘引流术,是临床上常用术式,拔管后并发胆漏时有发生,甚至需再次手术处理.临床上以T管引流拔管后出现胆漏常见.200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行胆道外引流手术病人513例,拔管后出现胆漏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道外引流 胆漏
  • 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变化

    作者:郑传彬;刘冬厚

    目的:观察胆管结石患者胆道外引流前后舌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胆管结石接受胆道外引流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禁食、积极抗感染、护肝、补液等处理,腹痛严重者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完善入院相关检查,分别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或内窥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记录患者胆道外引流前与引流结束后第3天清晨的舌象,将分类后的舌诊内容归纳为数据表,录入EXCEL表格.结果:胆道外引流前,舌色以淡红色、红舌、绛舌多见,淡白舌及紫舌较少,舌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苔、厚腻苔;引流后,舌色多演变为淡红色,与引流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后,大部分深黄苔、焦黄苔多向淡黄苔及白苔转化,但苔质由原来的腻苔、润苔,大多转化为燥苔,与引流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外引流前后需观察患者舌象变化,胆道引流后患者舌象多呈现阴亏津耗之象,在治疗过程中,需固护津液.

  • 胆汁分泌亢进六例报告

    作者:秦长春;吴新民

    胆汁分泌亢进(hypercholeresis)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特点是胆道梗阻缓解后肝脏分泌大量的稀薄胆汁,如处理不当可造成病人死亡.我院自1988年至1998年10年期间,有6例病人发生胆汁分泌亢进,报告如下.

  • 胆道镜检查在胆道外引流术后的应用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

    2002年7月至2008年1月,我们对191例肝胆管结石术后置T管引流的患者行T管胆道造影(T-CG)后,立即行胆道镜检查.发现了一些T-CG未发现的问题,并在胆道镜下给予了相应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 胆道外引流患者实施教育对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杨少仪;张海雄;廖旭嘉;麦结珍

    目的 探讨胆道外引流患者的出院培训计划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出院前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及指导,对未培训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出院后每周电话或门诊随访,对试验组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胆道外引流患者在教育前胆道外引流知识测试合格率为20.0%,教育培训后达到81.0%(P<0.01);培训后能正确自我保护引流管、主动定期进行管道离心方向挤压、主动记录引流液情况、采取防逆行感染措施的患者比例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管道问题需医疗介入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实施胆道外引流患者的出院培训教育计划,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