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气道异物的临床和CT诊断

    作者:华荣;杨春;徐凯;华夏;李绍东;荣玉涛;胡春峰;李江山

    目的:分析儿童气道异物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590例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CT检查并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共确诊590名气道异物儿童,好发年龄为1~3岁,左侧及右侧气道发病率之比为1.05∶1,常见并发症有肺气肿、肺炎及肺不张,少见合并症有椎管积气等.气道异物种类繁多,花生多见.CT三维重建诊断的灵敏度为99.83%,特异度99.89%,后处理图像使异物显示更加清晰、直观.结论:儿童气道异物常见,CT三维重建有助于显示异物,典型临床表现和CT表现有助于诊断.

  • 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镛;周进;严峻海;沈洁云;张柏膺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门诊SPN患者29例,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后三维重建,并与常规胸部CT平扫对比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良性结节11例,恶性16例,排除诊断2例.毛刺和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在胸部CT三维重建中均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均P<0.05).结论:胸部CT 三维重建在观察SPN形态学方面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对SPN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 个体化钛金属修复体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远坚;胡顺广;黄静娜;陈少玲;卢丽虹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的个体化下颌骨即刻莺建的方法.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i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金属假体,为6例因下颌骨造釉细胞瘤而接受一侧下颌骨截骨术患者进行了即刻下颌骨重建手术,观察术后面部外型、咬合关系以及开口度.结果:所有手术均按照术前设计一次成功完成假体植入,创口全部一期愈合,外形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4例张口度达到3.5cm,2例则出现中等程度的张口受限.张口度约2.0cm,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基于CT与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辅助制作的个体化钛金属下颌骨假体即刻植入术,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带来的创伤和损失,可修复一侧下颌骨较大的骨缺损,外形恢复好.

  • 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毕刚;王家骐;王树青

    目的 探讨提高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36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行CT超薄层平扫和三维重建,伤后5~14 dCT三维重建图像指导下选择切口、复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强调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34例骨折伤口Ⅰ/甲愈合,平均住院19.5 d.36例骨折中30例得到12个月以上的随访,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86.7%.结论 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术前CT三维重建;合适的手术时机和切口;解剖复位;植骨和坚强的内固定以及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提高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萍;张伟;王柏平;郑桦

    目的 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寰枢椎关节的解剖数据,评价寰枢椎损伤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2007年7月至2014年3月41例患者中21例寰椎损伤,15例枢椎损伤,5例寰枢椎联合损伤.于螺钉内固定术前行拟固定椎体节段的椎弓根层面薄层CT(64排GE Light speed VCT)扫描,0.625 mm薄层重建后数据传输到GE ADW 4.3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生成三维重建图像,然后传送到PACS诊断工作站,采用内置功能软件测量寰椎后弓以及枢椎峡部的上下径、内外径、上倾角、内倾角及椎弓根长度等数据,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可行性,确定螺钉的直径和长度,置入时佳进针点、方向、深度.结果 41例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152枚螺钉,均安全有效.手术时间80 ~ 160 min.术中出血量70 ~ 250 ml.无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术后复查CT有3枚枢椎椎弓根螺钉突破椎弓根外侧壁进入椎动脉孔中,但无椎动脉损伤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经复查CT证实骨折愈合率及骨融合率均为100%.5例寰椎椎弓根小高度<5 mm,选择适当下移螺钉及选择直径3.0 mm螺钉置入,效果满意;2例枢椎椎弓根宽度<5 mm,采用特制直径为3.0 mm螺钉,固定效果较好.结论 通过术前CT三维重建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相关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置钉方案,可以提高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准确性,减少寰枢椎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

    作者:王幸双;汪小海;李文媛;徐鑫;佟琪;朱斌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了解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5例,年龄2~78岁,利用AW4.4 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并进行以下8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D3)、下颌骨长度(D4)及角α、β、γ、δ.术前检查患者头颈部后仰是否受限,记录插管时普通喉镜下声门暴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次数、插管失败例次.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分析解剖学参数等指标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结果 155例患者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为Ⅰ~Ⅲ级,插管次数均≤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判别分析显示,角α、β、γ、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等指标对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72.9%;D1/D2、D4/D2、角β、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声门暴露程度等对插管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92.3%.结论 上呼吸道矢状位解剖学参数中D1/D2、D4/D2、角α、β、γ、δ等与声门暴露及插管次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将这些解剖学特点结合患者年龄和头颈部活动度共同分析,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气道评估手段.

  • 老年患者上气道矢状面解剖学结构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幸双;汪小海;李文媛;佟琪;朱斌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临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曾于我院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患者142例,男71例,女71例,年龄20~94岁,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94岁),采用AW4.4 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图像并进行以下6项指标的测量和计算: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弧线距离(D1)、直线距离(D2)及两者之间的比值(D1/D2)、上颌骨的长度(D3)、下颌骨的长度(D4)、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5).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的D1和D2值均明显增大,中年组和老年组的D5值均明显增大(P<0.05).三组患者的D1/D2值、D3和D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男性D1、D2和D5值均明显大于女性,青年组男性D1/D2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三组患者组内男女D3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老年组男性D4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 老年患者上气道解剖学结构具有增龄性改变,了解其变化特点有益于临床气管插管的实施.

  • CT三维重建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作者:洪晔;陈楷;崔海东;李立东;吕书军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行CT三维重建22例(A组),普通CT检查38例(B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 疼痛评分、MacNab评分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及中转开放手术情况。结果 A、B两组M RI及终术中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94.7%)(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99.2±11.3) min vs .(126.1±12.5) min](P<0.05);A 组透视次数较 B 组少[(12.0±2.2)次 vs .(19.3±3.6)次]( P<0.05);A组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情况发生;B组中转开放手术3例。术后3个月,两组M acN a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应用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及制定手术方案,可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的目的,并具有良好的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CT三维重建和X线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作者:姜文杰;徐敏

    目的 研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片检查和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两种影像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整体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74例,对其分别行X线片、CT三维重建检查,X线及CT检查图像均由1名本院副高级别影像科医师及1名副高级骨科医师共同阅片并评估. 结果 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一致,诊断率为100.0%.X线检查结果中,17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确诊病例为141例,诊断率为81.03%,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优势较为突出,重建处理后可通过多角度显示胫骨平台损伤状态,有利于治疗医师掌握骨折移位的方向、严重度及塌陷情况,骨折分型判断标准,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杰;成科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X线检查,然后再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治疗医师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研究。检查结束后评估骨折损伤类型、椎管狭窄度进行诊断结果疗效评估。结果两种检查对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评估比较,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椎管狭窄度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6例,Ⅰ度19例,Ⅱ度22例,Ⅲ度5例。 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显示关节滑脱、椎体骨折、碎骨片、椎管狭窄情况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 P<0.05);X线或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疗效评估,CT三维重建技术的优良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可应用较少的时间完成高效的脊柱损伤检查,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的具体解剖结构能够清晰多角度显像,诊断价值显著,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复杂性四肢创伤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王淑珍;周理余;王高波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复杂性四肢创伤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断为复杂性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了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射线的诊断价值.结果 482例复杂性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均行X线摄影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处理,CT三维重建检查的总阳性率为93.6%(451/482),明显高于X线摄影检查80.5%(388/48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尤其是在桡骨远端骨折、尺桡骨骨干双骨折、髋关节骨折、胫骨平台骨折、Colles骨折、踝关节骨折、腕关节骨折、肘关节骨折的诊断方面.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明显提高复杂性四肢骨折的诊断阳性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外踝骨折形态解剖学特征

    作者:朱俊锟;兰树华;黄淑明;叶方

    目的:测量和研究外踝骨折线及骨折块的形态学参数及其几何分布,为设计理想的外踝内固定材料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6年4月间53例外踝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图像并利用PACS软件对外踝骨折线前缘尖顶距(ATD)、棘尖顶距(CTD)、后缘尖顶距(PTD)、骨折块近段双面夹角(p-CA)、远端双面夹角(d-CA)进行几何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5%信心水准下,外踝骨折块ATD 为(2.97±0.03)cm,CTD为(4.52±0.07)cm,PTD为(3.17±0.11)cm,p-CA为(103.20±1.94)°,d-CA为(78.50±1.78)°,p-CA变异系数为9.86,d-CA变异系数为11.90。骨折区域密集分布在外踝关节面上方一个倒“V”型带状区域。结论:外踝骨折线的前侧起始点的变异度相对较小,而近段及后侧变异度较大。外踝骨折块前外侧面与后外侧面的夹角呈现递减趋势,近段夹角变异度较小,而远端较大。

  • 踝关节骨折CT三维重建空间分型初探

    作者:周建中;马勇

    [目的]评价踝关节三维CT重建检查的价值以及能否根据三维图像进行踝关节骨折的空间分型.[方法]收集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三维CT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结果相符的6例(30%),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5例(25%),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诊断的6例(30%),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15%).[结论]可以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对踝关节骨折进行简单而直观的三维空间分型.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樊渊;倪增良;成文;徐慧芳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足踝关节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42例踝关节骨折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螺旋CT扫描,而后行CT三维重建并与手术对照.[结果]CT三维重建能够明确踝关节骨折块大小、关节面塌陷、骨折线方向等.[结论]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 肝脏CT三维重建评估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连海;许惠玲;王金榜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14例术前经CT检查评估.将CT检查数据导入3D-liver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肝脏三维模型.结果 19例三维重建组患者行R0切除12例(63.2%),14例对照组R0切除6例(42.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5.3±124.5)ml和(539.4±234.7)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1.3)h和(4.1±2.5)h(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8)d和(13.9±5.4)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HCCA肿瘤侵犯、肝血管变异和受累情况,制定恰当的肝切除手术预案,能提高肿瘤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 对比分析多层CT门静脉三维成像技术与DSA评价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受累情况

    作者:张红丽;郭启勇;廖伟;岳勇;卢再鸣;高玉颖

    目的探讨多层CT经动脉门静脉成像三维重建(3D-MSCTAP)与经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数字减影技术(DSA)检测肝细胞癌门静脉受侵的价值.方法收集共79例肝细胞癌患者先后行MS-CTAP和DSA检查.3D-MSCTAP和DSA用于诊断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有否门静脉侵犯.门静脉受侵分成包埋、闭塞和癌栓形成三种,以病理或综合影像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总共235支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3D-MSCTAP和DSA结果做了评价;同时对3D-MSCTAP各重建算法和DS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病理或综合影像结果表明,58支门静脉受肿瘤侵犯.3D-MSCTAP VR、MIP、SSD、DSA分别正确检出了58、58、54、48支,敏感度分别为100%、100%、93%、83%.3D-MSCTAP和DSA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特异度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VR、MIP和DSA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质量评估结果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VR、MIP、F、DSA和SSD,各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肝细胞癌门静脉侵犯,3D-MSCTAP比DSA更敏感、更特异;门静脉受侵的检测中,以VR尤佳.

  • 颈椎棘突骨折三维重建分型及意义的初步探讨

    作者:沈彦;王朝阳;孙军健;贾永鹏;彭林;程李峰;包爱敏;袁文

    目的 探讨颈椎棘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09-2012-06,对15例颈椎棘突骨折患者行X线、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建立、评价颈椎棘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X线片检查对颈椎棘突骨折的检出率为60.00%,CT平扫检出率为93.33%,三维重建均检出骨折.结论 X线片对颈椎棘突骨折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切,CT三维重建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及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为建立分型体系提供依据,对选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诊断

    作者:李德亨;刘金龙;李洋;徐海栋;王与荣;毛广平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由于感染、颈部外伤等因素造成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延迟治疗、误诊、漏诊影响到该病预后,进一步加重脱位,造成高位颈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尚不明确,治疗也与处摸索阶段.本文就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寻求对该病的佳诊断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 典型胸椎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一例

    作者:李大鹏;张海霞;原硕萌;郭元;黄占柱;郭颖;胡亚兰;王满

    1病案报告患者男,55岁,农民.以持续性胸背部持续涨裂样疼痛2月入院.既往有吃羊肉和养羊史.疼痛在夜间重,无发热和全身无力现象.在基层医疗单位按“风湿”、“肌肉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胸椎78棘突部位深压痛,叩击痛明显,无放射现象,四肢活动正常.辅助检查,彩超检查肝脾不大,血常规:白细胞9.5×109/L,中性61%,淋巴30%,单核细胞8%;血沉10 mm/h;C-反应蛋白5.8 mg/L.

  • 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中的价值

    作者:周海东;潘志军;徐宏宇;王刚祥;冯刚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准确性、一致性以及稳定性评估中的优越性.方法 由3名医生阅读术前X线片,并按AO分型方法进行骨折分型、稳定性评估并讨论获得一致结论;同样方法阅读术前CT三维重建图像,获得分型、稳定性评估及一致结论.对两者结论不同的病例由3名医生共同阅读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图像,经讨论得出一致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结论,加上基于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相同的结论作为金标准.结果 3名医生基于CT三维重建AO分型的一致性、分型准确性均高于X线片.3名医生稳定性评估准确率:基于X线片不稳定性骨折比例均明显低于金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CT三维重建比例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准确性、一致性以及稳定性评估明显优于X线片.

181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