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奎宁翼腭管封闭治疗上颌神经痛210例

    作者:唐鸣;窦力伟;邸清洁

    由于三叉神经痛病因错综复杂,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除口服药物外,有眶下管药物封闭、眶下神经撕脱术、半月结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等.

  • 内镜辅助下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8例疗效评价

    作者:郭永峰;孙宁宁;周青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眶下管减压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共对8例三叉神经痛(Ⅱ支)患者行内镜辅助下的眶下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0~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在内镜辅助指导下进行手术操作使术野清晰,操作准确,眶下管开放确实,未发生手术操作对神经及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经术后随访,8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大幅缓解或消失.结论 内镜辅助下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

  • 眶下孔、眶下管的测量研究进展

    作者:孙雪梅;沈维高;王振江

    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人颅骨眶下孔、眶下管的相关径线进行测量后,能有效的指导临床,我们分别对人颅骨的测量手段、工具、样本的选择进行了总结,综述如下。

  • 眶下管的临床解剖

    作者:王振江;徐剑;殷兆花;孙雪梅;赵晓晖;赵信理;沈维高

    目的:研究完整颅骨眶下管的相关径线,确定在眶下管内进针的角度、深度,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应用基础资料.方法:对完整人颅骨的眶下孔进行定位后,分别测量眶下管与上颌骨前面的角度以及保持该角度时的眶下管长度.结果:颅骨左、右侧眶下管与上颌骨前面的夹角角度分别是66.29°±10.07°、67.75°±9.65°;左、右侧眶下管的长度分别是12.46mm±2.26 mm、12.49mm±2.69mm;无论是长度还是与上颌骨前面的角度,左右两侧比较均无差异.结论:所测数据完善了人颅骨眶下管的形态学资料,为进针眶下管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数据.

  • 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初步报道

    作者:陈敏洁;张伟杰;杨驰;汪涌

    目的:通过评价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三叉神经痛的颅外病因.方法:31例眶下神经和(或)上牙槽前神经支配区域疼痛患者行眶下管减压术,问卷随访30例,随访期1~10个月,平均6.1个月.结果:30例患者中"优"为50%(15/30),"良"为36.7%(11/30),"差"为13.3%(4/30).手术成功率包括"优"、"良"的患者为86.7%(26/30),疼痛缓解的时间均为术后24 h以内.结论:眶下管减压术的疼痛缓解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排除了其他部位压迫后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首选方法,其临床的高成功率也为三叉神经痛的颅外骨管、骨孔内压迫的病因假说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

  • 改良式上颌窦手术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陈玲珑;孙丽清;兰宝金;郑呜;张其俊

    目的:为改良式上颌窦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98侧成人颅骨和30侧成人颅正中矢状切面的标本上用海克斯康(global 7-10.7型)三坐标测量仪等器械测量与手术入路有关的解剖结构.结果:眶下孔与尖牙槽前缘、眶下缘、鼻骨内侧下缘、眶下外侧缘交界处的距离分别约(34.3±3.3)mm、(8.2±1.7)mm、(34.0±2.7)mm、(20.0±2.2)mm;上颌尖牙、侧切牙、第1前磨牙槽的深度分别约(13.0±2.2)mm、(9.7±1.5)mm(11.0±1.9)mm.眶下管的长度约(14.0±3.0);眶下管长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约33°与矢状面的夹角约19.0°.上颌窦口与眶内下壁、鼻泪管、鼻小柱的距离分别约(5.1±0.7)mm、(6.8±2.6)mm、(48.4±3.7)mm;上颌窦口至鼻小柱连线与鼻腔下壁的夹角约32.5°.结论:手术时根据上述解剖特点确定眶下孔、上颌窦口的定位及上颌窦骨孔的凿开范围,以防范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眶下管、眶下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意义

    作者:陈祖军

    目的 研究眶下管的长度及走向、眶下孔的位置及形态,为补充人体调查资料及临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电子游标卡尺、双脚圆规及细钢丝等,测量30个成年颅骨(60例)眶下管的长度、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位置和眶下孔的大小,观察眶下孔的形态及眶下管的方向,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眶下管的长度((x)±s):左侧为(13.54±3.82)mm,右侧为(13.26±3.18)mm.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距离((x)±s):左侧为(7.78±2.56)mm,右侧为(7.96±1.94)mm.眶下孔的大小((x)±s):左侧横径为(4.7±1.0)mm、纵径为(3.56±1.18)mm;右侧横径为(5.13±1.28)mm、纵径为(3.62±0.56)mm.眶下孔的形态:椭圆形32例(左右各为16例),占53.33%;圆形15例(左倒8例、右侧7例),占25%;不规则形13例(左侧6例、右侧7例),占21.67%.眶下管的方向:从眶下孔至眶下沟,60例全部从内下至上后外方向.结论 眶下管的长度、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位置和理论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侧眶下管的长度、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的垂直位置和眶下孔的形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要注意进针方向和进针的深度,避免损伤眼球.

  • 眶下管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思;夏春波;蒋常文;马军;李鸿文;韦钟华

    目的:探讨眶下管的形态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头颅骨72例(144侧),对眶下管的位置、口径大小、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并比较左右眶下管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眶下管长度左侧为(13.97±2.15)mm、右侧为(13.63±1.75)mm;与冠状面的夹角左侧为(42.15±8.46)度、右侧为(45.77±6.08)度;上壁厚左侧为(0.39±0.29)mm、右侧为(0.26±0.14)mm;下壁厚左侧为(0.61±0.20)mm、右侧为(0.55±0.26)mm;左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眶下管解剖结构复杂,在临床诊疗中应加以注意.

  • 眶下管在上颌窦眶面上的解剖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卫华;周启珂;李鑫;马大军;王绪伦;王伦安

    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眶下管在上颌窦眶面的位置,对行上颌窦根治术时避免损伤眶下神经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20具成人冠状面的头部标本及25具过眶下管后端的成人冠状面颅骨标本,测量眶下管距过内眦、外眦矢状轴的水平距离;眶下管下壁的厚度;尖牙窝距眶下管的平均距离;以及尖牙窝与眶下管各点的连线和过尖牙窝垂直轴夹角的大小.结果:眶下管距过内眦矢状轴的水平距离平均值为(21.8±0.8)mm;眶下管距过外眦矢状轴的水平距离平均值为(15.2±0.9)mm;眶下管下壁厚度的平均值为(0.52±0.26)mm;尖牙窝距眶下管距离的平均值为(26.4±8.9)mm;尖牙窝与眶下管各点连线和过尖牙窝垂直轴的夹角平均值为(15.3±3.8)°.结论:提出了行上颌窦刮除术时,避免损伤眶下管内眶下神经及血管的手术深度和角度的安全范围.

  • 眶下孔及眶下管的多层螺旋CT观察与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爱华;冯梅梅;乔国庆;李兴胜;鞠学红

    目的 研究眶下孔及眶下管的正常解剖和CT测量方法.方法 选择健康的成人志愿者80例,其中男、女各40例.所有病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机对上颌窦行连续容积扫描,利用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在选取的截面或VR图像上测量眶下孔及眶下管的有关数据.结果 ①对所测得的眶下孔及眶下管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获得正常值范围,左右两侧各项对应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眶下孔长径、宽径分别为(5.40士1.35) mm、(3.05士0.80) mm.③眶下管长度和中段平均直径分别为(10.9±2.64) mm、(3.3士1.26) mm,眶下管与冠状面夹角40.48°士8.34°.④眶下孔的定位:眶下孔至眶下缘垂直距离(8.60士2.10) mm;眶下孔至正中线距离(28.1士1.45)mm;眶下孔至尖牙槽前缘的距离(32.2士2.9) mm.结论 眶下孔及眶下管的多层螺旋CT观察与测量可提供准确可靠的解剖学数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