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乔营

    目的:总结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1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联合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并分析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5±11.5)岁.7例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三腔导管,保证采集过程中血液流速50 ~60 ml/min.共30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其中5例采集2次,5例采集3次,1例采集5次.8例患者采集成功,共获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MNC)的平均值为(5.99±1.65)×108/kg,CD 34+细胞的平均值为(6.22±4.24)×106/kg;3例患者采集失败,共获得MNC的平均值为(3.96±2.48)×108/kg,CD 34+细胞的平均值为(0.75±1.03)×106/kg.同一患者连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第2 d采集MNC、CD 34+细胞的数量高于第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效果受多因素的影响,故护士在采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以确保安全有效成功地采到足量的造血干细胞.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作者:奚昊;袁振刚;傅卫军;张春阳;周莉莉;侯健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用APBSCT方法治疗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岁;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11个月.结果:45例APBSCT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0.5×109/L)和不需血小板输注(≥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3(8~28) d和14(8~31) d;46例APBSCT患者,移植后完全缓解18例,很好的部分缓解24例,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5.6%.中位随访26(1~82)个月,复发或进展24例,死亡14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分别为36个月和67个月.1年和3年PFS率分别为68.7%和52.6%,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74.9%和52.1%.移植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39例,感染和发热27例,口腔黏膜溃疡或糜烂16例,腹泻6例,肝功能损害3例,带状疱疹感染2例,造血重建和对症治疗后可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发生过敏反应未能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在粒缺期发生严重感染死亡.结论: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的,但APBSCT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如何减少APBSCT的复发需要进一步研究.

  • 13例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体会

    作者:郑凌;樊蓉

    目的 探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13例AL患者在本科干细胞移植病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采用单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方案采集干细胞,人均采集2次.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采集足够干细胞,主要并发症为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及血小板减低.采集CD34+细胞数(2.00~8.36)×106/kg,平均(4.02±2.01)×106/kg.结论 对于严格选择的AL患者,自体外周血于细胞移植(AHSCT)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采集足量的造血干细胞是成功行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前提.

  • 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

    作者:郑凌;王好;崔俊

    目的 为拟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 采集前建立术前访视制度,消除患者焦虑情绪,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方式;采集中改良抗凝策略,严密观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采集后重视术后回访,进行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及生活指导.结果 4例患者采集终产品总量(125±29)mL,CD34+含量(2.5±1.3)×106/kg,采集后红细胞比积(HCT)下降5.6%,血小板(PLT)下降25.5%,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确保足量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成功行干细胞移植奠定基础.

  • 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国内临床报告分析

    作者:王亚莉;陈国军;方凤;刘厚奇

    回顾近10年国内期刊上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绝大部分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仅有2例报道,尚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

  •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

    作者:何双丽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是将自体正常外周血干细胞植入体内,使其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段,有代替自体骨髓移植的趋势,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所在科2003-07~2007-06共完成了APBSCT 1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儿童晚期肾母细胞瘤12例的疗效与预后

    作者:张伟令;张谊;黄东生;张品伟;文园;胡慧敏;支天

    目的 总结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经病理确诊及临床分期为晚期的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疗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及总结诊疗经验.方法 1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男10例,女2例;中位年龄2.54岁(9个月~15岁).根据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制定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12例患儿中,Ⅲ期5例,Ⅳ期7例.同时根据NWTSG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不同,12例患儿中,组织分化良好型及组织分化不良型各6例.根据NWTSG制定诊疗标准选择不同化疗及放疗方案.对于单纯手术及放疗、化疗未达到完全缓解并反复复发病例可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分析12例患儿晚期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分析.结果 1.首发症状:腹部包块8例(66.6%),发热腹痛2例(12.7%),血尿2例(12.7%).2.随访至2013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8~131个月),失访放弃治疗1例,获随访11例患儿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l例,病情进展5例,复发l例,其中死亡4例(即部分缓解及病情进展病例).总生存率63.63%(7/11例),病死率36.37%(4/11例),无事件生存率为36.37%(4/11例),其中1例Ⅳ期患儿常规放、化疗后3次复发,经马法兰(Melphalan,M)+卡铂(Carboplatin,C)+足叶乙甙(Etoposide,E)即CEM方案结合APBSCT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3年估计生存率达到51.4%.结论 儿童肾母细胞晚期预后较差,病死率仍较高.APBSCT治疗可作为晚期病例的治疗方案之一.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作者:郭彩利;林欢;孙春红;刘芳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87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对照组(43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为观察组(44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质量高于对照组,而枸橼酸盐中毒反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降低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采集液的数量和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移植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 环磷酰胺或足叶乙甙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对照研究

    作者:石远凯;何小慧;韩晓红;刘鹏;杨建良;周生余;周爱萍;张长弓;艾斌

    背景与目的:通过动员采集获得高质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ed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是APBSC经典的动员方案,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联合rhG-CSF是近年来应用的另一个动员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上述两种动员方案对恶性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患者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共有5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其中CTX方案组26例,剂量为CTX 3.5 g/m2加rhG-CSF 5μg@kg-1@d-1;VP-16方案组26例,VP-16的剂量随机采用1 000 mg/m2或1 500mg/m2加rhG-CSF 5μg@kg-1@d-1.两组均在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降至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当CTX组WBC恢复到2.5×10 9/L、VP-16组WBC恢复到5.0×10 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5×10 8/kg或CD34+细胞≥2 ×10 6/kg时停止采集.患者经预处理后回输采集到的APBSC.比较两组动员采集过程中的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CTX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降至低值的时间明显早于VP-16组.两组rhG-CSF的给药剂量和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CTX组APBSC采集的开始时间早于VP-16组,采集次数也多于VP-16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PBSC采集时的单次循环血量VP-16组略高于CTX组,血流速和采集时间相同.除采集的MNC总量无差异外,初次采集的MNC和CD34+细胞数量以及累积CD34+细胞总量VP-16组均优于CTX组.两组患者回输的MNC及CD34+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后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造血重建,且重建造血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TX组的胃肠道反应较常见,而VP-16组PLT降低较明显,其它不良反应相似.结论:CTX联合rhG-CSF或VP-16联合rhG-CSF均是安全、有效的APBSC动员方法,后者动员采集的MNC中CD34+细胞比例较高,能够成功地重建造血功能.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

    作者:雷静;黄玉葵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因采集简便,对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又不受供者的影响,现已经成为恶性血液病、实体瘤,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APBSCT成功的基础是获得足够数量的APBSC,而保证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顺利进行是确保造血干细胞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本文总结了7例19例次APBSC采集术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 -80 ℃冰箱冷冻保存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作者:

    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是治愈某些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致急性血红蛋白尿1例

    作者:陈月宽;谭成孝;张绍基;袁钟

    1病例摘要患者,男,38岁.于2006年2月因全身乏力,贫血人院检查,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其后先后9次在本院血液内科住院化疗,持续完全缓解.2007年6月,患者再次入本院血液内科,予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隧进行移植前常规检查及准备.

  • 恶性肿瘤患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

    作者:王静;周雪梅

    目的 为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患儿提供全程护理,降低不良反应,采集足量造血干细胞.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7例,术前准备充分,取得家属信任,降低患儿恐惧,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术中严密观察;术后回访,注重健康教育.结果 7例患儿采集终产品总量120mL,无一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全程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缓解患儿恐惧情绪,确保采集足量造血干细胞,为移植成功奠定基础.

  • 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数量、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江雪梅;马海霞;吴霞

    目的:阐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术前各相关因素对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质量的影响及程度,建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患者合理准备方案。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恶性血液病患者12例,进行生长因子与化疗联合方案动员后,应用费森尤斯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影响其采集数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2例病人共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31次,其中动员1次病人10例(3例病人采集3次,7例病人采集2次);动员2次病人1例,第1次动员采集2次,第2次动员采集1次;动员3次病人1例,前两次动员各采集2次,第3次动员采集1次,共采集5次;采集成功者7例,采集失败者5例,采集成功组与采集失败组的MNC值、CD34+细胞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人连续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时,第二天的造血干细胞中CD34+、MNC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第一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受患者基础疾病、并发症、血管条件、采集时间、动员效果、饮食、运动及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5例

    作者:王艳玲;李慧香;杜志刚;高峰;赵雅萱

    0 引言 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 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恶性淋巴瘤采用放疗及化疗后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取得较长期的缓解和无病存活.

  • 整体护理模式下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者中的价值

    作者:黄玉香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下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者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收治的20例APBSC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APBSC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采集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病人康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