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宁夏银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与临床的关系

    作者:王小红;程玉娥;李露露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在宁夏银北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81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血液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肝功能、Fibroscan无创性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荧光PCR法测定乙肝病毒基因型.结果: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感染乙肝病毒基因型为B、C、D、C/D重组型4种,以C型(79%)为主.检测出的4种基因型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在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不同基因型间HBV DNA、ALT、AST、肝脏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宁夏银北地区病毒基因型分布为B、C、D、C/D重组型4种,以C型为主;C型在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C型、C/D重组型中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

  • 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红;王莹

    目的: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以观察患者的肝组织学病变程度.方法: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30岁,ALT正常9例,高于正常但<2×ULN的22例.所有患者接受肝活体组织检查.结果:31例ALT正常或异常但<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级情况,其中ALT正常组9例,ALT异常但<2×ULN组22例,除3例无肝炎病理改变外(G0,SO),1例确诊为肝硬化(G3,S4),其余病例肝脏病理均有轻度(G1-2,S1-2)改变.结论:在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其中个别患者甚至己发展至肝硬化.

  • 慢性HBV感染者就业政策背景下的职业健康管理思考

    作者:胡金妹

    我国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地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的一般人群乙肝病毒(HBV)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V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即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1].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接种费用自理.2002年,乙型肝炎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新生儿享受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所以,上述慢性HB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8~59岁职业人群.

  • 273例慢性HBV感染者肝活检病理与HBV-DNA定量的关系分析

    作者:陆长春;丁敏侠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对273例慢性HBV感染者予行经皮肝穿刺活检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肝组织坏死炎症及纤维化轻中度时,HBV-DNA(对数值)无明显下降,HBV-DNA与炎症、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s=0.512,P>0.05);但在肝组织坏死炎症及纤维化重度时,HBV-DNA(对数值)明显下降(P<0.05),HBV-DNA与炎症、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s=-0.45,P<0.01).结论:HBV-DNA定量不能完全反应肝组织学严重程度,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尤其是HBV-DNA定量较低患者建议进一步予行肝组织学检查.

  • 组胺、内毒素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素美;李红;赵龙风;韩德五

    通过研究CH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组胺、ET(内毒素)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以荧光法测定血浆组胺水平,分析ET、组胺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CHB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类细胞因子减少而Th2类细胞因子增加,ET主要影响Th2类细胞因子,组胺影响Th1类细胞因子.

  •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亚群的特点及意义

    作者:史新原;马雷;李绍民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亚群的特点,探讨CXCR5+CD+8 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6例慢性HBV感染者,分四组,其中肝功能正常高病毒载量组8例、肝功能异常高病毒载量组26例、肝功能正常低病毒载量组26例、肝功能异常低病毒载量组16例.另收集健康对照组21例.检测各项指标,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慢性HBV感染组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水平(2.24±0.66)高于健康对照组(0.41±0.12);肝功能正常感染组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水平(2.77±0.45)高于肝功能异常感染组(1.82±0.48);低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XCR5+CD+8 T细胞水平(2.75±0.39)高于高病毒载量组(1.62±0.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5+CD+8 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进程中起抗病毒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CXCR5+CD+8 T细胞的相关特点,可为治疗慢性HBV感染提供新方法.

  • 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

    作者:贾春辉

    目的 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另选取20名正常居民作为正常组.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以及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与血清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8.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FN-γ、IL-4、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表达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3组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4比值也显著降低(P<0.05).HBV DNA为<3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而HBV DNA为3~6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高于>6 Ig IU/mL组,IL-4表达水平低于>6 lg IU/mL组,IFN-γ/IL-4比值高于>6 lg IU/mL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显示: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526,P<0.05),与IL-4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1)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Th1/Th2类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2)Th1/Th2类细胞因子中,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与IL-4呈正相关.

  • 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及临床特征

    作者:耿晓霞;林健梅;杨兴祥;黄仁刚;江南

    目的 对比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及临床改变的差异,并寻找这两部分患者中与肝组织学改变相关的因素.方法 将196例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136例与HBeAg阴性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清ALT、HBV DNA定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两部分患者中,不同肝脏病理改变时上述临床资料的变化.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2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S2者分别为70例(51.5%)、14例(10.3%);HBeAg阴性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 S2期,其中G2、S2者分别为49例(81.7%)、19例(31.7%).HBeAg阴性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血清ALT、HBV DNA定量及肝脏病变程度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阳性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ALT、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加,而性别比例、年龄、HBV DNA定量无明显变化;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加,而性别比例、年龄、血清ALT、HBV DNA定量无明显变化.在HBeAg阴性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均明显增加,且血清ALT水平、HBV DNA定量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以上两指标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性患者的肝脏病变明显重于HBeAg阳性患者,密切随访血清ALT、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有助于了解肝脏病理变化;对于HBeAg阴性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应同时密切随访年龄、HBV DNA水平.

  • HBV基因型、变异、X蛋白与HCC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杨春霞;迟晓伟;张艳梅;游晶;范晶华;杨微波

    目的:了解HBV病毒基因型、变异位点1762/1764和1896、X蛋白与肝细胞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为肝癌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及测序法检测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肝合并肝癌患者共159例血清标本的HBV基因型及变异位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4组肝组织中X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半定量积分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1.在15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型为56例,占35.2%(56/159),基因型C型为103例,占64.8%(103/159),基因C型在ASC、CHB、LC、HCC四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0%(11/25),63.2%(36/57),85.7%(36/46),64.5%(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2,P=0.037)。2.在ASC、CHB、LC、HCC四组中,基因C型HBV感染者发生BCP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6.4%(4/11),75.0%(27/36),80.6%(29/36),75.0%(15/20),发生PC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5.5%(5/11),66.7%(24/36),77.8%(28/36),70.0%(14/20),两种变异均多于基因B型感染者,除ASC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X蛋白的表达,以LC组高(阳性率71.7%),其次是HCC组(71.0%)、CHB组(59.6%)、ASC组(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基因C型HBV感染者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9/11),72.2%(26/36),86.1%(31/36)和85.0%(17/20),大于基因B型感染者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即28.6%(4/14),38.1%(8/21),20.0%(2/10),45.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CHB、LC和HCC组中X蛋白阳性表达的HBV感染者BCP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61.5%,73.5%,69.7%,81.8%,均高于BCP变异阴性感染者所占比例,PC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46.2%,67.6%,78.8%,63.6%,除了ASC组外均高于PC变异阴性感染者所占比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基因型、变异位点1762/1764和1896、X蛋白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 慢性HBV感染者231例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姚坚贞;林国贤;黄庆华;邱荣仙;叶向阳;何雄志;郑烽锋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与年龄、性别、ALT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肝穿刺活检的2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病例资料,比较分析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患者在不同人群中的比率.结果 ALT≥正常值上限(2ULN)组、年龄≤3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 DNA)≥105拷贝/mL组肝组织病理改变≥G2的比率分别高于ALT<2ULN组、年龄>30岁组、HBV DNA≤10 4拷贝/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肝组织病理改变≥G2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2ULN组肝组织病理改变≥S2的比率高于ALT<2U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年龄≤30岁组与年龄>30岁组、HBV DNA≤104拷贝/mL组与HBV DNA和≥105拷贝/mL组肝组织病理改变≥S2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水平、年龄、HBV DNA水平对肝组织病理改变进展有影响,性别对肝组织病理改变进展无影响.

  • 健康管理对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干预组进行全程系统的疾病健康管理,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即出院时进行健康指导.比较2组干预后对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全程系统的健康管理对慢性HBV感染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耿晓霞;林健梅;杨兴祥;黄仁刚;江南

    目的 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 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将60例ALT<2×ULN 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按照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血清ALT、HBV DNA定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测定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达S2者分别为49例(81.7%)、19例(31.7%).60例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患者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LT水平、HBV DNA定量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以上两指标随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肝脏病变在G2或/和S2以上,对于这部分人群,尤其是男性患者,密切随访年龄、血清ALT、HBV DNA、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的变化对于协助了解肝脏病理变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King互动达标理论在肝脏穿刺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荣;王霞;刘颖;尤炜

    知和认识,由消极转向积极,由回避和屈服转向了面对,改变了应对方式.

  • 慢性HBV感染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血清HBsAg转阴后的长期预后

    作者:盘铮;尤旭;崇雨田;李向永

    [目的]回顾性研究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获得血清HBsAg转阴后的长期临床预后.[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获得血清HB-sAg转阴的127例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失访患者23例,纳入本研究的患者104例.定期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包括患者人口学数据、家族史、个人病史、基线及随访各时间点的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肝脾影像学指标以及药物治疗安全性数据等.[结果]104例患者中,85.6%(89例)男性,37.7%(34例)基线时HBeAg阳性;经过平均5.5(0.3~14.0)年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sAg阴转时平均年龄为49.0(27.0~81.0)岁,ALT复常率为66.2%(48/68),HBV DNA不可测率为98.1%(102例),HBeAg转阴率为85.3%(29/34),HBeAg/HBeAb转换率为79.4%(27/34),HBsAg阴转率为100%(104例),HBsAg/HBsAb转换率7.7%(8例).104例患者至后1次随访时,ALT复常率为83.8%(57/68),HBV DNA不可测率为99.1%(103),HBeAg阴转率为88.2%(30/34),HBeAg/HBeAb转换率为79.4%(27/34),HBsAg阴转率为97.1%(101),HBsAg/HBsAb转换率为27.9%(29例),3例患者出现HBsAg复转阳,但血清HBsAg滴度较低,HBsAg滴度对数值波动在-0.3~0.7 U/mL.1例(1.0%)患者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硬化,2例(1.9%)肝硬化患者进展至肝癌,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获得血清HBsAg转阴后的长期临床预后良好.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 HBV 感染者外周血中 PD -1和PD -L1的影响及其与血清 HBV -DNA 的关系

    作者:申红玉;杭双熊;童学成;曹琪;朱珉之

    目的:探讨两种给药方案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的影响,以及其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71例慢性HBV感染者按HBV-DNA载量不同分为<3 lgIU/mL、3~6 lgIU/mL和>6 lgIU/mL 3组,进入疗程后按照给药不同分为:拉米夫定组(LAM组)23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LAM+ADV组)48例,分别于治疗的0、12和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γ-干扰素( IFN-γ)的表达,同时检测HBV-DNA、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等,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6例。结果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且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病毒治疗后,两种治疗方案组患者的PD-1、PD-L1表达均有明显下降,除LAM组的CD4+PD-L1+外其他CD4+和CD8+T细胞表面的PD-1、PD-L1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LAM+ADV组在降低的速度和幅度上均明显优于LAM组(P<0.05);IFN-γ的表达逐渐升高,至治疗24周时升至(24.55±5.81)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13.97±4.13)pg/mL(P<0.05),但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抑制HBV的复制可以有效地降低负性调控因子PD-1、PD-L1的表达;LAM+ADV联合治疗方案对PD-1、PD-L1降低的速度和幅度明显优于LAM的单一用药,更易提高T淋巴细胞的活性。

  • 慢性HBV感染者的免疫状态与外周血T、B细胞亚群的含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杜颖;冯景;刘萃萃

    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外周血T、B细胞亚群的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50例在该院就诊医治的慢性HBV感染者作为试验组,按照免疫状态的不同将试验组分为21例免疫耐受组和29例免疫清除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B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对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组和免疫清除组患者的B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高;而免疫耐受组和免疫清除组患者CD3+T、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CD4-/CD8+的比值均明显降低,不同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B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可作为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参考指标,常规检测该项目对了解HBV感染者的不同免疫状态以及疾病的治疗和疫苗接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毒素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素美;赵龙凤;李红;韩德五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各自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无菌收集HBV感染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血清,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补体活性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分析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升高,IL-2、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ET阳性组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IL-12水平在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ET与AP5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类细胞因子减少而Th2类细胞因子增加,ET主要影响Th2类细胞因子,进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 乙肝病毒基因型、变异、P53与HCC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禄;杨春霞;徐丽;杨微波;张艳梅;范晶华

    目的:了解HBV病毒基因型、变异位点1762/1764和1896、p53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为肝癌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及测序法检测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肝合并肝癌患者共78例血清标本的HBV基因型及变异位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4组肝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半定量积分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①在7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型为31例,占39.7%(31/78),基因型C型为47例,占60.3%(47/78),基因C型在ASC、CHB、LC、HCC四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2.9%(6/14),50.0%(15/30),64.3%(9/14),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6,p=0.038)。②在ASC、CHB、LC、HCC四组中,在ASC、CHB、LC、HCC四组中,基因C型HBV感染者发生BCP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7.1%(8/14),53.3%(16/30),57.1%(8/14),60.0%(12/20),发生PC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0.0%(7/14),43.3%(13/30),57.1%(8/14),55.0%(11/20),两种变异均多于基因B型感染者,且除ASC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③p53蛋白的表达,以LC组高(阳性率100%),其次是HCC组(70.0%)、CHB组(70.0%)、ASC组(6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将LC、HCC组相加(82.4%)与ASC、CHB组相加(68.2%)后比较发现,p53蛋白在二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p53蛋白在LC组、HCC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多于CHB组和ASC组。4、ASC组、CHB组和HCC组基因C型HBV感染者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8/14),56.7%(17/30),60.0%(12/20),大于基因B型感染组,即7.1%(1/14),13.3%(4/30),1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SC、CHB、LC和HCC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的HBV感染者BCP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66.7%,71.4%,71.4%,85.7%,PC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66.7%,52.4%,64.3%,57.1%,均高于BCP、PC变异阴性感染组。结论 P53基因突变可能与HBV金银C型、BCP、PC变异有相关性,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 临床指标对Fibroscan诊断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分析

    作者:耿晓霞;林健梅;杨兴祥;黄仁刚;江南

    目的:探讨Fibroscan对于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影响Fibroscan测值的因素。方法对比分析125例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采用Fibroscan测定不同肝脏纤维化分期组间以及不同炎症分级组间患者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年龄、BMI、血清ALT、AST、TBIL、ALB、HBV-DNA与LSM值的相关性。结果1、在125例患者中,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在S0-S3期,炎症分级在G1-G3期。随着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LSM值明显升高,各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0组和S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LSM值亦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血清ALT及AST水平与LSM值呈正相关,随着上述指标的增加, LSM值显著上升;随着患者血清TBIL、BMI的上升,以及血清ALB、HBV-DNA水平的下降,LSM值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roscan对于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同样具有较好适用性。对于这部分人群,患者的年龄、肝脏炎症程度,以及血清ALT、AST水平,是可能的Fibroscan测值影响因素。

  • ALT小于正常上限2倍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肝脏病理相关临床指标分析

    作者:耿晓霞;林健梅;杨兴祥;黄仁刚;江南

    目的:分析谷丙转氨酶(ALT)小于正常值上限2倍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关的各项临床指标。方法将65例ALT小于正常上限2倍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不同肝脏病理程度(即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组,进而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血清ALT、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的差异。结果65例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在G1~G3级,纤维化分期在S0~S2期,其中≥G2、达S2者分别为55例、27例。同时,65例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患者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脏炎症分级的增加,血清ALT及HBV-DN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ALT小于正常上限2倍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部分患者具有显著的肝脏病理改变,对于这些患者,密切随访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血清ALT及HBV-DNA水平,可为早期、及时的进行抗病毒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