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西医学生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农炳金;张志勇;秦桂秀

    目的 了解广西医学生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死亡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106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进行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死亡逃避得分男生(2.78 ±0.82)高于女生(2.59±0.70) (P<0.01);自然接受得分护理(3.90±0.61)高于临床(3.77±0.66) (P <0.05);死亡恐惧得分大一(2.68±0.74)高于大二(2.50±0.72)、身体一般者(2.79±0.70)高于身体良好者(2.54±0.70) (P <0.05);死亡逃避得分有参加葬礼经历者(2.68±0.72)高于无参加葬礼经历者(2.52±0.83)、目前家中有患重病成员者(2.85±0.78)高于无患重病成员者(2.61±0.73)(P<0.05);层次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社会学变量后,心理因素对死亡态度作出了新的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12.10%、5.90%、5.60%、13.00%和17.10%.结论 不同特征医学生死亡态度差异显著,提示我国在死亡教育上的不足,未能通过教育使不同背景的医学生树立统一的科学、客观、理性的死亡态度.

  • 死亡教育干预对医学生死亡态度影响的准实验性研究

    作者:高钰琳;冯现刚;陈佩云;龚艳艳

    目的 分析死亡教育干预措施对于学生死亡焦虑以及医学生对临终病人交谈及谈论死亡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11月,以选修《人的优逝》课程的120名医学生为试验组,以试验组学生的同班同学中未参加本课程学生120人为对照组,采用死亡焦虑量表及自编问卷分别在开课前及课程结束后1周内进行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干预前后的死亡焦虑得分分别为(8.25 ±2.58)分和(7.49±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43,P=0.026);与临终病人谈论死亡的态度得分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79±1.08)分和(3.31 ±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8,P<0.001);在干预结束后,试验组死亡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7.8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9,P=0.013),与临终病人谈论交谈态度得分试验组(4.02 ±0.82)高于对照组(3.78 ±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8,P<0.001);谈论死亡态度得分(3.31 ±1.09)高于对照组(2.94 ±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9,P=0.011).结论 生死教育有助于降低医学生的死亡焦虑,有助于减少学生对临终病人讨论死亡的顾虑.

  • 广西医学生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农炳金;张志勇;秦桂秀

    目的 了解广西医学生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106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临终关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护理专业得分为(133.79±11.06) 分,高于临床;年级中大一得分高,为(132.53±10.31) 分; 不同家中讨论死亡情形中, "气氛很坦然公开"得分为(132.53±10.79) 分,高于"从未讨论过死亡"; 自己未患过重病者得分为(130.89±10.22) 分,高于患过重病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分析发现,死亡态度各维度[死亡恐惧(r =-0.331) 、死亡逃避(r =-0.258) 、自然接受(r = 0.319) 、趋近接受(r =-0.198) 、逃离接受(r =-0.216) ]、生命意义(r = 0.450) 、青少年生活事件(r =-0.174) 与临终关怀态度均有显著相关(P<0.05); 层次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社会学变量后,心理因素对临终关怀态度作出了新的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26.30%.结论 不同特征医学生临终关怀态度差异显著,提示我国在临终关怀亡教育上的不足,未能通过教育使不同背景的医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并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态度.

  • 梅陇镇社区护士的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作者:王敏勤

    目的 了解梅陇镇社区护士的死亡态度、 临终关怀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月,对梅陇镇社区60名社区护士应用一般调查问卷、死亡态度量表及临终关怀态度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得分情况.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在死亡态度量表中,死亡恐惧与死亡逃避与护士的年龄、婚姻、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是否参加过临终关怀教育有关(P<0.05),其中年龄为21~25岁的护士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等指标高,分别为(4.00±0.94)分和(4.03±0.84)分,趋近接受与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有关(P<0.05).对于工作年限为1~5年的护士,其自然接受与趋近接受的得分分别为(3.02±0.58)分和(3.34±0.54)分,其中在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中,个人忧虑态度与婚姻、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关(P<0.05),专业忧虑态度与年龄、婚姻、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关(P<0.05).结论 在梅陇镇社区护士中,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文化程度越高、职称越高、参加过临终关怀教育的护士对待死亡态度较为积极,且临终忧虑相对较少,所以更应对年轻护士加强临终关怀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以缓解临终关怀忧虑程度.

  • 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琼琼;王滨

    为了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现状和关系,对新乡医学院7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大多不明确,整体上对死亡持自然接受的态度,其生命意义感大多不明确,其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显著相关.

  • 北京高校学生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鹏;孙茂;于欢;宋萌;高笛

    目的 了解本科生的死亡态度与其生命意义感之间的相关性,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对北京地区5所高校本科生进行生命意义和死亡态度量表调查.结果 不同等级生命意义感的学生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和趋近接受的死亡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命意义感高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死亡态度,死亡态度与生命价值和生活自主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 大学生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相关关系,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生死教育",以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

  • 医学生死亡态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锡宇;庞海玉;宁晓红;潘慧;罗林枝;朱鸣雷;刘晓红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死亡的认知程度,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自制问卷,内容包含:医学生基本信息、是否接触过"死亡"相关内容和死亡观念.采用秩和检验对医学生的死亡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的死亡态度与其年龄、专业、宗教信仰、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等影响因素有关:有宗教信仰的人更愿意接受死亡的事实(P<0.01),家中讨论死亡的氛围更公开坦白的人更愿意接受死亡的事实(P<0.01),更愿意与别人谈论死亡(P<0.01),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的人更希望减轻走向死亡过程中的各种痛苦(P<0.01).结论 医学生死亡认知态度与其是否有过死亡教育和死亡接触经历有密切关系,提示需要而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中国医学生进行死亡相关教育.

  • 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对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班春霞;高红艳;吴会敏;张静;杨海波;李霞

    目的 探讨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对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评价对死亡的态度》为测量工具对237名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男医生与女医生、护士之间在害怕致死性痰病、害怕死人和坟墓、其他及总分上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医生与男医生、护士之间在死亡专注上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年龄与害怕致死性疾病具有负相关(r=-0.0174,P<0.01).性别与害怕致死性疾病、害怕死人和坟墓、其他及总分存在正相关(P<0.01).专业与害怕死人和坟墓、死亡专注及总分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对死亡的态度受年龄、性别、专业因素影响;同男性相比,女性对死亡态度的焦虑程度普遍高于男性.

  • 医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作者:田雪;吕世欣;徐耀辉;孙宏伟

    目的:探讨医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可能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医学院43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逃避死亡接受与自杀意念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r=0.382,0.184,0.268,0.378;P<00.01),自然死亡接受与乐观因子、睡眠因子及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48,‐02.26,‐01.64;P<00.1);②逃避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68.71,P<00.01),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4.69;P<00.5);③自我效能感在逃避死亡接受和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c’/b=‐12.43,36.16;P<00.01)。结论:对医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有效的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死亡态度的相关分析

    作者:陶涛;史玉坤;袁锦;范园;陈翀;袁婷婷;吴欢;吴钱飞;夏效胜;宋建根

    目的:探讨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人口学特点及其与死亡态度的相关性,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芜湖两所高校分层整群抽取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 — R)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950名被调查对象中,自杀意念平均分为(10.61±2.43)分,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7.1%,且在是否独生子女(χ2=5.957,P =0.015)特征上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在不同生源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学生死亡态度平均得分为(2.61±0.51)分;自然接受维度得分(3.58±0.80)较高,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维度和死亡态度总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者(P <0.05);绝望因子与死亡恐惧(r =0.216)及死亡逃避(r =0.098)维度呈正相关,乐观因子与趋近接受(r =‐0.132)及逃避接受(r =‐0.155)维度呈负相关。结论: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杀意念与死亡态度呈低度相关。

  • 5·12地震后灾民死亡态度与安全感的相关研究

    作者:冯春;王宁霞;翟瑞

    目的 了解灾民对死亡的态度及其安全感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死亡态度与安全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运用《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与《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526名被试进行测试.结果 ①灾民在死亡逃避(t =7.06,P<0.001)、自然接受(t =33.71,P<0.001)、情绪安全感(t=2.236,P<0.05)和自我安全感(t=5.195,P<0.001)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灾区被试,但在逃离接受(=-28.89,P<0.01)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灾区民众灾民;②年龄段在18~ 25岁与年龄段在46岁以上的灾民在死亡逃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年龄段在36 ~45岁的灾民(F=5.14,P<0.01);③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灾民在死亡逃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受教育程度在中专、高中、初中文化的灾民(F=17.63,P<0.05);④男性灾民在自我安全感维度上的得分差异高于女性灾民(t=2.80,P<0.01);⑤在情绪安全感维度上,初中文化灾民的得分小于大专以上灾民、中专或高中灾民(F=4.19,P<0.05);⑥情绪安全感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r=0.238,P<0.01),而与死亡恐惧(r=-0.312,P<0.01)、趋近接受(r =-0.235,P<0.01)、逃离接受(r=-0.305,P<0.01)则呈负相关;人际安全感与死亡逃避(r=0.159,P<0.01)、自然接受(r =0.251,P<0.01)呈正相关,与逃离接受(r=-0.254,P<0.01)呈负相关;自我安全感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r=0.182,P<0.01),而与死亡恐惧(r =-0.210,P<0.01)、趋近接受(r=-0.151,P<0.05)、逃离接受(r=-0.275,P<0.01)则呈负相关.结论 灾区民众的安全感在4年的物质精神援助下已经恢复常态,加强生死教育更有利于安全感的提升.

  • 大学生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的关系

    作者:胡媛艳;李成霞;谭东超;张娟娟;张珊珊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外显死亡态度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读大学生65名,采用单类内隐联系测验(SC-IAT,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测量其内隐死亡态度、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DAP-R,分为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和中性接受5个维度)测量其外显死亡态度.结果:大学生在相容阶段的总SC-IAT及3个维度的平均反应时均小于不相容阶段(均P<0.01),总SC-IAT及3个维度的D值均大于0(均P<0.01).DAP-R的中性接受维度得分高(4.0±0.2).总SC-IAT的D值与DAP-R 5个维度得分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表现为负性;外显死亡态度表现出中性接纳;大学生的内隐死亡态度与外显死亡态度不一致,且相互独立.

  • 436名大学生死亡态度分析

    作者:陈四光;安献丽

    死亡态度是指个体对死亡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已有研究表明,死亡态度容易受身体健康状况、家庭谈论死亡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文调查436大学生在死亡态度各维度上的表现,分析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家庭谈论死亡情况对其死亡态度的影响.

  • 大学生死亡态度对其器官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

    作者:雷蕾;张慧兰;罗羽

    目的 了解大学生死亡态度及器官捐赠意愿,分析自身死亡态度对其器官捐赠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重庆市3所大学805名大学二年级全日制本科生进行器官捐赠意愿和死亡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死亡态度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高为(3.85±0.74)分,器官捐赠意愿得分为(2.23±0.82)分.死亡态度及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与器官捐赠意愿显著相关(P<0.0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器官捐赠意愿受到死亡恐惧、自然接受、无偿献血的影响.结论 死亡态度是大学生器官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因素,科学系统的死亡教育有助于改善大学生死亡态度,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及价值观,促使大学生加入器官捐赠工作,对提高大学生器官捐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韩舒;崔岩;卢晓虹;于晓燕;冯培青

    目的 调查青岛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死亡态度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护士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汀版)对24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死亡态度得分为(3.21±0.15)分,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自然接受(4.31±0.33)分、趋近接受(3.55±0.15)分、逃避接受(2.97±0.29)分、死亡逃避(2.80±0.27)分和死亡恐惧(2.41±0.2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护士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有护龄、宗教信仰和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结论 多数护士对死亡持正向的接受态度,死亡态度主要影响因素为护龄、宗教信仰和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以上影响因素,构建护士死亡教育模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与内在力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喻雅真;李丹;刘海琼;麦静怡;戴丽;王冬华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内在力量现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老年人死亡态度量表和内在力量量表对405例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偏向于自然接受,得分为(14.65±3.05)分;内在力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得分为(83.21±13.52)分.死亡态度与内在力量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死亡态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 肿瘤医院护士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康璇;徐春艳;张翠萍

    目的 调查肿瘤医院护士死亡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4—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版对其进行死亡态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20份.肿瘤医院护士死亡态度得分总分为(101.92±6.75)分,5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逃离接受、趋近接受.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有无宗教信仰、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的护士之间死亡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13.714、11.561、15.184、4.416;P<0.01).宗教信仰、工作年限、接受过死亡教育为死亡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R2=0.133,F=16.108,P<0.01).结论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死亡态度得分较高,说明护士的死亡态度较积极.同时,需根据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死亡教育,从而为提高护士死亡态度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 老年病房护士对死亡的态度与其个人经历的关系

    作者:杨晶;刘玉春;杨萍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及个人死亡观,为临终关怀教育和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以老年病房临床护士为对象,进行关于死亡态度及个人死亡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有较正确的认识,得分为(3.79±0.59)分,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年及护理临终病人≥10例者对死亡的认知相对较好.结论应在专门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中大力开展死亡和临终关怀的教育,提高老年专科护士的死亡哲学和死亡医学水平,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 护士生命意义感对死亡态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冉;蔡英杰;李艳娇;宋春利;史铁英

    目的:调查护士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现状,分析护士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关系.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464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与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护士的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8.29±8.52)分,护士的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但死亡态度的有关维度得分不容乐观,护士生命意义感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死亡态度认知水平的提升,应加强对护士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相关培训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进而为提升护理服务意识奠定基础.

  • 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

    作者:傅静;鞠梅;陈丽;李雨昕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学生的死亡态度,为开展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教育及制定死亡教育课程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由Wong、Reker及Gesser编制的“死亡态度描绘修订版”(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中译版死亡态度量表及开放式提问对四川省某高校654名护理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的死亡态度大致为中等程度.其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高,为4.040;死亡恐惧与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居中,分别为2.956和3.158;逃离接受与趋近接受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2.223和2.166.开放式提问结果经分析归纳后呈现多元化死亡态度,其中以正向态度为主,占60.7%.结论:护理本科学生的死亡态度普遍为自然接受,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死亡持逃避和恐惧态度,不能坦然面对,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教育,使其形成正向死亡态度;同时,有必要针对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教育需求及内涵作更系统、更全面的研究.

11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