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及意义

    作者:任殿钦;李志春;郭超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临床意义,用ELISA双抗夹心法动态检测了34例ITP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12例慢性ITP血浆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急性ITP组(P<0.01),而7例缓解期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经VLAP方案(长春新碱、左旋咪唑、氨肽素和泼尼松)治疗有效的急性及慢性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治疗无效者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T细胞活化与ITP病情发展有关,血浆SIL-2R水平可做为判断ITP预后的一个指标.

  • 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作者:潘玉夏;王鸿雁;尚银涛;王兴哲;王茜;田金满;张敬宇;罗建民;杨琳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r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例SLE相关性T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SLE相关性TTP患者包括女11例,男1例,中位年龄34.5岁,其中5例为SLE治疗过程中出现的TTP,7例为两者同时诊断;全部患者均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损害,10例有肾脏损害;5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活性均重度减低(≤5%),同时伴抑制物阳性;9例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均>1%;12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联合其他药物(10例联合免疫抑制剂,1例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1例同时加用美罗华);10例给予血浆置换,2例死亡;2例未行血浆置换患者均死亡;4例死亡患者全部伴有肾脏损害.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多次血涂片检查有助于SLE相关性rrP的早期诊断,尽早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肾脏损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龄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范辉;朱宏丽;姚善谦;卢学春;庄晓萌;杨洋

    为了研究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对3例用氨磷汀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高龄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的年龄分别为88、75和65岁.治疗方案为氨磷汀400毫克/天,每周连续5天静脉滴注后,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治疗4周以后3例患者均出现很好的近期疗效,2例患者血小板数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恢复正常,1例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停止4个月后血小板数仍保持在正常水平,不需要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其他治疗措施,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氨磷汀治疗高龄ITP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提示氨磷汀在ITP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其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蒋莉莉;刘卫平;廖殿英;李甘地;鲁昌立

    患者女,45岁.上腹胀痛伴发热,月经量多,鼻衄3个月于2001年3月6日入院.体检:消瘦,贫血貌,皮肤散在淤点紫癜,颈部、腋下及右滑车上淋巴结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下2 cm,剑下4 cm.脾脏明显肿大,Ⅰ线12 cm,Ⅱ线14 cm,Ⅲ线 1 cm.B超检查:脾厚7 cm,实质回声均匀,腹腔内未发现淋巴结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4.1×109 /L,中性粒细胞0.52,淋巴细胞0.44,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 24×1012/L,红细胞 2.7×1012/L.

  • 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与治疗分析

    作者:李建新

    目的 探讨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提出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入我科治疗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42例痊愈,其中35例患儿未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仅在冲击治疗后(5 d内)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且能稳定3个月;有7例因血小板计数上升较慢或不稳定,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且稳定3个月;11例好转患儿冲击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仍未达正常水平,或血小板计数正常后在1月内又出现反复,在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才达正常水平,但未稳定3个月,一旦遇到感染等诱因,血小板计数又可降至正常以下;5例进步患儿经上述所有治疗血小板计数虽仍不正常,但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消失. 结论 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ITP患儿,绝大部分为隐性感染,以3岁以下居多,且有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的趋势.对于冲击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占78.3%.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雯;高清平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与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小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输注浓缩机采血小板的综合治疗,按完全反应、完部分应、无反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上述综合治疗,完全反应19例,占52.8%;部分反应13例,占36.1%;无反应4例,占8.3%.结论 小剂量IVIG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及输注血小板为治疗ITP的有效疗法;骨髓中巨核细胞越多,病人的预后越好.

  • 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丽娟;李玉霞

    目的 探讨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特点.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ITP患者52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中可评价疗效49例,27例急性ITP有效者(显效、良效加进步)23例,4例无效;22例慢性ITP患者共治疗26例次,有效者14例次,12例次无效.27例急性ITP患者中随访18例,10例(55.5%)在随访期间转变为慢性;有2例ITP患者死于出血.结论 老年ITP的出血症状较严重,多数急性ITP患者转变为慢性,治疗应讲究个体化原则,积极治疗合并症可防止严重出血.

  • 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护理

    作者:秦玉玲;黄顺;李晨

    患儿男,4岁9个月,2010年4月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多个细小出血点,当地医院化验:血小板(PLT)26×109/L,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予环孢甲素、地塞米松、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病情无缓解.6月中旬,患儿胸前出现散在水疱疹,1周后疱疹渐于四肢出现,6月28日出现腹痛、精神萎靡、纳差等症状,并伴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夹带血丝,遂停用激素.7月1日入解放军三○二医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治疗,入院后查体:四肢凉、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急促35次/min,心率159次/min,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全身皮肤见散在紫癜,前胸及四肢见散在暗红色疱疹,局部有水疱破溃、结痂,口唇轻度发绀,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胸片:双肺纹理增重模糊,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炎性病变.

  • He-Ne激光治疗月经疹临床观察

    作者:王黎;安文清;王爱英

    月经疹指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皮肤粘膜损害.特点为月经来潮时发病,月经结束后自愈.常见有四型:痛经疹(发生于颜面或肢体的对称性斑疹、水疱或酒糟鼻样红斑)、紫癜、周期性口腔溃疡及月经性疱疹.我室对42例确诊的月经疹患者进行局部加内分泌耳穴He-Ne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 607nm和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良性表皮色素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任杰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能被表皮组织中的黑色素有效吸收并致表皮基底细胞层的变性和溶解,因而被广泛用于良性表皮色素性病变(epidermal pigmented lesions,EPLs)的治疗,但因其在血管组织中存在着较高的吸收,所以在治疗中有意外诱发紫癜的高风险.而607 nm脉冲染料激光对黑色素的吸收水平与595nm激光大致相当,但在血管组织的吸收明显较低,因此可能更适用于EPLs的治疗.

  • 非切除性激光祛皱治疗引起的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韩丽娜

    研究背景和目的使用化妆品或胶原注射嫩化皮肤的方法效果不佳或不能持久.近年来开展起来的激光重整皮肤术是有效的,但副作用的发生可能性很高.近2年来有非切除性祛皱激光器(N-Lite)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的报道.单频的585 nm激光可以选择性引起胶原补充,在单次照射72 h之内可以增加胶原80%以上.有学者认为胶原恢复的机制和真皮内微血管系统结构改变有关,且未见皮肤紫癜、水疱或其它血管损害的表现.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未见真皮发生变化.本研究探讨由于激光照射引起的真皮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张爱莉;毛继芳;秦美华;冯园忠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例HSPN患儿的血清检测、临床表现及免疫荧光、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血尿,其中9例单纯性血尿,4例合并蛋白尿;免疫荧光12例IgA阳性,7例IgG阳性,5例C3阳性,10(62.5%)例肾小球系膜增生,3例肾小球局灶增生,1例肾小球局灶增生硬化,1例肾小球局灶坏死,1新月体形成,Ⅱ级10例,Ⅲa级4例,Ⅲb级2例.临床痊愈14例,2例复发.结论 肾小球损害在绝大多数HSPN患儿中存在,且病理改变以Ⅱ、Ⅲ级为主.

  •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

    作者:张贺;韩子明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肝素钙治疗组(32例)和对照治疗组(30例),另设非HSP对照组25例,追踪监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G(IgG),从而判断肾损害的情况.结果:HSP两组在治疗前尿Alb、尿β2-MG和尿Ig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3个月后,肝素治疗组尿Alb、尿β2-MG和尿IgG明显低于对照治疗组(P<0.01或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素钙治疗组有3例出现尿常规异常,而对照治疗组有9例出现尿常规异常,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4.22,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的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 小儿过敏性紫癜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辉;钱辛玲;张小军

    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36例,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复杂和不确定性,所以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对症治疗对该病的恢复有重要价值.

  • 复方丹参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72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丽;樊小艳

    我们于2000-12~2004-12应用复方丹参片辅佐治疗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HSP)息儿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儿童过敏性紫癜转归与血D-二聚体和FDP的关系

    作者:孙旭辉

    本文通过对过敏性紫癜(HSP)35例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的检测,探讨D-二聚体和FDP与HSP引起的紫癜性肾炎之间的关系.

  • 血浆置换联合长春新碱治疗TTP7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志英;张东辉;李敬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微血管病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

  • 过敏性紫癜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观察

    作者:胡彩莲;陈洪敏

    目的 探讨HSP患儿血淋巴细胞哑群变化的意义,观察胸腺五肽配合常规治疗HSP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2例HSP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体内的T淋巴细胞哑群,72例患儿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SP患儿血NK细胞、CD4+、CD4 +/CD8+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常规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加用胸腺五肽治疗组高(P<0.01).结论 HSP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SP可能降低复发.

  •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与临床意义

    作者:任爱红;孟黎;胡志红;王红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2001-10~2003-0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0例,其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6~48岁,平均38岁.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正常对照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20~46岁,平均33.5岁.正常对照组和所有的ITP患者在检测前1周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

  • 儿童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作者:刘润兰;苗玉华;吕晓春;贾润霞

    紫癜性肾炎(APN)是具有遗传背景[1]的过敏性紫癜(AP)的重症类型,严重地威胁着患儿的健康成长甚至生命.为此,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对发生APN的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研究,旨在遴选出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治和护理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2332 条记录 4/117 页 « 12345678...1161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