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蟹猴与猕猴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作者:王冬平;隋丽华;洪宝庆;孙岩松;李慕;李桂军;凡秀

    目的 检测食蟹猴和猕猴血液生理、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食蟹猴和猕猴的生物学特性,初步建立食蟹猴和猕猴的常规血液生理生化检测指标.方法 用日本光电MEK-5126K血球计数仪(动物芯片)、配套试剂盒检测及人工涂片染色镜检血液生理指标;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型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并对食蟹猴和猕猴猴雌雄之间及食蟹猴和猕猴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猕猴AST/ALT;食蟹猴的嗜酸性细胞、ALP、CK、GGR、CREA雌雄之间差异显著.食蟹猴与猕猴之间WBC、MCH、MCHC、嗜酸、单核、ALB、ALB/GLB、AST、AST/ALT、CK、LDH、GGR、CREA差异显著,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初步建立了猕猴和食蟹猴的常规生物学数据,为评价食蟹猴和猕猴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为其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 PCR 检测实验恒河猴和食蟹猴群体中幽门螺杆菌和“猕猴螺杆菌”的感染

    作者:王立鹏;李永旺;郭连香;时长军

    目的:调查国内实验恒河猴和食蟹猴中幽门螺杆菌和“猕猴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参考文献中的螺杆菌属16S rRNA和幽门螺杆菌16S rRNA的引物序列,和新设计的“猕猴螺杆菌”16S rRNA特异性引物,在人工养殖的45只成年恒河猴和90只成年食蟹猴粪便样本中,通过qPCR或常规PCR检测来初步调查这两种猕猴中两种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在恒河猴中幽门螺杆菌和“猕猴螺杆菌”的感染率均为100%,在食蟹猴中幽门螺杆菌和“猕猴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100%和97.8%。结论证实我国人工繁育饲养的恒河猴和食蟹猴普遍存在“猕猴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和“猕猴螺杆菌”几乎同时存在于所有人工繁育的实验猴个体中,可能会对这两种猕猴的健康以及相关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不利影响。

  • 昆明地区恒河猴、食蟹猴种群繁殖规律和繁殖性能研究

    作者:王宏;付学魏;陈智岗;宗发梁;李鹤龄;韦秋奖

    目的 探索昆明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为恒河猴和食蟹猴繁育基地建设、生殖生物学研究及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昆明某规模化实验猕猴饲养基地饲养的150只恒河猴繁殖群(20只雄猴,130只雌猴)和900只食蟹猴繁殖群(120只雄猴,780只雌猴)全年12个月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昆明地区恒河猴种群产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食蟹猴种群产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恒河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6.15%、69.23%和90.70%;食蟹猴种群的妊娠率、繁殖率、仔猴成活率分别是78.98%、74.87%和94.81%;恒河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8.80 ± 2.33)d和(165.87 ± 7.52)d;食蟹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期分别是(29.35 ± 3.05)d和(157.93 ± 5.42)d;恒河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425.00 ± 100.50)g和(1491.67 ± 172.35)g;食蟹猴仔猴平均出生体重和幼猴平均断奶体重分别是(314.33 ± 61.18)g和(1013.50 ± 115.50)g.结论 明确了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详实地报道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繁殖性能参考值,为昆明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的繁殖及开展实验猴生殖生物学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 食蟹猴微卫星DNA标记遗传监测及多态性分析

    作者:李瑞生;李晓娟;高蓉;白云峰;鲍龙涛;战大伟

    目的 研究国内食蟹猴种群的遗传背景特性,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方法 采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技术对50只食蟹猴种群个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及DNA多态性分析.结果 从100个微卫星DNA位点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其食蟹猴种群个体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0条,个体间均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6118~8.3404,基因多样性(H)为0.7832~0.8801和香隆信息指数(I)为1.5651~2.1592.结论 本实验有效地分析了食蟹猴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筛选特异性微卫星位点来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恒河猴与食蟹猴血清多重细胞因子检测及分析

    作者:黄树武;王静;陈梅玲;罗银珠;潘金春;吴瑞可;何丽芳;闵凡贵

    目的 测定和比较健康恒河猴与食蟹猴基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分别采集15只健康恒河猴和15只健康食蟹猴血清,采用luminex xMap技术测定血清4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根据正态性检验(W检验)结果选择随机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比较群体间差异.结果 测定的43种细胞因子中,1种促炎症因子(IL-15)、3种抑炎症因子(IL-1RA、IL-6Rα 和sCD27)和1种趋化因子(CCL5/RNATES)存在显著性群体间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恒河猴与食蟹猴基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时,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中老年食蟹猴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测定与比较

    作者:田朝阳;刘守桃;荆韬;张欣;杨颖珊

    目的:提供中老年实验食蟹猴的一般生理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值。方法选取119只11~16岁食蟹猴,雄性80只,雌性39只,分别检测其一般生理指标(体重、体长和腰围)、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雌雄动物相比,一般生理指标包括体重、体长和腰围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血常规指标中 NEUT#、LYMPH#、EO#、BASO#、NEUT%、LYMPH%、EO%、BASO%、MCV、MCH、RDW-CV、PCT、MONO%、HGB、HCT、MCHC、RDW-SD、MPV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或P <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血生化指标中TBIL、ALB、GLO、A/G、ALP、GLU、UREA、CREA、TCH、TG、CK、ALT、GGT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或P <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中老年食蟹猴一般生理指标、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的背景数据,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 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日间节律性变化

    作者:曾宪成;马璟;杨琛懋;姚昳舒;潘严;潘雯;周超;姜子睿;潘学营

    目的 研究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日间节律性变化,为正确全面评估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测定结果提供一定的实验事实依据.方法 在9:30(am)~10:30(am)、12:30(pm)~13:30(pm)、15:30(pm)~16:30(pm)及19:30(pm)~20:30(pm) 4个时间段对12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皮质醇含量.结果 雌雄食蟹猴下午白细胞数(WBC)及尿素氮(BUN)显著升高;雌性食蟹猴下午血红蛋白(HGB)及血细胞压积(HCT)显著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活性显著升高;雄性食蟹猴下午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显著降低.结论 雌雄食蟹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部分指标存在明显的日间节律性.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食蟹猴脑出血模型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刘嘉琳;李加美;朱华;代小伟;刘颖;李秦;肖冲;陈云新;卢珊;韩钦;冯铭;魏俊杰;黄澜;马春梅;刘亚莉;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移植4周和8周后,对食蟹猴脑出血模型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 在脑定位仪定位下,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制成食蟹猴脑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分别在脑出血部位附近注入高、低密度的hMSCs和生理盐水.应用整体病理切片扫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hMSCs移植治疗食蟹猴脑出血4周和8周后脑损伤部位的病理变化. 结果 脑出血模型组可见脑出血损伤部位脑组织大面积变性坏死,多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泡沫细胞增生,周围少许肉芽组织增生伴局部纤维组织形成.hMSCs治疗组,整体切片扫描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hMSCs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均可见脑组织变性坏死范围减小,且低剂量治疗组略好于高剂量治疗组;HE染色可见大脑注射部位局部脑组织变性坏死、吞噬含铁血黄素的泡沫细胞增生,周围肉芽组织增生伴局部纤维组织形成.免疫组化发现治疗组出血区内可见神经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内散在分布,而在模型组中呈阴性表达.结论 hMSCs可促进食蟹猴脑出血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且治疗效果可能与治疗剂量有一定相关性.

  • 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

    作者:李学家;张秀娟;陈子亮;季芳;彭白露;刘晓明

    目的 阐明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方法 分别采集性成熟前不同年龄(0岁、0.5岁、1岁、1.5岁、2岁、2.5岁、3岁、3.5岁、4岁)食蟹猴睾丸,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H染色.根据生精细胞的染色特性,分析性成熟前食蟹狠生精细胞的发育进程,并对食蟹猴精原干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1岁及以下食蟹猴生精上皮上生精细胞仅有精原干细胞(包括Ad,At及Ap型精原细胞),1.5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开始出现B型精原细胞,3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精母细胞,4岁食蟹猴生精上皮上出现从精原干细胞到精子的所有生殖细胞.PAS/H染色结果显示,1~2.5岁食蟹猴Ad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阳性,At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弱阳性,Ap型精原细胞胞质呈PAS阴性;其他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胞质呈阴性;0.5岁及以下,3岁及以上食蟹猴生精细胞的胞质PAS/H染色特性与前者存在差异.结论 本文详细阐述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生精细胞随年龄增长的渐次性发育模式,并建立了性成熟前食蟹猴精原干细胞原位鉴定的一种新方法,这些研究结果为食蟹猴精原干细胞的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四种麻醉药物对食蟹猴麻醉效果分析和选择应用

    作者:刘雪萍;谢莉萍;韦祝梅

    目的 分析比对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和利多卡因4种不同麻醉药对食蟹猴的麻醉效果.方法 总结实际工作中分别使用四种不同麻醉药物对食蟹猴作用的麻醉特点.结果 速眠新、氯胺酮、异氟烷均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能满足不同手术、采样需要;局麻药利多卡因对食蟹猴麻醉的实际应用不理想.结论 食蟹猴的手术及其他侵犯性操作等都应该考虑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实行麻醉,但应根据食蟹猴实验内容要求和不同麻醉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人员和动物安全,实验结果不受影响.

    关键词: 食蟹猴 麻醉
  • 实验用食蟹猴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唐贤丽;徐龙建;久田;陈夫英

    目的 提供实验用食蟹猴有关的生理学、血液学指标.方法 选取24只3~5岁食蟹猴,雌雄各半,分别测量其心电图、体温、血压、呼吸率、心率、尿常规、骨髓象、体重、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肠道长度和相关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 雌雄相比凝血:TT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生化 GLU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 (p>0.05);心电图、体温、血压、呼吸率、心率、尿常规、肠道长度:雌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骨髓象:晚幼红细胞、粒红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差异不显著;脏器重量、脏器系数:雌雄之间体重、肺和胸腺的脏器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胸腺的重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实验所测得的各项指标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食蟹猴早孕期出血症状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比海;罗丽娟;梁兴林;金石军;饶军华

    目的 探讨食蟹猴早孕期出血症状与流产的关联性.方法 观察雌性食蟹猴每月的月经及怀孕后的出血状况,统计早孕期出血的发生率及引起的流产率,分析阴道出血与流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雌性食蟹猴怀孕后的第一个月经周期出血的比例达到了总怀孕量的80%,但其中的流产率却为0%.结论 早孕期出血是食蟹猴的一项基本生理现象,对怀孕安全性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药物保胎是非必要的.

  • 食蟹猴饲养环境氨气及饮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作者:陆彩玲;陆继培;黄家平;郭松超;蔡海青;李习艺;唐深

    目的 检测食蟹猴饲养基地猴舍中的氨气浓度及饮水中重金属含量.方法 采集不同猴群、不同饲养方式、不同时点猴舍中的空气,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氨气浓度.收集饲养基地内地下水出水口、蓄水池、猴舍终端、污水池等5个不同位置的水样标本,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重金属含量.结果 检疫群猴舍氨气浓度(0.59 ± 0.03)mg/m3显著高于种群(0.34 ± 0.03)mg/m3及商品群(0.27 ± 0.04)mg/m3.不同饲养方式猴舍氨气含量依次为:检疫笼养(0.59 ± 0.03)mg/m3>种群笼养(0.48 ± 0.02)mg/m3>商品群圈养(0.30 ± 0.02)mg/m3>商品群笼养(0.25 ± 0.01)mg/m3>种群圈养(0.22 ± 0.02)mg/m3.检疫群笼养、种群笼养明显较其他饲养方式猴舍氨气浓度高.不同猴群、不同饲养方式猴舍氨气在以早上清扫前含量高.铁质水管连接的猴舍终端饮水中铁含量高于饮用水含量标准.结论 本调研的食蟹猴饲养基地猴舍中的氨气浓度低于国家标准,铁质水管连接的猴舍终端铁含量超标.

    关键词: 食蟹猴 氨气 重金属
  • SARS恢复猴和灭活疫苗免疫实验猴再次感染SARS-CoV研究

    作者:魏强;高虹;蒋虹;涂新明;邓巍;丛喆;朱华;佟巍;李国生;张连峰;秦川

    目的 研究SARS-CoV实验感染恢复猴,以及灭活疫苗免疫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的疾病状况.方法 动物分四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时间2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动物分别接种病毒,1~7 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 d后安乐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实验感染SARS-CoV猴和灭活疫苗免疫猴均产生了中和抗体,猴体内SARS-CoV复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病理变化也比SARS-CoV模型组轻.结论 SARS-CoV感染恢复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有一定抵抗作用;灭活疫苗免疫是预防实验猴感染SARS-CoV的有效方法.

  • 人工驯养条件下食蟹猴B病毒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饶军华;刘晓明;王海英;季芳;金石军;田克恭

    目的 研究人工驯养条件下食蟹猴B病毒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便于有效控制自繁食蟹猴的BV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取409只对不同月龄自繁食蟹猴,采用BV ELISA法进行BV抗体监测.结果 新生仔猴刚出生时均携带不同程度的BV抗体,但随着月龄的增加,BV抗体水平开始下降,至5月龄时BV抗体阳性率降至低(12.3%),之后BV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人工驯养条件下食蟹猴B病毒抗体水平呈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趋势,5月龄时断奶可大限度地获得BV抗体阴性猴.

    关键词: 食蟹猴 B病毒 抗体
  • 基于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食蟹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作者:王成舟;杨倩;张才乔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食蟹猴的左心室心功能的变化,为食蟹猴AMI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对食蟹猴AMI模型建模前、建模后3天及建模后1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室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和瓣环组织运动速度等的变化.结果 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3天食蟹猴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at end-diastole,LVPWd)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 internal diameter at end-systole,LVIDs)建模1个月后显著增加(P<0.05),同时,食蟹猴建模后3 d和1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建模后1个月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明显降低(P<0.05),而建模3 d时心率(heart rate,HR)明显升高(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应用于食蟹猴AMI模型左心室心功能的评价;尤其是LVEF、SV、LVFS指标能反映AMI程度;食蟹猴AMI模型超声心动图评价结果与人类的AMI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相类似.

  • 食蟹猴自发性高血压及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湘婷;韦祝梅;李振明;罗绍忠;向黎;张常弘;杨继红;杨淬

    目的 建立各年龄段食蟹猴血压参考值.方法 采用美国Beckman-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北京松下电工有限公司的腕式电子血压计,检测521只食蟹猴血压及血脂指标,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经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的食蟹猴血压值差异显著,老年组食蟹猴血压值高于其它年龄组;老年组食蟹猴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高血压组食蟹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高于同年龄组血压正常的食蟹猴;老年组高脂血症食蟹猴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及高脂血症在预测高血压组的患病危险性的预测能力分别为血压正常组的1.435、1.218、2.337倍.结论 初步建立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的血压参考值.年龄、BMI、高脂血症为食蟹猴自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基础血压值测量为食蟹猴自发性高血压模型筛选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食蟹猴 高血压 BMI
  • 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在食蟹猴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朱华;刘颖;李秦;卢珊;冯铭;肖冲;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使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脊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疗效进行行为学分析评价.方法 成年食蟹猴18只,手术前2个月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动物进行训练并采集本底数据.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造模后4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缺血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脊髓间充质于细胞5×106/只和1×106/只,造模后1 d、3 d、1、2、3、4周及干细胞注射后1d、3 d、1、2、3、4、5、6、8周采集行为学实验数据.比较造模前后和干细胞注射前后动物受损伤侧上肢抓取水果块的时间,结合神经功能评分评价造模和干细胞治疗效果.结果 18只动物手术后均出现与梗死部位对应的行为学症状.在术后采集数据的各个时间点损伤侧上肢行为学数据与手术前差异均存在极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4 h高,随后出现渐进性恢复.干细胞治疗后3 d到治疗后第8周,模型组动物与高、低剂量组动物间精准上肢运动测试结果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评分在治疗2周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上肢精准测试系统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动物神经功能,在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建立和药效学评价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光化学法制作食蟹猴局部脑缺血模型

    作者:朱华;李秦;徐艳峰;冯铭;李昊;孙井江;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使用光化学法构建食蟹猴局部脑缺血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必要的条件.方法 选择8只健康成年食蟹猴,静脉注射35 ms/kg体重的玫瑰红B 5 min后用冷光源照射大脑皮层中央前回10 min.第一次注射后10 min钟注射第二次玫瑰红B,浓度与第一次相同.照射完毕后,向颞侧移动光源发光口,在第二点照射10min.利用影像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动物清醒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的坏死灶.坏死灶周围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成功的将光化学法首次应用于灵长类动物,为进行与临床有重要意义的神经细胞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IL-10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食蟹猴脑缺血中的作用

    作者:李加美;朱华;刘颖;李秦;徐艳峰;黄澜;马春梅;冯铭;卢姗;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探讨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移植后IL-10的表达及其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食蟹猴8只,在脑定位仪定位下,应用光化学法构建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分别在脑缺血部位附近注射高、低密度的hBMSCs和生理盐水.手术后,通过影像学、神经功能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对hBMSC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以及real-time PCR法检测检测脑损伤周围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hBMSC治疗组损伤部位周围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10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IL-10在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 hBMSCs对食蟹猴脑缺血模型具有修复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抑制因子IL-10的表达有关.

191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