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作者:陈清勇;江中勇;杨凌

    细支气管肺泡癌(肺泡癌)系原发于肺细支气管和(或)肺泡的恶性肿瘤,因其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诊断困难.本文对我院自1993~2000年经病理确诊的30例肺泡癌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 不典型肺结核空洞32例X线误诊分析

    作者:李亮;高爱华

    不典型的肺结核空洞诊断较困难,及时正确诊断对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总结经验,提高正确诊断率,笔者搜集了资料完整的不典型肺结核空洞32例误诊病例,着重对其X线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 成人肺结核52例普通X线胸片误诊分析

    作者:沈宣文

    本文收集了1997年12月~199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肺结核共840例,且均具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成人肺结核52例误诊,现结合临床资料并与有关科室调研讨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误诊原因,旨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小18岁,大82岁,其中60岁以上20例,40~60岁21例,18~40岁11例。

  • 不典型肺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误诊分析

    作者:王年森;李威;王刚;鲁金飞

    支气管肺癌是肺部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典型的或中晚期肺癌影像学诊断不难,但对早期病变,X线常不能明确诊断.随着CT,MRI的临床应用,使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误诊.笔者复习我院1985~1995年间收治的百余例肺癌资料,选择病历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经手术(尸检)病理等证实的12例误漏诊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学分析,旨在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认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

  • 肺良性结节CT误诊为肺癌的原因分析

    作者:于海光;黄克诚;石洪生;苏小芳

    肺良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较复杂,如不仔细观察和分析,常误诊为肺癌.本文收集我院1990~1998年CT误诊的肺良性结节9例,就其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

  •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胸内结节病

    作者:曹敏

    1 病例资料男,43岁.于1996年6月发现右侧颈部包块,无任何自觉症状.于1997年9月15日收住我科.

  • 脆弱拟杆菌性肺脓肿一例

    作者:王光明;张明森;曹国强

    1 病例资料 男,46岁,藏族。患者1999年8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全身疲乏无力、午后低热、盗汗、干咳,晨起为重。当地医院按“肺炎”予青霉素800 万单位间断静脉滴注2个月,病情无好转,于1999年11月24日入我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6.8℃,脉搏86/min,呼吸20/min,血压105/68 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糙,左中肺偶可闻及少许干罗音,余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3,红细胞沉降率33 mm/h。X线胸部透视:左肺2~4前肋间水平有一不规则密度不均阴影,临床诊断“左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及链霉素三联治疗,3周后摄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增多,左肺2~4前肋间水平可见8.0 cm×8.0 cm不规则阴影,密度不均,病变周围有小片状阴影。胸部CT示左上肺后段大片状阴影,考虑为肺结核合并一般感染,故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及青霉素治疗1周,病情仍无好转,且咳嗽加重,咳大量黄色痰,恶臭。痰找癌细胞、抗酸杆菌、普通细菌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均阴性。复查X线胸片示病灶边界清晰,范围明显增大,其中似有液平形成。患者拒绝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考虑为多种细菌或厌氧菌为主所致的混合感染。故将青霉素改为头孢哌酮钠及甲硝唑静脉滴注,病情逐渐好转,复查X线胸片示左中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因反复查痰未找到抗酸杆菌,结核抗体(-),且抗结核治疗无效,排除肺结核,停用抗结核药,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在CT引导下行肺组织穿刺活检术,自病灶中抽出灰白色芝麻糊样物,恶臭,再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灶。经厌氧菌培养为脆弱拟杆菌生长,对头孢哌酮钠、阿米卡星、头孢唑林钠敏感。确诊为脆弱拟杆菌性肺脓肿。在CT引导下做肺脓肿穿刺、冲洗,并向脓腔内直接注射头孢哌酮钠1.0 g。10天后复查X线胸片,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继续抗感染治疗半个月,症状消失,病灶完全吸收。

  • 老年弓形虫性肺炎四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艺坛;陈志斌

    弓形虫性肺炎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所致。人对弓形虫有一定的先天免疫力,故成人多为亚临床或隐匿性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基础疾病,易引起病变的播散,出现间质性或不典型肺炎、胸膜炎等改变。因临床表现、X线影像不典型或被基础疾病所掩盖,易误诊误治。我院1995~1999年收治4例老年弓形虫性肺炎,均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福建人,其中1例是农民(猪饲养员),余为市民。第1例于胸水中找到弓形虫;第2例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找到弓形虫;第3例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皮肺活检均阴性,测定弓形虫抗体阳性,经复方磺胺甲基异FDA6唑及乙胺嘧啶治疗后,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好转而确诊;第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找到弓形虫确诊。

  • 小儿肺下叶巨大肿块型结核一例误诊

    作者:符有文;刁胜林

    1 病例资料 男,7岁。因反复发热、胸痛伴气急20天入院。查体:体温40.5℃,头顶部多个0.3 cm×0.5 cm~3.0 cm×3.0 cm大小不等的脓肿,左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四肢杵状指(趾)。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2.9×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5;红细胞沉降率20 mm/h。B超示:左侧胸腔积液(脓胸)。胸腔穿刺抽液未见脓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X线胸片检查示于左肺下叶偏后方见一9 cm×7 cm×10 cm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轮廓较清,无明显分叶。CT检查示左下肺巨大肿块影,与后胸壁关系密切,CT值35~46 Hu,大层面约7 cm×8 cm,密度欠均匀,肿块内可见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区。X线、CT诊断为左后胸壁包裹性积液,不除外肺部感染。予大量抗生素治疗,患儿体温趋于正常,2周后复查X线胸片肿块未见改变。拟诊左肺肿块行剖胸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肺下叶,约10 cm×8 cm×8 cm大小,质硬,累及胸壁,肺门淋巴结不大,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下肺叶干酪样结核。患儿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2 讨论 误诊原因:①病儿入院时头顶部有脓肿,持续高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因对小儿结核认识不足,忽略高热可为小儿结核中毒症状,故易考虑为败血症。②X线影像表现不典型。小儿结核常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而该例胸内肿块较大,与胸壁关系密切,无卫星灶,肺门淋巴结不大,因而误诊。③诊断思路狭窄,未做结核菌素试验。该例提示我们,对诊断不明的小儿胸内肿块,应于术前及时行穿刺活检,避免盲目剖胸探查。

  • 结核性大叶性肺炎误诊浅析

    作者:湛晓勤;曾春芳;杨小琼;李万成

    近年由于流动人口增加,在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临床多表现为非典型性与多样性,易误诊误治。1998年2月~2000年1月我们共收治肺结核患者292例,其中结核性大叶性肺炎5例,均误诊,占同期肺结核的1.71%。为提高对该病的警惕,现就5例结核性大叶性肺炎误诊误治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其中外出务工农民2例,汽车司机、产妇及医务人员各1例;年龄22~45岁,平均30.6±8.04岁。5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为肺结核

    作者:刘宁湘;王磊

    1 病例资料 男,35岁。因反复发热、咳嗽5个月,加重10天,于1999年6月11日以发热待查入院。患者于同年1月始发热伴阵发性干咳,体重渐减轻,无胸痛、咯血。2月初住当地医院,摄X线胸片示心肺正常,淋巴结活检未见异常,经抗感染治疗7天热退,咳嗽减轻出院。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近10余天加重。患者既往曾在巴西工作10年,因患慢性乙型肝炎,在巴西输过白蛋白,否认冶游和吸毒史。查体:体温39.5℃。头面部有白斑,躯干、四肢皮肤散在暗红色斑丘疹和色素沉着,颈、双侧腋下和腹股沟处可扪及1~2枚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软、无触痛,口腔上腭、悬雍垂、舌面见许多白色斑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肝肋下4 cm,脾未扪及。X线胸片示右上中肺野斑片状及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左中肺可见一透光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ELISA法),咽拭子涂片发现真菌孢子及菌丝,痰中未找到抗酸杆菌。初步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予以抗结核治疗,体温不退,咳嗽加剧。考虑有HIV感染的可能,将患者血标本送省防疫站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检测中心检查,报告抗HIV抗体阳性(蛋白印迹法)。患者再次入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及下肺背段、左肺弥漫性网状病变。血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3。确诊为AIDS并肺部感染。考虑伴有卡氏肺囊虫肺炎,予复方磺胺甲基异FDA6唑3片,每日2次,治疗21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明显减轻。复查X线胸片示右肺斑片状及索条状阴影消失,咽拭子涂片未发现真菌。随访9个月,身体明显好转。

  • 肺结核92例误漏诊分析

    作者:王洪金;赵斯运

    1992~1998年我院呼吸内科以非结核性疾病收住院1 268例,后确诊肺结核92例,占7.3%。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6例,女36例;年龄20~71岁,平均50.1岁,60岁以上37例,占40.2%。1.2 临床表现咳嗽65例,喘息34例,发热14例,胸痛18例,咯血10例,呼吸音减弱4例。1.3 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检查,其中12例加做X线胸部断层扫描。病变部位:右上肺32例,左上肺28例,双上肺8例,右中肺7例,右下肺8例,左下肺7例,全肺2例。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活检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所有病例至少3次留痰查结核杆菌并全部行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38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结核44例者,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22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48例,弱阳性18例,阴性26例;其中44例COPD合并肺结核者,强阳性16例,弱阳性6例,阴性22例。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误诊

    作者:邓春青;王霞;李洁

    我院1990年4月~1999年4月收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者24例,本文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AIDS的警惕及对其进一步了解。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2岁1例,21~30岁8例,31~40岁9例,41~50岁2例,50岁以上4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4例,初高中10例。职业:干部4例,学生3例,医务人员3例,职员6例,个体经营者8例。经蛋白印迹法(WB法)测抗HIV抗体阳性而确诊,其中HIV感染5例,AIDS 19例。感染途径:静脉吸毒1例;性传播14例,其中同性恋3例,双性恋2例,异性恋9例;输血感染4例;其余5例中,4例在国外就医时有注射疫苗及丙种球蛋白史,1例在国外曾进行过牙科治疗。转归:死亡8例,门诊观察治疗10例,目前仍住院治疗6例。

  • 军团菌肺炎11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峙;叶寰;易明

    军团菌肺炎是一种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我院1991年12月~1999年4月收治军团菌肺炎11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均为住院病人,男9例,女2例,男∶女为4.5∶1;年龄29~85岁,平均64.7岁,60岁以上8例。11例中既往有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脑梗死2例,冠心病、心肌梗死1例。1.2 临床表现 11例均有发热,其中9例(81.8%)体温>38℃,寒战7例(63.6%),咳嗽6例(54.5%),相对缓脉5例(45.5%),呼吸困难4例(36.4%),胸痛4例(36.4%),有精神、神经症状4例(36.4%),恶心、呕吐、腹泻3例(27.3%),肌肉关节痛2例(18.2%),休克2例(18.2%)。1.3 辅助检查 8例(72.7%)白细胞>10.0×109/L,高27.2×109/L,1例白细胞<5.0×109/L;9例(81.8%)红细胞沉降率>20 mm/h,高达122 mm/h。尿蛋白3例(27.3%)(+),2例(18.2%)血尿素氮7.5 mmol/L;血清钠<135 mmol/L 6例(54.5%),钙<2 mmol/L 2例(18.2%),磷<0.87 mmol/L 7例(63.6%);丙氨酸转氨酶>40 U/L 3例(27.3%)。胸部X线检查示单侧肺实质性浸润影9例,双侧2例,形态为斑片状淡薄或者致密阴影;4例有少量胸腔积液。特异检查:11例均做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检测(血试管凝集法),2次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达1∶160,高滴度为1∶640。1.4 误诊情况本组误诊为一般细菌性肺炎6例,急慢性支气管炎4例,肺结核1例。误诊时间3~7天。1.5 治疗和转归入院5天内应用红霉素治疗1例,余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11例中死亡3例(27.3%),8例改用红霉素治疗后痊愈。2 讨论2.1 自我国1982年发现首例军团菌肺炎后,散发的病例报道日渐增多,但仅占成人肺炎的1%~15%[1]。由于对军团菌肺炎认识不足,所以临床医师多首先诊断为发病率高的一般细菌性肺炎,忽视军团菌肺炎的诊断而造成误诊。本组均误诊为常见的呼吸系疾病,且造成3例死亡。2.2 忽视军团菌肺炎伴随的肺外表现。本组除发热、寒战、咳嗽等肺炎症状外,还出现相对缓脉、精神神经症状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未予重视,造成误诊。2.3 对军团菌肺炎所表现的低钠血症、低磷血症认识不足。本组低钠血症占54.5%,低磷血症占63.6%,同文献报道相似[2],但未引起重视。为避免误诊,今后应注意鉴别。2.4 对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分析不够。本组4例(36.4%)除炎症浸润影外尚有少量胸腔积液,6例治疗2周后炎症浸润影吸收不明显,同文献报道肺部病灶吸收往往晚于临床症状恢复相一致[2]。 因此,当老年人及有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病史者,患肺炎后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到军团菌感染并及时做军团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以避免误诊。①有高热、寒战、相对缓脉、呕吐、腹泻及精神神经症状;②出现低钠和低磷血症;③胸部X线片有炎症浸润影和少量胸腔积液,以及炎症浸润影吸收缓慢者;④用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炎。

  • 青老年肺癌临床和病理特点的对比分析

    作者:丁志远;陈炳章

    近几年来,青年人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病人比较年轻,临床上常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等疾病,影响预后.我院1984年4月~1996年5月共收治支气管肺癌532例,其中40岁以下青年人[1]肺癌69例,65岁以上老年人[2]肺癌82例.本文对青年人肺癌与老年人肺癌作一对比,并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两组病例均经痰、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等病理学检查证实.

  • 结外型淋巴瘤38例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王建英;李通

    我院1990~1997年共收治淋巴瘤604例,首诊误诊、漏诊3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5例,女13例,男∶女=1.92∶1;年龄13~76岁,平均56.7岁.后确诊均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 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小儿Ⅰ型肺结核

    作者:李波

    我院1997年7月~2000年7月共收治各型结核病患儿56例,其中Ⅰ型肺结核18例,11例误诊,误诊率61%.现就11例的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儿童肺吸虫病34例误诊分析

    作者:符州;戴继宏;李渠北;罗健;邓丽娟

    我院1978~1999年收治肺吸虫病175例,其中34例误诊,误诊率19.4%,现分析报告如下.

  • 肺结核性空洞三例误诊为癌性空洞的临床分析

    作者:彭寿行;杨明训;黄海龙

    近年,由于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以及临床和X线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病例也明显增多[1],致使肺结核性空洞易误诊为癌性空洞.现将肺结核性空洞误诊为癌性空洞的3例分析报道如下.

  • 肺癌76例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分析

    作者:陈锡林;田磊;杨启源

    1975~1995年间我院收治外院诊断为肺结核病人8 243例,入院后对可疑者进一步检查,后确诊肺癌者98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19%.现将经细胞学和(或)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6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372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