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空肠恶性间质瘤二例

    作者:符智深

    例1 患者男,38岁.因"脐周阵发性绞痛、消瘦2个月"入院.自诉腹痛时可及"包块",疼痛与进食、体位无明显关系,无呕吐、腹泻、黏液血便或便秘.查体:营养不良,慢性痛苦病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蠕动波,脐左旁可扪及一约3 cm×5 cm包块,质中,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增强.

    关键词: 间质瘤
  • 小肠间质瘤误诊卵巢肿瘤一例分析

    作者:刘辉;张振铭;袁中;李俊峰;刘文静

    对一例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提示临床诊断卵巢肿瘤时应注意排除其他临近器官的疾病.

    关键词: 间质瘤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间质瘤一例

    作者:赵家宁;徐德龙;吴婧;张彦荣;刘向东

    报告1例利用胶囊内镜发现的小肠占位性病变,通过时间判断出具体位置,为手术切口部位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的患者资料,提示怀疑小肠占位性病变要及早应用胶囊内镜,以发现病变.

    关键词: 内窥镜 小肠 间质瘤
  • 巨大恶性小肠系膜间质瘤并小肠穿孔感染一例

    作者:杨永耿;熊元治;朱智勇

    患者女,65岁.腹痛、黑粪、腹部包块、消瘦2个月,发热1周.10年前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病因不详,1年前B超发现右腹部2 cm×2 cm包块,未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8.5℃,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消瘦面容,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无肝掌及蜘蛛痣.睑结膜轻度苍白.心肺正常.腹膨隆,肝脾不大.

  • 胃粘膜下间质瘤脱入十二指肠

    作者:董林森;凌宝存;夏克良

    患者女性,83岁.因半年来精神饮食差、便秘、体重逐渐减轻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隐痛不适、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和少量黄色胃液,伴反复呃逆.查体: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鸭蛋大小包块,边界不清,质硬,针尖样触痛,活动度差.

  • 多排螺旋CT造影及增强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战梅

    目的 探讨CT造影及增强在小肠病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检查前一天,低渣饮食,多饮水,应用缓泻剂,检查当日禁食,充分准备结肠,使盲升结肠空虚后,口服碘剂后使用多层螺旋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4-15%的碘海醇.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口服造影及增强扫描小肠病变1 9例,其中2例肠炎.淋巴瘤4例,小肠牯液腺癌1例,粘液腺瘤1例,小肠转移瘤2例,Crohn1例,脂肪瘤例1例,间质瘤2例、肠结核5例.结论 小肠多层螺旋CT口服法造影并增强扫描方法简便,易于发现和显示肠道病变,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张晓林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均形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3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1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的3例;肿块周边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4例。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例;周边强化,中央坏死液化4例。结论胃肠道肿瘤为富血供肿瘤,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李刚;杨婷;高树熹;刘守君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4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3.6岁.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图像,评价肿物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生长方式及有无转移等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15例发生于胃部,4例发生于小肠,3例发生于结肠,2例发生于直肠.瘤体直径<5cm13例,瘤体直径>5cm11例.形态规整13例,形态不规整11例;边界清楚14例,边界模糊10例;内呈均匀低回声11例,内呈不均匀低回声伴许多气体样回声6例,内呈不均匀低回声伴液性回声7例;瘤体血流信号不丰富14例,血流信号丰富10例;向消化道腔内生长7例,向消化道腔外生长17例;术前转移1例,术前未发生转移23例.胃肠道间质瘤典型超声图像特点:①瘤体直径<5 cm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整,边界清楚,内呈均匀低回声,瘤体血液运行一般不丰富,多向消化道管腔外生长;②瘤体直径>5cm时,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肿瘤内多表现为囊实混合回声,或许多气体样强回声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于瘤体实性部分可检出丰富血流信号,多向消化道管腔外生长.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应用自制新型气动式套扎器进行内镜套扎术206例体会

    作者:刘明

    目的 总结消化内镜套扎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并评价其扩展适应证.方法 206例消化道病变患者,其中男性133例,女性73例;年龄2~73岁,平均年龄54岁.病变主要包括食管胃静脉曲张、间质瘤、息肉样隆起、良恶性黏膜扁平病灶和黏膜血管发育异常等.先常规应用内镜确认病变可以套扎处理后,退出内镜,在其前端安装自行研发的新型气动式套扎器,再次进入消化道,在内镜直视下对病变实施有效负压吸引后释放高弹性套扎圈,完成消化内镜套扎术治疗.每次操作套扎的数量依据不同的病变性质和多少而灵活掌握.结果 大部分病例经过一次套扎即获得满意疗效,少数病灶首次套扎不能完全消除,追加实施第二次套扎后病变消失.全部病例均获得显著疗效,套扎术后复查显示所有被套扎病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消化内镜套扎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适应证多,实用性强,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作者:厉学民;张家敏;毛根军;俞世安;许龙堂;吴荣进;郑樟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内镜、B超和CT或MRI检查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结果:肿瘤直径2.5~12.0 cm,平均6.2 cm.低度恶性潜能2例,中度恶性潜能8例,高度恶性潜能6例.1例失访,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肝转移,14例已健康存活6个月~10年.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应根据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胃肠道间质细胞肿瘤4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张振东;江涛;曹雅静;范嫏娣;王宏磊;刘素香;冯秀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和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的病理诊断标准,及其对临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用4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经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CD117、CD34、SMA、S-100、NSE及组织化学Masson染色.结果:43例免疫组化阳性率CD117 40/43例(93.0%);CD34 34/43例(79.1%);CD117及CD34皆阳性30/43(69.8%),SMA 16/43例(37.2%)向平滑肌分化;S-100阳性或兼有NSE阳性14/43例(32.6%)向神经鞘分化;6/43例(14.0%)双向分化.良性5例,潜在恶性10例,恶性28例,预后与肿瘤病理判定密切相关.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除结合临床各项检查外,仍需依靠免疫组化测定(CD117及/或CD34),其中必须一项呈阳性者方能确定诊断.

  • 13例结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娄越亮;张永建;战忠利;张燮良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意义,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8年收治的13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状况及CD117、CD34免疫组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4例共行手术11次.结直肠间质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占92.3%,CD117阳性率占92.33%,CD34阳性率占77.0%.13例患者皆无淋巴转移.肿瘤体积10cm以上,核分裂>5/50 HPF 6例,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2例膀胱及大网膜转移.结论:结直肠恶性间质瘤体积>10cm.核分裂>5/50 HPF是远处转移的信号.采用合理的首次治疗,肿瘤完整切除及预防性大网膜切除是治疗结直肠恶性间质瘤有效的方法.

  • 胃间质瘤70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吴斌;邱辉忠;关竞红;林国乐;赵玉沛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70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2例,胃楔形切除32例.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2.9%).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66例(94.3%),CD34阳性53例(75.7%),SMA阳性24例(34.3%),Desmin阳性8例,S100阳性8例.术后复发5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1.3%.良、恶性胃间质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和61.8%(P<0.05).瘤体直径<5cm与瘤体直径≥5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48.4%(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及肿瘤的良、恶性相关.

  • 41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侯计平;李卫东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及疼痛30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行胃楔形切除术2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肿瘤平均直径5.11 cm,胃周淋巴结转移5例(12.2%).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36例(87.8%),CD34阳性28例(68.3%).术后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肿瘤的核分裂相≤5/50 HPE和>5/50 HPE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和63.8%(P<0.05).瘤体直径<5 cm组与瘤体直径≥5 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和62.9%(P<0.05).胃楔形切除术组与胃大部切除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和80.8%(P>0.05).腔内型、腔外型及混合型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2%、80.0%和66.7%(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与肿瘤的核分裂相及肿瘤大小相关,与术式及肿瘤生长方式无关.

  • 32例小肠间质瘤的诊治体会

    作者:张宝良;刘彤;何小玲;佟铸;王鹏志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间质瘤,提高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小肠间质瘤良、恶性之比1:5.4.恶性间质瘤的直径大于良性间质瘤.隐性失血、隐匿消瘦、脐周隐痛、腹部肿物是小肠间质瘤的常见表现.术前确诊为小肠肿瘤59.4%.27例恶性间质瘤中66.7%(18/2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25.9%(7/27)行小肠肿瘤切除的减瘤荷手术,7.4%(2/27)行姑息手术.27例恶性间质瘤切除标本中6例发生淋巴转移,4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小肠间质瘤是较少见消化道肿瘤,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判断性质困难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关键词: 间质瘤 小肠 病理 手术
  • 多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问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贾英军;黄成;汪洋

    80年代前认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大多数是平滑肌源性肿瘤,通常被认为是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极少部分为神经源性肿瘤[1].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这一概念,认为胃肠道间质瘤为一组独立的认识,而在影像诊断中这一方面的报道则较少.

    关键词: 间质瘤 CT
  •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友辉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机理是KIT基因、PDGFRA基因的突变导致的,Kit基因编码蛋白CD-117过表达[1].GIST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胀痛不适或腹部肿块,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依靠临床表现诊断困难.随着电子胃肠镜、超声内镜的应用,镜下诊断GIST的阳性率不断增加,内镜下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现对我院诊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诊断、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研究

    作者:杨新华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征观察,分析CT对间质瘤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观察其CT影像资料,并与其大体病理加以对照。结果: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患者24例,食管间质瘤患者3例,回肠间质瘤3例,空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5例,腹腔内肠道外间质瘤3例;良性患者9例,潜在恶性患者12例,恶性患者19例。通过CT诊断治疗,良性和潜在恶性肿瘤的实质部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静脉其也得到加强。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诊断对显示肿瘤位置、大小与形态等有重要的作用,对有效诊断肿瘤和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值得大力应用与推广。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诊断

    作者:杨金梅;方玉祥;李东斌

    目的 通过查阅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分析GISTs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此来评价CT的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学资料,总结其CT表现特征.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平常的胃肠道病变的症状基本类似.以腹痛、腹部不适及中上腹不适伴黑便为主,占70%.20例GISTs 60%发生于胃部;65%良性;肿瘤形态各异,16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直径<5 cm 13例,直径5 ~10cm 2例,>10cm 1例;4例呈不规则形.以腔内生长为主,有13例(65%);腔内伴部分腔外生长6例(30%),单纯的腔外生长比较少见.CT定位的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吻合度达95% (19/20),对20例患者均行手术后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所有患者的CD117结果显示为阳性,17例CD34结果显示为阳性.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良恶性肿瘤病变结果显示有差异,CT检查对于GISTs良恶性的判断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仍需要借助病理学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 肠系膜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杨小敏;徐晓武;张品南;卢荷莲

    目的 探讨肠系膜间质瘤(MSTs)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评价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1月经手术治疗的8例M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D34、Act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本组8例MSTs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现腹部肿决、腹痛;肿瘤源于空、回肠系膜6例,结肠系膜2例,浸润邻近器官1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CD34分别为100%,75%;肿瘤的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8例均见核分裂相,易出血、坏死.结论 MST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s)具有相似的免疫组化染色特点和形态学表现,恶性度较GISTs高,预后比GISTs差.

618 条记录 7/31 页 « 12...45678910...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