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经鼻肠管胆汁回输在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彭程;廖淳;樊倩红

    目的:报告一例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术后胆汁回输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及营养的影响.方法:我们通过将PTCD管引出胆汁回收、加热净化,由鼻肠管回输到空肠内.结果:通过胆汁回输及个性化的护理解决患者腹胀问题,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肠内营养状况.结论:采用胆汁回输和肠内营养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免疫及营养状况,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自体胆汁回输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

    作者:吴新民;秦长春;杨金煜;张树顺;赵顺云

    目的探讨自体胆汁回输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在114例因各种原因行胆道外引流的病人中,通过鼻十二指肠导管、空肠造瘘管两条途径开展胆汁回输.结果胆汁回输避免了体液的丧失,防止了内环境的紊乱,改善了营养状况,并能改善和减轻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内毒素血症,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结论胆汁回输可提高胆道外引流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时间,降低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胆道外引流术后胆汁回输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新民;秦长春;杨金煜;赵顺云;田文平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胆道外引流术后胆汁回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胆道外引流或PTCD术后进行胆汁回输的1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补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另选同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单纯胆道外引流的17例病人作为对照.结果两组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术后第14天有差异(42.27±9.71 Vs31.28±12.46,P<0.01).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外引流加胆汁回输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

  • 经鼻肠管行胆汁回输在胆道术后的应用

    作者:雍铁山;罗满生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胆汁回输在胆道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胆道术后早期经复尔凯鼻肠管行胆汁回输患者,观察其术后表现并与同期胆道手术后未行胆汁回输患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结果:回输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精神状态,食欲及腹胀,术后补液与电解质方面,平均住院日等差异均有显著性.回输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胆道术后经复尔凯鼻肠管行胆汁回输能提早恢复肠蠕动,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补液、改善营养状况,有助于尽快康复.

  • PTCD联合PEG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作者:柏屏;徐军华;黄红健;彭南海;黎介寿

    癌性阻塞性黄疸不能进行手术内引流或胆道金属内支撑术失败时,常采用创伤小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但此方法缺点是大量胆汁和电解质丢失,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

  • 自制双腔T型引流管用于胆汁回输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实践

    作者:肖玲;姜傲;李茁;曹宏;张涛;刘丽秀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T型引流管用于胆汁回输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回输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2012年5月—2014年7月对52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型引流管引流的同时行胆汁回输治疗,与同期普通T管引流患者52例进行比较。结果自制双腔T型引流管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与普通T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双腔T型引流管组术后并发症与普通T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双腔T型组术后通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双腔T型引流管自体回输,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改善营养状况,是一种主动、安全有效、廉价和低并发症的途径,配合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作者:张珍妮;董蕾;刘欣;李毅

    目的:探讨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影响.方法:建立狗胆汁酸体外循环模型(n=12),观察在胆汁酸肠肝循环完整、胆汁体外引流及自体胆汁回输时MMC及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的变化.结果:正常狗小肠MMC有3个不同的时相;Ⅲ相时MTL水平较Ⅰ相明显增高(433.8±46.3ng/Lvs112.6±21.7ng/L,P=0.000<0.01).胆汁体外引流时,MMC周期明显延长(110.2±13.6 min vs 99.1±14.4 min,P=0.001<0.01),无Ⅲ相活动,Ⅰ相缩短(31.0±6.6min vs 53.2±9.2min,P=0.002<0.01),Ⅱ相延长(79.2±11.8 min vs 41.3±9.9 min,P=0.001<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正常时降低(41.3±6.8 mV/s vs 69.1±9.2 mV/s vs,P=0.001<0.01);而MTL在各监测点间无明显变化.自体胆汁回输后,仍无明显的MMCⅢ相活动,与灌输前比较,MMC周期缩短(101.9±14.0 min vs 110.2±13.6 min,P=0.03<0.05),Ⅰ相延长(44.1±6.3 min vs 31.0±6.6 min,P=0.002<0.01),Ⅱ相缩短(57.9±10.7 min vs79.2±11.8 min,P=0.002<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引流前明显增高(59.4±7.6mV/s vs41.3±6.8mV/s,P=0.002<0.01),接近正常的MMC特征;而血浆MTL水平仍无明显变化.结论:胆汁酸肠肝循环对维持MMC有重要意义,MTL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 胆汁回输在老年胆道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小北;席力罡;姜毅;王晓光

    一、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至2001年间60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回输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所有患者均因结石所致不同程度的胆道梗阻而行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置一般T管,回输组置回输T管.将十二指肠套管插入胆总管切口通过Oddi's括约肌,再将胆汁回输管沿十二指肠套管插入十二指肠,用手触摸证实已进入十二指肠,拔出十二指肠套管,沿胆汁回输管导入T管,将胆汁回输管外口在T管长臂戳孔穿出,同T管一并引出.见图1.于术后第2天回输胆汁,回输前给予冲管,回输速度2 ml*min-1.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临床表现,包括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精神、食欲及体重下降情况,记录两组补液、拔T管及住院时间.同时结合两组术后生化检查及临床表现,判定水电解质平衡情况,观察并记录肺内感染、切口愈合及拔管后胆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干预

    作者:曾莲;俞红英;沈燕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便于护理及成功率高的特点,自1980年首次开展[1],PE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适应症也不断扩大,除营养供给之外,PEG还可用于胃排空障碍或不可手术的肠梗阻行胃肠减压,也可应用于儿童服药及胆瘘病人的外引流胆汁回输[2].我院于2008年6月~2011年6月,已成功为12例患者施行了胃镜下胃造瘘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前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靓;仇毓东;周铁;毛谅;乔羽;谢敏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给予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R0)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研究组21例,术前行PTCD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25例,术前未予胆道引流及肠内营养.通过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例经过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至手术前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KP、TBil、DBil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3、4.677、5.128、5.001,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1、-2.021,均P<0.05).研究组术后外源性人血白蛋白的输入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2、-2.735,均P<0.05).结论 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前,行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前肝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胆汁回输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作者:吴新民;秦长春;杨金煜;赵顺云;张树顺

    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胆汁回输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7至2000年我们对76例行胆道手术的患者测定血浆内毒素,并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胆汁回输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外引流加胆汁回输,共24例;单纯外引流组,同期因梗阻性黄疸行胆道外引流者,共27例;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因单纯胆囊结石行择期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25例.胆汁回输组、单纯外引流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2±11)岁、(51±10)岁和(50±8)岁.

  • 胆汁回输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宋占文;许政;周先亭;孟珂伟

    自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我们对4例肝移植患者实施了经鼻肠管胆汁回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

    作者:宋鹏;毛谅;卞晓洁;周铁;凡银银;张静;谢敏;仇毓东

    目的 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引流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7月至2017年8月行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其中52例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引流减黄胆汁回输治疗,分成未减黄组(n=15)和减黄组(n=37).同时在减黄组中,依据是否行术前肠内营养治疗分为非肠内营养亚组(n=13)和肠内营养亚组(n=24).组间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校正及校正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减黄组与减黄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清肝功能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肠内营养亚组与肠内营养亚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清肝功能指标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减黄组患者术中合并血管切除重建率(33.3%)和手术时间[10.8(2.2)h]均高于未减黄组[6.7%和8.3(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7、Z=1.595,P值均<0.05).减黄组患者术后第7天AST水平[32.8 (17.3) U/L]低于非减黄组[55.0(6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2,P<0.05);减黄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血清总胆红素[43.6(91.2) μmol/L]低于非减黄组[91.2(188.4)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0,P值<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手术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率(25.0%)和手术时间[11.1(1.3)h]均高于非肠内营养亚组[0、9.0(2.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79、Z=-2.693,P值均<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术后第1天AST水平[396.4(268.3)U/L]低于非肠内营养亚组[642.5(341.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3,P<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清总胆红素[38.8(21.5) μmol/L和30.0(25.6) μmol/L]低于非肠内营养亚组[60.9(75.2) μmol/L和46.5(50.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6、-2.026,P值均<0.05);肠内营养亚组患者术后1、3d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41.9±31.1)、(50.8±31.4) mg/L]明显低于非肠内营养亚组[(64.4±33.6)、(74.1±35.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1.675,P值均<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前行引流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尚未表现出优势.

  • 晚期肝外胆道癌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林继宗;林玲;方丽贞

    肝外胆道癌一般症状较隐蔽,且转移较晚,一经发现多属晚期,且常侵及门静脉,肝动脉,使手术受到限制,有时胆肠吻合内引流也难进行,常须用外引流解除胆道梗阻,以延长生命。外引流常给病人带来许多不方便,且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电解质失衡。作者采用体外架桥达到内外引流相结合治疗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1,女,49岁,以全身进行性黄疸伴上腹饱胀,食减消瘦,全身搔痒,以肝炎在院外治疗2 个月无效入院。B超提示:胆总管内见高回声团块影约2.5×1.8cm,后方无声影。胆总管扩张3cm,提示:胆总管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见腹腔有多量黄色腹水,肝大平脐,右肝隔面可触及指头大硬结节,胆囊萎缩,胆总管扩张约3cm,於扩张下段触及拇指头大小硬块。切开扩张胆总管,内有鱼肉样组织,跪、易出血,於胆总管内放"T"管,空肠上段用5mm硅胶管造瘘,二管引出体外,一周后二管接通,胆汁回输肠腔。术后定期从"T"管注入5-FU,配合化疗。术后临床症状好转,黄疸消退,体重增加,带管出院,术后存活二年二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腺癌。 例2,男,75岁,以进行性皮肤黄疸伴食减消瘦,全身搔痒一个月入院。B超示:胆囊萎缩,内充满大小不等多个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胆总管扩张2.5cm,提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剖腹探查见,肝高度瘀胆肿大,胆囊萎缩,内有多个结石,胆囊与胆总管粘连成团,胆总管下段闭塞,上段扩张约3cm,肝脏,大网膜,腹膜,见多个转移结节。行胆总管"T"管引流,空肠上段5mm硅胶管造瘘,存活8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囊腺癌。 例3,女,54岁,以进行性全身黄疸,搔痒2个月住院。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2cm,於下段见一强回声团块影,拟胆总管结石。剖腹探查见胆总管下端一肿大淋巴结,未见结石,上段胆总管扩张约2.5cm,肝门见多个转移结节。切开扩张段胆总管,内见烂肉样组织。行胆总管"T"管引流,上段空肠造瘘,于体外接通二管,从"T"管定期注入5-FU,配合化疗。术后带管出院,症状好转,存活2年4个月。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腺癌。 讨论:肝外胆道癌无特异症状,早期诊断相当困难。早期仅有食欲减退,上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肝外胆道癌生长缓慢和胆道代偿性适应,黄疸出现不是早期症状,且常误诊为"肝炎 ","胆石症胆囊炎",尤其在农村,就医、诊断更困难。凡有皮肤进行性黄疸,搔痒,食减消瘦,无明显腹痛及畏冷发热者,排除胰头疾病,要考虑本病的存在。肝外胆道癌切除率低,林守诚报告仅为4%,且技术要求高,在一般基层医院更难开展。企图用手术延长病人生存并不理想,大多只采用姑息性胆管外引流或内引流治疗。胆管癌多数并非死于癌广泛转移,而是死于肝胆管梗阻引起的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或肝肾功能损害。如能通过胆道引流解除梗阻,引流出30~50%肝内胆汁,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从而延长生命。体外架桥,内外引流相结合,既解除胆道梗阻,又可将胆汁回输肠腔,使患者不会发生体液丧失及电解质紊乱,尚可从"T"管注入抗癌药配合化疗。造瘘管还可作营养管注入食物、药物,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是姑息性治疗晚期肝外胆道癌的一种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提倡的方法。

  • 胆汁回输式自制T管系列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曙耕;车长才;邹月慧;邓鲜花;余俊玲

    外科中T管引流胆道使大量胆汁长期丢失,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差、电解质紊乱、术后恢复慢等问题曾引起不少外科医生关注.笔者在1999年报告了"胆汁回输式T管的临床应用"[5]后,对自制的胆汁回输式T管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形成了适应各种胆总管管径的系列型号.因其取材、制作及使用简便.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

    作者:郑忠青;王邦茂

    有些病人需要长期进行鼻饲喂食,例如,①咽下困难,如中风、废用性肌萎缩、头部损伤、烦躁、神志不清患者;②头颈、食管恶性肿瘤患者;③恶液质,如吞咽困难、放射性黏膜损伤、营养摄入不足者的夜间连续喂养;④儿科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需要长期放置胃管,包括胃排空障碍、不可手术的肠梗阻进行胃肠减压;某些儿童服药及胆瘘病人的外引流胆汁回输中等.

  • 序贯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胆汁回输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曹春菊;梁允谊;黄梅英

    目的:探讨序贯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胆汁回输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3d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采用序贯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胆汁回输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3,5,7d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术后5,7d的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术后1,3,5,7d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术后第5,7天体重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延迟愈合、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胆汁回输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转归.

  • 经T管空肠造瘘管胆汁回输19例报告

    作者:张玉斌

    1991年10月~2002年7月我院经T管、空肠造瘘管胆汁回输19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30岁~68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长5年,短15天.慢性胆囊炎胆石症9例,胰头部癌3例,胆总管下端狭窄7例.全组病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8例.全组病人同时做空肠造瘘术.

  • 33例胆汁回输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郗少芳;李小曲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引流是肝胆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它能有效的预防胆漏和胆道狭窄,并能作为术后残留结石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途径[1].但每日约500 mL~800 mL的胆汁丢失,可造成电解质紊乱、食欲下降、乏力、腹泻等情况,影响术后病人的恢复.胆汁回输是我院近期开展的一项新工作,它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简易的胆汁回输管进行术后胆汁回输,加强了术后特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老年病人胆道术后经T形管十二指肠置管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支持105例

    作者:梅卫国;詹国清;胡斌;华占强;郑慧瑛;袁小丽;汪建民;马春飞

    外科手术后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尤其腹部大手术后短期内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对这类病人予以合理的营养支持十分必要.胆汁是人体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除有帮助消化作用外,胆汁重吸收还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老年病人体质差,手术后恢复慢.近三年我们对105例老年人应用经T管十二指肠置管回输胆汁及肠道营养支持,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