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快速检测神经元放电串中优势模式

    作者:王铭;顾蕴辉;孙泽今;郭韬

    目的:新建一个"优势模式(favored pattern,FP)"快速检测法,用以检测不同神经元放电串中之FP,并检验其效果.方法:在原有的"改进的FP检测法"的基础上,采用数种措施实现快速检测,并用多个指标检验其检测效果.结果:(1)具有3种不同程度变动的各种模拟FP的检出阈均为2,表明该法敏感;(2)自发放电串中各个FP重复出现时,其全长和所含不同放电间隔长度之变异系数分别为5%和17%,均小于检测所规定的容差,表明该法可靠;(3)自发放电串中FP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诱发放电串中不同FP的总数随放电率的变化而增减;(4)所有被检测的放电串(总数92)都能检测到FP,检测一个1200~1500个动作电位的放电串中的FP仅需2~3 s.结论:新建立的"快速FP检测法"可能是研究神经信息编码的一个很有用的手段.

  • 鞘内注入地西泮对足底注射甲醛大鼠躯体痛的抑制效应

    作者:邓姣;黄景辉;刘利兵;陈健康

    目的:观察鞘内注入地西泮对大鼠持续性躯体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48只SD大鼠用计算机编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6组:足底对照组:足底注射0.1 mL生理盐水;模型组:足底注射0.1 mL20 g/L甲醛;鞘内对照组:鞘内给予10μL生理盐水,10 min后足底注射0.1 mL 20 g/L甲醛;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鞘内分别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0.4 g/L;1.6g/L;3.0 g/L),10 min后足底注射0.1 mL 20g/L甲醛,观察地西泮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引发的持续性躯体痛相关行为(缩足与舔足)的影响.疼痛程度以各组大鼠足底给药后60min内,每5 min内以及60 min内大鼠缩足与舔足的时间为指标.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每5 min的缩足与舔足时间明显高于足底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1);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足底给药后60min内缩足与舔足总时间比模型组分别减少了57.81%,71.37%,49.45%(P<0.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地西泮可以抑制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引起的持续性躯体痛,其数据无临床应用意义.

  • 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作者:涂明义;李朝武;张苏明;聂海岭;马燕妮;成勇;毛高峰;方煌;张瑾

    背景:纳洛酮的促醒机制不可能完全是因为抑制内源性阿片肽所致,所以进一步探讨纳洛酮逆转昏迷作用的神经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促醒剂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以了解纳洛酮是否通过非阿片受体抑制机制发挥促醒作用.设计:两因素析因设计.单位:解放军第一六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出生8~12 d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50~250 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在20~24℃的室温下进行.选择表面光洁,胞体呈三角形或锥形且折光性强,有一个以上突起的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实验给药方法包括灌流给药(γ氨基丁酸)和压力喷射给药(谷氨酸和纳洛酮等).主要观察指标: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及纳洛酮对急性分离的FCX锥体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结果:急性分离的皮质神经元能对兴奋性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产生正常反应.电流钳记录模式下,纳洛酮(0.1 mmol/L)使额叶皮质神经元去极化伴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电压钳记录模式下,纳洛酮(0.1 mmol/L)使神经元产生内向电流(13/14).结论:纳洛酮对皮质神经元具有直接兴奋作用,提示其可通过直接兴奋皮质,发挥逆转昏迷,促觉醒作用.

  •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彪;竺可青

    星形胶质细胞能够释放多种胶质细胞源性递质,调节突触信号的传递;释放的 雌激素、凝血栓蛋白、IL-1β和IL-6能够诱导突触的形成和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发生.此外 ,星形胶质细胞还能为神经元提供重要的营养和保护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靶点.

  • 新生小鼠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研究

    作者:刘芙蓉;李胜天

    目的:探究新生小鼠皮层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发放模式及不同发放模式的电学特性.方法: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合电压钳和电流钳模式,采用出生3d小鼠皮层神经元观察不同神经元的主动和被动电学特性.结果:给予神经元去极化电流时记录到了三种动作电位发放模式:强直发放、阶段性发放和单个发放.比较三种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的神经元的电学特性发现:①三种动作电位发放模式在神经元的电压依赖性内向和外向电流上存在差异;②三种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的神经元在去极化电流阈值上也存在差异;③三种动作电位神经元在第一个动作电位的上升时间、宽度、幅值和阈值方面不同;④不同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的神经元在被动电学特性上没有差异.结论:新生小鼠皮层神经元存在不同的动作电位发放模式,其电压依赖性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动作电位形态、去极化电流阈值亦存在差异.

  • 兴奋和损毁外侧缰核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作者:桂丽;章功良;张景行;何延龙;赵乐章

    目的 观察兴奋和损毁大鼠外侧缰核(LHb)对睡眠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核团损毁、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等方法.结果 用L-谷氨酸(L-Glu)兴奋LHb时,觉醒减少,快眼动(REM)睡眠增加;而电损毁LHb时,觉醒增加,REM睡眠减少.结论 LHb参与觉醒睡眠周期的调节,其神经元兴奋具有促进REM睡眠作用.

  • 培养的胚胎视网膜神经细胞Ca2+分布与Ca2+通道特征

    作者:刘文文;徐萍;郭强苏;刘军;顾青;黄倩

    目的检测分析培养的胚胎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游离钙(Ca2+)分布与钙(Ca2+)通道特征.方法体外培养11~15周胎儿视网膜神经细胞,在含Ca2+与不含Ca2+的Hepes 缓冲液中与钙荧光指示剂Fluo3孵育染色,同时加入或不加入异博定、佩尔地平或地塞米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记录游离Ca2+分布,以及受不同浓度K+刺激后Ca2+通道开放与Ca2+转移情况.结果培养的11~15周胎儿视网膜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受K+刺激后均出现明显的Ca2+转移与再分布,在缺乏细胞外Ca2+的情况下,细胞浆内钙库仍可迅速释放Ca2+并转移至细胞核内.异博定、佩尔地平及地塞米松能够抑制细胞外Ca2+进入视网膜神经细胞内.结论胚胎早期视网膜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存在L型Ca2+通道,并已基本发育成熟.

  •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与形态学特性的相关性——细胞内染色研究

    作者:涂娅莉;阴正勤;刘应兵;王蕾;高朋芬;王仕军;胡志安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的关系,观察电生理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同步化程度,认识正常视觉发育的细胞内机制. 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4~28 d Sprague-Dawleg(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再进行细胞内标记和组织学染色. 结果成功标记23例细胞,其中锥体细胞与非锥体细胞在电生理特性上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学上的成熟度不同. 结论①视觉发育过程中,视皮层锥体细胞和非锥体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反映其参与不同的视皮层神经元回路的整合功能.②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和电生理特性变化的同步化程度大于视皮层下结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