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理脾胃复方对PTZ点燃癫痫模型阿片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钱会南;王洪图;齐治家;张秋菊;梁怡

    为了研究调理脾胃复方的抗痫作用,本实验采用放免法观察大鼠PTZ点燃以及服用调理脾胃复方治疗后,脑内阿片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TZ点燃大鼠海马内亮脑啡肽(L-ENK)、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强啡肽A1-13(DYNA1-13)显著降低;大脑皮层内L-ENK明显升高,DYNA1-13、β-EP无明显变化.用调理脾胃复方治疗后,上述脑区L-ENK、β-EP显著减少,DYNA1-13明显增加.提示癫痫发作及调理脾胃复方抗痫作用可能与脑内L-ENK、β-EP、DYNA1-13的变化有关.

  • 强啡肽A1-13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肿胀的影响

    作者:孙学军;王雪琦;王成海;路长林

    目的和方法:探讨脑水肿发病的细胞机制,采用[3H]OMG摄取的方法测 定细胞含水量,观察DynA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肿胀的影响。结果:①给予0.5,1.0,10.0 mmol/L的谷氨酸作用1 h均可引起细胞的含水量增加;②Dy nA可显著降低谷氨酸诱导肿胀的大鼠 C6胶质瘤细胞含水量;③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 可阻断 DynA1-13降低谷氨酸诱导肿胀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含水量的作用。结论 :谷氨酸可诱导大鼠 C6胶质瘤细胞肿胀;DynA1-13可通过激活κ阿片受体抑制 谷氨酸诱导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肿胀。

  • 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的影响

    作者:关雪莲;李克田;侯丽淳;和梅;刘永刚;王明礼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nA1-13)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3.0m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6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当天(治疗前)和治疗3d、7d、10d、14d血浆β-EP、DynA1-13、L-ENK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纳络酮对上述3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1)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浆β-EP,DynA1-13含量即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L-ENK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出血患者血浆β-EP、DynA1-13和L-ENK含量在发病7d达高峰,14d基本接近正常,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1)脑出血后血浆β-EP、DynA1-13、L-ENK含量异常升高;(2)纳络酮能拮抗β-EP、DynA1-1 3、L-ENK的异常升高,具有脑保护作用.

  • 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含量及纳络酮的影响

    作者: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nA1-13)的含量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出血(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3.0m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6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治疗14d后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的含量变化,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时上述指标的变化,观察纳络酮对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的影响.结果: (1)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在急性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不同部位出血患者之间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的差别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3)脑出血患者血浆中β-EP、DynA1-13含量与出血量呈显著正相关(r1=0.663、r2=0.480,P<0.01),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与出血量呈显著正相关(r1=0.645、r2=0.380,P<0.01).(4)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1)β-EP、DynA1-13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2)纳络酮能拮抗β-EP、DynA1-13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组织中强啡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卢晓欣;洪新如;彭慧平;汤永建;房卫红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后脑内强啡肽A1-13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7 d龄SD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形成HIBI模型,在HIBI后施以高压氧治疗(A组),并设HIBI+常氧高压氮组(B组)、单纯HIBI组(C组)、假手术组(D组)和正常组(E组).观察各组处理后不同时间左侧皮层、海马、纹状体和血浆强啡肽A1-13免疫活性物质(ir-DynA1-13)含量的变化.结果 高压氧单次处理后,A组皮层和海马中ir-DynA1-13含量较B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皮层ir-DynA1-13含量较D组仍显著升高(P<0.05);7次高压氧处理后,A组皮层、海马中irDynA1-13含量较B组仍显著降低(P<0.05).单次处理后与B或C组比较,A组血浆中ir-DynA1-13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强啡肽A1-13参与新生大鼠HIBI的病理生理过程,抑制中枢神经强啡肽A1-13水平的异常改变,是高压氧治疗新生大鼠HIBI的机制之一.

  • 内源性阿片肽在正常妊娠和分娩中的变化

    作者:胡电;古航;洪新如;刘彦;金志军;王成海;曹立萍

    目的:观察内源性阿片肽在正常妊娠及分娩各阶段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神经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50例正常未孕妇女(对照组)、45例正常妊娠妇女(早孕、中孕及晚孕3个时间段)、45例正常平产妇女(潜伏期、活跃期及分娩即刻3个时间段)和45例产后妇女(2 h、24 h 2个时间点) 血浆中3种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及亮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妊娠、分娩不同阶段,血浆中3种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β-内啡肽含量在妊娠期略有上升,分娩期开始显著增高,至分娩即刻升到高,升高程度是3种肽中高的且产后24 h降至正常;强啡肽A1-13含量从晚期妊娠开始显著升高,并上升至分娩即刻,分娩后渐下降,整个变化趋势平稳;亮啡肽含量在早孕时显著升高,而中、晚期降至正常,直至分娩即刻时再次显著升高,产后24 h继续上升至高.结论:内源性阿片肽在正常妊娠及分娩各时期有着重要的调节功能.

  • 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伦明;李宏伟;孙宗全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rA1-13)含量的影响.方法24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用药组12例.检测了围手术期血浆β-EP,DynA1-13含量.结果用药组病人β-EP,DynA1-13含量在术中及术后48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TMP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脑部微循环障碍,减少脑组织β-EP,DynA1-13的合成和释放.

  • 盐酸纳美芬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红鑫;刘志雄;刘劲芳

    目的 研究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盐酸纳美芬后血清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1-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评价盐酸纳美芬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不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3、5、7、10天测定血清β-EP、DynA1-13、NSE的含量,同时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组的血清β-EP、DynA1-13、NS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对照组的β-EP、DynA1-13的总体变化趋势升高,对照组的NSE总体变化趋势下降.以上三个指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呼吸异常率及心率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GO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盐酸纳美芬可降低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β-EP、DynA1-13、NSE的含量,能减轻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继发性病理损伤,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异常率、呼吸异常率及预后.应用盐酸纳美芬后未加重和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 产妇内源性阿片肽与正常分娩疼痛的关系

    作者:李红;陈丽影;郭建英

    目的探讨内源性阿片肽与分娩产痛的关系以及内源性阿片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40例足月分娩即刻产妇血浆中三种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6.44±3.93 ng/mL、强啡肽A1-1320.30±18.84ng/mL及亮啡肽1.63±2.00ng/mL)的含量.结果血清中强啡肽A1-13与第一产程情绪评分(ES)无显著相关(r=-0.08,P=0.26),而与第二产程ES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1,P=0.04);血清中β-内啡肽、亮啡肽分别与第一产程(r=0.16,P=0.26;r=-0.04,P=0.8)和第二产程(r=0.08,P=0.57;r=-0.14,P=O.35)ES无显著相关性;血清中β-内啡肽水平与亮啡肽有显著相关性(r=0.371,P=0.04),强啡肽A1-13与β-内啡肽、亮啡肽都无显著相关性(r=0.25,P=0.13;r=0.21,P=0.21).结论血清强啡肽A1-13升高可削弱第二产程产妇的疼痛感受,β-内啡肽和亮啡肽有协同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