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江省台州市极端高温和低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分析

    作者:何贤省;蒋峻

    目的 调查浙江省台州市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间关系.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台州市心血管疾病(CVD)和脑血管疾病(CBD)数据,使用具有对数关联和泊松误差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来分析温度对CVD和CBD死亡率及其相关滞后结构的影响. 结果CBD和CVD的温度-死亡率曲线相似,均呈U形.CBD的冷热阈值分别为12℃和25℃,CVD的冷热阈值分别为12℃和26℃.随着滞后天数增加,寒冷累积效应逐渐增加,CBD(RR=1.068, 95%CI:1.052~1.084)和CVD(RR=1.111,95%CI:1.078~1.145)的滞后效应峰值出现在滞后27 d(Lag0~27).CBD(RR=1.017,95%CI:1.004~1.030)和CVD(RR=1.036,95% CI:1.012~1.061)的高温效应均在滞后当天(Lag0)出现峰值.结论 极端高温和低温均与台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有关,其中低温影响有很长的滞后期,而高温影响则较短.

  • 不良生活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病例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子文;郭晓明;郭爱云

    目的探讨人群生活习惯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已患有CVD的病人嗜盐、吸烟、饮酒、运动、睡眠、便秘等危险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与无CVD对照组相比较,并比较两组间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结果病例组不良生活习惯及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不良生活习惯的危险性远大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结论不良生活习惯是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分析

    作者:张愈清;杜丽军;张敏;蒋丛智;邓应宏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救治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来住院的26例老年心脏性猝死和同期3例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心脏猝死患者均在出现症状后1小时内死亡,其中冠心病14例,占53.85%;风湿性心脏病5例占19.23%.尸检9例中5例为冠心病.猝死患者男女之比3.3:10,猝死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猝死前诱因18例(69.23%),猝死前一天有胸闷,胸痛加剧先兆症者16例(61.54%).心脏骤停3例,经综合性救治复苏成功.进行及时(10分钟内)有效的气管插管和尽早开胸心脏按压能提高复苏成功率.结论为了减少老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心脏聚停的预后,对其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原发病应予足够重视,并加以控制或消除.同时尽早发现,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 踝臂血压差值与高龄老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霖;郑军;何铁春;李云贵;李诚

    目的探讨四肢血压差值,尤其是踝臂血压差值与高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四肢血压同步测试仪,将72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按健康与心血管疾病分为5组,用健康组分别与高血压并脑卒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脂代谢紊乱组比较,观察踝臂血压差值与上述四类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踝臂血压差值与高血压并脑卒中呈负相关;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呈正相关;与冠心病部分相关;与糖脂代谢紊乱无显著相关.结论四肢血压同步测试可作为观察高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状况的一项检测方法,此法方便、快捷、无创,值得推广.

  • 空军飞行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红雨;全首祯;朱美财;罗丹;董磊

    目的 了解空军飞行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状况,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空军总医院近6年来参加健康体检的2563名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生化检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飞行员中,吸烟、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胆固醇(TC)、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发生率依次为50.80%、23.13%、20.64%、17.93%、16.30%、11.47%、9.78%、2.23%.其中41~50岁飞行员吸烟、高TG、低HDL-C、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依次为53.43%、40.75%、31.39%、22.87%、16.01%;而高LDL-C、高TC、高血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高年龄段为≥51岁,分别为35.24%、27.62%、11.43%.结论 飞行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较高水平,采取控制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血压为主的干预措施是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键.

  • 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和临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冬兰;尹秋生;张健;赵倩;李桐烨

    目的 了解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临界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为下一步实施有效个体化干预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采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整群调查陆军机关、院校、野战部队干部809人,分析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临界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结果 军队干部多数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摄盐过多者为43.0%,喜欢食肉者为58.59%,不喜欢运动者为53.89%.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为43.51%,临界危险因素患病率为74.29%,17.06%的人无任何危险因素.其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吸烟(29.42%)、肥胖(10.38%)、高血压(10.01%);临界危险因素患病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超重(50.56%)、临界高血脂(40.67%)、临界高血压(34.73%).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就有显著性增多(P<0.05);临界危险因素,在50岁之前,年龄每增加10岁就有显著性增多(P<0.05),然后进入一个平台期.结论 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明显低于社会普通人群,但临界危险因素存在现象较为普遍.

  • 中老年机关干部体重指数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姜智;陈敏;魏华

    目的 探讨中老年机关干部体重指数(BMI)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用741名机关干部健康体检资料(平均年龄57.9±10.3岁),对BMI与高胆固醇(TC)、高血压、糖尿病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患病率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TC、HDL-C水平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BMI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低HDL-C的患病率呈线性增高趋势,与高TC患病率无相关性.控制年龄因素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FPG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1748~0.2271),与HDL-C水平呈线性负相关(r'=-0.3333).BMI增加1个单位,收缩压、舒张压和FPG将分别增加1.34 mmHg、1.08 mmHg和0.10 mmol/L,HDL-C降低0.05 mmol/L.结论 中老年机关干部BM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密切相关.控制体重可全面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

  • 广州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血脂状况与相关疾病谱分析

    作者:刘泽;王鲁妮;戴波;黄纪昌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血脂状况特点及其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107例离退休干部体检血脂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75.1%,依次为混合性血脂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检出率分别为30.4%、20.8%和13.0%;80岁以上组TC、TG值比60-组和70-组明显减低(P均<0.01).老年女性TC、TG异常总检出率均高于老年男性(P均<0.01);血脂异常者伴有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风,患病率分别为32.7%、20.1%、19.5%和13.7%.结论广州地区离退休干部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提示该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应重视血脂的检测以及对血脂异常的干预.

  • 同一批体检人群两年心血管相关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骆芝英;徐利平;马越;刘莹

    目的 探讨同一批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年度变化趋势,为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疗养院2015年度与2016年度的体检数据1806例.研究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体检人群,2016年TG、TC、UA、non-HDL-c、GLU、BMI、SBP水平较2015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6.16、-4.81、-27.19、-9.24、-19.00、-2.15,P均<0.05);而HDL-C、LDL-C指标水平较2015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4.18,P<0.05);舒张压(DBP)与2015年相比无明显变化(t=0.17,P>0.05),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该体检人群中2016年TC、UA、HDL-C、BMI异常比率与2015年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04、6.352、28.442、17.973、12.049)(P<0.05);LDL-C异常率2016年较2015年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TG、SBP、DBP两年异常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人群心血管相关指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且大部分指标异常率逐年显著增加,增加了心血管患病风险.

  • 社区群体恶性肿瘤防治情况分析

    作者:安玉贵;张志良

    恶性肿瘤是对老年人生命威胁的大疾病之一.病理学研究结果:恶性肿瘤所占死亡百分比居首位.或位于心血管疾病之后居第二位.为了进一步探讨恶性肿瘤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中变化趋势,在生活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358对夫妇进行了前十年回顾性分析,后十年保健防治观察对比.

  • 中老年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作者:李贤英;张蜀平;彭凌;彭秀坤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高体重指数又是其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为进一步明确中老年人肥胖与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关系,我们对2004年干部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 老年人房颤伴心衰、心绞痛院前急救31例分析

    作者:任素卿

    老年病人心血管疾病逐年增多.院前急救已成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救治中的重要课题.在基层门诊中老年人房颤及/或伴心力衰竭、心绞痛病人在急诊中尤为多见.

  • 计算机控制超滤防治血透析中室性心律失常2例报告

    作者:朱宁

    伴有高危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用计算机调节控制超滤率的治疗方案对血液透析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2例老年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起到了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高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

    作者:于鹤鹏;曹剑;张秀锦;丁一妹;程友琴;李小鹰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3岁,主因心肺复苏术后34个月于2006年2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2月26日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24min后抢救成功,但神志未能恢复,呈植物状态.此后行气管切开,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住院期间反复肺部感染,长期发热,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病情缓慢进展.

  •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研究进展

    作者:徐伟豪;郭文杰;杨庭树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主要危险之一.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人群的CVD发病风险是血脂正常人群的1.5~ 2.5倍[1].他汀类药物是CVD二级预防药物方案中的重要药物之一,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抑制动脉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和粥样斑块的形成,稳定粥样斑块的脂质核心,甚至可以逆转粥样斑块,使斑块面积回缩变小[2].

  • 中心动脉压的临床价值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姚依群;朱建发

    临床上,由于中心动脉压的检测不如外周血压方便,加之有些人认为二者一致,因此对中心动脉压的关注不够.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应用降压药后已将外周血压控制,但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 被动吸烟与冠心病

    作者:司全金;叶平

    一、概况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观点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据保守估计,Richard等认为目前生活在发达国家的12亿人口中约有18%(2亿)将死于与被动吸烟有关的疾病,而且在这2亿死亡中,一半以上将发生在35~69岁年龄组的人群,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的年龄将平均缩短23岁,其中38%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加上烟民的日益迅速增加,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将比以上数字惊人得多[1].

  • SIRT1、SIRT1SNP与年龄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张梦;崔华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指在基因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常见的一种,是人类基因组中广泛而稳定分布的多态性位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简称Hapmap)计划的开展,SNP与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年龄相关疾病)的关联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这其中也包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l(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l,SIRT1)[1].人类SIRT1基因发现于1999年,该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1.3,基因组序列长度(在69644427~ 69678147)约为33.72 kb,cDNA序列包含长约2.4 kb的开放阅读序列,有9个外显子,编码747个氨基酸,翻译后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81.7 kDa[2].SIRT1基因编码蛋白质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属于人类Sirtuin蛋白家族,从古细菌到人类各物种均具有高度保守性,几乎存在于机体所有类型细胞中[3].

  • ST2因子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张宪伟;陈韵岱

    过去20 年间,我国因急性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近一倍,目前每年将近100 万。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增加50%,心肌梗死将从目前死因的第5 位上升到第1 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且治疗费用昂贵,因此如何有效遏制AMI 的危害是一项很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课题。对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推荐的重要有效的治疗方法。直接PCI的目的在于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尽快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梗死范围。虽然近年来我国AMI 患者接受直接PCI 手术的数量明显增加,但AMI 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并无明显改善。

  • 抵抗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浩;曹剑

    1987年脂肪组织被证实是性激素的主要代谢器官,1994年瘦素(leptin)的发现确立了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的地位,之后大量实验证实脂肪组织能分泌大量生物活性肽,即脂肪因子,且前观点认为脂肪组织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高活性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

15178 条记录 3/759 页 « 12345678...7587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