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在慢性胰腺炎大鼠持续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罗丹;陈雷;余保平

    目的 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区是否参与调节慢性胰腺炎大鼠的持续性疼痛,探讨CP疼痛维持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三硝基苯磺酸(TNBS)胆胰管灌注诱导大鼠CP模型,分别通过胰腺病理学和大鼠腹部对von-Frey探针机械性刺激的敏感度来评估胰腺炎的程度以及痛觉过敏;Western blot法检测CP诱导后RVM区c-Fos蛋白表达变化;检测RVM区微量注射罗哌卡因后,CP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的改变.结果 TNBS成功诱导了大鼠慢性胰腺炎,灌注后第7天即出现明显的腹部痛觉过敏,持续至第28天,并引起了RVM区c-Fos蛋白表达上调;RVM区定向注射罗哌卡因显著抑制了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过敏(P<0.05).结论 RVM内注射罗哌卡因可缓解TNBS诱导的CP疼痛,RVM区参与调控CP的持续性疼痛.

  •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的On细胞和Off细胞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

    作者:王若曦;蒋涛;焦英甫;高坡;杨立群;俞卫锋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是疼痛下行易化和抑制调节系统中的核心结构,向上接受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等的投射,向下通过脊髓背外侧束和脊髓腹外侧束对疼痛发挥易化或抑制性调节的作用,是中枢疼痛调控通路的后一道闸门.此区域的神经元根据其对疼痛刺激所引起的放电活动的反应,可分为On细胞、Off细胞和Neutral细胞,其与疼痛调节以及阿片类药物发挥镇痛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该文就On细胞和Off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的On细胞和Off细胞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方向.

  • 颅内注射罗哌卡因对大鼠胃癌痛阈的影响

    作者:陈莎莎;刘希江;曹菲;肖兴鹏;田学愎;田玉科

    目的 观察颅内注射局麻药罗哌卡因对大鼠骨癌痛阈的影响,探讨骨癌痛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后,立体定位引导下在大鼠脑干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置管,通过von Freyfilaments,Pin Prick test,Ambulatory pain三种方法检测骨癌痛大鼠在RVM内给予罗哌卡因后痛阈的改变.结果 构建骨癌痛模型后,大鼠痛阈呈现进行性下降趋势.颅内微注射0.5%罗哌卡因后,骨癌痛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超敏,机械性痛觉过敏,移动触诱发痛3种不同性质的疼痛痛阈均显著升高,痛觉行为显著改善.结论 RVM区内注射局麻药罗哌卡因可以起到显著的镇痛效果,提示脑干RVM区在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在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欣;陈璟莉

    目的 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立体定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探讨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方法 建立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在立体定位仪引导下于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置管,检测RVM区给予罗哌卡因前后模型大鼠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的改变.结果 构建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后,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痛阈进行性下降(P<0.05).RVM区注射罗哌卡因后,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痛阈升高(P<0.05),疼痛缓解.结论 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RVM区注射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后可显著缓解疼痛,说明RVM区在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和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孙娜;孔令恒;牛利刚;朱娟霞;徐燕;杜剑青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内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mGluR 7)和8(mGluR 8)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CMR大鼠模型,在VL-PAG内分别注射mGluR 7和mGluR 8的激动剂AMN082和DCPG,观察其对大鼠CMR的调节作用;同时电损毁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oventral medulla, RVM)亚核中的中缝大核或双侧网状巨细胞核,观察VL-PAG对大鼠CMR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AMN082选择性激活VL-PAG内mGluR 7后,对辣椒素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与之相反,DCPG激活VL-PAG内mGluR 8对CAP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这种易化或抑制效应均可被其拮抗剂MSOP完全拮抗;损毁大鼠VL-PAG的主要中继亚核中的中缝大核后,VL-PAG内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P>0.05),VL-PAG内DCPG微注射所产生的抑制效应被部分地减弱(P<0.05);而双侧网状巨细胞核损毁后,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明显被减弱,同时DCPG所产生的抑制效应也有所减弱。结论VL-PAG内mGluR 7和mGluR 8对大鼠CMR具有易化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而这种双向调节效应很可能是通过RVM的不同亚核、不同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调控作用

    作者:孙娜;孔令恒;牛利刚;朱娟霞;徐燕;杜剑青

    目的:观察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oventral medulla, RVM)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ardiosomatic motor reflex, CMR)大鼠模型,采用RVM电刺激(强度分别为25、75和100μA)及RVM电损毁的方法,以心包内可复性注入致痛剂辣椒素(capsaicin, CAP)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为指标评估RVM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 RVM内8个刺激位点对CAP注射诱发的EMG反应产生了强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F[2,21]=43.188,P=0.001);3个刺激位点产生了完全易化效应,其易化的程度与刺激强度无关(F[2,6]=0.884,P=0.461);11个刺激位点对CAP注射诱发的EMG反应产生了双向调节作用,即低强度(25μA)刺激,EMG反应明显大于基础对照(P<0.05),高强度(75/100μA)刺激,EMG反应明显低于基础对照(P<0.05);RVM实施电损毁后,EMG反应明显高于损毁前及假损毁组(P<0.05)。结论心脏受到伤害性刺激后,RVM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且以下行抑制性调控作用为主。

  •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甩尾相关细胞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作者:师养荣;樊唯真;汪丛莹;樊小力

    目的探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 RVM)甩尾相关细胞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辐射热照射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射,同步记录RVM细胞放电和甩尾反射的方法,观察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甩尾相关细胞放电和甩尾反射的影响.结果①RVM内的细胞依据其放电活动与甩尾反射的关系可区分为三类,即:在甩尾动作发生前400 ms左右放电骤停的off-cell,在甩尾动作发生前200~600 ms放电骤增的on-cell,以及与甩尾反射没有关系的N-cell.②股动脉注射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活动可使绝大多数的off-cell发生兴奋,表现为放电频率增加,"撤"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可使绝大多数on-cell发生抑制,表现为放电频率减小,"给"反应延迟出现;同时使甩尾的潜伏期明显延长.③肌肉注射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股动脉注射相同剂量的SCh,对off-cell的兴奋作用较未注射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可使RVM内off-cell兴奋,on-cell抑制,提示RVM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