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插入式腹部提压能提高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效果

    作者:王大冰;冯小南;韩玉娟

    目的 探讨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IAPP-CPR)对心脏停搏(CA)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2例CA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配至标准心肺复苏(S-CPR)组(62例)和IAPP-CPR组(60例).S-CPR组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常规药物抢救,发现心室纤颤(室颤)时给予电除颤;IAPP-CPR组在常规胸部按压基础上,于按压放松期进行腹部提压(幅度4~5 cm、频率100次/min、提压时间比1:1).采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测CPR后呼吸循环相关指标,并记录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治疗转归.以CRP是否成功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PR成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对CPR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 122例患者均纳入分析.与S-CPR组相比,IAPP-CPR组复苏30 min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明显升高〔HR(次/min):66.3±11.5比53.1±12.6, MAP(mmHg,1 mmHg=0.133 kPa):65.4±6.5比53.2±5.4,PaO2(mmHg):77.7±11.8比61.8±14.3,PETCO2 (mmHg):45.5±9.6比31.8±8.2,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乳酸(Lac)均明显下降〔PaCO2 (mmHg):46.7±6.2比57.9±9.5,Lac(mmol/L):2.1±1.5比4.4±2.2,均P<0.05〕.IAPP-CPR组CA至ROSC时间较S-CPR组明显缩短(min:6.3±1.8比11.2±1.4,P<0.05),ROSC率和CPR成功率较S-CPR组显著提高〔ROSC率:61.7%(37/60)比43.5%(27/62),CPR成功率:40.0%(24/60)比21.0%(13/62),均P<0.05〕,患者的24 h存活率和存活出院率也显著高于S-CPR组〔24 h存活率:46.7%(28/60)比29.0%(18/62),存活出院率:20.0%(12/60)比11.3%(7/6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PaCO2、PETCO2是CPR成功的影响因素〔PaO2:β=-3.76,优势比(OR)=0.23,95%可信区间(95%CI)=0.12~0.86,P=0.031;PaCO2:β=1.41, OR=4.09,95%CI=1.70~9.82,P=0.002;PETCO2:β=0.78,OR=2.18,95%CI=1.42~3.35,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3个影响因素对CPR成功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以PaCO2和PETCO2的预测价值更好,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和0.92;当截断值分别为46.7 mmHg和48.8 mmHg时,敏感度分别为92.0%、88.0%,特异度均为94.3%.结论 PaO2、PaCO2、PETCO2是CPR成功的影响因素,其中PaCO2和PETCO2对CPR成功的预测价值较大;IAPP-CPR较S-CPR可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有效增加肺通气,并能提高ROSC率和CPR成功率,改善预后.

  • 插入式腹部提压CPR患者颈动脉血流的超声监测

    作者:张楠;张红;倪诤;尚少红;陈刚;张丽英;李湘;朱京炜;曹正;马素霞

    目的 探讨插入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IAPP-CPR)与传统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STD-CPR)在颈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复苏效果和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5例院内呼吸心跳停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顺序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分为STD-CPR组和IAPP-CPR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发生心室纤颤(室颤)时给予电除颤,按常规给予抢救药物.STD-CPR组按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CPR指南操作;IAPP-CPR组在常规CPR基础上,待患者胸部按压松弛时,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在患者中上腹部进行连续交替垂直向下按压与向上提拉(频率100次/min,提压时间比1:1,按压力度约50 kg,提拉力度约30 kg).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脏停搏(CA)原因;在CPR过程中进行生命体征及颈总动脉超声监测;观察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48 h存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OSC的影响因素.结果 75例CA患者均纳入终分析,其中STD-CPR组38例,IAPP-CPR组3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CA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TD-CPR组相比,IAPP-CPR组颈总动脉血流峰流速明显加快(cm/s:107.16±13.75比78.99±14.77,P<0.01),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mL/min:989.06±115.88比751.62±118.92,P<0.01),而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4.55±0.25比4.61±0.21,P>0.05).在CPR过程中,IAPP-CPR组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均明显高于STD-CPR组,而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D-CPR组4例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但其中有1例患者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再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48 h后存活3例;IAPP-CPR组有6例患者实现ROSC,且48 h后仍存活.两组ROSC率和48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数值上IAPP-CPR组略优于STD-CPR组 〔ROSC率:16.22%(6/37)比10.53%(4/38),48 h存活率:16.22%(6/37)比7.89%(3/3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过程中MAP越高,ROSC可能性越大〔优势比(OR)=1.361,95%可信区间(95%CI)=1.182~1.669,P=0.030〕.结论 IAPP-CPR在改善CA患者颈动脉血流和复苏效果方面明显优于STD-CPR,但在ROSC率和预后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