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状况及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范思明;刘诗;古佳蕾

    目的 探究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D)的发病情况,并分析不同防治对策对其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及皮肤科就诊的986例从事电子行业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79例OCD患者,统计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皮炎皮损情况;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并分析患者日常防治措施与OCD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986例受试对象共279例诊断为OCD患者,患病率为28.30%,其中男212例,女67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5.17±9.04)岁;工龄1~25年,平均工龄(16.05±10.14)年.其中男性患病率(31.59%)显著高于女性(2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C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瘙痒、疼痛、灼烧单独或合并症状,以单独瘙痒症状为主(75.99%);皮炎皮损特征主要包括红斑、脱屑、丘疹、水疱单独或合并症状,并以单独红斑为主(44.09%);皮炎皮损部位主要包括仅双手、仅上肢、面部、躯干单独或合并发生,并以仅发生于双手的患者比例高(37.28%).采用各种日常防治对策(戴手套、戴帽子、戴口罩及下班后沐浴等)患者的患病率均显著低于未采用防治对策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电子行业OCD患者主要以瘙痒、红斑为特征,主要发病于双手,日常生活中合理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及下班后沐浴为其有效的防护措施.

  • 电子制造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调查研究

    作者:范思明

    目的 探讨电子制造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广东省11家电子制造业1739例职工为调查对象,对疑似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对年龄分布、皮损分布特点、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39例调查对象中共有154例(8.86%)为疑似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疑似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年龄以50岁以上为多,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P< 0.05);发病人数以接害工龄以>10年多,占20.61%,明显高于>3个月且≤1年、>1年且≤5年工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7,P<0.05);>10年接害工龄发病人数亦多于>5年且≤10年工龄段,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3,P>0.05);疑似职业性刺激性皮炎患者中接触去油剂的发病率高(4.55%),明显高于脱水机、氧化剂、蛋白沉淀物的接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5);疑似职业性变应(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接触橡胶组分的发病率高(47.40%),与金属及其他盐类、树脂、清洁剂、其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7,P<0.05).结论 电子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对职工皮肤的损害较大,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较高,接害工龄越长发病率越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

  • 制衣行业接触性皮炎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银燕

    目的 探讨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制衣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患病率、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的方式,对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均安镇制衣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接触性皮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制衣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为25.76%.皮炎的发生与患者所在部门所从事的工种、季节、与工人经常暴露的部位、他们对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工作中是否采取了防护措施以及下班后是否有立即淋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料上所含有的化学品是制衣行业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经常开展岗前职业健康教育宣传、培训,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对生产一线的高危人群加强个体防护,是制业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

  • 氰化物接触人群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朋;权哲;黄简抒;李秀菊;马力;周元陵;王丽华;周志俊

    目的 探讨氰化物接触人群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为皮炎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石油化工企业接触氰化物的工人429人为调查对象,以问卷与医学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接触史、防护措施、发病情况及诊治经过等.结果 氰化物接触人群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为30.8%,明显高于非氰化物接触人群皮炎患病率(x2=6.46,P<0.05).发病部位以暴露部位或直接接触氰化物部位为主.致病原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氰化物混合物为主.车间氰化物浓度高、工作时间长以及手工操作的工种患病率较高.发病以7-9月份炎热夏季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种、手套防护对氰化物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佩戴手套是氰化物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降低工作场所温度、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预防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 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临床分析

    作者:黄简抒;韩志英;金沈雄;陈玉清

    为了探讨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石化企业221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原,相关生产部门、装置、工艺流程及特殊皮损形态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腈纶合成、硫氰酸钠、氰化钠、丙烯腈作业工人接触硫氰酸钠、丙烯腈、氰化钠、腈纶纤维是石化行业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占病例总数的61.1%,氰化物所致皮炎在水肿红斑基础上可出现特征性密集小丘疹.氰类化合物是所调查的石化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原,氰化物所致特殊皮损有助于病因诊断.

  • 苯并呋喃酮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朋;权哲;黄简抒;周元陵

    通过分析20例苯并呋喃酮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以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探讨苯并呋喃酮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提示,对于苯并呋喃酮这类机制不明确的接触性皮炎致敏物,加强职业防护是不容忽视的.

  • 52例职业性皮肤病临床分析

    作者:王辛

    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诊治的52例职业性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职业性接触性皮炎36例、职业性黑变病11例、职业性皮肤溃疡3例、职业性痤疮2例,职业性皮肤病常见类型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职业史对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脱离接触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

  •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重要性及我国研究报告现状分析

    作者:李林峰;刘广仁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指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物质所造成的接触性皮炎.国外统计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占职业性皮肤病90%~95%[1].从广义上讲,凡是由于接触了职业工作中要求的物质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均可考虑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如Khanna及Sasseville报告32例由于穿航空制服所引起的衣物染料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2].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报告不多.本文主要根据国外文献,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情况、预后及医疗花费等方面,讨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重要性,并对我国近20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

  • 邻苯二酸酐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19例临床及原因调查分析

    作者:顾祖球

    邻苯二酸酐为白色光泽晶体,可用作生产染料,在受潮水解为邻苯二甲酸后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可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1]。

  • 一起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暴发调查和病因分析

    作者:姚宏伟;盛荣建;杨冬玲;颜正仪;孙晓明

    目的 对某企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暴发进行调查,查找致病因素,明确致病物,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病例的分布特征,探讨致病因素;对可疑致病物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成分分析;对致敏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确定致敏物. 结果 25例暴发皮炎患者中22例诊断为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3例诊断为职业性(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接触酯化反应塔酯化液与患接触性皮炎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OR=96,P<0.001);色谱分析结果显示,酯化液中主要有94.04%马来酸二甲酯、3.22%甲醇、2.26%富马酸二甲酯、0.06%γ-丁内酯、0.24%甲氧基二甲基丁酸酯和0.01%邻二甲苯等;富马酸二甲酯经斑贴试验检验具有致敏性. 结论 本次暴发事件的致病物可能为马来酸二甲酯和富马酸二甲酯.

  • 石化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调查分析及其试点干预

    作者:朱柳宾;黄建平;刘韧

    目的 调查石化行业工作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 对石化行业工作进行了现场调查,并进行试点干预.结果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为13.11%,皮炎的发生与化学物质接触、未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关.结论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可有效控制石化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建平;李少旦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是职业性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对劳动者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分布在理发、医疗卫生、金属加工、清洁、食品和建筑等行业.

  • 斑贴试验检测职业性接触陸皮炎变应原

    作者:曾碧冰;陈明春;李俊杰;周敏慧;李丹;林绍华;张静

    目的 探讨东莞地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致病因素,了解其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方法 采用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每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167例至少对一种物质过敏,总阳性率为55.67%,阳性率较高的几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104例(34.67%),甲醛42例(14.00%),重铬酸钾30例(10.00%).结论 东莞地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变应原为三种化学物质,调查结果有助于临床指导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权哲;王朋;黄简抒;周元陵;方芳

    目的 探讨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石油化工行业职业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接触史、接触化学物质前后皮肤情况、防护措施、发病情况及诊治经过.结果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为28.55%,其中氰类化合物和石油分馏物所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分别为4.26%和2.81%.皮炎的发生与接触化学物性质、未采取正确个人防护有关.结论 氰类化合物作业工人接触丙烯腈、氰化钠、硫氰酸钠是石化行业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可减少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