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地区食蟹猴的室内试验性繁殖初报

    作者:孙兆增;曾林;洪宝庆;张广州

    目的 食蟹猴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驯养与繁殖.方法 从2004年底开始,建立了一个20只雄猴,140只雌猴的食蟹猴室内生产繁殖种群.每个室内饲养单元内包括两只雄猴,14只雌猴,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同时对室内饲养食蟹猴繁殖的季节性、妊娠期、月经周期、仔猴出生体重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 从2005年4月到2008年3月的3年时间,母猴怀孕305例,流产59例,生产仔猴246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分别为74.0%和59.7%.室内饲养食蟹猴的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平均月经周期为(28.5±3.3)d(n=30).平均妊娠期为(167±12)d(n=30),仔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50±120)g(n=30).结论 食蟹猴能够在温带地区的室内进行成功的驯养和繁殖.

  • hBMSCs幼年食蟹猴脑内移植的安全评价、迁移及分布

    作者:李加美;朱华;姚志刚;邓威;李秦;马春梅;秦川

    目的:评价hBMSCs幼年食蟹猴脑内移植的安全性,并进一步观察hBMSCs在脑内的迁移和分布情况,为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建立新的技术平台及理论依据。方法直接向幼年性食蟹猴脑内注射hBMSCs,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注射部位炎症反应及免疫排斥情况;通过对hBMSCs体外标记示踪和携带的男性特异基因的检测,观察移植后hBMSCs在脑内的迁移及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直接脑内注射hBMSCs未引起受试动物出现全身症状,移植部位脑组织炎症反应局限,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脑组织变性坏死和明显胶质细胞增生聚集。 hBMSCs移植4周后,仍大量存活,并可在脑内广泛迁移,其迁移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观察到不同移植受体细胞分布重叠现象。另外,hBMSCs迁移分布具有从前脑向后脑迁移及向血管和室管膜下迁移的趋势。结论 hBMSCs直接脑内注射移植安全性好;hBMSCs可以在脑内长期存活并迁移。

  • 食蟹猴脑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朱华;李秦;冯铭;陈云新;李昊;孙井江;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建立稳定的食蟹猴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出血模型.方法 健康成年食蟹猴8只,采用新鲜抗凝自体股动脉血1.5 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右侧基底节区屏状核内侧,利用MRI、PE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在麻醉苏醒后出现了与血肿部位相对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血肿腔位于右侧基底节,注血部位大片代谢缺损区,中线向左侧移位.组织病理学检查损伤局部周围可见多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部分损伤脑组织已被肉芽组织机化.结论 自体股动脉抗凝血定向脑内注射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食蟹猴脑出血模型,注血量、注血部位和速度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 一种改进的非人灵长类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法

    作者:朱华;卢珊;冯铭;李秦;刘颖;代小伟;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对文献中的量表进行修改和细化后用于实验猴的神经功能动态量化观察,使其更适于灵长类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方法 成年食蟹猴12只,用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内立体注射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出血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脊髓间充质干细胞5×10(6)/只和1×10(6)/只,造模6h,1d,3d,lw后及干细胞注射后1d,3d,1w,2w,3w,4W在每天的固定时间使用文献中的表格和/或改进的表格进行评分,比较造模前后和干细胞注射前后动物受损伤侧上肢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造模和干细胞治疗效果.结果 造模手术前,所有动物的行为表现均正常,神经功能评分为0.造模手术后6h,用修改前后的表格评分均为31分左右.但从术后3d开始出现评分上的差异.用修改后的表格对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显示干细胞注射后1周开始到动物被安乐时,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离、低剂量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进的表格克服了旧表格中分差大,评价标准模糊的缺点,提高了量表评价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相似性和可操作性.为建立标准化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进行了有益尝试.

  • 食蟹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庞荣清;何洁;李瑞生;赵晶;朱慧;朱向情;阮光萍;潘兴华

    目的:建立食蟹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新鲜食蟹猴脐带剪碎为糊状,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抗原标志的表达,并检测其体外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运用组织贴块法可以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到贴壁生长、阳性表达CD29、CD44、CD90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分别检测到脂滴、骨和软骨细胞。结论运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可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从食蟹猴脐带中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

  • 恒河猴和食蟹猴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比较

    作者:程树军;黄韧;柯茂军;张志灯

    以C3b受体花环和免疫复合物花环为指标的免疫粘附功能是红细胞兔疫的重要内容,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恒河猴(macaca mulatta)和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是进行医学免疫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其免疫功能的研究对人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食蟹猴弯曲菌感染调查

    作者:冯国胜;黄家平;李朝勇;廖爱珍;覃振凤

    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1973年由Veton等确定的一个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新菌属.其中感染人和动物引起腹泻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胎儿弯曲菌等.该属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在家禽家畜以及野生动物肠道内带菌率很高,这些动物是弯曲菌的主要宿主.研究表明,实验动物肠道内也存在弯曲菌的感染.为了解养殖场饲养猴群弯曲菌的感染状况以及对猴群健康的影响,我们对本场饲养的食蟹猴群进行了多次弯曲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食蟹猴自体子宫原位再植研究

    作者:王沂峰;祝颖;余萍;陈高文;蔡保塔;章正广;刘娜;吕晓刚;熊菊香;钟丽娟;饶军华

    目的:探讨雌性食蟹猴自体子宫原位再植的手术学方法和其可行性,并评估显微外科技术在子宫再植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将6只7~12岁育龄期雌性食蟹猴,行自体子宫原位再植术。具体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A组为非显微镜组,在肉眼直视下进行深部盆腔血管吻合操作;B组为显微镜辅助操作组,采用10倍放大镜显微外科技术辅助手术操作。比较两组食蟹猴内生殖系统解剖数据、手术时间、血管吻合成功率等指标。术后定期行腹部超声观察子宫大小、血供情况,术后3个月剖腹探查评估再植子宫组织学形态。结果 A组切取子宫及血管蒂所需时间平均123.7 min、平均血管吻合时间180.7 min、平均后台灌注时间35.0 min、平均总手术时间为393.7 min;B组切取子宫及血管蒂所需时间平均88.7 min、平均血管吻合时间147.3 min、平均后台灌注时间27.3 min、平均总手术时间320.0 min,与A组相比均显著缩短。 A组后台灌注时间平均35.0 min,B组后台灌注时间平均27.3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均吻合12条血管,A组3只猴手术血管吻合成功4条,而B组3只猴手术血管吻合12条均成功,两组动脉吻合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吻合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子宫再植手术成功1例,但术后4周子宫缺血坏死;B组子宫再植手术3例均成功,存活的2例食蟹猴中1例术后17 d恢复月经,另1例于术后第50天恢复月经,术后3个月剖腹探查2例再植的子宫均存活良好。结论食蟹猴自体子宫再植手术技术可行,显微外科技术辅助可显著提高动脉吻合成功率。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一类新型肿瘤治疗药

    作者:丁香园

    急性髓样白血病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以及治疗后的残存肿瘤存活都有赖于氧化磷酸化( OXPHOS)。因此,抑制这类肿瘤中的线粒体复合物I是条独特的治疗途径。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效复合体I OXPHOS抑制剂( IC50﹤10nM),包括IACS-10759。IACS-1131的优化造就了IACS-10759,在小鼠、大鼠、犬和食蟹猴种表现出良好的药动学性质,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佳(﹥90%),清除率适中,t1/2长。

  • 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作者:简国登;张志;汪艳;周焕城;赵逸超;潘明新;高毅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 食蟹猴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分化

    作者:颜孙兴;刘晓明;项鹏;王鹏;王鼎

    背景:关于神经干细胞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啮齿类和人类,涉及非人灵长类的神经干细胞研究较少.目的:建立食蟹猴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分化潜能.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7/2009-04在中山大学于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孕3~5个月的食蟹猴流产胚胎,由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华南非人灵长类研究开发中心)提供.方法:取食蟹猴胚胎的室管膜下区及海马区脑组织,放入神经干细胞悬浮培养液中,巴氏吸管吹打分散,得到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0~5.0)×10~5接种于25 cm~2 培养瓶中,在37℃、体积分数为5%的CO_2条件下进行原代悬浮培养.待形成神经球2周后,接种于预先包被多聚鸟氨酸/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上进行贴壁培养.每天向孔内添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各20 μg/L,待细胞增殖到90%左右传代扩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技术,对体外培养的食蟹猴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nestin及其分化潜能进行鉴定.结果:悬浮培养1周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球形成,神经球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增大.第4周将神经球进行贴壁培养后,24 h可见神经球贴附于板壁,并有突触从球中伸出,随后大量细胞从神经球中迁出,逐渐铺满板壁.添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呈nestin~+,而未添加两种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呈GFAP~+,Tuj 1~+,O4~+.结论:悬浮培养与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较适合食蟹猴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传代,分离出的食蟹猴神经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

  • 独活寄生汤干预食蟹猴自发性膝骨关节炎模型炎症的作用

    作者:陈巧玉;周鑫;扶世杰

    背景:Meta 分析显示:独活寄生汤可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与途径还不十分清楚.目的:进一步验证独活寄生汤药物治疗食蟹猴自发性膝骨关节炎模型疗效.方法:自然条件下,从12只食蟹猴选取清洁级青年型(年龄3-5岁)6只食蟹猴为正常组,老年型(年龄≥20岁)食蟹猴建立自发性膝骨关节炎模型6只为模型组;再将老年型食蟹猴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进行干预,对比两组间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关节液性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老年型食蟹猴自发性膝骨关节炎模型会出现典型与人类相似的骨关节炎相关指标的改变;②独活寄生汤干预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 α 的表达,降低全血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结果说明,老年型食蟹猴自发性膝骨关节炎模型是一个能有效模拟人类自发性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动物模型,独活寄生汤干预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降低关节软骨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缓解膝骨关节炎病程,产生治疗作用;全血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食蟹猴实验感染HBV的血清学反应

    作者:王振常;梁增文;冷静;韦毅;黄晶晶;陈松林

    目的:研究食蟹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实验室内人工繁育的1~3日龄或成年食蟹猴观察1个月经病毒学筛选后证实为健康动物后各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组接种HBV携带者血清0.5 ml( HBV-DNA≥108拷贝)单只笼养,各组从接种后1~12周每日观察行为变化,每1周取血样检测HBV-M、HBV-DNA、肝功能及对于HBsAg阳性食蟹猴在B超引导下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检测肝组织炎症程度。结果:成年猴接种后未引发HBsAg阳性反应,有3只幼年猴出现HBsAg、HBcAb及2只出现HBV-DNA反应,ALT在攻毒出现HBsAg阳性后1周开始升高,1个月后达到高峰,其值为180 U/L,以后渐降,持续1个月后接近正常。 AST一周后高于正常参考值呈低平曲线,高峰较ALT迟后1个月, HBsAg阳性食蟹猴HE染色可见部分肝组织呈轻微肝炎病变。结论:攻毒后HBV-M、HBV-DNA、ALT、AST及肝组织病理改变提示HBV感染后能产生应答及肝细胞炎症反应。

  • 重组病毒炎症蛋白Ⅱ长期静脉注射对食蟹猴免疫系统的影响

    作者:孙晗笑;吕秋军;江振友;莫雪梅;张光;陈宏;杨清玲

    目的:研究重组vMIP-Ⅱ在体内对食蟹猴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食蟹猴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静脉注射人白蛋白)和实验组(分别连续13周静脉注射50、250和1 250 μg/kg 剂量的重组vMIP-Ⅱ),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给药前、给药6周、给药13周和恢复期2周)及各器官、淋巴组织(给药13周和恢复期2周)样品.ELISA测定血清中重组vMIP-Ⅱ抗体,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FACS计数CD3+、CD4+以及CD8+细胞并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各器官及淋巴组织样品做病理学检查,并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标记(TUNEL)法检测淋巴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长期大剂量静脉注射重组vMIP-Ⅱ并不引起食蟹猴产生中和抗体;在用药期间动物外周血CD3+T细胞、CD4+以及CD8+T细胞计数显著性增强(P<0.05),CD4+/ CD8+比值仍属正常,同时体外观察到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P<0.05);各器官无病理学改变,淋巴组织出现增生,并且重组vMIP-Ⅱ注射组食蟹猴增生的淋巴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在恢复期以上指标均有所降低.结论:在重组vMIP-Ⅱ对食蟹猴免疫原性不明显的情况下,长期大剂量注射重组vMIP-Ⅱ具有刺激食蟹猴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增生和增加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

  • ELISA法检测食蟹猴血浆中rhCNB多肽的方法学评价

    作者:邵继平;张彩云;胡不为;谢学立;田树红;王日超;黄道隆;符健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定量测定食蟹猴血浆中rhCNB多肽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rhCNB多肽的方法学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准确度和回收率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该方法特异性高,在0.195~12.5 n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 =15.1X-0.26,R2=0.9968,定量下限(LLOQ)为0.195 ng/ml;该方法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3.55%、1.39%和4.71%;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59%、3.2%和3.8%,均<5%,准确度在91.9%~108.8%之间,方法回收率在88.5%~108.3%之间,<110%,说明该ELISA方法的准确度较高。符合验证要求。结论:双抗体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通量大、重复性、准确度及精密度好,可用于生物样品中rhCNB多肽的定量检测。

  • 免疫性食蟹猴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雪萍;李振明;杨继红

    目的:在食蟹猴上,通过皮下注射异种血清的方法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阐明该模型的特点.方法:选择雄性食蟹猴12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皮下注射小牛血清,剂量为0.4 ml/k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周均注射两次.结果:造模第8周开始,模型组血清HA、PCⅢ、ⅣC、TGF-β1和α-SMA均较造模前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组HA和PCⅢ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造模第12周后,模型组血清ⅣC、TGF-β1和α-SMA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LN和TCH水平较造模前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AST和ALT水平比对照组以及造模前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ALB比造模前显著下降(P<0.05).造模16周,模型组血清LN、TCH和TG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超显示模型组肝脏光点较对照组粗糙,显示强光回声团;HE染色下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Van-Gieson胶原染色下显示,模型组肝脏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结论:给予皮下注射小牛血清16周,成功建立食蟹猴肝纤维化模型.

  • 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髓鞘脱失机制的研究

    作者:胡学强;陆正齐;邱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脱失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同源脑白质匀浆建立猴实验性变应性脑髓炎(EAE)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和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技术和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急性EAE猴脑脊液CD4+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轻度升高;颞叶深部白质有大量CD4+T淋巴细胞和少量CD8+T淋巴细胞浸润,而对照组均未见变化;髓鞘内板层松解和轴突髓鞘分离,而髓鞘外板层正常,轴突也保存完好,少突胶质细胞(ODC)的部分胞浆明显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模糊或断裂,核部分溶解.结论:提示EAE脱髓鞘免疫因子早攻击的靶是少突胶质细胞,而不是髓鞘本身.

  • 食蟹猴自发性膝骨关节炎模型的中药干预实验

    作者:陈巧玉;扶世杰

    目的 分析独活寄生汤干预对食蟹猴自发性膝骨关节炎(KOA)模型炎症调节的作用,为进一步药物治疗的疗效检验及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保证.方法 选取清洁级青年型和老年型食蟹猴各6只,对食蟹猴自发性KOA模型进行评价;将老年型食蟹猴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关节液性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表达变化.结果 老年型食蟹猴自发性KOA模型会出现典型与人类相似的骨关节炎相关指标改变.独活寄生汤干预可下调TNF-α表达,降低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型食蟹猴自发性KOA模型能有效模拟人类自发性KOA发生发展;独活寄生汤干预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降低关节软骨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缓解KOA病程,产生治疗作用;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食蟹猴体内125I-rhIL-12的含量

    作者:李淑穗;李若冰;李茹冰;李健;陈新;孙智平;张宜俊;傅泳航

    目的 建立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沉淀法测定食蟹猴体内125I-rhIL-12的含量,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Na125I标记结合TCA沉淀蛋白的方法测定食蟹猴体内125I-rhIL-12的含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及回收率验证;将2μg/kg 125I-rhIL-12单剂量皮下注射食蟹猴,分别于注射后4、8、24、32、48、72、96、120、144和168 h收集尿和粪,用建立的方法测定放射性,计算排出放射性占注入放射性的百分比.结果 125I-rhIL- 12的效价与未标记对照品效价无显著差异;在0.02 ~ 200 ng-当量范围内,不同组织/体液中125I-rhIL-12的加入量与总放射性及TCA沉淀放射性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变异系数(CV)多小于20%;125I-rhIL- 12原形主要在TCA沉淀部分.125I-rhIL-12经皮下注射食蟹猴后,放射性主要经尿排泄,少量经粪排泄,皮下注射后168 h,可排泄完全.结论 125I与rhIL-12在体内结合稳定,TCA沉淀法可用于测定食蟹猴体内125I-rhIL-12的含量.

  • 食蟹猴肌肉注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长期毒性

    作者:苗丽;丁丽丽;李春艳;赵博;崔文广;苑志刚;刘岩;杨屹

    目的 评价食蟹猴反复肌肉注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长期毒性.方法 采用区段随机分组法,将24只食蟹猴分为阴性对照组、辅料对照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低(1剂/次)、高(5剂/次)剂量组(分别为临床人用剂量的1和5倍),每组6只,雌雄各半,各组均于第0、3、7、14、28和42 d经肌肉注射各免疫1次,停药后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及体重、体温、心电图、眼科、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及电解质指标、尿液指标、免疫指标、骨髓涂片、脏器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连续观察4周.结果 试验期间各组动物一般状况良好,注射部位肉眼观察无异常;体重、体温、心电图、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生化、眼科检查、尿常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骨髓组织、脏器系数等均未见有毒理学意义的规律性改变;疫苗低、高剂量组动物免疫后血清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均可产生具有保护作用(大于0.5 IU/ml)的中和抗体;辅料对照组和疫苗低、高剂量组部分动物注射局部可见轻微刺激性改变,4周恢复期结束时,局部刺激性反应消退.结论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5剂/次(临床拟用剂量的5倍)以下为无毒性反应剂量,临床需重点关注注射部位局部刺激性反应.

191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