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富血小板血浆与骨再生

    作者:柯希煌;练克俭

    富血小板血浆是自体血离心后的产物,其初被作为一种生物凝胶和屏障膜应用于临床,主要作用为提高止血效果.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再生有促进作用,这使其成为骨科领域又一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富血小板血浆在组成成分、临床应用、对骨再生的作用机制、佳作用浓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资料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高浓度的骨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它们在骨再生的各个不同阶段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促进着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从而促进新骨的生存,而这种促进骨再生的作用在血小板处于中等浓缩浓度时作用强.目前在国外已有部分学者将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有可能使其成为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又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血小板 血浆 骨再生
  • 外排体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杰;殷嫦嫦;虞蕾琳;李忠友;殷明

    外排体是来源于内吞作用的一种小囊泡,在骨再生治疗领域成为一种新的选择.这种小囊泡在细胞间传递物质(如蛋白质、RNA等),从 而调节靶细胞的分化、增殖功能等.外排体通过直接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调节破骨细胞的成熟和活性以及增 加血管生成能力来促进骨再生.同时还能避免生物治疗所带来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问题.此外外排体疗法的并发症(如肿瘤、血栓形成等)相对于 生物治疗来说更少.

    关键词: 骨再生 外排体 成骨
  • 新型梯度复合HA/ZrO2组织工程骨支架在猕猴颈椎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邵荣学;全仁夫;王拓;杜伟斌;王栋;贾高永;吕龙宝;韦习成;杨贺杰;陈惠国;乐军;潘浩;周辉;杨迪生

    目的 构建新型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HA/ZrO2)组织工程骨支架,并评估其在猕猴颈椎椎间融合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水凝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缓释载体,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形态,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及缓释速率;然后分离、培养猕猴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碱性磷酸酶、冯库萨染色等对其进行鉴定;后将前期制备好的BMP-2明胶/壳聚糖凝水胶缓释系统和第3代猕猴BMSCs加载于HA/ZrO2泡沫陶瓷,以构建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形态特征.将24只雄性猕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其中组织工程骨组(n=8)为植入梯度复合HA/ZrO2泡沫陶瓷负载BMP-2明胶/壳聚糖水凝胶缓释系统和第3代猕猴BMSCs,泡沫陶瓷组(n=8)为植入梯度复合HA/ZrO2泡沫陶瓷,自体髂骨组(n=4)为植入自体髂骨,假手术组(n=4)为只对相应部位的软组织进行切开、缝合,未破坏其椎间盘;观察术后颈椎X线(术后即刻、8周、16周)、组织形态学表现(术后8周、16周)及测试相应节段的生物力学(术后16周).结果 扫描电镜下BMP-2明胶/壳聚糖水凝胶呈3D网状结构,内见均匀分布的壳聚糖微球,其负载BMP-2后的包封率和载药率随时间逐渐降低:第1天分别为87.4%±0.9%和58.2%±0.5%、第15天分别为45.2%±0.6%和30.1%±0.4%,累积释放率第1天为12.6%±0.11%、第15天为55%±0.16%.显微镜下观察见BMSCs的形态呈多样性,以梭形及短棒形等较常见;第3代猕猴BMSCs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冯库萨染色以及表面特异性抗原的检测结果显示,符合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时点的X线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材料内部新生骨量组织工程骨组较泡沫陶瓷组明显增多;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在大载荷、抗压强度和能量吸收方面假手术组均低于其他3组(P值均<0.05),在抗压强度上组织工程骨组与自体髂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明胶/壳聚糖水凝胶缓释系统复合猕猴第3代BMSCs种植于HA/ZrO2泡沫陶瓷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支架,能有效促进猕猴颈椎椎间融合,在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和生物力学测试方面,可达到与自体骨相似的骨代替作用.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人羊水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促进骨再生

    作者:马超;刘光旺;张艳玲;高娟;郭含军;曲新华;翟赞京;谢幼专;戴尅戎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人羊水干细胞(hAFSC)的体外成骨分化,评价基因修饰的hAFSC负载于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支架后体内成骨能力.方法 收集人工破膜后的中段羊水原代培养hAFSC,免疫磁珠分选CD117/c-kit阳性的hAFSC,分别转染腺病毒介导的BMP-2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组转染BMP-2和EGFP基因、对照组转染无BMP-2编码序列的EGFP基因,空白组不做病毒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表达及生长状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转染第7、14、21、28天采用ELISA检测各组hAFSC培养液中的BMP-2分泌量以确认转染后目的蛋白表达效果.各组hAFSC成骨诱导14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28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评价成骨能力;成骨诱导3、7、14d后定量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20只8周龄裸小鼠随机分为Adv-hBMP-2-hAFSC-β-TCP组、Adv-EGFP-hAFSC-β-TCP组、hAFSC-β-TCP组和β-TCP组,每组5只,将细胞载体复合物植入各组裸小鼠股骨,8周后观察异位成骨组织学情况.结果 hAFSC生长良好,Adv-hBMP-2或Adv-EGFP基因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见细胞贴壁良好,发出强绿色荧光,无死细胞产生,转染阳性率达(89.00±4.25)%.转染Adv-hBMP-2组hAFSC培养液上清中BMP-2第7、14、21、28天分别为(3.405±0.229)μg/L、(4.575±0.179)μg/L、(3.910±0.175)μg/L、(2.694±0.205)μg/L,第14天蛋白BMP-2分泌已达到高峰且第28天仍有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均P< 0.05).hAFSC成骨诱导14d后细胞相连成片,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ALP染色转染组染色阳性面积更大、阳性细胞数量更多.成骨诱导28 d后茜素红染色见转染组细胞多中心聚集,伴大量红色钙结节形成,结节数量与大小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成骨诱导3、7、14 d后各组ALP表达均升高,其中转染组ALP分泌逐渐增多,各时间点均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及空白组ALP分泌在成骨诱导3、7、14 d后均升高,各时间点ALP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植入8周后,Adv-hBMP-2-hAFSC-β-TCP组较其余3组材料降解更快,骨形成更多,未见纤维组织产生;Adv-EGFP-hAFSC-β-TCP和hAFSC-β-TCP组出现少量新生骨,材料降解较慢;β-TCP组单独植入后无明显降解,少量新生骨形成.结论 BMP-2基因转染的hAFSC有利于加强骨再生.

  • 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引导骨再生的细胞学研究

    作者:李晓静;高波;董研;苟中入;苗滪汶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生物膜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及诱导成骨性.以乙酸为溶剂,聚环氧乙烯(PEO)为增塑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纳米纤维膜及不同比例的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胶原、壳聚糖、PEO质量比5∶1∶4,5∶2∶3,5∶4∶1),电子显微镜观察4种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态;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胶原纳米纤维膜及表面形态较好的胶原/壳聚糖纳米纤维膜上,通过MTT法、碱性磷酸酶检测、细胞内胶原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研究其细胞生物相容性及诱导成骨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纳米纤维膜及质量比为5∶1∶4的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光滑,直径均一.MTT法检测显示,胶原纳米纤维膜和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细胞培养14 d后,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上细胞内胶原含量检测为2.02 mg/gport,高于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的1.63 mg/gport胶原含量(P<0.05),且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钙化结节的形成均高于胶原纳米纤维膜组.胶原/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望应用于骨再生的研究.

  • 低强度激光促细胞增殖效应与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

    作者:许川山;刘志君;唐建民;吴士明

    人们在应用中发现低强度激光有种特殊的作用,即作用于生物体时不产生不可逆损伤,而直接由辐射产生刺激效应.如病灶直接照射和穴位照射,能产生消炎,镇痛,血管扩张,促进创伤愈合、毛发、神经及骨再生等作用;照射小鼠胸腺区和脾区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及促进免疫分子产生[1].

  • 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的临床分析

    作者:解永富;邹长萍

    目的 评价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患者分情况即刻植入Replace,Straumann TE和Osstem GS种植体共45枚,其中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共28枚,对于附着龈较窄、牙龈厚度较薄及根尖周有炎症的患者,在微创拔牙后唇腭侧牙龈"8"字缝合,减小拔牙创,2~4周软组织愈合后再作即刻延期种植.修复完成后,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观察种植体周围有无阴影,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同时检杳软组织愈合情况.结果 45枚种植体经6~60个月观察,全部成功,美学效果好,两者之间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处理在前牙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两种口腔修复膜引导牙种植患者骨再生的临床效果

    作者:欧阳冰

    目的:观察海奥口腔修复膜和钛膜引导牙种植患者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行牙种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钛膜为修复膜,观察组150例,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骨再生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种植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口腔修复膜各有所长,海奥口腔修复膜的种植修复成功率和安全性优于钛膜,而钛膜更有利于骨及植骨发育.

  • 超声在观察DBM骨粒复合bBMP及骨水泥成骨诱导活性实验中的作用

    作者:田蓉;寇海燕;苏金花;张宏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异体脱钙骨基质(DBM)、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及骨水泥成骨诱导活性在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24只小鼠的每侧腹部作为1个实验对象,随机将48个实验对象分为4组,分别于小鼠股部肌袋内植入DBM骨粒、bBMP、DBM与bBMP及骨水泥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骨水泥,分别相应作标记.分别于植入后第15天,21天,28天超声观察各组小鼠股部植入物区域声像图表现,于每次超声检查结束后处死4只小鼠,可取得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份植入部位标本病理检查.结果超声观察显示,在植入上述物质前小鼠股部肌肉纤维纹理清晰;植入后第15天实验组及对照组植入部位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未见明确的异常回声,病理可见实验组间充质细胞向BMP周围汇集;第21天超声见实验组有顺肌袋分布的条状强回声,病理显示其条状强回声为间充质细胞及软骨细胞;第28天超声显像见实验组的条状较强回声更清晰,回声更强,病理见其条状强回声主要为软骨细胞及部分成骨细胞.而对照组于第15天,21天,28天超声均未见明显的异常结构回声,病理也未见有成骨活性表现.结论超声观察到DBM骨粒、bBMP、DBM与bBMP及骨水泥复合物均有成骨诱导活性,超声在实验观察中准确性高,方法简便、快捷,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诱导异位成骨的机制研究

    作者:李建军;段景柱;孙鸿斌;韩冬;徐莘香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直接及间接转染诱导异位成骨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1.将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直接注射到裸鼠肌内诱导成骨;2.Ad-BMP-2体外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后种植异种骨支架(BCB)植入裸鼠皮下.实验分为5组:①BMP-2基因转染细胞+BCB;②对照基因转染细胞+BCB;③未转染细胞+重组BMP-2+BCB;④未转染细胞+BCB;⑤BCB.术后行X线、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BMP-2基因诱导下的成骨方式及成骨机制.结果 1.裸鼠肌内注射后有异位成骨,其主要为软骨化骨.2.Y染色体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示踪植入细胞命运,见部分转基因细胞直接参与成骨;骨钙素免疫组化检测见基因表达产生的BMP-2诱导宿主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结论 BMP-2基因转染的hBMSC不仅作为运载生长因子的工具,而且直接参与成骨,但BMP-2的诱导趋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 骨粉和脱钙液比例与脱钙时间对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影响的研究

    作者:衷鸿宾;韩丽伟;白玉龙;赵彦涛;李忠海

    目的探索骨粉和脱钙液比例和脱钙时间对脱钙骨基质(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 )诱导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深低温冷冻的供体骨为原材料,剔除软组织、脱脂、清洗、干燥、粉碎等过程制备骨粉;调整脱钙时间以及骨粉和脱钙液的比例,利用0.5 mol / L 盐酸动态脱钙;清洗、冷冻干燥、辐照灭菌,得到 DBM 样品。对样品进行 pH 值和钙含量测定,从影像学观察显影效果,对其成骨活性进行体内骨诱导验证。结果测得 DBM-15-2 h、DBM-20-2 h、DBM-25-2 h、DBM-20-0.5 h、DBM-20-1 h、DBM-20-1.5 h 的钙含量依次为1.86±0.84、0.60±0.22、0.42±0.12、6.84±0.45、2.90±0.32、1.59±0.26;影像学结果显示 DBM-20-0.5 h 材料的显影密度相对高;裸鼠体内骨诱导组织学观察发现,不同参数制备的 DBM 样品均具有骨诱导活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粉和脱钙液比例为1 g /20 ml,脱钙0.5 h,即可制得具有稳定的骨诱导活性与一定显影能力的 DBM。

  • 骨膜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修复兔大段尺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张欣;陶周善;徐祝军;谢加兵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的研究.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所有动物构建双侧尺骨中段15 mm的长度节段性骨缺损,随后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 /PLGA/骨膜组分别植入PLGA、PLGA/骨膜、MSCs/PLGA、MSCs/PLGA/骨膜生物材料.正常环境下饲养,在术后6 w和12 w时,对缺损区域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MSCs/PLGA/骨膜组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MSCs/PLGA/骨膜植入组有高的X线评分及缺损区多骨缺损被修复(P<0.05).PLGA/骨膜、MSCs/PLGA组在X线评分和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LGA组(P<0.05).结论 MSCs/PLGA联合骨膜可以较好地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

  • 微小RNA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煦;王新力;邹远康;李天;赵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是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影响骨折的处理及其预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药物治疗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双膦酸盐等,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影响较小.微小RNA(miRNA)是一种由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能力.miRNA主要通过和靶基因mRNA碱基配对,引导沉默复合体降解mRNA或抑制其翻译.基于miRNA的作用机制,通过人工合成miRNA拟似物和miRNA抑制剂调节miRNA相关通路,或人工构建miRNA介导RNA干扰途径,进行基因和分子治疗,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新一代基因药物和生物治疗手段提供新的切入点.关于骨质疏松,目前研究发现miRNA主要通过影响Runx2和Osterix信号通路发挥调控成骨信号作用,因此,干预miRNA可通过影响干细胞骨再生延缓骨质疏松进程,促进骨折修复.本文重点对微小RNA在骨分化和骨再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老年人骨再生的组织工程学研究

    作者:岳冰;汤亭亭

    人体骨骼有支持、运动、保护、造血及钙储存等多方面的功能.骨组织时刻处于骨重建的动态变化之中,即不间断的骨形成、骨吸收贯穿于人生命的始终.骨重建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终达到骨结构的稳定和钙的系统性平衡.生命早期,成骨活动及破骨活动共同保证了骨吸收与形成间的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和寿命都有下降,而破骨活动没有明显改变或者增强,终由于骨吸收与形成间的失衡造成骨质疏松.笔者对可能造成老年人骨再生能力下降的因素作一回顾,并介绍一些可以克服骨再生能力下降的组织工程学方法.

  • 基因治疗促进脊柱融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民;马庆军;党耕町

    脊柱先天性畸形、退变、获得性不稳以及脊柱肿瘤等疾患治疗过程中都需要通过骨移植来促进脊柱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虽然自体骨移植是促进脊柱融合的金标准,但仍然有5%~35%的单节段脊柱融合患者发生骨不融合,而多节段脊柱融合的骨不连发生率则更高[1].此外,自体骨、异体骨以及生物替代材料移植仍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临床亟须进一步研究骨再生的生物学机制以寻求更好地促进脊柱融合的方法[1].应用局部基因治疗技术可在脊柱特定的解剖区域释放成骨递质以刺激新骨的形成从而大程度地促进脊柱融合,该方法是一种较有希望替代传统自体骨移植的新型治疗技术.现就近年来基因治疗促进脊柱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应研究

    作者:焦雪峰

    目的 研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应,为临床口腔修复膜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使用可吸收的海奥修复膜实施牙种植修复手术的口腔牙齿缺失患者45例(观察组),使用不可吸收的肽膜修复膜实施牙种植修复手术的口腔牙齿缺失患者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由此判定口腔修复膜材料的临床效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的骨厚度(2.64±0.22)mm与植骨厚度(2.41±0.26)mm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半年的骨厚度(2.25±0.21)mm与植骨厚度(2.09±0.23)mm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5.56%)及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82.22%)及并发症发生率(22.22%)(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吸收的海奥修复膜材料比不可吸收的肽膜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应更高,提高修复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骨再生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口腔牙齿缺失患者的效益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 微应变对骨生理和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国浚;黄国锋;高建廷;叶永贤;丁真奇

    应力调节骨的新陈代谢早在19世纪被Wolff发现,随着对应力机制的深入了解发现,应力只有使骨产生形变(又称微应变)后才能启动原始信号来调节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本文概括了不同大小的微应变对骨新陈代谢的影响,阐述了微应变由组织水平传到细胞水平后产生放大效应,及骨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对应的微应变范围.另外,本文还总结了不同应变对骨损伤后再生修复的作用,归纳了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力学敏感基因差异表达.本文还总结了负重锻炼在临床中的应用,后对微应变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量化比较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及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新明;张瑛;张磊;孟宪勇;王耀一;胡振顺;阴彦林;石蔚;杜雅坤;张军威;张培楠;赵御森

    目的 通过量化指标测定,明确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各时间段中的主要作用及成骨效果,为临床干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植入对照组,B组为无蒂筋膜瓣对照组,C组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在第4、8、12、16周进行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骨形态计量分析、交界区和中心区血管图像计量分析,第8、12、16周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腋动脉注入墨汁检查及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 第4、8周时,C组与A组、B组相比较其骨修复区吸光度比值、新生骨小梁面积、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明显增多,生物力学强度增加,各项量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早期骨修复过程中血管体积增多对成骨作用是有利的;第12、16周时,三组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新生骨小梁面积和生物力学强度逐渐明显增加,C组仍大于A组、B组,但各组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较第8周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熟骨组织量的增多,血管化作用逐渐减弱,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显著.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具有构建血管化和膜诱导组织再生双重作用,早期促血管化成骨作用占主导地位,并有助于膜诱导成骨作用,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为主,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消失,临床适时干预治疗对骨缺损修复有极好作用.

  • 水牛角胎移植骨再生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郭琛琨;唐兴礼;陆源;孙乾;詹友达;达天武;芮俊;段海平

    我们对水牛角胎的组织相容性和成骨作用等进行研究,为临床异种骨移植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角胎为水牛宰杀后约6 h左右从角鞘中取出,剥去内外"角胎膜"洗净,置常温下晾干备用.A组材料:将备用角胎制成直径1.5 mm,长12 mm圆柱体,用氯仿-甲醇(1:1)脱脂10 h,移入30%过氧化氢脱蛋白48 h 后用蒸馏水洗净,再放入0.6 mmol/L盐酸中部分脱钙2 min,蒸馏水洗净,80℃,4 h 烘干备用.B组材料:除不用盐酸脱钙外均与A组相同.采用日本大耳白兔48只,A、B组各20只,对照组8只.常规方法局部脱毛、消毒、局麻,于左前肢中段连同骨膜截除桡骨10 mm,将备好的A组、B组角胎(煮沸10 min置凉),分别植入骨缺损处,两端插入髓腔1 mm.右侧作对照.对照组左前肢用同法截除桡骨10 mm后缝合切口.术后每日肌注庆大霉素4 U/只,连用3 d.术后2、4、8、16、24周分别处死,HE染色行光镜、扫描电镜检查;同期行手术肢体X线摄片(45 kV、8 mA、2 s)观察桡骨动态变化.

  • “牵拉成骨”与“牵拉组织再生”技术的来源与汉语表述

    作者:秦泗河;葛建忠;郭保逢

    自从Ilizarov技术创始人Ilizarov GA发现张力应力法则( law of tension stress,LTS)后,在他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就表述过牵拉成骨的现象.1982年Ilizarov提出了"牵拉骨接合( distractional osteosynthesis)",描述了应用经骨牵伸成骨技术可以延长狗的小腿,并对不同时间段再生骨质区中的钙、磷及有机质的分布进行了研究[1].虽然"distractional osteosynthesis"在字母拼写上不同于"distraction osteogenesis",但通过阅读文章的内容可以知道两个短语表达了相同的含义,都是缓慢牵拉下骨再生促进骨愈合的意思.

377 条记录 2/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