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平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21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据产妇接受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单纯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产妇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紧张力、阴道肌电压、夜尿次数等盆底肌张力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伴有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产妇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能够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萍萍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训练技术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意义.研究对象:选取本科室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8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方法: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合盆底肌肉锻练,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08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中,治愈59例,好转4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5%(101/108);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电压值与盆底肌力分级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训练技术在产后盆底康复的治疗中可发挥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恢复和提升患者的盆底功能,值得推广与应用.

  • 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

    作者:张瑞洁

    目的:探究孕期接受盆底肌肉锻炼对分娩情况和产后盆地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满16周并终分娩的315例孕妇,按自愿原则分为接受PFMT锻炼的实验组172例和不接受PFMT锻炼的对照组14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别,实验组孕妇给予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并从孕期第16周坚持锻炼到分娩后6周,对照组患者不进行锻炼,观察并记录其分娩情况,测量其盆底肌力,进行GRRUG分级,观察并记录产妇POP和SUI发生情况,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阴道撕裂率和阴道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Ⅰ型和Ⅱ型肌力均高于对照组,GRRUG分级>Ⅲ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发生Ⅰ级、Ⅱ级POP和SUI的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发生Ⅲ级POP的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孕期盆底锻炼能够显著提升孕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强度,减少分娩问题、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概率,能够显著加快产后盆底康复进程.

    关键词: PFMT 盆底康复 POP SUI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帅旭

    目的 讨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产后42天复查患者76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对照组仅给予单纯盆底肌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妇盆底康复中,可采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盆底重建术后复发及功能恢复的疗效

    作者:陈先玲;刘桂芝;刘晶;齐秀玲;任剑丽

    目的 探讨分析盆底康复冶疗对预防盆底重建术后复发及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冶的60例行盆底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方式,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盆底康复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状况,从Ⅲ级或以上来看,研究组(78%)明显高于对照组(36%),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总复发率,研究组(6%)明显低于对照组(22%),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重建术后采用盆底康复方式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性,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存在较大应用价值.

  • 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应用

    作者:蒋丽娟;潘莉;孙艳;梅士娟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产后康复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恢复模式给产后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患者的主动训练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相互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通过一些训练,使得患者能够有效治疗.

  • 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玉婵;李冬玲;陈健;谢韶芬;王惠莲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探讨产妇产后42天后对盆底肌康复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积极性,终实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 选择定点在我院产检分娩的健康孕妇336例,按是否自愿参加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0例的孕妇参加健康教育小组管理,由专职人员通过护患微信或电话互动,督促完成参加孕妇俱乐部实操培训3个课程以及盆底康复知识宣教,对照组常规门诊宣教,两组均要求在产后42d对盆底功能的客观指标进行评价,治疗10次后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孕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力、产后并发症恢复情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丰富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基层医院的产妇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提升其自觉参与并按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可以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形成较强干预,终实现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的目的.

  • 产前产后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措施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卫超亚;赵慈瑾;丁云

    目的 探讨产前产后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措施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112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产前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健康教育并产后联合护理、康复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21.43%,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P<0.05);实验组产妇低水平质量性生活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高水平质量性生活又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产后综合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措施,能有效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 影响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因素分析

    作者:朱立平;朴海善;张凤仙;王宇萌;田玲

    目的 了解影响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因素,为临床实施盆底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0例产妇在产后42天复查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盆底功能障碍和康复知识的了解、需求情况及影响其选择康复锻炼的因素.结果 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总体认知度为60%;其中对盆底康复知识的认知度为51%;对盆底康复需求率为47%;有需求但因各种因素不能进行康复训练的为23%.结论 产妇对盆底康复知识的认知普遍较低,花费大、时间消耗太多是影响其接受康复治疗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产妇 产后 盆底康复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宋霞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后心理状态、舒适度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1.64±10.09)分和(32.73±10.8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康复护理完全依从率和总依从率分别为55.32%、95.7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分别为(75.92±10.23)分、(82.24±8.13)分、(85.83±12.43)分、(86.64±8.6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初产妇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后心理状态,提高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促进产后恢复.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分析

    作者:王祥霞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评估康复治疗效果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按入组要求选择河东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产后6周的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顺产组(n=60)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60).于产后6周进行调查、妇科检查及盆底肌力测试.对于接受了1个疗程盆底肌肉训练方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产后9周)进行盆底相关肌电指数的测定和盆底肌力的检测,评估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采用尿垫实验法对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判断,采用传统临床分度法对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进行判断.结果 产后6周,顺产组中,有9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5.00%,有5例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8.33%.剖宫产组中,有4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6.67%,有2例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3.33%.超声检查比较: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2.32±8.6°),顺产组(93.11±12.6°)比较,与膀胱颈旋转角度(15.72±6.60°)及(25.72±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检测结果评分,剖宫产组分别≤3分8.33%(5/60) ≥4分83.33%(50/60).顺产组分别≤3分48.33% (29/60)≥4分51.67%(31/6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患者康复治疗盆底肌力评分高于顺产组.两组盆底肌力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产和剖宫产均会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产生,对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个体化指导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促进孕产妇盆底组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盆底康复治疗子宫全切术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作者:相玉香

    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子宫全切术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方法 从该次试验中抽取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的8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该次试验的研究分析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3例.所有患者都在进行过盆底康复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康复前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治疗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盆底康复前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与治疗前的相关参数相比,治疗后6个月患者大的膀胱量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6个月跟治疗前相比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盆底康复治疗后的子宫全切术,对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十分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9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马继敏

    目的 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产妇按照产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盆底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1%、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8.89%,此两项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产后对其进行有效的盆底康复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加快产后康复,有很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产科因素对产后盆底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雪燕

    目的 观察产科因素对产后盆底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101例足月产妇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2组,阴道分娩组56例,剖宫产组45例,均行盆底肌力、阴道压力、盆腔器官脱垂检查,待筛查出盆底肌力<4级、POP或SUI症状患者后均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产后盆底检测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101例产妇中筛查出60例患者,治疗后肌电压(13.46±5.17)μV、Ⅰ类肌纤维肌力(4.38±1.01)级、Ⅱ类肌纤维肌力(4.08±1.21)级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分娩可致产妇产后盆底、阴道肌力减小,增加肌肉疲劳,导致POP及SUI;通过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提高产后肌力及肌电压,恢复盆底功能.

  • 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庆英

    目的 探究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妇科实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04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盆底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及盆底肌功能障碍指标.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残余尿量、1h尿垫试验量、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及尿失禁频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增强盆底肌张力改善盆底肌障碍,延长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领域使用及推广.

  • 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影响

    作者:冯裕娟

    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00例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织所有产妇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分别为150例.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前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剖宫产的产妇盆底静息压和收缩压高于顺产组(P<0.05).训练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比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比训练前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功能有着明显改善,康复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 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探讨

    作者:王友想

    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将该研究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盆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在尿潴留发生率及残余尿量这2个指标上,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改善患者排尿功能.

  • 优质护理在全子宫广泛切除术下盆底康复训练研究

    作者:于文辉

    目的:研究对全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配合优质护理对患者盆底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进行全子宫广泛切除术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方法 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患者平均4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本文常规护理组自行排尿、第一次测残余尿量不超过100ml的患者人数均优于优质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全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配合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 探究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张洁

    目的:分析研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后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观察其盆底功能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研究组5%、5%均低于对照组10%、12.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指数,治疗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应用到女性盆底功能恢复中,可明显改善其盆底肌张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可能性,值得持续应用和推广.

  • 有效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陈雅婷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10例初产妇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情绪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率为96.36%,对照组70.91%。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后心理状况,提高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168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