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作者:赵景荣;张亚红

    目的 探究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行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n=40,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供区皮肤结痂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可缩短患者供区皮肤结痂时间、愈合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及护理满意度.

  • 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

    作者:陈宗基;高国兰;马福顺;胡爱民;陈焕然;李剑琴

    目的为解决由股深动脉分支供血的股薄肌肌皮瓣因血管蒂在股薄肌中上1/3处,致使向骨盆会阴带蒂转移时距离受限的问题,探索该肌皮瓣由闭孔起始部为旋转点向骨盆会阴区域转移的方法.方法根据闭孔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股深动脉分支之间存在良好吻合支,设计以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转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切断股深动脉分支,使股薄肌肌皮瓣能够更松弛地转移至骨盆、外阴、耻骨、联合、腹股沟等区域.结果修复骨盆会阴区的畸形和缺损9例,所有肌皮瓣均全部成活,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诊,效果均满意.结论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可以作为常规的肌皮瓣在临床应用.

  • 以颈浅动脉为蒂的颈肩背皮瓣几种术式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婷婷;王春梅

    1 发展简史1973年McGregor发现轴型皮瓣远端有超灌注现象,提出轴型皮瓣可携带随意型皮瓣作为整体掀起应用.1974年陈宗基[1]报道经细小吻合支跨区供血的逆行轴型皮瓣.1983年王业江[2]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局部皮瓣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随后国内司徒朴等[3]于1986年首次报告了真皮下血管网的带蒂薄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

  • 眶上动脉连续跨区供血的岛状乳突皮瓣一期鼻头再造

    作者:陈宗基;吴念;牙祖蒙

    目的 探索眶上动脉连续跨区供血的乳突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多普勒血流仪探明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与耳后乳突皮瓣联系无误后,制成以眶上动脉供血的岛状乳突皮瓣,经鼻背至额部的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头行鼻头再造.结果 1例鼻头缺损患者应用此法再造鼻头获得成功.结论 约有57%人群的颞浅动脉在耳廓上极上1 cm内有一耳后分支分布到耳后乳突区与耳后动脉吻合,且乳突区皮瓣色泽与面部相近,因此本技术可为鼻再造提供一个新的可选方法.

  • 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幸超峰;周明武;杨瑞甫;宋力;李士民;王飞云;王瑞金;熊颖杰

    目的 探讨应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2cm×17cm~15cm×7cm.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8例,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蒂4例.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面积约1.0cm×1.5cm),经换药伤口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外形满意,供区植皮无溃疡或磨损,行走步态接近正常.结论 采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供血可靠,是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健侧跨区供血骨(膜)皮瓣交腿桥式修复小腿皮肤及骨缺损

    作者:杨瑞甫;周明武;李士民;幸超峰;王瑞金;宋力;王飞云;朱杰;宋鹏

    目的 探讨健侧胫后动脉穿支与膝降动脉隐支联合跨区供血骨(膜)皮瓣交腿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缺损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以健侧胫后血管远端为蒂切取跨区供血胫骨骨(膜)皮瓣,皮瓣切取范围可为健侧胫后动脉供血区皮瓣和膝降动脉隐支供血区皮瓣之和,携带胫骨骨膜支血管,交腿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长段骨缺损并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膜)切取面积7 cm×12 cm~10 cm×16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 ×25 cm ~20 c m ×41 cm. 结果 本组17例,12例获得随访.所有骨皮瓣均成活,分别于术后14 ~ 55 d伤口愈合,4~12个月骨折线消失,骨折全部愈合. 结论 健侧跨区供血骨皮瓣交腿桥式转移修复术式,不需吻合血管,手术成功率高,疗效肯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扩张预制对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桥联效应

    作者:张继;王春梅;归来;刘育凤;李慧超;戚可名

    目的 探讨扩张预制对跨区血管构筑以及跨区供血轴型皮瓣成活率的影响,为提高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成活率,以及开发新的跨区供血轴型皮瓣供区提供研究思路.方法 取12只成年健康五指山猪,体重20~30kg.实验分为A、B两部分,每部分6只,均采用双侧自身对照设计.实验A:每只动物随机取一侧为对照组,另一侧为扩张组,两侧以腹中线为界;对照组为侧腹壁形成的方形皮瓣,扩张组为扩张预制皮瓣.实验B:每只动物随机取一侧为扩张组,另一侧为延迟组;扩张组为扩张预制皮瓣,延迟组为单纯扩张器植入不扩张的延迟皮瓣.皮瓣制备后及时行皮瓣动脉造影,术后2周行皮瓣成活率测定.结果 实验A扩张组皮瓣动脉造影显示,扩张皮瓣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之间吻合支数量多,管径粗,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系统能清楚显影;对照组造影剂通过3~4条较细的吻合支到达腹壁上动脉终末支及终末穿支,腹壁上动脉系统大部分不能显影.实验B扩张组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间完全沟通,吻合支丰富,动脉口径较粗;延迟组造影剂通过少量不规则吻合支由旋髂深动脉达腹壁上动脉,但充盈不顺畅,充盈灌注范围较扩张组小,且动脉口径也小于扩张组.实验A扩张组及对照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0.16%±3.61%及72.67%±5.35%;实验B扩张组及延迟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2.08%±3.30%及80.79%±4.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扩张预制能有效提高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成活率,桥联效应为其主要作用机制.

  • 经吻合支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程代薇;王玉明;罗志军;王达利;王波;陈世玖;肖尔婵

    目的总结3种经吻合支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的手术要点,探讨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方法分析17例颈肩部、额部及会阴部3个部位的经吻合支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9例中完全成活6例,部分坏死3例,均为静脉回流障碍所致;额部反流轴型皮瓣5例,股会阴沟反流轴型皮瓣3例均完全成活.结论防止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坏死的关键在于控制皮瓣的长度;额部反流轴型皮瓣、股会阴沟反流轴型皮瓣血供可靠.经吻合支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的主要优点为可获得较长的皮瓣且操作较简单.

  • 应用超长扩张跨区供血的颈肩轴型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

    作者:欧阳山蓓;任军;袁伟;李军

    目的:探讨获得较大面积的颈肩轴型皮瓣的可行性,为烧伤后大面积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增加皮瓣的有效面积,设计以颈横动脉及其分支供血的对侧颈肩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结果:临床应用8例,7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因超长扩张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而效果欠佳.结论:由于颈肩背部血供的交叉性及丰富的吻合支存在,即使皮瓣的面积增大并逆主轴血管方向使用,仍能成活良好.

  • 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八例

    作者:张沛;梁钢;崔正军

    2004年9月-2009年9月,在杨大平等[1]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和临床研究的启发下,笔者设计以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功修复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 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特殊部位小面积深度烧伤16例

    作者:刘凤彬;田宝祥;逯新忠;常诚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1996年以来,笔者单位收治手、足、头、面等特殊部位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9~47岁.其中电烧伤9例、酸烧伤2例、微波烧伤1例、热压伤2例、低热烧伤2例.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伤后3~15 d.应用邻指岛状皮瓣6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2例,足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3例,耳后跨区供血岛状皮瓣2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